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老板心态:打开成功的钥匙
那些具有老板心态的成功者,无论事情简单还是复杂,是自己感兴趣的还是不感兴趣的,甚至是厌恶的,他们都会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从来不会逃避。这也是他们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责,并主动完成任务,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而主动也会给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老板心态,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老板心态源于对事业的“企图心”
“企图心”是一种强烈的欲望和决心。“我想要”和“我一定要”显然不是一个意思。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要有强烈的“企图心”,强烈渴望自己成功,只要你下定决心,你就会为这个决心而拼搏,为这个决心而全力以赴。“企图心”也是一种对成功的“野心”和燃烧的渴望。
一个人的智商可以测量,速度可以测量,一座楼的高度可以测量,但追逐事业巅峰的“企图心”却无法测量。
“企图心”在欲望的驱动下可以给人带来不竭的精神动力。只要你执著于你的目标,只要你懂得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正是“企图心”使爱迪生从一名火车上的小报童成为20世纪的发明奇才;使40岁还是一个穷机械师的亨利·福特在60岁时打造了自己的汽车王国;使连大学都没有毕业的比尔·盖茨坐在了世界首富的宝座上。
欲望不仅仅是动力,还是人生的方向盘,它总是不断地告诉你——你应该马上去做你想做的,拥有你想拥有的,成就你想成就的——而且你心里也认为它是对的。
假如在成功的征途上你不断地失败,受到挫折,假如你已被生活的磨难折磨得没有了力气、麻木了的时候,记住,没有不能跨越的障碍,没有走不出的绝境。
对事业的强烈“企图心”会将你带出困境,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虽然我们习惯于将成功归功于坚强的意志,但实际上应归功于我们称之为意图的意志,而这个意图也就是欲望。当一个人强烈地渴望某个事物时,他便会求助于意志和智慧的潜在力量,这些力量在欲望的推动和刺激下会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力量,以实现欲望。“企图心”带来力量,激发对事业的“企图心”,并且指引你该怎样去做才能实现这种“企图心”。
著名企业家史蒂夫·乔布斯以1300美元起家,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推出的苹果个人电脑席卷了全球。到1980年,年仅25岁的他已拥有数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成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他被当时的美国总统称赞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我没有什么秘诀,我只是强烈要求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强烈的欲望,成功最大的敌人是没有欲望和目标。一旦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能量和活力,充满了想象和欲望,这些动力驱使我们向某个方向前进。不过在这条道路上,既有兴高采烈,也有灰心绝望,每到这一刻,我们就应告诫自己:不要迷失了方向。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孟宁格尔向我们阐释了企图心的作用: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该怎么走,随波逐流当然再容易不过,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绝不能随波逐流。有的人学习知识是为了家族荣耀,有的人学习知识是为了工资回报,他们没有自己的目标,一旦遇到挫折,就立刻收拾残局,打道回府。而那些知道自己“要去哪儿”的人,在前进的路上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能努力克服、灵活应对,向着目标前进。
很多人都感到不解,到底迈克尔·乔丹拼命不懈的动力来源于何处?原来是他上高一时一次在篮球场上的挫败,激起他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挑战的决心。就在这个目标的推动下,“飞人”乔丹一步步成为全州、全美国大学乃至NBA职业篮球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神话般地改写了篮球比赛的纪录。
当你问起乔丹,是什么因素造成他不同于其他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表现而能多次赢得个人或球队的胜利,是天分吗?是球技吗?抑或是策略?他会告诉你:“NBA里有不少有天分的球员,我也可以算是其中之一,可是造成我跟其他球员截然不同的原因是,你绝不可能在NBA里再找到像我这么拼命的人。我只要第一,不要第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你身在何位、从事何职,都要努力成为自己所在岗位中出类拔萃的人。
记住:目标+行动+企图心=成功。
做小事,成大事
很多人在工作中总爱挑三拣四,不屑于点滴的积累。他们可能会说,“像这样的工作,让一个小学毕业的人来做就能够做得很好,我应该去做一些大事”。或许你所指的大事就是一些高薪、高难度的工作,但这样的工作只有高能力的人才能胜任,现阶段的你还处于小事的积累阶段,“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屑于做小事的人也不会干成什么大事。所以,你需要在日常的琐事中增长自己的本领,当你的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你就可以去做你的“大事”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做。
那些具备老板心态的成功者,他们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
康·尼·希尔顿是希尔顿饭店的创始人,他这样要求员工:“大家牢记,万万不可把我们心里的愁云摆在脸上!无论饭店本身遇到何等的困难,希尔顿服务员的脸上永远有灿烂的阳光。”
正是这小小的微笑,让希尔顿饭店的美名享誉世界各地。微笑虽小,但坚持微笑就变成了一个企业的文化、精神乃至灵魂,是企业面对世界的一张名片。
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或许你每天所做的可能就是接听电话、整理报表、绘制图纸之类的小事,你或许对此感到厌倦而精神不振,因此而敷衍应付,有所懈怠。请记住:工作本无大小之分,我们应该把每件事做到完美,全身心地付出我们的热情和努力。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的故事: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也许,在你看来,在签名的时候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这实在不是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大事,但阿基勃特却坚持做了下去。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阿基勃特成了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董事长。
更有一些人因为“事小而不为”,或抱有一种轻视的态度。
在开学的第一天,一位老师对他的学生们说:“我们要强健自己的身体,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所以从现在起,每天早晨围绕操场跑3圈。”
刚开始,大家都十分积极地跑步,但1个月、3个月、5个月……坚持下来的人渐渐减少了。1年以后,大家发现,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坚持这样做了。
“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这正是许多人的心态。成功不是偶然的,有些看起来是很偶然的成功,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有些人对一些小事的处理方式已经昭示了他们成功的必然。无论是“每桶4美元”还是“坚持每天早晨跑步”,都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念,一种脚踏实地的态度,一种主动承担的责任心。如果一个人连小事都做不好,还谈什么成就大业呢?
和工作一起成长
和工作一起成长就是指一个人要为自己选择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使个人的技能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而不断提升。
具有老板心态的优秀人才能够在工作中不断进步,和工作一起成长。
要实现和工作一起成长,就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则,并在工作中遵循自己的规划,使自己的工作能力、职业竞争力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提高。
要做到和工作一起成长,首先应该把从事的每份工作都看做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把现在正在从事的工作看成是自己学习锻炼的一次经历,不管你是否把它当成理想的工作,都必须喜欢学习新的任务和工作流程;而且还要时刻对上司表现出你是多么热衷于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而且你学得很快。
在工作中学习、成长,是为了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要知道,企业和员工是一个共生体,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企业的成长,要依靠员工的成长来实现;员工的成长,又要依靠企业这个平台。企业兴,员工兴;企业衰,员工衰。那些称雄世界的知名企业无一不是这样,所有的企业也都是这样。所以,企业就是你的船,你的工作关系着企业的兴衰,反过来,企业的成长与否又关系着你的命运。
世界上很多知名的大企业都把“让员工和公司一起成长”作为自己在竞争中赢得优势的重要手段。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评价IBM:“没有任何企业会这样对世界产业和人类生活方式带来和将要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这恐怕是对一个企业的最高评价。探究IBM成功的原因,关心和积极帮助员工的个人成长,并把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员工与公司一起成长,才是IBM成功的真正奥秘。
同样,作为国际知名大公司的微软,终生学习和成长则是其员工任职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微软在软件行业里的霸主地位。
这些企业看到了员工与工作一起成长而带来的巨大前景,因而十分注重这一方面的提高。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样做也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成功。
但是经常有很多人进入思维的误区,他们要么认为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是相对立的;要么认为个人的前途和企业的前途没有关系。但事实是企业就是你的船,船在,你就有胜利到达彼岸的希望;船翻了,你的命运也将随之毁灭。所以,个人和企业是一体的,二者的利益是统一的。只有与企业同患难,才可能和企业同成长。千万不要在企业困难的时候当逃兵,因为最令人陶醉的成就是那些历经艰难才取得的成就。
著名戏剧大师易卜生说过:“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你在公司的土壤中种下什么,公司就会回报给你什么。如果你愿意承担成长的责任,那么你就会获得成长的权利;如果你把公司的成长当成自己的责任,那么公司自然会为你创造成长的机会;如果你以积极的热情和全心全意的努力对待公司中的种种事务,那么你的事业、你的精神就会在公司中有最了不起的进步;只要你的行为和态度切实推动了公司的成长,那么公司就一定会给予你相应的回报。
很多优秀的人一直都在不懈地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佳平台,薪酬已不是他们考虑的唯一因素!为未来做准备、为成功打基础,要自信心、要成就感,发展、成长,已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具有老板心态的员工不会视工作为敌人,而是会主动热情地去工作,在工作中学习、进步,对公司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个人来说,可以提高工作技能和职业竞争力。善于成长的员工才是有价值的员工,成长是一种责任。唯有把成长当做一种责任,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才能实现不断成长的目标。
实际上,与工作一起成长是企业和员工双方对彼此的一种心理期望。这就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心理契约,其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写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焦点”,如同一纸契约的规范作用一样。
“与工作一起成长”,这应该是每个人刚踏入社会开始工作时就应该明白的道理,你应该从一开始就树立这样的意识,并在平常的工作中加以落实和贯彻。你要始终相信:你和工作是一体的。公司得以持续发展依赖于公司的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和不断进步。每一个和工作一起成长的员工都会推动公司的成长,都会为公司的进步增添动力,实现自身的进步和促进公司的成长是每一位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与工作一起成长才能为公司、为自己创造更大的价值。
敬业,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你自己
在一所中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尽职尽责地把一件事情做得尽可能完美,与其他有能力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最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的确,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平凡的也好,令人羡慕的也好,都应当尽职尽责,在敬业的基础上求得不断地进步。
一个人是否有作为不在于他在做什么,而在于他是否能尽心尽力地把所做的事做好。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就是敬业。敬业精神,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尽职尽责精神。
敬业,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你自己。
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但是,只要你正在从事一份工作,就要以虔敬的心态对待这份工作。即使你自命不凡,心中梦想的是更加美好的职业,但是对你手中的工作,一定要以欢快和乐意的态度接受,以虔敬和认真的态度完成。所以,不仅要“爱一行,干一行”,还要“干一行,爱一行”。因为你只有干好当前的工作,才能为你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做好铺垫。所以,一旦你决定要从事某种职业,或者你一旦在从事某种职业,就要立即打起精神,不断地勉励自己、训练自己、控制自己。在你的工作中要有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不断地向前迈进,只有这样,你才会走向自己梦寐以求的成功境地。
一个人应把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当成一种习惯,就像一个拥有敬业精神的裁缝,不管是打一个补丁还是做一件新衣服,他都会一针一线地精心缝制,你会觉得他就像一位艺术家在创造一件作品,因为他全情投入;而没有敬业精神的裁缝则截然相反,他会随便打一个补丁,根本不注重美观。两者对待工作的态度有着很大的不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敬业就不仅仅是干好本职工作了,而是力求完美。
敬业的人往往具备他人所没有的素质:每天都全力以赴地工作;始终保持优秀的业绩;主动创新;注重效率;相互支持;明确工作要求;全身心投入工作;挑战工作目标;精力充沛;从不坐等指示,主动找活干;不断拓展自身的业务;对公司、团队和本职工作尽心尽力等。
付出总有回报,敬业的人能从工作中学到比别人更多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便是你向上发展的垫脚石,就算你以后换了岗位,没有一流的能力,敬业也可以让你走向成功;如果你的能力超群,那敬业则会将你带到更高、更成功的境界。
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杰克·威尔奇曾经说过:“任何一家想靠竞争取胜的公司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敬业。”敬业的人无论到哪里都受人欢迎,员工敬业的最直接结果是企业的不断发展。你如果具有这样的品质,那你必然是受企业欢迎的人。而且,你的这种敬业精神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感染身边的人,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你也会受到同事的欢迎。你被认可、被重用、被提拔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每一个立志成功的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因为无论你将来到什么公司,做什么工作,敬业精神都是你走向成功的法宝。
具有敬业精神的员工,他们努力、尽职尽责、力求完美地干好工作,不是为了对企业有个交代,而是敬业精神驱使他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必须做到尽善尽美。
在竞争愈演愈烈的现代职场,敬业更是成就大事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它是老板心态中必不可缺的一种品质,会不断促进人们走向成功。你如果在工作中具有敬业精神,并养成敬业的习惯,那么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都会有所成就的。
成就老板心态的5种意识
具备老板心态的人,通常会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家,积极主动地关心公司的前途,他们通常会像老板一样考虑公司的业务,有效率、成本、质量、品牌和结果5种意识。
1.效率意识
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钱。因而在工作中,必须讲求效率,要把自己每分钟、每小时、每天、每月的“钱”挣出来。否则,你就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公司就要亏本。如果大家连自己的“钱”都挣不够,长此以往,企业肯定要关门。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提高工作效率,是每个老板所关心的,也是每个员工必须做到的。
对于员工来说,没有效率就意味着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与别人花同样的时间工作,却比别人做得少,这样的员工自然不是老板想要的,他也就面临着被老板解雇的危机。
2.成本意识
企业的利润从何而来?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增收与节支——增加收入的途径,控制支出的管道,获得更高的净现金流。但一收一支、一增一减说来容易,操作起来却难度极大,这让很多企业管理者伤透了脑筋。
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都要为企业、为老板精打细算,尽量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如果你每天都在为老板多挣钱、少花钱,老板会亏待你吗?当然不会。具有成本意识的员工,在工作中就会注意为公司节约能源、节约资金,因为他们把公司当成是自己的,这种意识便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成本意识让你无论何时都计算着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功,小事往往成就大事,虽然每次只是节约一丁点儿成本,但是长此以往也会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3.质量意识
虽然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但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力以赴,做到更好。
“质量,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的高低是企业品质和个人品质的外在表现。做好产品之前先做好人,这是很多成功人士都逐渐达成的共识。在工作中,质量就是责任。你有责任将你的工作做好,将你的产品、你的服务做到完美。这样的员工才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和认可。“质量就是生命”,一个人的工作质量往往代表他的思想、行动的质量。拥有老板心态的人是对高质量严格要求的人,他们绝不会允许自己的产品质量低劣。
4.品牌意识
品牌有“三度”: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品牌是企业和老板的脸面和生命,也是企业最有力的竞争手段。很显然,树立企业和产品品牌,打响和提高品牌的“三度”,光靠老板是不行的,最主要的还要靠具有老板心态的员工。在为企业树立品牌的过程中,员工也为自己树立了品牌。
一个具有老板心态的员工,往往是工作负责、敬业,具有极强能力和才华的精英,他们会为自己打造良好的声誉,这些声誉便成为他们工作的品牌,成为让老板赏识、企业重用的重要标准。
5.结果意识
很多知名企业在招聘员工时,经常会使用这样一个词——“Result Oriented”,中文意思是“结果导向”,他们欢迎结果导向型的人才。
企业招聘员工,就是要他们为企业做出成绩,为公司谋利益。员工向老板要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工资。公司请了一帮人干活,到了月底,不管经营好坏,工资都要按时发,这就是结果导向。
反过来,员工应该具有结果导向意识,你应该让老板看到你工作的结果,或者说,你应该给老板一个令他信服的给你发工资的理由。
“付出才有回报”,结果便是对你的工作付出的多少的回报。一个具有老板心态的员工,绝不会让自己的工作半途而废,他们要求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让自己的努力不白费。工作中的好结果是员工工作的最佳证明。
警惕“打工心态”
以下是老板心态和打工心态之间的对比,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打工心态。
一位上了年纪的建筑工人准备退休了,老板很感激他这么多年勤勤恳恳地工作,就问他是否愿意帮自己再建最后一栋房子。老建筑工人答应了。可是,他的心思早不在工作上了,干活马马虎虎、偷工减料,用劣质的材料随随便便地盖了一栋房子。谁知道完工以后,老板拍拍老建筑工人的肩膀,诚恳地说:“这是你亲手建造的房子,我把它送给你,表达我对你这么多年工作的感激之情。”
老建筑工人惊呆了。如果当初他知道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一定会用最优质的建材、最高明的技术,然而,现在呢,却建成了“豆腐渣工程”!
老建筑工人就是怀有这种打工心态,工作不尽全力,结果反受其害。
许多身在职场的人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在为谁工作?这样的思考会产生两个结果:一个是觉得自己在为公司工作,或者说是在为老板工作;另一个则认为自己是在为自己工作,无论是在什么公司。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
对于“为公司工作”的人来说,他们的逻辑大致是这样的:企业是属于老板的,所以很明显,他在为企业、为老板工作。至于通过工作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他们都把这些简单地用薪酬加以衡量,他们只关心薪酬的多少,这也是他们工作最大、最原始的动力。
对于“为自己工作”的人来说,虽然企业属于老板,但他们更多看重的是自己从工作过程中得到的收获。薪酬当然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他们更关注在工作中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因为他们清楚这些才是自己事业大厦最不可缺少的基石,而薪酬就如同这座大厦漂亮、悦人的装潢一样,随时都可以改变。
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工作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人生的存在形式,不管你在哪里工作、为谁而工作,你首先是“工作”,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然后才是为谁而工作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心态——为自己而不是为老板工作的心态。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于外行,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
齐勃瓦出生在美国乡村,没有受过什么学校教育。15岁那年,由于家中贫穷,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他不甘一辈子做马夫,他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发展的机会。3年后,齐勃瓦终于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虽然他只是一个进城的农民工,但是,自从进入建筑工地的那一天起,齐勃瓦就下定决心,要做建筑工地最优秀的人。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的时候,齐勃瓦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闲暇时,工友们往往在一起闲聊天或打扑克,只有齐勃瓦躲在工棚的角落里看书。有一天,公司的经理到工地视察工作。在探访工人宿舍时,他看见了齐勃瓦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第二天,经理把齐勃瓦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
齐勃瓦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是不是?”
经理点了点头。
不久,齐勃瓦被破格提升为技师。有些人知道这件事后心怀嫉妒,挖苦、讽刺他。但齐勃瓦的回答是:“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我只能在工作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的工作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我把自己当做公司的主人,所以能够获得发展的机遇。”
正是怀有为自己打工的老板心态,齐勃瓦刻苦钻研,系统地掌握了技术知识。就这样,齐勃瓦一步一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25岁那年,齐勃瓦终于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在建筑公司完成了最大的布拉得钢铁厂建设项目时,他那为自己而工作的热情和由此培养的卓越才能又被卡内基钢铁公司的天才工程师兼合伙人琼斯所发现。琼斯立即推荐齐勃瓦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厂事务。
两年后,琼斯因一次事故而丧生,齐勃瓦接任了厂长一职。由于齐勃瓦的积极努力和工作热情,加上他日渐成熟的管理艺术,布拉得钢铁厂成了卡内基钢铁公司的灵魂。几年过后,卡内基亲自任命齐勃瓦担任了钢铁公司董事长。
要想成大事,就要警惕“打工心态”,要像老板一样,把公司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如果你是老板,你一定希望员工能和自己一样,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更加积极主动。
有了老板心态,你就会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乐于接受的人。因为一个为公司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人,往往已经把这份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事业是公司事业的一部分,公司的事业也就是自己的事业。
为自己寻找抱怨、偷懒、渎职的借口,这是打工心态在作祟。要知道,因为你不仅仅是在为老板工作、为工资工作,更是在为自己工作、为自己的未来工作,所以你应该把它当做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用心去做、去经营。
让敬业成为习惯
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工作时要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并且能够善始善终。如果一个人能这样对待工作,那么一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职业道德——敬业。在人类历史上,敬业一贯为人们所重视,而在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它更是一切想成就一番大业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敬业心是老板心态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收获,由此我们应该培养敬业心,让它成为一种习惯。
对于职场中的个人来说,一个不敬业的人不可能成为专业领域的精英人物,自然也不会有出色的绩效和竞争力。因此,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除了相信自己、主动工作外,还要有敬业的习惯,一个人无论职位多么不起眼,只要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肯干、爱岗敬业,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凡中获得成功。
弗雷德是一名普通的邮差,但他却让2亿美国人为之敬仰,他实现了从平凡到杰出的跨越。
一天,演说家桑布恩迁至新居,邮差弗雷德前来拜访:“上午好,先生!我叫弗雷德,是这里的邮差。我顺路来看看,向您表示欢迎,介绍一下我自己,同时也希望对您有所了解,比如您的职业。”
当得知桑布恩是演说家时,弗雷德问:“那么您肯定要经常出差旅行了?”
“是的,我一年大概有200天出门在外。”
弗雷德点点头继续说:“既然如此,最好您能给我一份日程表,您不在家的时候我可以把您的信件暂时代为保管,打包放好,等您回来时再送来。”
桑布恩觉得太麻烦了,便委婉地谢绝了弗雷德的好意,说:“把信放在邮箱里就行了,我回来时取也是一样的。”
弗雷德解释说:“桑布恩先生,窃贼经常会窥探住户的邮箱,如果发现是满的,就表明主人不在家,那您可能就要身受其害了。”
桑布恩想:“弗雷德比我还关心我的邮箱呢,不过,毕竟在这方面他才是专家。”
弗雷德继续说:“不如这样,只要邮箱的盖子还能盖上,我就把信放在里面,别人不会看出您不在家。塞不进去的邮件,我搁在房门和屏栅门之后,从外面看不见。如果那里也放满了,我就把信留着,等您回来。”
两周后,桑布恩出差回来,发现擦鞋垫跑到门廊一角了,下面还遮着什么东西。原来,美国快递公司把他的一个包裹送错了地方,弗雷德不仅把它找了回来,还特地写了纸条告诉他。
对于一般人来说,取信送信是一件非常乏味的工作,然而邮差弗雷德却能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对待它。
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在何种行业,每个人都可以像邮差弗雷德那样,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用百倍的责任心赋予工作更多的新意和创举。这样,即使你的工作岗位很平凡,你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来。
敬业精神最直接的表现是:干一行,爱一行。一心一意地工作,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将工作干得出色。
或许,你现在的工作远远低于你的期望值,但是你不要埋怨,不要怨天尤人,只要你努力工作,很快就能摆脱窘境,并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是艰苦的奋斗,这是被古今中外的无数成功者所证明了的。
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取得的成就竟然不如那些能力远不及自己的人?如果你对这个问题很困惑的话,不妨试着回答以下问题,或许答案就在里面:
你的前进方向有没有错误?
你是否非常了解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你有没有认真读过相关的书籍或资料,以提升你的工作效率,创造令你满意的财富?
如果你不能肯定地回答上面的问题,那说明阻碍你通向成功的关键就在这里。反之,不管做什么事情,如果你能始终遵循以上几点原则,那你一定可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不过,如果你选择的道路不正确,就要当机立断,迅速做出改变,以免白费力气,做无用功。
“你为什么能完成这么多的工作?”经常有人这样问成功人士。他们的回答是:“因为我奉行这样的原则——在某个时间段只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
不能将敬业当成一种习惯,就会对本职工作不了解,业务不熟练。并且这些不具备敬业习惯的人在失败后却反而责怪他人、抱怨社会,这是不应该的。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精通业务知识,这实际上并不难,只要持之以恒地积累就可以做到。
让敬业成为习惯,在工作中尽心尽力,你就能在工作中忘记辛劳、得到欢愉,长期坚持,就能找到通向成功之路的秘诀。
提升自我管理意识
在美国警界服务了30多年的资深警察格雷,在日内瓦举行的一次国际退役警员协会周年大会上,荣获“世界最诚实警察”的美誉。
格雷现年54岁,在他的警察生涯中,从来没有徇私过,诚实的格雷在警界拥有非常高的名望。有一次,格雷到夏威夷风景如画的海边度假,发现自己在限速20千米区域内以时速26千米驾驶之后,便给自己开了一张违例驾驶的罚单。他这样说道:“由于当时没有其他警员在场,无人抄牌,而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把车停在路旁,走下车来,开一张罚单给自己。”
在驶进市区后,格雷就直奔当地交通局去报告这件事。主管违例驾车案件的法官起初大感意外,继而大受感动,他说:“我当了这么多年法官,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案件。”在格雷的感召下,他还是秉公执法,判罚了格雷25英镑。
格雷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他都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有一次,他的母亲在公园散步时擅自摘取花朵作为帽饰,他发现后毫不留情地把母亲拘控。不过,罚款定了以后,他立刻替母亲交付了罚款。他解释说:“她是我母亲,我爱她,但她犯了法,我有责任像拘控任何犯法的人一样拘控她……”
格雷是令人敬佩的,他拥有极强的自我管理意识,时刻认真地管理自我,这是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否则他也不可能荣获“世界最诚实警察”的美誉了。
一个成功的人既要有别人的监督,又要有自己的监督。别人的监督可以发现自己发现不了的事情,自己的监督就是自律。
自律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尊重自己、自己塑造自己。一个自律的人是一个成熟的人,是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它也是培养老板心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自律,自己给自己制定纪律。“纪律”这个词来源于信徒,也就是跟随者的意思。信徒和跟随者所跟随的是值得他们学习、敬仰的老师。自律,从这一方面来说,就是以己为师,自我修炼、自我学习。你必须在思想上认定没有人能够比你更好地教你自己,没有人比你自己更值得你去跟随,没有人比你能更好地改正你自己。你要愿意做这些事情,你要愿意教育自己,你要愿意跟随自己,你要愿意在必要的时候惩罚自己。
“我欣赏的是那些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人,他们不管老板是不是在办公室,都是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从而永远都不可能被解雇,也永远都不会为了加工资而罢工。”这是哈伯德在《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中所强调的观点,他认为自我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些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人都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而不用别人来强迫或督促。要想到达事业的顶峰,就必须提升自己的自我管理意识,不管你从事的是多么普通、枯燥的工作,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吧,这样你才有机会成为管理者或老板。那些成功人士都是些勇于负责、令人信任的人。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善于自我激励,有股自我推动的力量促使他去工作,并且敢于承担一切责任。成功的要诀就在于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人能够阻碍你的成功,但也没有人可以真正赋予你成功的原动力。
在老板心态的督促下,一个成功者必然有极强的自我管理意识,这会使他成为一名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人,而不是让别人每天督促他、教导他才能圆满地完成工作的人。
站在老板的角度看问题
丽达长得很一般,也没有什么学历,她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经理助理。丽达的打字室与老板的办公室之间只隔着一块大玻璃,老板的一举一动她只要愿意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但她很少向那边多看一眼。丽达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工作和文件,她知道工作认真是她唯一可以和别人一争长短的资本。她处处为公司打算,打印纸不浪费一张,如果不是要紧的文件,她会一张打印纸两面用。
有一段时间,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于是人心惶惶,很多人都选择了跳槽。最后,总经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就只剩下她一个。有一天,丽达走进老板的办公室,直截了当地问老板:“您认为公司已经垮了吗?”老板很惊讶,说:“没有!”“既然没有,您就不应该这样消沉。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好,可现在处于经济泡沫时期,很多公司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并非只有我们一家是这样。我们不是还有一个别墅项目吗?只要好好做,这个项目就可以成为公司重整旗鼓的开始。”说完,她拿出那个项目的策划文案。隔了几天,丽达被派去做那个项目。两个月后,那些位置不算好的别墅全部先期售出,丽达为公司拿到5000万元的资金,公司终于起死回生。
不久以后,丽达便被提升为副总经理,帮着老板做了好几个大项目,她又忙里偷闲,炒了大半年股票,为公司净赚了600万美元。在5年以后的公司改制过程中,公司改成股份制,老板当了董事长,丽达则成了新公司第一任总经理。
丽达的经历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人即使工作的岗位再普通,只要他拥有老板心态,能够站在老板的高度上,与公司合为一体,“同生死,共命运”,积极为公司出谋划策,就能够从平凡中脱颖而出。
站在老板的角度上看问题,就要热爱自己的公司,把公司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站在老板的立场,从全局、大处着眼,主动为公司着想。这样的人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员工,他会为自己树立一个更高的发展目标,培养自己的才学和能力,不断地和自己的公司一起成长,在工作中不断取得优秀的成绩,让自己成为公司必不可少的一员。
你要明白:一份工作可以让你在社会上立足,目前的工作是你日后的事业的基石。当你还是公司的员工时,就要把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时时想着公司的利益,设身处地地为公司着想,这样的话,你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你就会被老板重用。
站在老板的角度看问题,你就要明白你工作的意义,你要明白,你正在为你的未来做准备,你正在学习的东西将使你超越自我,甚至超越老板。当机会来临之时,就是你的成功之际。
站在老板的角度上,你就会发现,做好分内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要更精益求精,甚至需要“跑位”。你应仔细考虑考虑,目前所做的工作是否还有改进的余地,如果你能这样去想和做,你的工作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这些原来都是老板考虑的事,但如果你能去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那你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老板。
站在老板的角度上看问题,这样,你就会成为老板的得力助手,老板也会因为你的忠诚而器重你。以这样的心态工作,就可以坦然地面对老板,因为你对公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如果你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获得事业的成功。
如果你能处处为老板着想,替企业开源节流,那么,公司也会投桃报李。当然,奖励可能不在今天,但是可以肯定,它一定会来。可以这样说,当你以老板的心态思考问题时,那么,你已经成长为一名老板了。
站在老板的角度看问题,就是为你的事业安装了一部望远镜。以老板的姿态去工作,今天的努力就会造就明天的成功。
比别人多做一点,超越老板的期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满足老板对你的期望值已经远远不够了。如果你的表现和他的期望基本吻合,他只会认为你“物有所值”;但当你的表现超越了他的期望,他就会认为你“物超所值”。拥有这样的竞争力是不容易被取代的,它是你做事的表现和老板的满意度,而不只是个人简历上面那些枯燥的经验数据。对一个老板来说,一个“物超所值”的员工意味着效率、价值和榜样;对于我们自己而言,“物超所值”则意味着机会、成长和实力。分外事做得越多,你的“附加值”就越高,这种“物超所值”会使你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使自己变得更加不可缺少。
我们在职场做事不能简单地遵循“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的游戏规则,而是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附加价值,不断超越老板的期望,做一个“物超所值”的员工,这样我们才能够更有竞争力。所以,我们在把分内的事情做得至微至周的同时,应该抽出时间来想一想,除了分内的事以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员工,把事情做好,帮老板“救火”,那些只是分内的事。懂得自我教育、始终保持成长、主动沟通、积极合作的人,才是物超所值、有竞争力的员工。现在,很多公司招聘人才的标准已经从原来的重学历、重资历,转变到现在的重态度、重价值观、重综合素质了。
在职场中,有一条著名定律——“多一盎司定律”,它是由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所得出的。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总是有着天壤之别。
约翰·坦普尔顿认为,只多那么一点儿就会得到更好的成绩,那些在一定的基础上多加了两盎司而不是一盎司的人,得到的份额远大于一盎司应得的份额。
“多一盎司定律”实际上就是比别人多做一点,让你“物超所值”。
多加一盎司,工作可能就大不一样。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是称职的员工;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加一盎司”,你就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
“多一盎司定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多一盎司”的收获。要取得突出成就,你必须比那些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多努一把力,学会再加一盎司,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我们来讲,“多加一盎司”事实上并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既然我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再多增加“一盎司”又何妨呢?而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往往缺少的却是“多加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的态度和自动自发的精神。
“多一盎司”并非多此一举,而是让你超越老板的期望。大到对工作、公司的态度,小到你正在完成的工作,甚至是接听一个电话、整理一份报表,只要能“多加一盎司”,把它们做得更完美,你将会有数倍于“一盎司”的回报,将会得到老板10倍的赞许和信赖。
“多加一盎司”很简单,但获得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加上那“一盎司”。“多加一盎司”的结果会使你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才能。
“多加一盎司”,你就会朝着成功的目标迈进一步。比别人多做一点,你就会比别人早被老板留意并且重视,这是培养老板心态所必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