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钱币的伪造
古钱币的价值难以确定,纯粹根据是市场需要及数量的多少决定。如果某种钱币希望得到的人很多,则价值就高;如果某种钱币不被人看重,则价值就低。而人们重视与不重视并不是固定的,所以伪造古钱时确定选造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并不像其他古玩那样,只要是著名的东西都可以伪造。伪造书法作品的,只要是古代名人的字都可模仿,仿宋人的可以,仿明人的也可以;仿欧、柳的可以,仿颜、赵的也可以。只要制作精美、仿造佳妙就可以出售,因为购买者绝不会限定必须购某人某物。制作伪画也是这样,随意取材,都能赚到钱。
古钱则不是这样,购买的人只买自己所需求的钱币。如果不是他所想要得到的,即使精美他也不买。古钱币的种类这么多,怎么能知道购买者的需要而提前铸造呢?又怎么能将所有的古钱都铸造齐备以供其挑选呢?即使能够这样,而每个种类只能售出一枚。如果购买者知道还有第二枚,那么这一枚也不能售出。这样售出一枚必须制造一次模型,经过一次手续。而伪制一枚钱币无论获得多少利,也必定无法补偿其他方面的损失。造伪的目的是为了谋利,如今无利可获而反受损失,又何必去作伪呢?这就是以前伪造古钱币的人很少的原因。不过,近年以来,收集古钱币的人日益增多。由于古钱币收集的难易程度不同,自然就会形成各不相等的价格。因此,造伪者便选取其中价高而易售的分别加以伪造,这就是如今伪造的古钱币充斥于市场的原因。伪造古钱币的方法很多,但常见的有下列数种:
一、用古钱熔化后的铜,先对照钱谱上的记载,按所要仿制钱币的形式、文字铸成古钱,然后用铁屑、铜屑、硝镪水、盐卤、羊尾油、大青盐等六种东西混合成膏状涂到仿制的古钱上,然后埋在地下,经过三伏之后再挖出来,于是铜屑与铁屑就变成了锈,与仿制的钱币凝结成一体了。但这种方法只是伪制红、绿锈的方法,如果想伪制其他锈色,则可参照伪制铜器的方法,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且所制成的锈色与真品完全相同,假如不是精于考证的人绝对不能鉴别其真伪。只是古钱币的铜质极佳,做工也很精妙,伪铸者如果不是极其高明的匠人,是绝难成功的,所以一般的伪造者都不敢使用这种方法。
二、起字法。用无字的古钱,根据其大小选择相似的古钱进行仿制。所要仿制的古钱经选定后,按照钱谱上的记载将该古钱图样文字描下,雕刻于无字的古钱上,再使用造伪锈的方法使之生锈,就与真品没有什么差别了。
三、造悬针文法。用极薄的铜片剪成币形,从背后用针画出钱币上的文字,焊在其他古钱之上,然后再使用造伪锈的方法,那么就与真品没有丝毫差别了。
四、改字法。古钱币经常有因一个字不同而价值却相差甚远的情况。如一枚“建炎元宝”可值数百元,而“建炎重宝”则只值数十元。一枚五铢钱也不过数角的价格,而二铢、三铢、四铢则每枚都可值数百元。造伪者于是将不同的字进行改铸。如建炎重宝的“重”字,设法将他铲除而添铸一个“元”字,五铢钱则将篆文“五”字的中间部分去掉,只留上、下二横,这样就变成了二铢。如果中间添铸一横则变成了三铢,添铸二横则变成了四铢。然后再添制伪锈。如果不知这种作伪的底细,任何人也会上当受骗的。
五、合并法。嗜爱古钱的人,也有专门以奇特的古钱作为收集的目标。如五铢钱两面都有文字,一正一倒的;有的“合背货泉”两面都没有文字;有的“合璧大泉五十”两面一样的。文物市场上稀奇百怪的古钱很多,不胜枚举。如果按照古代法律的规定,绝对不应该有这种古钱。即使这些古钱是真的,也一定是古代多事的人仿制的,或者是铸钱的工人借机铸造出来当做玩物的。然而有专门收集这类古钱而乐此不疲的,这也可以说明人们的嗜好是不同的。这类伪制钱币近代制造得很多,即将相同的两币各磨去一面,使其剩下一半的厚度,然后将其焊合为一。如果磨去两个钱的背面,焊合到一起则变成了双面钱;如果磨去两个钱币的正面,焊合到一起则变成了合背钱。用这种方法制成之后完全与古钱相同,不知道这种造伪方法的,绝难断定它是伪制的。
六、自从油漆传入中国以后,作伪的人多用绿色油漆作成伪绿色铜锈或堆起钱文,小摊上所出售的看起来较好的钱币多为此类。伪制古钱被摆放在地上,加上风尘侵蚀、遮蔽,真、伪就更不容易区分了。售者有心售假,而买者不加小心,这样最容易上当受骗。
其他作伪的方法也很多,但都是很简单的,伪制品也不容易出售。如照铸、磨边、去字等,没有什么深奥的技术,所以在此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