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古钱
第一节 钱之源流
钱本来是一种农器,其形状和铲相似,是用来划地除草的。人类社会初期,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无所谓交易,更谈不上使用的中介物。偶尔有所需求,就以农器作为媒介物进行交易。农器就是当时所用的交易媒介,也就是如今所谓的钱币。
后来因为交易增多,农器慢慢显得不够使用了,于是就参照它的形状制成其他物体来代替,其形状与用途都与作为钱的农器相同,所以仍称之为钱,这就是把商品交易的中介物称为钱的原因。钱开始使用的年代已经无法考证,据《管子》记载:钱的兴起是从燧人氏开始,到黄帝时其使用方法已经完备。而《纪原》中说钱币始于帝尧,因遭大水才开始铸造钱币。这种说法并不合理,虽然钱币未必始自燧人氏,但与其相距也不会太远。根据后世许多考古家的考证,在出土的古钱中有一种铲币,与黄帝以后任何时期的钱币都不同,已糟朽到了极点,用手轻轻一捏就会粉碎。其花纹字体与五帝三代时器具上的花纹没有一点相同,这大概就是燧人氏最初所铸的钱币吧。
至伏羲时,开始铸造棘币。据历史记载:“伏羲集天下之铜以铸币。”如今所见到的古钱,凡是文字与甲骨上刻字相同的,都是此时所铸。此后,钱币流传到民间,被广泛使用,各代帝王无不以铸钱作为重要的政务。
神农时期铸的钱很多,式样仍是铲形,文字仍用刀刻,与伏羲氏所制的钱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到黄帝时,对于铸币更加注意。据历史记载:“黄帝以柏高为矿师炼铜铸币。”又有记载说:“黄帝开首山之矿以铸币。”所以,夏、商、周三代以前以黄帝铸币的时间为最久,所铸之币也是最多的。黄帝所铸之币,多数仍是铲形,但已间杂有刀形的。上面的字体也多为刀刻,但间杂有用漆书写的。尧、舜虽然也铸币,但都是为了拯救饥饿灾民而偶然进行,所铸钱币的式样、文字也与此前的相同,并没有什么变化。至夏朝时,所铸的钱币虽然也是铲形,但已经全部为漆书,已经没有刀刻字体了。
棘币
该棘币大约铸造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仿造伏羲时的棘币形状,并没有流通。
总之,自钱币开始使用一直到夏朝初年,所流通使用的钱币都是铲形的。伏羲氏制作的棘币,绝对不是伏羲氏时所通用的钱币。其他如葛天氏的圆形币,既然是圆孔形的,在当时也必定不是通行的钱币。到黄帝时,金刀币也不是当时通行的钱币。由此可知,在三代以前,各代的钱币虽然大小、文字略有不同,但外形为铲形却是一致的。
到商代时,除了仍然铸造铲形钱币外,同时还铸造了方孔圆形的钱币,是取“天圆地方”之义。而《古泉汇》里竟然称方孔币起始于伏羲氏,这是杜撰的理论。因为方孔币的文字都是篆体,伏羲时怎么会有篆字呢?这种说法自然是不攻自破。
到了周代,铸币完全效法商代,但所铸钱币是圆币多而铲币少。其钱币上的字体兼有大、小篆体,与夏代略同。至周景王时,开始铸大型钱币,并将其称为“宝货”。同时还铸刀形钱币,也称为宝货。因为每个刀头上有一个小环,所以币制中有“环法”这一说法,就是从这里得来的。
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后,毁灭前代帝王的功绩、推翻前朝制度以便于自己的万世统治。因此,他将民间的铜器收集起来,并改造成重钱,虽然钱质和周代相同,但文字改成了“半两”而不再称为“宝货”了。
到汉朝时,认为秦朝的钱币太重而不方便使用,于是便改铸榆荚钱。之所以称为“榆荚钱”,并不是因为形状像榆荚,而是钱币轻得像随风吹动的榆荚一样。虽然上面的文字仍是“半两”,但实际上比秦朝的钱币轻多了。至吕后当政时,铸造八铢钱。到孝文帝时,榆荚钱更轻了,于是改铸四铢钱,其文字仍然是“半两”,并且准许民众自由铸造。所以吴王刘濞在即山铸钱,比天子还富有;邓通在四川的铜山铸造钱,财富比王侯还多。因为钱上的文字虽然写着“半两”,但并没有统一的轮廓标准,所以吴、邓所铸的钱币可以在天下流通。而且,当时的县官也可以铸造钱币,而民间也乘机偷偷铸造,于是钱币越来越轻,币制越来越混乱。汉朝政府于是下令县官销毁半两钱,改铸三铢钱,要求钱文与重量要相符。后因三铢钱轻,容易被奸诈之人所利用,又改铸为五铢钱,并下令不许将这种五铢钱的周廓磨掉熔化。百姓中有许多奸诈之民,也在盗铸五铢钱,因而钱越铸越多,也越来越轻。京师铸钟官所铸的红侧“一当五赋”钱,俗称为“紫绀钱”。
汉朝政府下令禁止各个郡国铸钱,专门让上林三官铸钱,并且诏令天下,不是上林三官所铸的钱币不许流通。这样各个郡国所铸的钱币就全部废除并销毁,将熔化钱币得到的铜送到三官那里。孝元帝继承帝位后,温良节俭,当时国库内有都内钱四十万万,水衡钱二十五万万,少府钱十八万万。都内、水衡、少府即三官所铸的钱币,都是由天子独自掌管。孝武帝即位后,改铸三分钱。
王莽掌握政权后,改变汉代币制,改铸大钱,直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钱上的文字为“大钱五十”。又铸造有契刀、错刀钱。契刀钱环部像大钱一样大,形状像刀,长二寸,钱上文字为“契刀五百”。错刀是用黄金来错刀上的文字,文字是“一刀值五千”。上述钱币与五铢钱共计四种钱币,一起在世上流通。
王莽篡位后厌恶刘氏王朝,因钱文有金刀,于是就停铸错刀、契刀及五铢钱,而改铸金钱、龟贝、钱布等,并称之为“宝货”。小钱直径六分,重一铢,钱币文字为“小钱值一”;大一点的钱币直径为七分,重三铢,钱币文字为“么钱一十”;稍大一点的钱币直径为八分,重五铢,钱币文字为“幼钱二十”;再大一点的钱币直径为九分,重七铢,钱币文字为“中钱三十”;更大一点的钱币直径为一寸,重九铢,钱币文字为“壮钱四十”;一直到重达十二铢的大钱。这就是当时六个品种的钱币,其价值就像钱币上的文字标明的那样。
后来王莽又铸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么布、小布。小布长一寸五分,重十五铢,上面的文字为“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布递增一分长度、一铢重量,钱币文字为布名和价值,价值是每布递增一百。至大布时,长二寸四分,重一两,价值已经是千钱了。上述布币称为“布十品”,都为铜铸,五铢钱于是就被废止了。
东汉时期,虎贲中郎将马援亲自对光武帝申述,请求恢复五铢钱。光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又开始铸造五铢钱。东汉时,公孙述废铜钱而铸造铁官钱。后来董卓反叛,弃用五铢钱而改铸无轮廓的小钱,铸钱的原料都是取自洛阳、西安的铜人、钟虚、铜马之类的铜制品。
三国时孙权嘉平五年,铸大钱“一当五百”。赤乌元年又铸造当千钱。晋元帝过江后建立东晋,使用孙权时铸的旧钱币,轻重钱币夹杂流行,大号的钱币称为“比轮”,中号的钱币称为“四文”。吴兴沈充又铸造有小钱,被称为“沈郎钱”。
到六朝宋元祖即位时,铸造二铢钱,钱币的形式转细。每当官钱一出,民间就有人模仿官钱私自铸造,而钱的大小厚薄则不及官钱。太宗明帝景和元年春天,铸造二铢钱,民间更是私自铸造,结果是一千钱的厚度不满三寸,被称为“鹅眼钱”。比这更低劣的称为“环”,用丝将这种钱穿起来,放入水中而不沉没,随手轻轻一捏就会破碎。社会上的人都不愿使用这种钱,因为数十万钱也不满一捧。同年十一月就废止了二铢钱,禁止鹅眼钱、环钱流通,其余的依然使用。
梁敬帝太平二年四月铸造四柱钱,钱币上的文字是“一准二十”,后又改为“柱钱一准十”。《南史》记载,曹武在雍州得到七千万钱,都是厚轮大廓的钱币。
北魏流通用的钱币很多是民间百姓私铸的,钱币越来越薄,越来越小,以至能随风飞舞,立水漂浮。杨侃镇守雍州时,允许民间与官府共铸五铢钱,并上书申请此事。孝庄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铸造五铢钱,连同古钱,不限大小,都允许在市面上流通,劣等钱币“鸡眼”、“环凿”被依法禁用。孝庄帝将京都铜像熔毁用来铸造钱币,世称曰“河阳钱”。北周武帝时更铸钱币,钱币文字为“布泉以一当五”,与五铢钱并行流通。后又改铸五行大布钱“以一当十”,与布泉钱并行使用。至北周宣帝大象元年十一月,铸造永通万国钱“以一当十”,与五行大布钱并行于世。隋代时由于奸人当道,很多人都私自铸造钱币,使得钱币越来越薄,越来越差。起初每千钱还重二斤,后来逐渐减轻至一斤。还有人剪铁绁、裁皮、糊纸充当钱币,混杂使用。
唐朝时,江淮钱既多且劣,有官炉、偏炉的分别,所铸造的钱币有数种颜色。唐高祖武德初年,开始铸造开通钱,钱上的文字为篆隶八分体,十文重一两,为“开元通宝”。唐玄宗时,官员第五琦请求铸造“乾元重宝”钱,以一代十。唐肃宗当政后又铸造重规钱五十。史思明僭号称帝时,铸造有“顺天得一”钱币。
宋太宗改元为“太平兴国”,铸“太平通宝”。淳化年间又进行改铸,亲书“淳化元宝”,有真、行、草三种字体。以后如果改铸钱币,一律称为“元宝”,并在前面加上年号。此后一段时间,更改的钱币都称为“宋通元宝”。宋太宗还首次铸造他亲笔书写的“当十钱”,在京畿一带铸造。又铸乌背泸钱,发布诏书做成剪铜式颁行各州。此前铸钱没有用草书作钱币文字的,到太宗时,开始以帝王御书作为钱币文字。钱币铸成后,宋太宗把它赏赐给身边的大臣们。因四川的百姓仿照这种钱私造铁钱,于是仁宗下诏令,以“皇宋通宝”作为钱币上的铸文。庆历以后,重新在钱币前冠以年号,钱币文字的格式如旧。宋神宗熙宁六年十月,颁行“折二钱”。高宗时,毁熔民间私铸的毛钱。
南宋时期,中原北部被辽、金占据多年,因此辽、金的钱币流入中原的很多。这些钱币铸造得都很精良,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铸的天显钱、天赞钱,样式、文字都很精妙。金海陵王时所铸的正隆钱,金世宗时所铸的大定钱,都很精美。史称其中有银的成分,或许此言不虚。
建炎重宝
南宋时期铸造,直径3.25厘米。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4年拍卖,成交价1650元。
建炎重宝铸造于宋高宗建炎年间,钱文为篆书,流通于江浙及两湖一带。
元朝入主中原后,改铸大钱。以前各代的钱币体式太小,不受百姓欢迎,于是逐渐就被淘汰了。不过到了元朝末年,国家费用不足,于是创造了用于流通的“权钞”。即是在铜钱右边书明“权钞”二字,左边书明几两、几钱、几分字样,意思就是这一枚铜钱权且当做若干银两,也就是当十、当百的意思。
到明、清两代时,币制大体效法前朝,并没有什么创造性发展。再加上时代距现在较近,其所有制钱在古钱史上也没有什么重要地位,这里就不详加论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