管好自己:一切从自己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自私到无私,成功即做最好的自己

很多的烦恼,都可以总结为一个原因:高度不够。就好像在地面,天气有阴晴雨雷霾,而只要飞过云层,都是晴空万里。

——华创

很多人都想去控制环境、去要求别人,他们试图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者”,但结果常常以失败告终,因为无论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要求,还是让人感到压抑的爱,其实都是一种自私索取。而自私的人,是不可能赢得别人支持的。

1.最大的自私是无私,最大的索取是奉献

经常坐车、开车,久而久之,我就能从开车上看出一个人是不是自私。比如有时候有的人认为我不需要就不用开灯,殊不知开灯不仅仅只是为了照亮别人,更为了让别人看见你。其他诸如变道不打转向灯、山路上转弯不鸣笛、对面来车时开远光灯、停车把路堵上等,就是因为只考虑自己不为别人考虑,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造成大事故。

人性都是自私的,但是要获得别人的信任支持,就必须变得无私。有的人说,那无私不就吃亏了吗?我认为恰恰相反,只有无私才能让你赢得更多,“最大的无私就是自私”。为什么这么说?无私怎么就变成自私了?因为你越无私,对这个社会的贡献越多,社会回馈给你的就越多。将心比心,如果一个人老是对你很无私的时候,你是不是要考虑怎么回报他?一个人越为别人着想,别的人才会为他着想。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不自生,就是不为自己而生,为谁而生呢?为万物而生,为万物提供生存的基础,结果,天地从此永恒。而人呢,都在为谋求自己的利益活着,所以人很渺小。圣人明白了天地“不自生”的道理,所以学会了为众生而活,舍己为人、舍生取义,所以,圣人因此而受人们爱戴。你给予别人,别人才会回报你;你越想索取,别人就越捂紧自己的口袋;你自私,别人就对你自私;你无私,别人才会对你无私。故称:无私才能成其私。

有两个人死后到了上帝那里,上帝就问,我让你们两个再世为人,你们两个有什么要求吗?其中一个说:我上辈子很穷,工作很辛苦,下辈子我想做一个只索取不用工作的人。另一个人想了想说,我上辈子不缺吃不缺穿,家产那么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下辈子我只做个给予的人,把多余的都分给穷人。结果呢,第一个人投胎做了乞丐,第二个做了有钱人,行善布施,周济穷人。

给予快乐还是索取快乐?有的人会说,索取当然快乐啊!但是被索取的那个人会快乐吗?如果不会,一个善良的人会把他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不快乐上吗?很显然是不会的。而只有当一个人给予别人的时候,别人会快乐,自己也会得到真正的快乐。据美国的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最能给人带来满足感的工作是牧师和消防员,因为他们能够向别人伸出援手。我举个小例子,身边经常有人要求别人请他吃饭,但是,一个经常请别人吃饭的人会快乐还是要求别人请他吃饭的人会快乐?经常要求别人请吃饭的人,会招致大家的讨厌,这样的人会快乐吗?而经常请别人吃饭的人,不仅大家快乐,而且大家都觉得不好意思,都想方设法想回报他,所以他就得到了真正的快乐。我就经常以请别人吃饭为快乐,不仅在公司请同事,而且同学、朋友聚会,除非提前说好AA制,一般我都悄悄把单先买了。

华创语录

给予的人是富有的。爱只会越舍越多,快乐也会越舍越多,幸福更会越舍越多。

无论你舍的是什么,基于的都是一种付出的快乐。这种快乐会改变你的心态,改变你的人生,别人也会回馈同样的爱。如果你的爱感染了别人,别人也会同样做个给予的人。我的微信签名就是这样一句话:心中无求才是富,被人需要方为贵。

有钱人未必是喜欢舍的人,但喜欢舍的人一定都是“富有”的人。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接受了别人的恩情而自己无以回报。人都有回报的本能,我们不需要对别人付出太多,但在他们真正需要你的时候,适时伸以援手,就是最好的施予。

《礼记·檀弓下》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齐国闹饥荒,黔敖在路旁施舍食物,对一个饥民说:“嗟!来食。”饥民说,我正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看得起,希望在别人眼中有尊严,因此在帮助别人时要记得维护他的尊严,要用正确适当的方式去帮助他。

听同事讲过一个他爷爷的经历。当年爷爷家很穷,又赶上奶奶生病,急需用钱。大雪天的,他去向村里的首富借钱。首富知道后,很爽快地就借给了爷爷两块大洋,还大方地对爷爷说:“如果不方便的话不用还了!”爷爷千恩万谢后,接过钱就匆匆往家赶。那位首富还对着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一大早,首富打开自家院门,发现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清扫,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他十分不解,就让人在村里打听,才知道原来是爷爷做的。这件事情使首富明白,白白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人变成乞丐。于是他就让爷爷写了一份借据,爷爷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这位爷爷用给那位首富扫雪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让他写借据也成全了他的尊严。我们身边周围经常有这样的人,稍微帮了别人点忙就觉得自己有恩于人,就心怀优越感,感觉自己高高在上。这样做是显示了你的成就,但却伤害了对方的心,只会适得其反。

为什么帮助自己的人那么少?想想你平时是否也帮助过别人?你是怎样帮助他们的?你是否喜欢与那些与人为善的人交往?你和别人这种互相帮助的次数越多,你遇到困难时得到帮助的次数就越多。

一生为穷苦病弱的人们服务的特蕾莎修女身无长物,却成为全世界尊敬的人。她有段名言:“我们必须在爱之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去给予。”爱、奉献、理想、给予,这是人类最宝贵的一种精神资源,也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感知幸福、快乐的精神之源。

2.一个人只有先爱自己,才能谈爱别人

有一种人,为了别人可以委屈自己,在领导面前、在女朋友面前发誓:我为了你可以付出所有一切。这样的人就像郭冬临的小品《有事您说话》里的郭子一样,为了别人自己憋屈。这样的做法可取吗?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一代名相,他不仅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而且还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奠基人,连孔圣人都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他死之前,曾警告过齐桓公说:“我要死了,以后齐国的事我就帮不了你了。我只有一件事要嘱咐你,那就是,竖刁、易牙、卫开方这三个人,你绝对不能让他们掌管国家权力。”

齐桓公不解,说,这三个人是我最信任的人,他们为什么不能辅佐我呢?

管仲说:“你错了,如果你不听我的,将来你就会死在他们手里。”

齐桓公更加不解:“他们对我很忠心,只会保护我,怎么会杀害我?就说竖刁吧,他为了能服侍我,自阉而入宫。说明在他的心里,我比他的身体都重要。易牙呢,他把我侍候得更是体贴入微,只有他做的饭我能吃得下。有一次,我无意中说,什么肉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吃过人肉。当天晚上,他端上来一盘蒸肉,我一尝,从来没吃过这么鲜美的肉,就问他是什么肉。易牙说:‘这是我三岁儿子的肉。’说明在他的心里,我比亲生骨肉更重要。开方,本来是卫国的贵族,一直追随在我身边,没有回家看望父母。说明在他的心里,我比父母都重要。这三个人把我看得比自己的身体、骨肉和父母都重要,你怎么说,他们会加害我呢?”

管仲说:“没有人不爱自己,不爱自己的子女,不爱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身体都能残害,他对别人会下不去手吗?连自己的骨肉都能下狠手,对谁下不了狠手?能把父母都抛到脑后,对其他人又岂能念念不忘?”

可惜的是,齐桓公并没有把这些话听进去。两年后,齐桓公病重,卧床不起,竖刁、易牙认为齐桓公大势已去,失去了利用价值,于是,他们杀掉太子,拥立新君。而开方则下令,禁止所有人进入国君寝宫,三日后,见齐桓公仍然不死,便命人在寝宫外筑起围墙,撤掉所有服侍人员。齐桓公就这样活活饿死在病榻上。其尸身直到爬满了苍蝇,生满了蛆虫,才被人发现。可怜一代霸主最后竟无人收葬。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说明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这是正常的人伦。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连自己的子女都不爱,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那他肯定也不会真心爱你。情侣之间有一个最泛滥的问题:我和你妈妈一起掉河里,你先救谁?看了上面那个故事,再问这种蠢问题的女孩子就要仔细想想了,舍亲妈救你,那不是真爱你,千万不要傻到认为,他会爱你超过爱他亲妈。当你认为你会比他亲妈还重要时,你先问问你自己,你现在和这个男人分手,他会怎么样?没错,他会再找一个女朋友,可是他不可能再找一个亲妈。

当然,不是说是人都是只能爱自己的,而是说,爱是有底线的,超出了底线去爱别人,那就是有问题的。一个智慧的上司会让下属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好的同仁也不会接受一个剥夺同仁照顾家人权利的领导。

华创语录

爱是有底线的,超出了底线去爱别人,不是爱,而是伤害。

如果你想和一个人做朋友,不要看他对你如何,而要看他对自己的亲人,尤其是父母怎么样。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却和你拍着胸脯称兄道弟的人,你觉得他可靠吗?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观察这个人,他很孝顺父母,可是,你会发现,他唯父母命是从,自己没有一点主见,为了顺从父母娶不喜欢的女人做妻子,为了顺从父母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结果呢,他自己过得很惨,这个人孝不孝?他自己都不爱自己,又怎么能真正孝顺父母、爱护妻子?不懂得爱自己的人,其实也无法让身边的人真正幸福。

什么是爱自己?爱自己就是懂得照顾自己,让自己过得幸福,让自己充满正能量,然后,让身边的人也幸福,把正能量传递给他们。你要想办法强大自己,改变自己,用你的正能量去影响亲人,去改变他们,你要告诉他们,我这样很好、很幸福,我也在努力让你们过得很好、很幸福。我也经常告诉世华的同仁,我们的使命是“为世界华人的富强而努力和服务,使华人企业成为世界经济的脊梁”,我们的亲人、朋友其实就是“世界华人”的一份子,如果不能让身边的人、亲近的人富强,工作再努力有什么用呢?

3.爱惜身体:敬佩废寝忘食的精神,但要注意饮食起居习惯

我们在说到一个人工作勤奋的时候,往往会说他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热爱工作到了连自己都忘记的地步。“废寝忘食”是一种被反复赞美的工作状态,现在似乎成了不少上班族的常态。但是,我不倡导这种工作态度,如果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生病了、倒下了,你的工作还能继续吗?偶尔几天还好,如果经常都这么废寝忘食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的工作要么严重缺乏合理规划性,要么严重超出承受范围。

身体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本钱,所以,因为工作而损害自己的身体,便如同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背离了目标。也许,一天两天,有点小问题,身体好像都能够修复,有的人数十年带着一些慢性疾病,虽然它不会一下了夺去我们的生命,却可以慢慢腐蚀着身体,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

既然生活是为了身体的健康而存在的,那么,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以身体为本。

(1)作息规律

睡眠是所有动物的本能,简直比吃饭还重要。你一两天不吃饭不会死,可是一两天不睡觉你肯定困得不行。如果长期睡眠不足,身体一定会出问题。养足了精神,才可以更高效率地工作。有的人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工作,一些公司也强迫员工连续加班,请问,一个成天哈欠连天的员工,能保证他的工作效率吗?古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最科学的做法,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是身体健康的根本。有的人因为工作而晚睡,有的人因为应酬而晚睡,有的人为了娱乐而晚睡,甚至躺在床上还要看电脑、玩手机,这都是对身体的极大破坏。科学家已经有研究表示,晚上是各个器官排毒的时间,所以晚上23点以后必须睡觉,否则不能排毒,毒素沉积多了迟早总会爆发。

早睡了还得早起。为什么?因为要吸收太阳初生的阳气。很多年轻人一放假就睡到中午,殊不知睡多了也会对身体有伤害。晚起不仅打乱人体生物钟,还影响肠胃节奏和肌肉兴奋度。相信晚起的人都有过越睡越没劲、越没精神的状态。古代有个词语叫“点卯”,就是卯时,也就是早上5点开始集合点到!现在虽然没那么早了,但是每天6点至7点起床是一个有益身心的好习惯。

(2)饮食规律

上班族工作一忙起来,吃饭就没个准点,饥一顿、饱一顿。长时间的饮食不规律、不定时,就会引起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等肠胃疾病,威胁人的健康。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每天都有规律性的高峰和低谷,配合人体其他脏器的“生物钟”,便于及时消化食物。如果打乱了这一步调,不仅食物不能被及时消化,胃酸和胃蛋白酶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率在工作忙碌的白领人群中正日趋升高。

我认为三餐的标准时间:早饭7:30,午饭12:30,晚饭在18:30。再忙,都要准点给胃喂食。其实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多吃会增加肠胃负担,夜宵就更不能吃了。少吃自动排毒,饿治百病。我曾经在苏州任总经理的时候问过同仁一个问题:有进入公司之后导致胃出现问题的人请举手!结果无一人举手,这让我很欣慰。如果你是一个真正为公司、为下属负责任的上司,就一定不会经常用下属的健康去换取工作的成绩。

于娟,上海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1978年生,2011年4月19日因乳腺癌扩散而去世,年仅32岁。她在健康状况稍好的时候,开始回忆并记录下癌症治疗的点点滴滴。回顾自己之前的生活,她说:“回想10年来,基本没有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之类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证书,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与此同时,聊天、BBS灌水、蹦迪、K歌、保龄球、吃饭、一个人发呆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

反思自己的生活细节,她说了这样一段话:“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很多人,一边感叹着于娟的英年早逝,一边重复着跟过去的于娟同样的生活,只因为他们还没有感到“生死临界点”的危机。在生命面前,房子、车子都变得毫无意义,孩子、父母、爱人才是你一生最重要的财富。有一个好的身体,争取多陪陪他们,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透支健康去工作,因为,在你倒下的那一刻,真正悲伤的,不是你的上司,不是你的公司,而是你的亲人。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用努力工作。劳逸结合,工作只会升华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所以,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和提高效率,避免工作休息不分,这不仅严重透支健康,还会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大大下降。有些人上班时间不抓紧,到了下班时间活没干完,就理直气壮要求公司给加班费。为什么非要在公司耗时间?不仅浪费自己时间,还浪费公司的水电,公司没有加收水电费就不错了,还有什么资格提“加班费”?自己造成的“加班”,只能说明自己的时间价值太低。

4.良好的习惯:受益一生的肥沃土壤

习惯是长期的行为形成的惯性,以至于形成一种无意识的驱动力。当习惯养成,你就会自然地按着习惯去休息,去工作,到了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如果你打破了习惯,就会感到不适应。

一说起习惯,除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每天按时吃饭的习惯,每天按轻重缓急工作的习惯,还包括很多,比如懂礼貌的习惯,常说谢谢、对不起的习惯,分享的习惯,关心别人的习惯,工作不拖延的习惯……一种行为习惯成自然,就会影响到你的人际关系、工作效率、成功与否。

曾经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你在哪所大学,或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但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却答得颇令人意外:“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你学到了什么呢?”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心理学家奥格·曼狄诺给年轻人提出这样的忠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区别来自于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是成功的基石,是向上的阶梯,是机遇和幸运的催生婆。”然而,养成好习惯,去掉坏习惯,是很多人最为头疼的事,如何才能养成好习惯呢?

华创语录

改掉坏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一种好习惯去取代它。

羊皮卷里有一句话:只有一种习惯才能抑制另一种习惯。当你意识到坏习惯对你的损害之后,你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克制使它们逐渐淡出你的生活,离开你的身体。你不可能一下子改掉它,但只要你有意识地去控制,不断地用好习惯去代替它,就总有改掉的一天。比如,你每天进家门之前都习惯性地把鞋子摆正,那么,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你摆鞋子不过是一个下意识的行为,它不再成为要你不断提醒的举动了。所以,习惯贵在坚持,坚持到它成为你下意识的行为为止。

5.角色意识:演好你的角色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但我们同时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角色。比如,在家里,要扮演儿子、丈夫、父亲、兄弟等角色;在公司里,要扮演下属、上司、同事等角色;下班到超市购物,又扮演顾客的角色。一个人同时是演员,又是观众。如果你学不会扮演和转换角色,你就没办法进行正常的生活。比如,在家里,你在妻子面前是丈夫的角色,你就不能扮演儿子的角色,但有的男人就像个大孩子,在妻子面前表现得任性、缺乏责任感。有的人在公司里是老大,回到家仍然指手划脚,这就是没有转换好自己的角色的表现。

我想很多读者都知道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敲门的故事。

夫妻俩吵架,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愤而回到卧室,并且关上了门。事后维多利亚女王想想,知道是自己理亏,就在房间外敲门,打算向丈夫道歉。“谁?”女王在敲门后,听到丈夫这样问道。“英国女王!”可是屋内没有任何回音,于是女王又敲了敲门。“谁?”“我是维多利亚。”可是对方依旧没有开门。最后,维多利亚又敲了敲门,然后温柔地说道:“对不起,亲爱的,开门好吗?我是你的妻子。”这回房门从里面打开了。

为什么前两次丈夫都没有给维多利亚开门呢?因为维多利亚弄错了自己的角色。在国家民众面前,你是女王,在朋友面前,你是维多利亚,但在你的丈夫面前,你是谁?是妻子。这就是角色。角色很重要,作为丈夫只会让自己的妻子进卧室,而不是女王或者别人。在家人面前,你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跟你在社会上,在公司里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无关。有些人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社会角色延伸到家庭里,就常常搞得家庭不和。你是公司的领导,但只有在工作时间是领导,如果你在下班之后还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子,你的朋友、同事、下属也都会觉得不自在。

你担任了什么角色就要做什么事,这是勿庸置疑的。

道通禅师年老体弱,准备送座给他的得意弟子道觉和尚。可是,道觉和尚也许是出于对道通禅师的敬重,也许是因为谦让或不自信,一直不同意接班升座。

有一天,道通禅师对道觉和尚说:“我准备休息一段时日,然后再出去郊游一下,你暂时住持一下我们的寺院吧。”

道觉和尚为难地说:“恩师栽培我多年,我也有心让您休息一下,可是,我担心自己缺乏经验和威望,难以胜任师傅的嘱托。”

道通禅师就说:“这样吧,你就算扮演一下我的角色吧,估计这没什么难的。许多演员都可以扮演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甚至把神仙、皇上扮演得惟妙惟肖,你和我一同生活和处世多年,扮演一下我的角色,绝对不成问题的。”

道觉和尚就勉强答应了师傅的嘱托,而且以一个演员的心态把师傅平日应做的事情运作得井井有条、非常圆满。

几日之后,道觉去给师傅请安时,发现道通禅师已端坐在莲墩上安然圆寂。直到这时他才顿悟师傅的一片苦心,并自觉升座继承了师傅的衣钵。

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选择了某个角色,就要尝试去演好他。这些角色是你身不由己的选择,为了生活、为了责任而去扮演的。比如道觉和尚做住持,就是出于对师父的一种承诺和责任。你今天是下属,明天可能就要扮演上司,你今天还是个单身汉,明天你可能就要扮演丈夫的角色。你必须演好今天的角色,才能演好下一个角色。演不好下属的角色,就演不好上司的角色。

1994年,电影《九品芝麻官》在香港开拍。当时周星驰演芝麻官,有一场周星驰和吴孟达在停尸房找证据的戏,饰演尸体的演员躺在停尸床上。周星驰在“尸体”身上夹满了夹子,但他依然一动不动。周星驰又拿起手中的道具霸王枪戳他,哪知“尸体”还是纹丝不动。戏演完之后,周星驰问他痛不痛,他说:痛啊,但我演的是死尸,导演一刻不叫停,我是不能动的。

这个演尸体的人叫田启文,那天周星驰就因此事看中了他,后来在周星驰的每一部电影中,人们都能看到他担任着重要角色,表演得相当精彩。他在香港演艺界声名鹊起,后来还成了周星驰的演出经纪人。

为什么要把尸体演好?因为你选择了这个角色,不管这个角色对你而言是暂时的一个过度,还是为生计所迫的选择,你选择了就要认真对待它。换言之,一个能把尸体演得如此认真的人,还有什么角色演不好?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部电影,我们在其中就要演绎好形形色色的角色:

1.编剧:整部电影或电视剧的核心与灵魂。不仅故事要靠他,剧本要靠他,演员对白都要靠他。同样,演绎好人生这部电影,首先就要把自己的人生计划做好。没有计划的人,就是在计划失败。在要求同仁写工作计划时,我曾经对他们说过:写计划的最高境界,就是写剧本!诸葛亮为什么在赤壁大战中能安排关羽埋伏在华容道?就因为他提前算准所有人的心理,并写好了“剧本”,所有的“演员”乖乖按照他的“剧本”来演绎,成全了关公义释曹操的美名。

2.导演:负责整部影片的全盘安排,包括场景、道具、演员、进度、配合等等。这个角色是在幕后,却是一切的操控者。所以,要想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导者,有时候需要低调,需要做好幕后的全盘运作者。

3.主演:该你上的时候要当仁不让。演好自己的角色,你就是主角。不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别人再优秀也取代不了你的角色。你就是父母心中最重要的人,你就是爱人心中的精神支柱,你就是下属心中的榜样和楷模……你就是自己人生唯一的主角,不可逃避、不可推卸、不可替换!

4.配角:该当绿叶的时候不能抢风头,比如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主角配角》就很好地诠释了主角配角的含义。我们看电视、看电影,关注男女主角,但如果没有配角,这个戏就没法进行。甚至,生活需要我们演反派,做“坏人”的时候,我们也必须全力配合。

5.龙套:不要小看龙套,几乎每部戏里都有龙套,至于死尸、小兵、路人甲乙丙丁这些角色,几乎没有人记得他们是谁,却是影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无论你想成为什么角色,都必须经历这个阶段,慢慢地才能再进一步地成为配角、主角。星爷的《喜剧之王》就非常形象地演绎了他自己从龙套一步一步走向无厘头喜剧大师的悲喜历程。

6.观众:一场戏,如果没有观众,演员的表演无疑就会失去重要的动力。而人生不就是我看你表演你也看我表演的过程吗?只有在别人表演时我们能当好观众为别人鼓掌,我们表演时别人才会为我们喝彩。

人生如戏,怎样才能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清醒地认识角色职责,履行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做丈夫,你就要做好好丈夫的职责;做医生,你就要做好医生的职责;做领导,你就要做好领导的职责。在其位就要谋其事,如果你不能履行你的角色职责,就只有从这个角色里退出。

第二,随时注意转换自己的角色。不论是哪个角色,都必须称职,不要把自己另一个角色的情绪带到现在的角色里来。比如,一名医生,早上刚和家人吵架,心情很不好,到了医院,面对病人的时候,对病人发火,这就是没有转换好自己的角色。那么,在工作里受到了委屈是否可以回家对家人发火呢?是否可以向他们倾诉你的工作烦恼?其实也没必要,懂得角色转换的人,他们从来不会把工作烦恼带到家里,也从来不会把家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同样,两个人如果有多重关系,在一个场合也只能有一层关系。比如,中国有很多家族企业,公司里亲戚很多,很多人搞不清楚状况,在公司里还以自己是老板亲戚自居,以为自己就可以拥有特权,这样下去,只会把公司搞得乌烟瘴气。在一个规范而强大的企业里,每个人一定是凭能力吃饭的,每个人也必须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没有亲人,只有同仁,必须一视同仁。举贤当然不必避亲,但是来到公司,就要和其他同仁一样,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如果因为和老板有亲戚关系而有特权,如果老板只亲近亲人,就会失去其他同仁的心,最后可能众叛而离。所以,要“小家”的老板就当然会失去“大家”,要“大家”的老板就不会特殊对待“小家”,这样的老板才能成为大企业家。

6.常照镜子:不要因为一件小事就暴露自己的德行

车开了5000公里,都要进行检修和保养,人也一样需要。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拼搏过后,别忘了审视和检修自己。因为欲望和浮躁常常使我们越走越远,甚至迷失自己。我们不妨适时地给自己的灵魂照照镜子,及时地擦污去垢,我们就会活得更干净,更真实。

如果没有镜子,每个人都看不清楚自己,就不知道自己的后背、头顶,连自己什么相貌都不会知道,而这些别人却能看得一清二楚。同样,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有时自己也看不清楚,只有别人能看见。

华创语录

我们要学会以人为镜,通过别人才能了解真实的自我。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曾提出“镜像自我”。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为对方的镜子,在对方眼中观察自己,可以看到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就好像站在镜子面前看到的姿态、服装等一样。而“以人为镜”,我觉得有两层含义:一、把别人当镜子看清楚自己;二、看见别人身上有什么好的地方自己可以学习借鉴,看见别人身上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自己如何避免。

唐太宗李世民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镜子可以是书本上的言语,也可以是别人的经历。常照镜子,就是以别人为镜,以别人的经历为镜。经常看看自己哪里有没有做好,在别人眼中是什么形象。平时你说话做事的时候就要经常留意,往往因为你的一句话,一个小的行为细节,别人就能看出你的人品,你的形象往往就败在小细节上。比如,你和别人一起出去,吃了东西包装随手往地上一扔,人家就会感觉,这个人素质不高。细节中看人品,一个人往往因为好多优秀的“细节”,终于筑就了良好的人品与德性。

在苏州世华当总经理的时候,我们每个月都要开总结会,会中每个中层干部都会上台做述职报告。当他讲完后,我就会安排一个环节,叫做“照镜子”,让所有人针对他的述职报告和他这个月的表现给他一个真实的回馈,有意见的、对他不满的、平时不敢说的,在那个时候都可以说出来,而且是言者无罪,听的人不允许反驳和辩解。

我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干部,让所有的中层以上的管理者知道自己在同仁们面前真实的形象,同时在公司形成一种敢说真话的氛围。很多人因为别人对自己不好老找别人的问题,我就是要告诉大家,别人是你的镜子,别人对你不好不是镜子脏了,而是你自己脏了。

讲道理,人人都会。但是只有通过事情才能看出这个人到底怎样,只有通过他对待不同人的态度,才能看出这个人的心境。一个人到底如何,是通过他如何对待人和事反映出来的。水枯竭的时候,才能看到水底到底是石头还是淤泥。艰难危急的时候,每个人的底线才会显露。人性的光辉会尽情绽放,人性的丑恶也会暴露无遗。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有通过人的小细节看人品的大智慧。有一天,他同谢景温在郊外散步,看到一只小鸟从巢里掉下来,谢景温顺脚就把这只受伤的小鸟踢到旁边去了。就是这个动作,让苏东坡意识到,谢景温这个人不可深交,因为一个人对一只小鸟毫无半点怜悯之心,做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果然,后来,这个人为了巴结当势的王安石而陷害苏东坡。

还有一个叫章淳的,早年与苏轼过从甚密。苏轼任凤翔府节度判官时,章淳任商州令,有一次两人到山中游冶。当游到仙游潭时,前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座独木桥通过。章淳请苏轼过桥,在绝壁上留下墨迹,苏轼却不敢过去。只见章淳毫不胆怯,迈步轻松过去,把绳子系在树上,吊着在陡壁上写上“苏轼章淳来此”几个大字,下来面不改色。苏轼不由得抚着章淳的背说:“能自拼命者,敢杀人也!”章淳大笑。就是这个章淳,后来当了宰相,大权在握,整治政敌出手狠辣。他甚至提出掘开司马光的坟墓,暴骨鞭尸。后来他也因与苏轼政见不合,对苏轼也大下狠手,把苏轼贬到偏远的惠州,又再贬到更偏远的琼州。

这么多年,我见过无数人的人,我总结出四个看人的方式:(1)正面看,即通过我和他的直接接触对他的了解,这样的方式最直接有效;(2)侧面看,就是通过他交往什么朋友,他在我面前怎么对待别人,就能推断出他在别人面前怎么对待我;(3)细节看,有的人可以伪装,但是细节和习惯是不容易伪装的;(4)看人最牢靠的办法: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能证明一切。总之,人是社会性动物,要学会在交往中不断对照提升自己。看清别人只是表象,最终还是要看清自己。

7.一些人会听你怎么说,但更多人会看你怎么做

印度有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喜欢吃甜食,她想让儿子戒掉这个习惯,担心小孩子吃甜食长蛀牙,甚至牙齿都会掉光。可是,她说的话儿子不听,怎么办?后来,她想,儿子不是最崇拜甘地吗,甘地说的话他肯定会听的。于是,她就带儿子千里迢迢地来到甘地那里。甘地听了母亲的要求后说:“你们过一段时间再来找我吧。”过了一个月,母亲又带着儿子来到,这次,甘地很坚定地对小男孩说:“你以后坚决不要再吃甜食了!”小男孩马上点头答应。母亲却很生气,她问:“上次你为什么不这样说呢?害得我们又跑一趟。”甘地说:“因为上次你来的时候,我也正在吃甜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说和做应该是一致的。如果光说到而做不到,久而久之,别人就会不听你的话,自己教育别人的时候也会很心虚。要想成为别人的榜样,你就要名副其实。在你要求别人时,你必须先成为你要求的那个人,你自己必须按要求去做。别人凭什么听你的话?因为你是榜样!而要想成为榜样,做事就要比别人多、标准比别人高、态度比别人好、对己比别人狠。我把这个叫做“榜样四准则”。

这个世界上,会说的总比会做的人多。很多领导开会在台上口若悬河,正义凛然,员工在下面撇嘴,在心里骂娘。为什么?因为你说的言行不一。“身先足以率人,正己方能律人。”想带好你的团队,不要以为你订了规章制度别人就会听你的了。如果你不能以身作则,你订的制度越苛刻,反作用就越大。我在讲“执行落地系统”课程的时候,就反复强调:做你所说的,说你所做的,言行一致才是最大的影响力。想让员工服你,只有一个办法,以身作则。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有一个领导每天都三令五申地让员工打扫走廊的卫生,可是都不见效,指名道姓地让大家去清扫,才会有人不情愿地清扫,反正法不责众,只要你不指名道姓,谁也不会主动去打扫卫生。有一天领导来得早,看到走廊脏得不成样子,就想都不扫,那我自己扫吧。随后拿起扫把把走廊打扫干净了。随后上班的员工看到领导在扫地,就问,怎么领导亲自上阵啊?他笑笑说,我这是锻炼身体呢。有的员工不好意思让领导自己扫,也都过来帮忙。这个领导突然明白一个道理,你想让别人按你的想法去做,最好的办法是你自己先去做这个件事。这个领导以后每天都主动清扫走廊,没过多久,公司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风气,谁来得早就主动清扫卫生。本来以前磨破嘴皮子都不见效果的事,就这么轻易解决了,而且大家谁也不会因为“你不干凭什么我干”而闹矛盾了,清扫卫生的过程中,大家都兴致高昂,同事之间更加和谐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因为员工会想,连领导自己都打扫卫生了,我怎么好意思袖手旁观呢?最后造成一种“别人都在做我怎么好意思不做呢”的效果。这就是榜样的效果。这让我想起齐国著名宰相晏婴的故事来。

齐国相国晏婴历仕三朝,德高望重,他对自己要求甚严,处处以身作则,倡行廉洁,吃糙米饭,穿粗布衣,坐简易车,住低矮民房。齐景公过意不去,就要送他新车新衣,他坚决不受。齐景公要给他盖新房,他还是坚持不接受。

相国廉洁,谁还敢贪污?相国穿粗布衣,谁还敢穿绸缎?相国住矮房,谁还敢住广厦?你只有自己做到了,才有资格让别人也做得和你一样,不然,你没资格,你就管理不了别人。

所以,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发现大家都不服你,就要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你做得不够好?

联想有一条规则,开20人以上的会迟到要罚站一分钟。不过,制度定好,难题就来了,第一个被罚的人正是总裁柳传志原来的老领导,柳传志和他都感到很尴尬,罚站的时候他本人紧张得不得了,一身是汗,柳传志坐着也一身是汗。柳传志悄声跟老领导说:“您先在这儿站一分钟,今天晚上我到您家里给您站一分钟。”柳传志本人也被罚过三次,其中有一次是他被困在电梯里,咚咚地敲门希望有个人听到帮他请个假,敲了半天也找不到人,后来出来了没作任何解释还是自觉地被罚了站。

这就是以身作则。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员工不听话?为什么孩子不听话?我告诉他们: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话,值得听吗?我说的话,自己做到了吗?如果你的规则不仅仅是给员工订的,还是给自己订的,你想效果如何?员工还有借口不遵守公司的制度吗?你为什么要员工这样做而不可以那样做?当你给员工这样的信息时,别人是很抵触的。员工会认为,我不是你升官发财的工具,我不能服从你。我在给总裁讲课的时候,有时刚开场场面还不够活跃,我就给听众讲一个故事:“过去有一个总裁学友上了我们的课后,说上你们的课气氛那么好,我回去拿同样的内容给员工开会就死气沉沉,这是为什么呢?我说很简单,因为你来上我们课的时候,让你举手你不举手,让你鼓掌你不鼓掌,让你回答你不回答,你在课堂中怎么对待老师的,回去你的员工就怎么对待你!这叫上行下效、因果循环,报应啊!”然后所有的听众哈哈大笑,现场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大家对我的配合度也就立刻上升了。

《明朝那些事儿》中讲述过一个明末名将卢象升,被农民军称为“卢阎王”,一遇到他就赶紧避开,可见此人战绩彪柄。有一次他的军队断粮三天,但是没有一个士兵闹事,没有一个军官哗变,为什么?很简单,卢象升和他的士兵一起三天粒米未进!

李云龙讲述亮剑精神的时候说过,一支军队的气质,是由首任长官所决定的。在一个企业里也是一样的,领导者懦弱无能,下属也只会更懦弱。领导者身体力行,下属才会争先恐后。所以,一个领导者,你首先要做的不是命令你的下属为你卖命,而是让你的下属看到,你冲锋在前,吃苦在前。那么,下属也会甘愿和你一起吃苦,一起冲锋。

8.把自己做好,然后去影响身边的人

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去英国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你一定不要忘了去参观一座无名的墓碑。每一个来到这座教堂的人都会来到这座墓葬碑前读一读上面的碑文。这块墓碑上写着:“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会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很多人挖空心思想出名,很多人削尖脑袋想往上爬。但是出名意味着隐私被人关注,高位意味着缺点被人放大。所以要想出名,就得言行检点;要想高位,就得身先律己!我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自己是很难的,那么,改变这个世界不是更难吗?可偏偏很多人,以为可以改变别人、改变世界,但就是想不到要改变自己。

在世华的课堂上,有很多的夫妻一起来上课,为什么一起来?因为老公老想改变老婆,老婆又老想改变老公,结果闹得关系紧张。受到姜岚昕老师感召后,意识到需要先改变自己,所以很多夫妻在课堂上互相道歉、互诉衷肠,甚至抱头痛哭,说出了多少年都已经没有说的“我爱你”。甚至有要离婚的夫妻,在课堂上言归于好。所以,夫妻要想一辈子携手相伴,就得同修同度,相互自我要求。

华创语录

先改变自己,世界才会改变。

如果别人对你不友善,但你却不去反省自己为什么不受欢迎,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即使你换了环境,结果还是一样;如果你不去改变自己做事的方法和态度、提高自己办事的效率,即使换了一件事再做,也没用。

美国成功学演说家金·洛恩说过这么一句话:“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被改变后的自己主动吸引而来的。”我们应该常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检讨,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并把它们列出来,然后,采取改进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生改变,由此我们才能一天天地向成功迈进。

有一次,一个小个子的年轻人到寺院去推销保险。小伙子口才不错,滔滔不绝,说得天花乱坠。不过,老和尚却不为所动,他说:“小伙子,你说得挺多,但我一点没觉得保险对我有什么好处。”小伙子一时语塞,他不知道自己哪里出错了。老和尚继续说:“我不是对你的保险不感兴趣,而是对你的人没有好感。你想想看,像我们现在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你一定要具备一种能够吸引别人的魅力才行,不然,你可能会没有什么前途了。小伙子,现在开始寻找那种魅力吧!”

在离开寺庙的时候,年轻人一直在回味着老和尚刚才的话,若有所悟。回到工作岗位后,他每个月组织一次朋友、同事们对自己的“批评会”,然后请这些人吃饭。为此,他甚至把自己最得体的西装也典当掉了。这样,每场“批斗会”之后,他都有一种重生的感觉。当他身上的缺点一点点被剥落的时候,他变得越来越有魅力,和善而成熟,他推销的产品也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到1939年,他已经成为全日本业绩最高的推销员,并从1948年起,连续l5年保持全日本销售第一的好成绩。他就是被美国著名作家奥格·曼狄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推销大师原一平。到1968年,他成为美国百万圆桌会议的终身会员。

原一平的成功来自于自我的改变。所以,你想要改变命运,就要学会先改变自己。如果你感觉自己做事不成功,做人不快乐,生活不幸福,你首先要好好检讨自己,看自己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要记住,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被改变后的自己主动吸引来的。一个人只有改变自己,才具备了幸运的前提。

有一位心理学教授,在地铁站看到一个人躺在那里,但是没有一个人停下来看看他。于是,教授就走上前,停了下来。没想到,这时候,他身边陆续停下好多人,他们都停下来看这个人怎么了。有的人去买食物,有的人去买水,有的人打电话叫救护车。教授对这件事深有感触:为什么开始没有一个人去理会这个晕倒的人,而当有一个人停下来的时候,却有更多的人停下来参与救助?这是因为一个好的行为会影响到更多人做出同样的举动,一个坏的行为也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做出冷漠的举动。

我们总以为自己当了头儿,当了领导,就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制度,通过自己的发号施令,让别人去达成任务,改变一个公司的面貌。但你想过,你自己改变了吗?只有自己先改变了,才有可能影响身边的人改变;身边的一些人改变了,更多的人才可能受到影响而改变……

9.不需要改变生存环境,改变自己就好了

两个犯人被关在一间牢房里,他们从牢房的一个小窗向外望去。一个人看到的是窗外黑褐色的泥土以及高高的围墙,而另外一个人看到的是窗外狭窄天空中明亮的星星。不久,第一个人得了严重的抑郁症死在狱中,而第二个人每天都很快乐,等到出狱。

苏州世华曾经有段时间团队状态不太好,士气不够高。在问到原因的时候,很多人都说:环境不好、氛围不好。我就问他们:你说环境不好,请问你是不是环境的一部分?你觉得氛围不好,请问你能不能创造好的氛围?既然对团队现状不满意,那为什么不想办法从自己开始改变,从而正面带动别人?团队的问题,正好就是你的机会!

你不能改变环境,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无法改变事实,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你改变不了自己的过去,但是你可以把握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是你可以决定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拥有今天;你做不到事事顺利,但你可以让自己事事尽心;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2013年12月5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逝世。在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之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同时也是非洲国民大会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当他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将他定罪。为此,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

阴暗的牢房,头顶上吊着一盏昏黄的灯,每天被囚禁23个小时,仅仅在上午和下午各有半小时的放风时间。他几乎从来没有见过罗本岛监狱的太阳,也很少有机会感受到窗外的丝丝风声,唯一能感知的只有灰头土脸的囚犯,还有他们的呻吟声。罗本岛监狱是个人间地狱,那里的狱警动辄就对囚犯们挥起皮鞭,残忍地在绽开的皮肉上泼辣椒水,大多数人都是在狱警的皮鞭和辣椒水下度日的。

改变不了环境,唯有改变自己。在狱中,曼德拉经过连续5年的争取之后,罗本岛监狱终于同意他在监狱墙脚的一片狭长地带开辟园子,并且破天荒地给他提供了番茄、辣椒等蔬菜的种子。就是这片曼德拉在监狱墙角下一片狭长地带种植的小番茄打破了狱警与囚犯之间已经高高筑起长达一个世纪的隔离。“每当我莽撞地举起皮鞭,我就想起了这是一群递给过我番茄的人。在我眼里他们已经不再是什么囚犯,而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人,总在我最疲劳的时候递给我解乏的水果。”一位曾在罗本岛监狱供职的狱警说。

几个小番茄最终改变了罗本岛监狱狱警与囚犯之间曾经无法弥合的鸿沟。27年后,走出监狱的曼德拉展现出了监狱中锤炼出来的全新价值:“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曼德拉在其自传《与自己对话》中写道。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既然这样,我们何不笑对人生?”就像曼德拉一样,如果他不能把痛苦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他还身在狱中。不可否认,生活中有太多的挫折,太多的不如意,然而,无论怎样,面对困境,哭泣是一种活法,微笑也是一种活法,要选择哪种活法,是你自己的选择。那些选择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他们的痛苦并不比任何人少,只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

稻盛和夫说:“现实的工作或生活可以带给人们很多快乐。人们应该感激生活,因为生活让人们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并且能让人们真正地了解自己。人们还应该庆幸,只要自己的身体健康,生活就是幸福的。没有必要去羡慕别人拥有的财富或名誉,因为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唯一的,同样有很多让别人羡慕的精彩。将那些无休无止的欲望抛开,才会摆脱烦恼。”他在日本东京参加一次演说会时,向人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天使经常到人间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对命运抱怨不已的年轻人。这个天使很奇怪,因为据他所知,这个年轻人有着非凡的才华,温柔美丽的妻子,不过,他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快乐。天使说,你到底想要什么呢?他说,我想要属于自己的幸福。这个天使说,我可以满足你的要求。话音刚落,天使就把这个年轻人所拥有的一切都拿走了。这个年轻人变成一个丑陋、愚蠢的人,他的妻子也不见了。一个月后,这个极度不幸的年轻人像乞丐一样躺在路边,天使说,现在,我把属于你的幸福还给你。于是,这个年轻人又恢复了和从前一样的生活,这一次,他不再抱怨了。

这个年轻人是太多人的缩影。当你抱怨自己相貌不漂亮时,想一想,假如现在你的脸上长了一个巨大的伤疤,你会怎么样?假如你现在失去亲人,你会怎么样?假如你现在生病了躺在床上你会怎么样?你生病了,但你生的病不是癌症;你工作很累,但至少你还可以工作,说明你有你的价值;有人背后说你坏话,说明你有资本让他们忌妒……

客观的环境是很难改变的,比如,你的亲人,你的身材,相貌,出身,一些偶发的事件,这些都多多少少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而且,事情一旦发生,就是不可逆转的,但客观的环境无法改变,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你就有能力改变你的环境,而客观环境的改变同时又会促进个人的改变。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越过越好,什么事情都顺,这是因为,他改变自己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气场,改变了周围的环境。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