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指南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瓷器

第一节 瓷器源流

中国人使用的一切器物,都是由演化而来的,是积累多年的进步、屡次改良才达到现在的水平的。这并不是像西洋所谓的“发明”,发明前与发明后截然划分一个界限。在发明之前并没有这个器物,也没有这个名词,而在发明之后全都出现了。

中国瓷器的起源与发展也是这样,瓷器乃是由陶器演进变化而来。如果一定要问是什么人创造的、在什么时候创造的,一定没有人能给出满意的答案,即使有也肯定不正确。考查陶器的创兴时间,远在人类进入文明之前的野蛮时代,人们就能够制造陶器,不过见于史书记载的,最早的是“燧人氏范金合土为釜”,于是后人便把燧人氏作为中国陶器制作的鼻祖。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器具的需要数量增加、品种增加,陶器的制造技术历代都有进步。从唐虞时期、三代时期一直到秦、汉,统治者没有不把陶器制作当做关系到人民生计的大事的。那时制作的器物,见于经、史、子、集的有:甓器、缶、土、土刑、泰尊、、甑、盆、瓦、等,这些都是陶器,不过各代的名称不尽相同。在这两三千年的时间里,虽然各代所制作器物的式样、名称略有不同,但是陶器的质量绝对没有进步。

汉代时期发明了釉料,人们开始在陶器的表面刷上釉作为装饰。因为刷上釉的陶器外观与普通的陶器不同,所以不叫陶而称为“瓷”,从此中国就有了瓷器。“瓷”字也是汉代创制的,汉代以前并没有“瓷”字。只是汉代所谓的瓷器,并不是后来所说的瓷器,而是有釉的陶器。这种瓷器烧制时温度既低,质地又脆。到了唐代,真正高窑温的瓷器才烧制成功。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汉代为瓷器的始创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实际上是出现在唐代。

绿釉天鸡壶(一对)

汉代制作,高22厘米。北京嘉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年拍卖,估价1万元。

虽然带釉陶器出现得很早,但真正得到发展是在汉代,瓷器的名称也是在那时期确定下来的。

唐代以前,因制作的陶器粗糙简陋,而且没有花纹装饰,只能在生活中使用,并不值得赏玩,所以没有著名的瓷器。而且由于烧制简单,也没有名窑。到了唐代,制瓷技术已经成熟,著名的瓷器产品相继问世,社会上的人都十分珍视这些东西,因此便直接促进了名瓷的大批生产。当时著名的瓷窑,如越州窑、邢窑等,有数十处之多,都有珍品问世。这时制作的瓷器的颜色主要以青、黑、白、褐等为主,用这几种颜色混合变化出来颜色的也很多。而用铅黄、绿、青等三种颜色在没有色釉的白地胎上描绘上花纹,然后烧制出来的产品是最好的,即世人所称的“唐三彩”。

总之,唐代以前的瓷器在当时可以算得上精美绝妙,但和后来的瓷器比较就相差很远了。唐之前瓷器所具有的价值,多半是文人骚客吹嘘出来的,并不是符合实际的评论。古玩的真正价值,都是由其本身价值所决定。如今贵重的古玩,在制作的时候就已经很珍贵,因年代的久远、数量的减少而更能增加其价值。并不是古玩本身没有价值,而因制作年代久远而显得珍贵。因此,唐代以前的瓷器真品本来就不多,即使偶然得到,也不必认为是稀世之宝。

五代时期,虽然兵荒马乱,但是制瓷技术仍继续进步。当时著名的瓷器有吴越地区越州窑所生产的秘色瓷器,其质地和色泽都很好,是人们公认的精品。不过其数量不多,早已见不到了。故宫里虽然有留存下来的越州窑秘色瓷器,但是否是真的也是个疑问。而五代最著名的瓷窑是后周时期的柴窑,它是中国古代瓷窑的代表。现略述如下:

淡青釉剔划花执壶

据传为五代柴窑烧制。真正的柴窑瓷器现在很难见到,即使是真正的柴窑瓷片,其价值也非常昂贵。

柴窑是后周时期柴世宗所创设的,所以用其姓来命名。柴窑窑址在河南郑州,所烧制的瓷器青如蓝天,亮如明镜,薄如薄纸,声如响罄,釉质滋润细腻,上有细纹,制作非常精细,颜色精妙绝伦,是古代诸多磁窑中烧制的最好的。相传当时请世宗评定瓷器式样,他对柴窑瓷器评价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所谓“雨过天青”,是指淡蓝色的青瓷。柴窑瓷器以天青色为主,其余的有虾青、豆青、豆绿等颜色。还有一种不上釉的瓷器呈黄土色,就是后代所说的“铜骨”。

柴窑瓷器流传到现在的很少,在故宫中还可见到,但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柴窑瓷器很难确定。至于外面流传的真品柴窑瓷器,非常稀少。即使是柴窑瓷器的碎片,也像珍宝一样价值不菲。甚至有人称佩戴这种瓷器的残片可以祛除妖毒,抵御箭炮,这种说法虽然荒诞不经,但是足以证明社会上对柴窑瓷器的重视。

到了宋代,制瓷业进步最快,在瓷器的质料、颜色、装饰、做工等方面都有很神奇的造诣,在我国陶瓷史上可谓登峰造极,数百年以来人们均以宋瓷为楷模。虽然经过元、明、清各代帝王的极力摹仿,但还没有能超过宋瓷的,宋瓷的精妙程度可想而知。

珍珠地人物橄榄瓶

宋代登封窑烧制,高36厘米。中恒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年拍卖,成交价11万元。

登封窑始烧于晚唐,烧瓷品种较多,以白釉为主,有白釉绿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划花及白地画黑花等。珍珠地划花在同类瓷器中居首位,遗物有瓶、枕、罐、洗、碗等。

宋瓷的颜色大都是敷单彩釉,表面显示出各种各样细碎花纹。也有表面平滑而没有碎纹的,其颜色或纯正或驳杂,有各种不同的色彩,如白色、蓝灰色、鲜红色、暗紫色及各种窑变色。至于宋瓷表面装饰方面,有划花、绣花、印花、锥花、堆花、暗花、法花、嵌花、釉里红、两面彩、釉里青等。划花就是凹雕,在瓷器表面用刀刻上图案;绣花就是在瓷器表面用针刺成图案,就像刺绣那样;印花就是用印模在瓷器表面印出图案;锥花就是用锥在瓷器表面凿上图案;堆花就是用笔蘸上泥在瓷器表面堆成图案;暗花就是平雕,用刀在瓷器表面刻去一层,使有花纹的地方比地稍薄一点,看起来好像没有花纹,但对着光线一照,花纹非常明显;法花就是在瓷器表面凸堆起图案;嵌花就是先另外刻好花纹,然后嵌入瓷胎表面;釉里红就是釉下有红色花纹的瓷器;两面彩是指瓷器的内外有同样的花纹,拿着它对着阳光看,就可以见到两面有完全相同的花纹;釉里青是宋代瓷器制作技术中最重要的发明,用阿拉伯人贩来的颜料,有苏门答腊的苏泥、槟榔屿的勃青、印度的佛头青等,在薄质的泥坯上画上花纹,再施一层薄釉,瓷器烧成后呈现出美丽绝伦的青花。釉里青开创了从来没有过的烧制瓷器的先例,称得上宋代瓷器的最大特色,其精美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凤首壶

宋代定窑烧制,高36.5厘米。

中恒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年拍卖,估价25万-50万元。

该壶为白色定窑瓷器,头部作凤首,长颈,颈下部突起五道弦纹,长弧腹,圈 足。通体白釉,釉色晶莹剔透。划花莲花纹饰布满全身,器身开较大纹片,古朴典雅。

由于宋代帝王极力提倡制瓷业,社会上的人争相仿效,于是官窑层出不穷,私窑蜂拥而起。其中著名的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龙泉窑、钧窑等名窑,现在分别叙述如下:

定窑 定窑有南、北之分。最初的定窑设在今天的河北定县,所以用地名命名瓷窑。到了金人南侵的时候,定窑也被摧毁了。宋朝南渡以后,又在景德镇开设瓷窑,完全用定窑的方法烧制瓷器,便将河北定县窑称为“北定”,景德镇窑称为“南定”。

定瓷质地很薄,并且有光泽。定窑瓷器中以色白而滋润的为正宗,白色胎骨上加以水而有泪痕的是最好的。定窑瓷器上的釉为白玻璃质,质地好的雪白似粉,所以又名“粉定”,也叫“白定”;质地粗糙而且色泽稍黄的定窑瓷器为下品,俗称“土定”。

定窑瓷器烧制时倒着放置,所以上边口没有釉,并都罩上铜圈作装饰以掩遮。器身上的花纹大多模仿古铜镜上的花纹,以牡丹、萱草、飞凤、双鱼之类为主。装饰花纹的方法,有划花、堆花、印花、绣花等,其中以划花最好,绣花最差。此外还有紫色、黑色、红色等瓷器,都是白色瓷器的窑变,是火候不适而造成的,不能看成是正宗的定瓷颜色。

汝窑 宋朝的人认为定窑瓷器有芒口,又在河南汝州,也就是今天的临汝县建青色瓷器窑,这就是汝窑。汝窑瓷器将玛瑙碾碎制成釉,釉汁晶莹润泽,像堆起来的油脂。颜色和柴窑瓷器差不多,以淡青为主,也有豆青、虾青和茶叶末等颜色。釉汁中有棱眼及蟹瓜纹,其底部有芝麻花一样细小挣钉的为佳品。其中没有上釉的汝窑瓷器称为“铜骨”,这是因为烧制的原料中掺有金属,所以呈淡红色,和羊肝的颜色一样。

官窑弦纹瓶

南宋修内司烧制,高16.8厘米。

中恒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年拍卖,成交价330万元。

修内司官窑窑工是汴京官窑的窑工,烧造技术比原来的更好更完美。该器瓶口略收,呈盘口状,长颈,鼓腹。颈腹间有弦纹,釉汁下流,釉色厚莹润亮。薄胎厚釉,紫口铁足,色泽古朴,器型典雅。器身布满纵横交错的开片,晶莹透亮。

汝窑瓷器的釉质最厚,而且大多凝聚在瓷器的上部,像融化的膏脂一样但不流淌,凝结在半途。但因釉质像融化堆积起来的油脂,所以汝窑瓷器上经常有没有釉质的地方,其胎骨的颜色像羊肝一样。当时的人们认为这种釉汁不均匀的瓷器很美观,所以很看重汝瓷。

官窑 宋徽宗亲自在汴京——即现在的河南开封设置瓷窑烧造瓷器,称为“官窑”。官窑出产的瓷器,其胎与釉都像纸那么薄,有月白、粉红、粉青、大绿、油灰等颜色。在当时,人们以月白色瓷器为上品,粉青色瓷器次之;而后来,人们则以粉青色瓷器为上品,月白色瓷器次之。油灰色瓷器是最差的。

龙泉窑五管瓶

宋代烧制,高23厘米。

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2004年拍卖,成交价4.4万元。

该瓶外壁刻花卉纹,肩部有5个六面形管流,有盖,表面施浅绿色釉。

官窑瓷器的表面多开片,其中以冰裂纹为最好,梅花片稍次,细碎纹最差。上面的釉斑以缮鱼血为最好,墨纹稍差。可惜官窑存在时间不长,出产的瓷器不多,宋室南迁后金人毁坏了官窑。

后来,南宋又在修内司——即今天的杭州凤凰山下建窑烧瓷,完全承袭官窑传下来烧制瓷器的方法,所以也被称作“官窑”,又称“修内司窑”或简称“内窑”。为了和汴京的官窑加以区分,称汴京窑为“旧官窑”,杭州窑为“新窑”。新窑烧制的瓷器因借鉴了旧窑的经验,所以出产的瓷器质量更好,足色如铁,器口上仰,釉汁下流,所以器口上的釉质极为稀薄,而且带着淡淡的紫色。当时称这种瓷器为“紫口铁足”,并认为很珍贵。

新、旧二窑均有窑变,光彩耀眼,特别奇异。后来南宋官府又在凤凰山的郊坛下开了一个新窑,但烧制出来的瓷器质量很差,不能与前二者相提并论。

哥窑、琉田窑、龙泉窑、弟窑、章窑 浙江省龙泉县本来就有瓷窑烧制瓷器,但因为出产的瓷器质量不好,所以名声不是很显赫。到了宋代,有姓章的兄弟两个人,都喜欢烧制瓷器并获得成功。兄长烧制瓷器的瓷窑叫“琉田窑”,又名“哥窑”;弟弟烧制瓷器的瓷窑叫“龙泉窑”,或称“弟窑”,又称“章窑”。

龙泉窑三足炉

宋代烧制,高11.2厘米。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04年拍卖,成交价41.8万元。

该炉仿青铜器鬲而制成,口外侈微折,颈短且直,腹扁圆略鼓,附三乳形足,造型古朴典雅,通体施青釉,釉质莹润。

这两个窑都是民窑中的佼佼者,所制瓷器的质量可以和官窑瓷器相媲美。哥窑的瓷器釉色以青色为主,也有淡紫色或鲜黄米色,铁足紫口,很像官窑瓷器。其中又以表面有碎纹的最为名,有的上面有断纹数百条,号称“百圾碎”,也有的将其称为“鱼子纹”。不过,哥窑瓷器仍然以釉汁上面没有一点断纹的为最好。弟窑瓷器的胎像纸一样薄,表面光润如玉,有粉青、翠青两种颜色,以粉青色且没有断纹的为最好。弟窑瓷器和哥窑瓷器的最大区别,也在于弟窑瓷器上没有断纹。

钧窑 河南禹县从前称为钧台,宋代时叫钧州。宋代初年在这里开设瓷窑烧造瓷器,所以叫做“钧窑”。

哥窑双耳香炉

宋代烧制,口径12.5厘米。

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2003年拍卖,估价10万-12万元。

该炉腹部鼓起,两侧有耳、口略外撇、圈足。表面釉质肥厚,布满黑色网状开片,底足露胎处显出褐色胎。

前面所讲过的各窑烧制的都是单纯颜色瓷器,有的专门烧制白瓷,有的专门烧制青瓷,偶然也烧制其他颜色的瓷器。而钧窑却很特别,专门烧制彩色的瓷器,所烧制的瓷器五色斑斓,光彩夺目,艳丽绝伦,色彩多种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梅子色、驴肝与马肺混合色、深紫米色、天蓝、胭脂红、朱砂红、葱翠青(或叫鹦哥)、猪肝红、火里红灯,葱翠错杂如垂涎。墨色以及窑变的各种颜色,相传以红如胭脂色的为最好,葱翠青与墨色的瓷器稍微差点。而瓷器鉴赏家则认为,颜色纯正且底部有一二个数字的瓷器是上品,即红紫色的为单数,青蓝色的为双数,以杂色的为最差。

钧瓷的釉质较厚,红釉之中有兔丝纹与蟹爪纹,呈现出华丽雅致之美,没有上釉的地方也是羊肝色。考察钧窑瓷器的颜色,红紫色最美,这种颜色也比其他颜色多。明代的祭红估计就是受它的影响而制成。

其他著名的民窑还有湘湖窑、磁州窑、吉州窑、建窑等,所出产的好瓷器也可以和各名窑瓷器相媲美。但是,这些民窑瓷器数量不多,现在所能见到的都是劣质瓷器。此外,还有所谓的小窑,规模很小,出产的瓷器数量也很有限。不过,也有的能够烧制出精美的瓷器,如唐邑窑、邓州窑、耀州窑等的,共有二十多处。总的看来,宋代制瓷业发达,所制瓷器色彩的变化、形式的精巧、产量的丰富、质量的优良,实属空前绝后,是我国瓷器最发达的时期。

元代是蒙古族统治中国,蒙古统治者不重视文化艺术,而且统治中国的时间不到百年,完全过着征剿不止的军事生活,没有时间享乐,所以元代的制瓷业没有很大的发展,和宋代比起来反而退步了。

元代制作的瓷器大多模仿钧窑瓷器,以天蓝色兼带紫斑的瓷器最为贵重,不带紫色的为一般瓷器。元瓷表面的釉质较厚且向下流淌,釉浓的地方有条纹,釉浅的地方可见水浪,这是元瓷的特征。其式样大多奇特,如壶上附有很大的耳,或者模仿奇兽、怪鸟的形态制成花纹,采用印花、划花、雕花等方法,而以印花瓷器为最上品。

“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罐

元代烧制,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伦敦佳士得拍卖行2005年7月拍卖,成交价1568.8万英镑,合人民币2.67亿元。

该青花罐创下了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罐子素底,宽圈足,肩丰圆,短直颈,唇口稍厚,器腹以浓艳的钴蓝描绘鬼谷子下山的情景。

元代官窑只有景德镇一处,但不像其他朝代那样年年烧造,只是接到朝廷命令时才烧制,没有命令就不烧,所以元代官瓷留存在世上的最少,有青瓷、白瓷、印花、划花、雕花等。进贡给皇帝的瓷器也很精妙,里边都烧印有“枢府”字样。当时的民窑虽然也有仿制官窑瓷器的,但质量始终比不上官窑的质量。民窑中最著名的,有彭均宝在霍州开设的瓷窑,仿照宋代的白定烧制瓷器,当时被称为“彭窑”,又名“霍窑”,也称“新定器”。彭窑瓷器比白定稍青,很脆,釉色也不是那么滋润,详细观察能看出与白定的差别。此外,还有四五处小窑,如宣州窑、临川窑等,但出产的瓷器质量都很一般,没有记述的必要。

到了明代,瓷器制作业无论在工艺上、形式上都达到完美的顶峰。且永乐以后,与外国的通商渐渐扩大了,外国的艺术形式及颜料的输入,都有助于中国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从明代开始,历朝皇帝都把制瓷业作为显示功业、纪念政绩的第一要务,不像以前那样,制瓷业可有可无。所以,各朝皇帝都把发展制瓷业当做最重要的事情,在瓷器制造上争奇斗异,常有创新。而此后开始以帝王年号来命名瓷器,不再以某窑、某器来命名。

青花五彩莲池鸳鸯图碗

明宣德年间烧制,高8厘米,口径16.4厘米。

该碗2005年在青岛拍卖,起拍价为160万元。

明朝以前,民窑瓷器可以与官窑瓷器相媲美,民窑瓷器有很多精品,瓷窑的分布地域也很广。到了明代,国家倾全力在景德镇发展制瓷业,所制的器物当然不是私人的力量可以相比的。所以,许多民窑虽然还存在,但出产的瓷器仅为民用,不再追求进步。因此从明代开始,以后历代都以景德镇为惟一出产瓷器的地方。

明代主要的瓷窑主要有洪武窑、永乐窑、宣德窑、成化窑、正德窑、嘉靖窑、隆万窑等。

洪武窑 洪武二年在景德镇建窑二十座,专门用来烧制御用的器皿。烧制时只追求瓷器的质量,不考虑成本的多少,所以制瓷业的进展很快,几年间就完全恢复到了宋代制瓷业繁荣昌盛的地步。这时期,所有的宋代瓷器都能仿制,而青、黑两种颜色的瓷器又超越前代,以纯素色的瓷器为最好。永乐窑 永乐窑是沿用洪武时期的旧窑,瓷器的质量有了更大的进步。永乐窑创制的瓷器有脱胎素白器,最薄的能映出手指上纹络,可谓顶级瓷器。还有所谓的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有“大明永乐年制”或“永乐年制”的小篆落款,文字细小如粟米,为最好的产品。鸳鸯心的瓷器稍次一点,花心的更差一点。杯外绘有青花,颜色深翠,图案非常精美。杯底内绘画的瓷器是以前所没有的,所以压手杯是杯内底部绘画的开始。此外,还有影青瓷,胎质极薄,暗雕龙形花纹,里外都可以映见。其花纹微现青色,是永乐时代特有的产品。

青花轮花绶带纹葫芦瓶

明永乐年间烧制,高31厘米。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1995年拍卖,成交价550万元。

此瓶著录于《集古珍赏》,器足矮,绶带为耳,葫芦形器口细长,器形古朴稚拙。瓶周沿、绶带身及葫芦形器口分别饰以缠树花卉及云纹,腹部绘轮花为主题纹饰,绘法肆意舒展,流畅自如。通体青花发色浓艳而不失典雅,为永乐典型官窑器。

宣德窑 宣德时期是明代制瓷业最繁盛的时期,这段时期内一切典章文物都臻于完善,所以瓷器制造业也取得了特殊的成就,白瓷中的精品足以和定窑、汝窑的瓷器相媲美,青花瓷器的精美程度更是空前绝后。因为制造青花瓷器的原料,从明朝初年开始采用外国进贡的苏泥、勃青,洪武、永乐时候配比使用不当,所以制作出来的青花不够精美。到宣德年间,制作青花的配方才研制成功,但宣德窑也把原料用完了。成化窑以后即使有青花瓷,但所用原料已经不是苏泥、勃青了。所以青花瓷以宣德窑生产的为最好。

此外,宣德年间还创制了“祭红”,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所谓“祭红”,历来的书写不同,对它的解释也都不同。“祭红”究竟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书写,都仅仅是推测而没有根据。正宗祭红的颜色有鲜红、宝石红两种,至于豇豆红、美人祭、娃娃脸、杨妃色、桃花片、桃花浪、苹果红等,都是由祭红变化而来。

宝石红釉盘

明宣德年间烧制,直径15厘米。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05年拍卖,成交价22万元。

祭红就色彩来说中来很多,包括宝石红、大红、抹红、矾红等,其中宝石红最为鲜艳,因其有宝石釉而得名。此其口崩,底部有“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五彩瓷器也是从宣德年间开始制作。有在白地上画彩的,有内外夹彩的,有漏空花纹填上五彩的,有彩地画彩花夹彩的,有廓外填色釉或锦纹而廓内画彩花的,也有在黑白地画绿、黄、紫三色的素三彩的,或者用窑变红、绿、紫三种天然三彩的,这些瓷器都是变幻莫测,五彩缤纷,前所未有。

青花龙纹盘

明正德年间烧制,直径23.4厘米。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年拍卖,成交价19.8万元。

该盘底部有“正德年制”四字二行楷书款,敞口,浅弧壁,圈足。以青花为饰,里外均绘龙穿花纹饰,釉面莹润,白中闪青。

五彩凤尾瓶

明万历年间烧制,高32.5厘米。

中恒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年拍卖,成交价19.8万元。

该凤尾瓶形制优美,颈上绘蕉叶纹,肩上花卉为饰,腹以红色绘龙和花卉,颜色搭配得当,色彩鲜艳,绘工流畅,是五彩瓷器中的精品。

成化窑 成化窑以五彩瓷器为上品。这个时候,苏泥、勃青颜料已经用完,便用平等青来制作青花,所以成化窑青花瓷器比不上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瓷。但成化窑的五彩瓷器最为精美,图案以草、虫、鱼、藻、瓜、茄、牡丹、葡萄、优钵罗花、五供养、一串金、西番莲、八吉样、子母鸡、人物等为主,所画的人物大多笔意高古,非常像程梦阳的笔法。至于花草,则画得非常整齐,颜色、光泽都很深,具有古意,后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明神宗时,一对成化杯价值十万。其价值如此之高,瓷器的精美程度就不言而喻了。过去人们品评明代瓷器的优劣:最好的是宣德瓷,其次是成化瓷。持不同意见者则认为,成化窑只是在青花瓷器上稍次于宣德窑,五彩瓷器则胜过宣德窑。

总之,明代瓷器以宣德窑、成化窑为最好,而宣德、成化二窑各有特长,各有精品,不可以主观地断定哪个更好。

正德窑 正德窑瓷器以祭红为最好。此时因苏泥、勃青已经用完,正好遇上大管辖云南,大从外国得到一种叫“回青”的颜料,其价格高过黄金一倍,颜色呈古青色,便用来制作青花。所以正德窑的青花有很多精品,几乎可以与宣德窑的青花瓷器相媲美。

嘉靖窑 嘉靖初年,改变御窑了管理体制,加上土质越来越不好,所以瓷器的质量也越来越不好。再加上红土用完,祭红不能烧造,便把精力全放在青花瓷和彩色锦地瓷器的制作上,所以嘉靖窑瓷器的花纹繁琐,内容丰富,其精妙的程度为明代之最。

隆万窑 隆万是隆庆和万历两朝的合称。隆庆帝执政的时间非常短暂,所以常常与万历帝合称。瓷器制作发展到了这个时候,制作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巧,花纹的变化也越来越多。瓷胎薄厚均匀,颜色青色和彩色都有,釉质莹厚像堆积的脂肪,呈现鸡皮、棕眼、橘皮形状。但此时回青已用完,所以青花比不上前朝的青花瓷。因为土质变差,一切瓷器都比不上前期瓷器。所以隆万窑注重在瓷器花纹方面下工夫,想用这方面来取胜。因此它们的花纹式样之多,配合之巧,前代无法与之相媲美。

除了上述官窑外,在景德镇尚有几处民窑,如嘉靖、隆庆时的崔公窑,制造的瓷器多仿制宣德、成化年间的瓷器,其精品和真正的宣德窑、成化窑没有什么区别。明穆宗时有个叫周丹泉的人,专门仿制古代瓷器,仿制得非常逼真。明神宗时有个叫吴十九的人,仿制的瓷器与官窑没有什么差别,他还擅长制作瓷壶。有个虾蟆窑,专门制造小碗,颇为珍贵。此外,分散在其他地方的有建窑,开始在建安,后移到建阳,就是今天的福建建瓯县。建窑制作的瓷器有紫建、乌泥建、白建三种,都很精美,其中白建是最好的,像定瓷但没有开片,表面像牛乳一样滑腻,宛如象牙,光色如绢,釉水莹厚,大多是神佛像。欧窑就是宜兴窑,明代人欧子明始创,所以用其姓命名。欧窑瓷器大多仿造哥窑、官窑、钧窑各种瓷器,还制作紫砂器等。此外,横峰窑、处窑、广窑、许州窑等也经常有精品出世,但数量很少。

总体来看,明代瓷器确实可以算作制瓷业最繁盛的时期。制造的大型瓷器有鱼缸,其薄器有脱胎。当时制作的器物颜色很多,五彩斑斓,精美绝妙,花纹品种繁多,式样奇特精巧。明朝可以说是我国瓷器工艺最光辉灿烂的时期,我们今天回想当时情景,仍然很是羡慕。

青花缠枝莲罐

清顺治年间烧制,高28厘米。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年拍卖,成交价1.1万元。

清顺治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器较少,也没有什么特色,主要沿用了明代青花瓷的制法,但工艺不如明代。

清代时期的制瓷业仍然以景德镇为中心。不过,自明末农民起义以后,景德镇制瓷业完全被毁坏。清朝初年兵荒马乱,无暇顾及。到了顺治十一年,开始设法恢复景德镇制瓷业。没有经过多长时间,朝廷担心增加人民负担,顺治十七年便又中止,所以顺治时期的瓷器不是很著名。到了康熙时期,景德镇瓷业完全恢复,所以清代瓷器应该以康熙时期为起点。因皇帝御用的瓷器都出自于景德镇,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所以清代瓷器不以窑来命名而以帝王年号命名。例如康熙时期生产的瓷器,称“康熙瓷”而不叫“康熙窑”。

康熙瓷 康熙在位时,专门派官员督造烧制瓷器。在这段时间里,一方面仿制古代瓷器,只要是过去的有名瓷器都进行仿造,制作得惟妙惟肖;一方面发明创新,推广瓷器的用途,凡是可以用瓷制造的器物应有尽有。所制造的瓷器中,仿古礼器有尊、、彝、卣、觯、爵之类的东西,砚屏、墨、床、画滴、画轴、秘阁、镇纸、笔管、笔洗、笔床、笔格、笔筒、印章、印盒、尊、觚、胆瓶、截半、挂器、瓷床、灯等无不俱备,而且都精巧美观。

五彩麻姑献寿图盘

清康熙年间烧制,直径40厘米。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2005年拍卖,估价25万-35万元。

该盘康熙年间烧制,底部有“大明成化年制”楷书款,这是康熙瓷器的一种形式。盘心绘五彩“麻姑献寿图”,为康熙六十寿辰所制,传世品罕见。

康熙时新创制的瓷器有素三彩,即在素烧的瓷胎上施以绿、黄与淡紫色,其颜色繁多,超过了以前各代。如祭红、樊红、珊瑚、桃花、粉青、葱青、豆青、天青、鹦哥绿、羊肝、猪肝、茄瓜、葡萄、鹅黄、蜡黄、鳝皮、蛇皮、绿金酱、老僧衣、海鼠、鳖裙、古铜、乌金、虎皮、铁棕、鼻烟、茶花、月白、甜白等各种颜色,数不胜数。眼、橘皮、蟹爪,各种花纹也都具备。各种颜色中天青色是最著名的,洒蓝、祭蓝也在此时发明。洒蓝是先上一层白釉,再上一层蓝釉,最后再绘上金彩云龙,栩栩如生;祭蓝是将颜色与水融合后挂在瓷胎之上,釉比洒蓝厚而颜色大致相同。

总之,康熙瓷的各种色釉都比较浓厚,釉敷在它的上面微微凸起,这在术语中称作“硬彩”。康熙瓷的装饰花纹也很精美,其金银、漆黑及杂色之地瓷器上,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种写意性的绘画,与凸花、暗花、花果、象生等雕刻手法无不具备。此外,琢玉、髹漆、戗金、螺钿、竹木、匏蠡等各种形状也能仿制得非常精致。

黄地绿彩龙纹碗

清康熙年间烧制,直径14.5厘米。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2005年拍卖,成交价68.2万元。

黄地绿彩出现于明代早期,一直沿袭至清代并成为传统的品种。该碗底部有“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内素,外壁施淡黄色地,再以青彩灰彩描黑边绘云龙赶珠纹,龙身矫健,四爪有力。

康熙瓷上的绘画位居各代之冠,都是出自名家之手,与纸质的绘画作品没有什么差别,其名称也相同。不过,瓷器上所描绘的战争故事,术语叫“刀马人”,似乎不雅。以前人们对于在瓷器上写字都不注意,而康熙瓷却非常讲究。如康熙瓷大笔筒,上面大多书写古代著名的文章,如《滕王阁赋》、《归去来辞》、《兰亭序》、《赤壁赋》等,看面积的大小来选择词赋书写在上边,书法的精美程度能跻身于虞、柳、欧、褚等名家之中,而且还有作四体书的,都是以前没有见过的。

在瓷器上题款,宋代以前都不这样做,明代时有的题写有的没有,康熙瓷却对此很讲究,形式也很多,款识有字和图两种。其字外还有单圈、双圈、双边、单边、正方、长方、堆料、凹雕、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与字挂同色、白地蓝字、白地红字、绿地红字、红紫色、天青色、湖水色、楷书、篆书、行书、虞永兴体、宋椠体、欧王体、汉文、满文、回文、蒙古文等装饰,非常齐全。图形款识包括双圈、秋叶、梅花、团龙、团鹤、团螭、花形、物形等。其落款文字为“大清康熙年制”或“康熙年制”两种,写成二行、三行的都有,至于书写“景镇康熙年制”的瓷器,是普通瓷器,绝对不是御用瓷器。当时制瓷业的督理官为臧应选,所以有称康熙瓷为“臧窑”的。江西总督郎廷佐所制造的瓷器,模仿成化窑、宣德窑,都非常相似,被称为“郎窑”,其中以玉红最著名,可与宣德窑的祭红相媲美。

雍正瓷 雍正时期仍沿用康熙瓷的制法,所生产的各种瓷器都可以和康熙瓷媲美。新创的有一种叫“胭脂水”,胎极薄,里釉极白,因外釉映照发出一种美丽的粉红色,娇嫩欲滴,就像胭脂水,其名称由此而来。雍正时期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软彩颜色,这是以前所没有的。软彩就是粉彩,艳丽雅逸,风靡一时。

自唐代以来,人们一直崇尚青瓷,如越窑、秘色、柴窑等,青瓷被历代所看重。自从定瓷以白色而著名、钧瓷以彩色而著称于世后,青瓷的地位渐渐被其他瓷器所取代。到了明代,瓷器发展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色彩和花纹上,人们只追求华美和富丽,青瓷的地位进一步衰落了。康熙时虽然仿造青瓷,但都不太精美。雍正时期,仿制的青瓷能与宋代汝窑的瓷器相媲美,超过康熙青瓷,是最成功的作品。

在这段时间里,瓷器上的装饰花纹及图案也得到很大发展,所有绘画足可以与康熙时制作的瓷器相媲美,并增添了描绘当时生活装束及剧场装束的现象,这是以前所不允许的。过枝花卉也很流行。过枝,就是所画的花枝由这一面接连到另一面,且不间断。成化时期已发明了这一技法,但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雍正时才开始盛行。

总之,雍正时的瓷器喜欢仿造成化窑,康熙瓷喜欢模仿宣德窑,成化窑、宣德窑都是制瓷业最发达的时期。雍正瓷器所有款识都取法于康熙瓷,所以与康熙时所制的瓷器款识相差不远。康熙、雍正时期都有仿冒书写明代题款的瓷器,这是仿照明瓷的缘故。一般而言,康熙仿造明代瓷器大多落款“宣德”,雍正仿照明代瓷器大多落款“成化”。雍正瓷器中有仿造明代花内隐藏落款方法的,在外脂水内粉彩的杯底画一桃形,内藏“雍正年制”四字,这是很少见的。

斗彩缠枝花卉蕃莲纹瓶

清雍正年间烧制,23.5厘米。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2005年拍卖,估价120万-150万元。

雍正皇帝在位时间虽短,但制瓷工艺却发展到新的高度,以精细著称于世,造型新颖的瓷器很多。此瓶底部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长颈丰肩,圈足微外侈。胎质坚硬细腻,器形规整,胎薄体轻,制作精细。通体均在釉下以青花勾勒轮廓线,釉上粉彩添绘。釉质莹润,表面光洁,先以淡描青花勾勒纹饰轮廓线,再填以各色细润的彩料,施彩薄而浅淡,图案排列设计精细整齐,赏心悦目,胫部绘覆莲瓣纹。红色釉润,绿色似水般晶莹明澈,纹饰布局简洁素雅。

乾隆瓷 乾隆承继康熙、雍正的余荫,天下安定,物阜财丰,于是他便恣意享乐,对于典章文物,竭力弘扬,对于制瓷业,更是特别重视。过去所有的著名瓷器、特异品种,都去模仿。这时西洋艺术传到中国,除了模仿古代名瓷外,还模仿西洋瓷器上的绘画,如圣母像、碧眼卷发的人物等,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以前的绘画,五彩人物都是用蓝笔先画好面貌、衣褶,再填上五色。到乾隆时期,则采用写照法,用淡红颜色描绘面部的凹凸之处,所以比以前的人物形象更传神。据唐英的《陶成纪事碑》记载:“乾隆朝,每岁例贡御用瓷器五十七种,其万寿年节,各种庆贺特别用器尚不在内,即五十七种,已将从来所有名窑各器包含无遗,诚集瓷器之大观。”所以中国的瓷器,都可以在乾隆瓷中看到它们的样本,乾隆时真可以说是瓷业盛世。

乾隆时期的制瓷业还有一项特别的发明值得大书特书,就是创造了古月轩瓷。对于古月轩瓷,世人议论纷纭,并没有统一的结论。即便关于“古月轩”这一名词的来历,说法也不尽相同。有人说是清宫中的一座轩名,有的说是圆明园中一座轩名,还有人说是人名。说它是轩名,但遍查清宫及圆明园,并没有叫古月轩的;说是人名,也不能够详尽得说个所以然。据《词源续编》记载:“清乾隆时,苏人胡学周在苏自设一小窑,制瓷瓶、烟壶等,甚精美,自号‘古月轩主人’。乾隆南巡,见而好之,因携之至京使管御窑,仍用‘古月轩’之名。尤以鼻烟壶著称。”这样的说法似乎可以相信。

另外,对古月轩瓷的定义也没有统一的说法。在古玩行里,人们不能很好地给古月轩下个定义,但看见它就能分辨出来。而许多资料中说,凡是堆料款式的就是古月轩瓷,但究竟是何情形也没有说出来。我经过详细的研究查证,稍微明白了一点。查清代《瓷器库底册》,里面并没有“古月轩”这个名称,今天所说的古月轩瓷,在底册中写的都是“瓷胎画珐琅”。且当时的画珐琅器除瓷胎外,还有料胎及铜胎两种。现在的人把瓷胎与料胎上画珐琅的称为古月轩,而铜胎的仍叫珐琅。

“古月轩”款草虫花果料图烟壶

民国时期制作,高5.5厘米。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2005年拍卖,估价5万-7万元。

“古月轩”不仅只在康熙、乾隆年间制作,此后所制作的珐琅彩瓷器、料器,都被称为“古月轩”。该鼻烟壶落款为“古月轩”,制作于民国年间。

画珐琅器中的瓷胎、料胎除了用珐琅绘画外,上面的釉也不是普通的瓷釉,而是原色珐琅。珐琅的颜色本来就是白色。凡是如今所说的古月轩瓷,上的都是珐琅釉,所以《勇庐闲话》中说古月轩瓷的质地是砗磲。砗磲自然不能作釉,是说珐琅釉的颜色很像砗磲,而且珐琅可以配成各种颜色,以红、蓝两种颜色最好。所以古月轩虽然是画珐琅,但实际上也只是限于蓝、红二色及其深浅之间的变化色用的是珐琅,其他的颜色仍是用彩色颜料,而不是整个器物都是用珐琅画成的。珐琅釉和珐琅画与以前的瓷釉及彩色都不同,特别美妙,后人便命名为“古月轩”。所以说,古月轩是指使用珐琅釉及珐琅彩的瓷器或料器。不过,用珐琅为彩不是从乾隆时期开始,康熙时就有了。所以康熙、雍正年间制作的上了珐琅彩、釉的瓷器和料器也可叫做古月轩。不过,乾隆时期这种产品的数量多而且质量精,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因为珐琅彩、釉瓷器上有“古月轩”题款,人们便用“古月轩”来称呼它。

现在,古月轩已经成为珐琅彩及珐琅釉瓷器、料器的专门名词,凡是珐琅彩、釉的都可以称为“古月轩”。所以,康熙、雍正以及其他时期所造的同类瓷器都称为古月轩。如果不是珐琅釉或珐琅彩,即使确实是古月轩所制作的,或有“古月轩”款的瓷器,也不能称为“古月轩”。弄清了这个道理,就会搞明白古月轩主人是乾隆时期的人,而康熙、雍正时期都有古月轩瓷器的原因。

嘉庆瓷 嘉庆时期是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瓷器制造业也是这样。因为这一时期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对制瓷业无暇顾及,所以制瓷业逐渐显露出衰落的迹象。当时的御窑数量虽然没有减少,但是生产方法因循守旧,窑场都支差应付,所以生产出来的瓷器精品不多。只有万花瓷器,俗名叫“百花到底”,算是当时的佳品。

黄地粉彩缠枝花卉八宝纹双耳炉

清嘉庆年间烧制,高27.3厘米。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04年拍卖,成交价49.5万元。

嘉庆年间烧制的瓷器精品以万花瓷器最为著名。该双耳炉仿古铜器的样式,造型精美别致。黄色的底釉娇嫩鲜艳,绘制的花卉繁琐精美,是嘉庆瓷器中的精品。

道光瓷 道光皇帝素以节俭著称,刚刚即位时,首先减裁宫内脂粉费达数百万两,对于瓷器也力求俭朴,消减费用。所以这段时期内制造的瓷器没有多少精品,只是在瓷器上描绘草、虫图案的作法比较盛行,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可叙述的。

咸丰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持续了十多年,制瓷业中心景德镇完全被毁灭,所以根本没有新瓷器产生。同治时期,太平天国被镇压以后,制瓷业才稍微有了一点转机,但是制作的瓷器质量平平,没有特别值得称赞的。此后的光绪、宣统两个朝代,国家多灾多难,财力、人力都呈现凋敝的景象,所以制瓷业没有精品出世。

清代官窑是帝王的私人产业,倾注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来烧制瓷器,所以产品质量的精良是任何私窑都达不到的,所以民窑在清代很不发达。值得一提的民窑有广窑、博山窑、建窑、宜兴窑四处。广窑的瓷器一般都销往海外,其他三处窑场因为生产的是景德镇没有的特殊瓷器,所以能够残存下来。至于烧造民用的各种器具,则各省都有出产,其质量粗劣,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的看来,清代制瓷业从任何方面来看,都可以说是已发展到极点,其瓷器数量之多也是以前各代都达不到的。如果论瓷器的古雅浑朴固然不如前代,然而要论精巧华丽、美妙秀俊,清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出类拔萃的时期。

洪宪瓷 清朝灭亡以后,民国建立起来,随后出现了袁世凯的洪宪瓷。袁世凯为称帝做准备,按照封建专制时代的惯例,登帝位时必须要制造瓷器作为纪念。袁世凯派公府庶务司长、瓷学专家郭葆昌任九江关监督兼陶务监督,管理瓷器烧造。当时只是瓷土、人工出自景德镇,颜料则取自于宫廷内,制造的各种瓷器全部仿照古月轩,而底款则一律用红色篆书“居仁堂”三字。因胎质太薄,烧制时损失很大,所以没有多少精品。

烧成后,分别赏赐给简任官吏各一件,这就是世人所传下来的洪宪瓷。到帝制失败,瓷窑也瓦解了。当时,剩下的材料都被景德镇工人得到,工人们便用这种材料仿制洪宪瓷,但也以最先那部分瓷器最好。制瓷的人看到洪宪瓷受到人们的重视,全都以“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或“洪宪元年”等假款题在瓷器底部,以吸引世人。实际上,真正的洪宪瓷并没有“洪宪”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