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强者心态:扫除成功的障碍
强者的生活就是面对和克服那些像潮水一样涌来的逆境,他们不会放过“往上爬”的机会,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逆境。在现实中我们看到许多成功者都来自于不利的环境,他们都能从逆境淹没的世界里走出来。
强者是苦难学校的毕业生
贝多芬生下来就是个麻子脸,而且正当风华正茂、踌躇满志之时,他竟然发现自己的听力在衰退。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颂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屈服。”弥尔顿,这位英国伟大的诗人,这位失去了光明的战士,这位坚强地立足于苍茫大地的人,在描述自我的境遇时是这样自勉的:“在茫茫的岁月里/我这无用的双眼/再也瞧不见太阳、月亮和星星/男人和女人/但我并不埋怨/我还能勇往直前。”
爱伦·坡是一位浪漫、神秘的天才诗人、小说家。
在他的不朽名著《乌鸦》中这样写道:“那只乌鸦总不飞去,老是栖息着,老是栖息着,在我房门上方那苍白的帕拉斯半身雕像上。它眼中流露的神情,看上去就好像梦中的一个恶魔。在它头顶上倾泻着的灯光将它的阴影投射在地板上。”这恰恰是他的人生写照。
这位天才诗人一生都在穷困中度过,他大部分时间付不起房租。他的妻子患有肺痨,因为没有钱寻医问药,只有终日卧于病榻。他们没有钱买食物,有时候,他们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一点东西可吃。当车前草在院子里开花的时候,他们就把它摘下来,用水煮熟了当饭吃,有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如此。
然而,曾经只卖了10美元的《乌鸦》原稿,后来却成为了无价之宝。
帕格尼尼是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他的一生都是在苦难与不幸中度过的,但他善用苦难这根琴弦,所以他得到了上帝所赠与的才华。
帕格尼尼的不幸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张表:4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差点使他进入坟墓;7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46岁时牙床突然长满脓疮,他拔掉了几乎所有的牙齿,并且染上可怕的眼疾,几乎失明;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肌体;后来声带也坏了,靠儿子按口形翻译他的思想。他长期把自己囚禁起来,每天练琴10~12小时。13岁起他就周游各地,过着流浪的生活。
他把苦难拥抱得那么热烈和悲壮。
但同时,他也得到了回报,他的才华得到了举世的承认:12岁就举办首次音乐会,并一举成功,轰动世界。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法、意、奥、德、英、捷等国。他的演奏使帕尔玛首席小提琴家罗拉惊异得从病榻上跳下来。他用充满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个欧洲和世界,几乎欧洲所有文学艺术大师,如大仲马、巴尔扎克、司汤达等都听过他演奏并为之激动。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他为“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李斯特大喊:“天啊,在这四根琴弦中包含着多少苦难、痛苦和受到残害的生灵啊!”
贝多芬、弥尔顿、爱伦·坡、帕格尼尼,他们都在世界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每个人都遭受过沉重的苦难,但同时又享受着这些苦难。
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能使人沉沦,也可能铸造坚强的意志品质,成就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能教我们学会用感激的心、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一切问题,养成坚强的意志,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苦难是一所学校。许多人之所以伟大,都来自他们所承受的苦难。最好的才干往往是从烈火中冶炼出来的。
没有苦难的人生也就没有辉煌,正如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为人们面对苦难,下意识地就会挑战苦难,并最终战胜苦难。
有谁没面对过风霜的侵袭,又有谁在茫茫人海中漂泊,能顺利地觅得一席安寝之地?也许我们应该听听那些成功之人背后的故事,其实每一个成功之人背后都有一部苦难史。
高尔基说过:“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进过这所大学而且还能挺着胸走出来的人,必将成为生命的强者。他们就像是山顶的树,狂风来时会低一下头,弯一下腰;但风一过,又直直地挺起了头,刚强而又有韧性。
苦难会给人很多财富。有的人在苦难中学会了坚强和忍耐,性格变得平和而达观。他们隐忍着自己的伤痛,对他人充满仁慈与关爱,甚至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也给予宽容和理解。人性中那些轻狂浮躁、狡黠虚伪、庸俗势利等天性,离他们越来越远。因为他们知道,人生无常,命运无常,费尽心机得到的浮华终将是过眼烟云,是自己的跑不掉,不是自己的强留也留不住。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才是根本。
苦难虽然有时会把你一生的追求和信念一瞬间撕得粉碎,也可能对你穷追不舍,一点点地蚕食着你生命中的绿色。但是,无论你经历过多少苦难,走过多少坎坷,你都不会一无所有,你总会拥有一些东西,它们是你生命里最为宝贵的财富。
其实苦难只是人生中的考验,有谁能不经历苦难就为自己争得一片天地?苦难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它,人生岂能活得精彩?
苦难,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与一个民族精神成长的食粮。而贫乏的时代之所以贫乏,往往在于世人不知苦难的深刻,人民不知苦难的深广,民族不知苦难的深重。只有承受苦难之后的不屈不挠,才称得上是灵魂的一种坚实状态,才称得上是源自坚强而又返归坚强的精神性存在。
只有从苦难这所学校毕业的人,才能拥有辉煌的人生,成为生命的强者。
呼唤“野性”的“狼道精神”
有一只名叫巴克的狗。它被人从南方主人家偷出来卖掉,几经周折后它开始踏上淘金的道路,成为一条拉雪橇的苦役犬。在残酷的驯服过程中,它意识到了公正与自然的法则,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它学会了狡猾与欺诈。经过残酷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它终于确立了领头狗的地位。在艰辛的拉雪橇途中,主人几经调换,巴克与最后一位主人结下了难分难舍的深情厚谊。这位主人曾将它从极端繁重的苦役中解救出来,而它又多次营救了主人。最后,在它热爱的主人惨遭不幸后,它便走向了荒野,响应它这一路上多次聆听到的、非常向往的那种野性的呼唤。
这就是杰克·伦敦最负盛名的小说之一《野性的呼唤》中的故事。巴克重返荒野的过程中充满了野性与人性的角斗,而最终野性占据了主导。作者借此深刻反映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揭示了野性的力量、残酷的生存法则,最终肯定和礼赞的是人性的力量。
狼不是自然界中个头最大、跑得最快、最为凶猛的动物,但它们却是自然界中的强者,这是为什么?
强者,无论在怎样的恶劣环境下,都可以生存发展。他们的身上闪烁着一种野性的光芒,不屈不挠、顽强执著,他们不是温室里圈养的温顺小绵羊,而是经历自然磨炼、具有坚强品质的狼。虽然狼没有虎的凶猛、豹的敏捷、狮的威严,但狼却依然不输它们。所谓的强者心态,便是这样一种狼道精神。有人将狼道精神总结为下面几条:
(1)卧薪尝胆。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自己弱小的时候去攻击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2)众志成城。狼如果不得不去攻击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必群起而攻之。
(3)自知之明。狼也想当兽王,但狼知道自己是狼而不是老虎。
(4)顺水推舟。狼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大的回报。
(5)同进同退。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却是最团结的动物,你不会发现有哪只狼在同伴受伤的时候独自逃走。
(6)知己知彼。狼尊重每一个对手,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的攻击很少失误。
(7)授之以渔。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就只能当羊了。
(8)自由可贵。在狼的眼中,自由是最可贵的。它们如果掉入猎人的陷阱时,可以咬断自己被夹住的腿,可以把自己弄得浑身是伤,甚至是放弃生命,都要得到自由。因为在它们的信念中,不能被别人掌控,自由是它们的一切。
这些都是狼在自然界称雄所具备的精神。我们要成为生活的强者,就需遵循狼道精神的精髓和原则,不断加强自我修炼,呼唤潜埋于我们心中的“野性”。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呼唤这种“狼道精神”,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捕食者,同时又是其他人的“猎物”。金钱、地位、权力、爱情……这是所有人都在追求与竞争的目标。当你得到时,别人就失去了一次机会;当别人得到时,你也失去了一次机会。谁都不想失去一次机会,所以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成功学大师罗宾说,世间有两种人,他们对待机会的态度各不相同。第一种人是像羊一样的弱者,总是等待机会,机会若不降临,他们就觉得寸步难行;第二种人是像狼一样的强者,总是创造机会,即使机会没有来临,也觉得脚下有千万条路可走。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如果不去奋斗,生命就失去了意义,人生也缺少了激情。古语有云:“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也就是说,不经一番傲霜立雪的搏斗,就无法开出娇艳的花朵。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只有不惧挑战,勇于奋斗,具有“狼道”精神,才能走向成功的殿堂!
坚强执著的“阿甘精神”
在1995年的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影片《阿甘正传》一举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等6项大奖。在影片中,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他一直以跑躲避别人的捉弄。在中学时,他为了躲避别人而跑进了一所大学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阿甘应征入伍去了越南。在那里,他有了两个朋友:热衷捕虾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长官邓·泰勒上尉。
战争结束后,阿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阿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他结识了许多名人,他告发了水门事件的窃听者,他作为美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到了中国,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劳。猫王和约翰·列侬这两位音乐巨星也是通过与他的交往,而创作了许多风靡一时的歌曲。最后,他靠捕虾成了一名企业家。为了纪念死去的布巴,他成立了布巴·甘公司,并把公司的一半股份给了布巴的母亲,自己去做一名园丁。他经历了世界风云变幻的各个历史时期,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无论和谁在一起,他都依然如故,淳朴而善良……
贯穿阿甘一生的是他的奔跑,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停滞,奔跑给他带来了人生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强者总是用行动来证明他们的一切,他们的言谈举止都表现了他们的实干精神。他们的语言与行动总是能很好地配合。所以,对那些没有任何行动支持的语言,他们是不喜欢的。他们会直接说:“让我们马上去干!行动是最好的语言。”
迎接挑战要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谁都不能否认这点,但是在战胜挑战后收获同样也是丰厚的。正是因为这样,那些懦弱的半途而废者所付出的代价,要比迎接挑战付出的还多。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很多事情在顺利的情况下做不成,而在受挫折后,经受悲痛的“浸染”后,却能做得更完美,更理想。
“压力能使人产生奇异的力量。”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
压力为人创造了值得思考琢磨的机会,使人能尽快成熟起来。世上成大事的人无不是经过艰苦磨炼的。艰难的环境会使人沉沦,但是在成大事者的眼里,困难终会被克服。这就是所谓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即经过艰辛的雕琢,玉才可成器。
要想成为强者,需学阿甘不停“奔跑”,用自己的坚强与执著谱写人生一章又一章的辉煌乐章。
强者是内心的强大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捕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竭地一头栽倒在地上。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虽然渔夫已老,但他依然胸怀壮志,这样一个坚强的人,怎么可以说不是强者?
或许,每个人对于强者的定义都不同。但无论千种万种结论,强者的本质在于内心,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远远强于只徒有外表的懦弱者。
从心理学上来说,强者要具备4种关键的品质:
1.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个体倾向于自主地选取决定和行动,既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偶然影响,也不易被周围人所左右。一个强者,首先必须独立,不依赖别人,这样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让自己能够独立发展存在。
2.果断性
果断性是指善于在复杂的情境中迅速而有效地作出决定。欲求成功,把握时机很重要,时机瞬间即逝,只有处事果断,才能抓住有利时机。强者不仅要有强劲的韧性,还要有果敢的勇气。
强者不是有勇无谋的武夫,而是智勇双全的勇士,他们能够随机应变,而不优柔寡断,“该出手时就出手”是强者的英雄本色。
3.坚忍性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现人生的总目标需要数十年的奋斗。长时间地向着既定目标奋进、拼搏,必须具有坚忍的意志。
许多卓有成就的革命家、科学家、文艺家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他们的才能之外,无一例外地都具有坚忍的意志。正是这种坚忍性,使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地向前搏击。强者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说的便是这种坚忍性。
4.自制力
人不但是客观环境的主人,也应是自己的主人。人能根据正确的原则指挥自己、控制自己。自制,让强者时时进行自我规范、自我完善。用强大的自制力规范自我,使得强者比平常人更加优秀。
我们追求内心的强大,它让我们无畏于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它让我们在一次次挫折之后仍是不屈不挠,它让我们在承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后却仍能为心的向往而努力奋斗。只有在拥有坚忍的品格之后才能具有坚强的心理承受力,而有了坚强的心理承受力之后你便能正视厄运——从厄运中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下一次的成功,而不是在遭受打击之后一蹶不振,永远陷于“厄运”的泥淖中再无翻身之地。
我们追求内心的强大,是因为我们在一些方面仍不能承受过重的压力,是因为我们还不能正确地面对自身的一些问题,是因为我们在受到失败的打击之后仍需旁人的鼓励和鞭策,而不能靠自身的力量去摆脱失败的痛苦。这是我们不想见到的。所以,我们需要追求独立坚忍的品格,追求果断自制的理性,追求那无处不在的坚强的心理承受力。
我们追求内心的强大,是因为我们是处于钢铁和鸡蛋之间的那种人——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虽不像鸡蛋一般脆弱,但也没有钢铁的坚强。这种人可能在失败后获得成功,也可能在挫折中一败涂地。这是我们不想见到的,所以我们仍需要去追求,追求坚忍,追求坚强。
但是一颗坚强的心并不是说说就能拥有的,它需要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勇敢面对各种失败和挫折。只有正确地面对失败,才有失败后仍然坚持成功的信念;只有失败后的成功,才能证明你是一个强者,才算拥有坚强的心理承受力。
即使贫穷、潦倒、失败、一无所有,甚至疾病缠身,这种种的厄运围绕在一个人周围,都没有关系,只要他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终究会击退厄运之神,以强者之姿傲然挺立。
磨难成就辉煌人生
人们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不但会遭遇挫折,而且还会遭遇困难和艰辛。
这些磨难只能吓住那些性格软弱的人。对于真正坚强的人来说,任何磨难都难以迫使他就范。相反,磨难越多,对手越强,他们就越感到拼搏有意义。黑格尔说:“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大文豪巴尔扎克也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生活中总避免不了困难与不幸,但有些时候,它们并不都是坏事。平静、安逸、舒适的生活,往往使人安于现状、耽于享受;而挫折和磨难,却能使人受到磨炼和考验,变得坚强起来。“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痛苦和磨难,不仅会把我们磨炼得更坚强,而且能扩大我们对生活的认识范围和认识的深度,变得更加成熟。比如,别人的嫉妒和谣言中伤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让我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练就一身“百毒不侵”的功夫,更好地在人群中保护自己,在调整和处理人际关系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再比如,进行某项改革,由于经验不足失败了,这是痛苦的。但是,“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所带来的启示常会把我们引向成功之路。只要我们不泄气,勇于继续探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就一定能开辟出一条成功的道路来。
美国科学家弗罗斯特教授不屈不挠地奋斗了25年,硬是用数学方法推算出太空星群以及银河系的活动、变化规律。可是你知道吗,他是个盲人,完全看不见他终生热爱着的天空。英国辞典编纂家塞缪尔·约翰逊天生视力衰弱,但他却成功地编纂了《英语词典》。英国大诗人弥尔顿最完美的杰作诞生于他双目失明之后。达尔文被病魔缠身40年,可是他从未间断过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观念的科学预想的探索。爱默生一生多病,但是他留下了美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诗文集。查理斯·狄更斯,他的一生都在与病魔作斗争,但他却创作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小说……
在生活和工作中遭受挫折、经受考验是很正常的事情,像朋友的背叛、家人的不理解等等,所有这些,我们都可能会遇到。每当我们遇到这些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所遇到的这一切,与弗罗斯特、塞缪尔、弥尔顿、达尔文他们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种子深埋在泥土之中,泥土既是它发芽的障碍,更是它生长的基础和源泉。瀑布迈着勇敢的步伐,在悬崖峭壁前毫不退缩,因山崖的拦截碰撞造就了自己生命的壮观。挫折是成功的前奏曲,挫折是成功的磨刀石。因挫折而一蹶不振的人是生活的弱者,视挫折为人生财富的人才会获得成功的桂冠。
人的一生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扰人的烦恼;既会经历波澜不兴的坦途,更有布满荆棘的坎坷与险阻。在挫折和磨难面前,畏缩不前的是懦夫,奋而前行的是勇者,攻而克之的是英雄。唯有与之作不懈抗争的人,才有希望看见胜利女神高擎着的橄榄枝。
挫折是惊涛骇浪的大海,你既可以在那里锻炼胆识、磨炼意志、获取宝藏,也有可能因胆怯而后退,甚至被吞没。
真正的强者,不但在碰到困难时不害怕,而且在没有碰到困难时会积极主动地寻找困难。这些具有更强的成就欲的人,是希望冒险的开拓者,他们更有希望获得成功。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勇敢的航海家辛伯达,他总是去寻求那种与大自然抗争、与海盗搏斗的惊险航行,而恰恰是这些经历使他应付危机的能力大大增强,使他一次次大难不死,安全抵达目的地。在生活和事业中,千千万万的强者,不正是从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就吗?
成功是在不断的挫折和失败中建立起来的,它不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不怕失败,在磨难中永不屈服的能力。松下幸之助说:“成功是一位贫乏的教师,它能教给你的东西很少;我们在失败的时候,学到的东西最多。”因此,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困难的环境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才干,对人的性格有着特殊的锻炼价值。对于磨难,我们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以强者的姿态迎难而上,在征服磨难的过程中锻炼得更加坚强。
有的人能够战胜和超越磨难站立起来,而有些人则被磨难击垮,在磨难中站起来的是强者。古今中外,强者战胜磨难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而被磨难击垮的则是弱者。弱者在磨难面前只看到困难和威胁,只看到所遭受的损失,只会后悔自己的行为,或怨天尤人,整天处于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精神沮丧之中;而强者却能战胜磨难,坚持到最后。
只有经历了风雨的彩虹才会放出美丽的光彩,只有从困境中走出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懂得在痛苦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人多半是愚蠢和懦弱的。对我们遇到的种种挫折和问题,既不能回避,也不要沮丧,而要多想办法,迎难而上,这样才能让磨难铸就你的辉煌人生。
天助自助者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个和尚撑伞走过。
这人说:“大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和尚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和尚说:“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说完便走了。
自助而后天助。自己的命运唯有自己去把握,别人是帮不上忙的。
“自立者,天助也”,这是一条人生格言,它早已被无数人的经验所证实。自立的精神是个人真正的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是国家兴旺强大的真正源泉。
一个在心灵上处于被动状态的人是不可能仅仅靠别人的帮助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贫穷非但不会变成不幸和痛苦,相反,通过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自助实干,它也许会转化成为一种幸福;它能唤起人们奋发向上的激情,并为之勇敢地战斗。
露皮塔27岁那年,出现了她一生中的转折点。她去了一趟两个儿子一起上学的学校,校长的话让她的心都碎了。“你这两个儿子反应太迟钝了。”校长对她说。
她自己从小智力就很差,以至于不得不退学,到了16岁就出嫁,婚后生了两男一女。如今两个孩子又被列为反应迟钝者,这让她难以接受。她决心自己来死啃孩子们的教科书,自己先上学,再教孩子们。
就这样,她上学了,还要兼顾做家务。到第一学年末,她惊奇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于是,她开始更加勤奋地学习。
1974年,露皮塔被授予文学硕士学位。1977年,她又取得了博士学位,成为颇具声望的美国教育委员会的会员。而她的孩子们也在母亲的鼓励下顺利而出色地完成了学业。
露皮塔没有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怨恨,而是通过努力,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星光大道”。自力更生和战胜自我将教会一个人从自身力量的源泉中吸取动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品尝成功的味道。
最穷苦的人也有登上顶峰的时候,在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没有被证明根本不可战胜的困难。
自助是一种智慧和能力,这种智慧和能力潜藏在我们生命之中,只有当我们自信地奋斗、自己救自己时,它们才会聚集起来发挥作用。
带着希望才能穿越人生的沙漠
很多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能够咬着牙坚持着熬过最漫长最艰难的时刻;可当成功将要与我们伸手相握的时候,却因为我们最终的放弃与之擦肩而过了。
斯坦利·库尼茨是一位瑞典医生,同时也是一位非常狂热的沙漠探险者。年轻的时候,他曾试图穿越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次,他与死神“亲密接触”,差一点葬身沙漠:一场铺天盖地的风暴使他变得一无所有,向导不见了,满载着水和食物的驼群消失了,连那瓶已经开启的准备为自己庆祝16岁生日的香槟也洒得一干二净,死亡的恐惧从四面八方涌向他。
然而死神还是对他“留情”了,在绝望的瞬间,斯坦利把手伸向自己的口袋,意外地摸到了一个苹果,这个苹果使斯坦利从绝望中清醒,他庆幸自己竟然还有一个苹果。
几天后,已经昏迷的斯坦利被当地的土著人救起,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昏迷不醒的斯坦利紧紧地攥着一个完整但却干瘪的苹果,而且攥得非常紧,以至于谁也无法从他手中将苹果拿走。
20世纪初,这位一生都充满传奇色彩的老人去世了,弥留之际,他为自己写了这样一句墓志铭:我还有一个苹果。
希望是生命的推动力: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抱有希望,生命便不会枯竭。希望,不一定是多么伟大,它可以是平淡生活中的一些小期待、小盼望,譬如明天会看到太阳,明天去听一场音乐会,下星期老朋友赴约喝茶,下个月有一小笔奖金,阳台上的盆花盛开,明天穿一件新衣,购买一件想要的物品,完成一个崭新的计划……虽然在别人眼里,或许尽是些微不足道的琐碎小事,但是对自己而言,却能带来一些乐趣,因为这些都是喜悦的希望。
只要有希望,人生就不会贫乏。
我们不能控制机遇,却可以期待机遇的降临;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梦想未来的美好;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我们却可以用希望填充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规划我们的梦之旅途。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是给自己一点信心。希望是什么?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将活得生机勃勃、激昂澎湃,哪里还有时间去叹息、去悲哀,将生命浪费在一些无聊的小事上?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不忘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人生其实就是一片浩瀚的沙漠,只有带着希望,才能穿越绝望的包围,走向生命的绿洲。
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
面对失败,我们是责备自己,还是给予自己激励和勇气?有这样一则故事给了我们答案:
1954年,巴西人都认为巴西队能获得世界杯赛冠军。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半决赛中,巴西队却意外地败给法国队,结果那个金灿灿的奖杯没有被带回巴西。球员们悲痛至极。他们想,去迎接球迷的辱骂、嘲笑和汽水瓶吧,足球可是巴西的国魂。
飞机进入巴西领空,他们坐立不安,因为他们的心里清楚,这次回国会遭遇什么。可是当飞机降落在机场的时候,映入他们眼帘的却是另一种景象。巴西总统和2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他们看到总统和球迷共举一条大横幅,上书: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
队员们见此情景顿时泪流满面。总统和球迷们都没有讲话,他们默默地目送着球员们离开机场。4年后,他们终于捧回了冠军奖杯。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之后消沉下去,一蹶不振。要学会摆脱失败的阴影,在失败面前昂首挺胸。
成功的道路上难免有失败的乌云笼罩。想要获得成功,人需与暴雨相随,与狂风对抗,方能攀上自我实现的高峰。那么,为什么一遇到行动上的阻力你便会退缩呢?为什么你的意志力会如此脆弱呢?因为你缺少成功的信念,而成功的信念将会使你坚定向前,无惧于沿途所遭逢的困难。
世界上有无数强者,即使他们丧失了所拥有的一切东西,也还不能把他们叫作失败者,因为他们仍然有永不屈服的意志,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而这些足以使他们从失败中崛起,走向更伟大的成功。
世间真正伟大的强者,对于所谓的是非成败并不介意,他们能够做到“不以成败论英雄”。这种人无论面对多么大的失败,绝不失去镇静,这样的人终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在狂风暴雨的袭击下,心灵脆弱的人唯有束手待毙,但这些人的自信、镇静却依然存在,这种精神使得他们能够克服外在的一切困难,而得以成功。
他在小学时被迫退学。
他破产后跑到一个小镇的商店,在那儿耗费了15年的时光,偿清了他所有的债务。
他经营代理业务办公室,却两度失败。
他处理参议院办公室事务,亦曾两度遭挫败。
他每天受到新闻界及群众的批评攻击。
他被全国半数的人藐视。
他有几个生理上的缺陷,并且被形容为不英俊。
在他当总统期间,他的国家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血腥阶段。
甚至,当他发表一篇后来成为经典之作的著名演讲时,当时听众不是毫无反应就是嫌它太短。
他就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
在林肯大半生的奋斗和进取中,有9次失败,只有3次成功,而第3次成功就是当选为美国的第16届总统。而正是有那些失败的教训,有屡败屡战的意志力,林肯才取得了最伟大的成功。
要想真正战胜失败,关键是要学会昂首挺胸,正视失败,从中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只有愚蠢到不可救药的人才会在同一个地方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这样的人也不会从失败中把握未来,实现命运的转折。
面对失败,你如果不能昂首挺胸,它们会不断扩展,直到取代你的所有理想与信念,控制你的心,并使你的内心充满失败感,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所尝试的事情缺乏成功的信心。
只有昂首挺胸面对失败,才能战胜失败,战胜自我。
所谓昂首挺胸,其实就是“跌倒了再站起来,在失败中求胜利”。这是历代伟人的成功秘诀。只有敢于与失败抗争,才有可能练就非凡的意志力,才有可能打通成功的隧道。跌倒不算失败,跌倒了不站起来才是真正的失败。
有人问一个孩子,他是怎样学会溜冰的,那孩子回答道:“哦,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就学会了。”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总有许多失败与绝望的过去,总会觉得自己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在衷心希望成功的事情上失败了;至亲至爱的亲属朋友竟然离自己而去;失掉了职位,或是营业失败,在强者看来,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面对这种种失败与不幸,只要不甘屈服,昂首挺胸,那么胜利就会在前方向你招手。
打败恐惧的方法就是直面恐惧
约翰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上班族,却在40岁那年做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放弃薪水优厚的办公室工作,并把身上仅有的3美元捐给街角的乞丐,只带了换洗的衣裤,他决定从自己的老家——阳光灿烂的加州出发,靠搭便车穿越美国,到达东岸一处叫恐怖角的地方。
他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完全是因为他意识到,虽然他有好工作、温柔美丽的妻子、善良可敬的亲友,但他发现自己这辈子太平淡了,他觉得自己的前半生在懦弱中虚度了。
为了检讨自己的懦弱,他很诚实地为自己的“恐惧”开出一张清单:从小时候开始算起,他就怕保姆、怕邮差、怕鸟、怕猫、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飞、怕城市、怕荒野、怕热闹又怕孤独、怕失败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溃……他无所不怕,唯一“英勇”的一次是他当众向妻子表白求婚。
这个懦弱的40岁男人上路前竟接到母亲这样一张纸条:“你一定会在路上被人杀掉。”但他成功了,2000千米的路程,仰赖82个陌生人的好心,他成功了。
身无分文的他从没接受过别人金钱上的帮助,在暴风骤雨中睡在潮湿的睡袋里,风餐露宿只是小事,他还曾经碰到精神病患者的骚扰,遇到几个怪异诡秘的家庭,甚至还会时不时觉得有人像杀人狂魔和银行抢劫犯。经历过无数的“恐惧”之后,他终于来到恐怖角,接到妻子寄给他的提款卡(他看见那个包裹时恨不得跳上柜台拥抱邮局职员)。他不是为了证明金钱无用,只是用这种正常人会觉得“无聊”的艰辛旅程来使自己面对所有恐惧。
恐怖角到了,但令人意外的是,恐怖角并不恐怖,原来“恐怖角”这个名称是由一位探险家取的,本来叫“Cape Faire”,被讹写为“Caepe Fear”。
约翰终于明白:“我最大的耻辱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生命——我一直害怕做错事。”
地位、声望、财富、鲜花……这些美好的东西都是给富于勇气的人准备的。一个被恐惧控制的人是无法成功的,因为他不敢尝试新事物,不敢争取自己渴望的东西,自然也就与成功无缘。胆怯、逃避是毫无用处的,只有直面恐惧,才能战胜恐惧。
恐惧有时候就像是一扇虚掩着的门,实际上你没有必要害怕,因为那扇门是虚掩着的。
很多人都会对“不可能”产生一种恐惧心理,绝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太难,所以畏难;因为畏难,所以根本不敢尝试;不但自己不敢去尝试,认为别人也做不到。
困境中如果你认为自己真的完了,那你就永远失去了站立的机会。
恐惧是一种藏于内心的病毒,它会毒害你,扼杀你的信心、勇气,让你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胆小鬼、失败者。因此你必须消灭它,这样你才能活得轻松快乐。
一旦勇于面对恐惧之后,绝大多数人立刻就会醒悟:自己拥有的能力竟然远远超过原来的想象!
无论你内心感觉如何,你都要摆出一副赢家的姿态。就算你落后了,保持自信的神色,仿佛成竹在胸,也会让你在心理上占尽优势,而终有所成。
不要因为恐惧不敢去尝试,其实人人都是天生的冒险家。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到5岁之间,人生第一个5年里是冒险最多的阶段,而且学习能力也比以后更强、更快。难以想象,在我们的懵懂阶段,整天置身于从未接触过的环境中,不断地自我尝试,学习如何站立、走路、说话、吃饭等等。在这个阶段的幼儿,无视跌倒、受伤,视一切冒险为理所当然,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茁壮成长。
可当人的年龄不断增长,经历过许多事情之后,反而变得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敢尝试冒险。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大多数人根据过往的经验得知,怎么做是安全的,怎么做是危险的,如果贸然从事不熟悉的事,很可能会对自己产生莫大的威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安于现状、害怕改变。
行为科学家把这种心态称之为“稳定的恐惧”,也就是说,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恐惧冒险,结果观望了一辈子,始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殊不知,凡是值得做的多少都带有风险。
危险常常与机会结伴而行。如果听听成功者的说法,就不难理解一个人在获得成功前,大多会遭遇到挫折。一时的挫败并不表示一生的终结,绝不能因为害怕就踌躇不前。为了获得成功,失败是难以避免的,只要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此后该怎么做心里自然一清二楚。
只有直面恐惧,不怕冒险,才能打败恐惧,走向成功。
但由于恐惧心理作祟,很多人宁可躲到一边,远离机会。恐惧心理有很多类型:担心事情发生变化、害怕遭遇未知的问题、因放弃安定的收入而感到不安……总之,失败是一件可怕的事。如果能按照以下几点去做,恐惧将不再发生。
1.要有必胜的信心
只有自己才能保证自己的将来。工作需脚踏实地,生意虽有成有败,但知识或经验的价值却永不消失。一个人只要有信心、有实力,无论遭遇什么情况都不致一筹莫展,那成功只是早晚的问题。
小成就的累积可以培养更大的信心。一个人应该认真地自我反省,努力改进,以建立信心,如此才能在遭遇阻碍时发挥最大的潜力。
2.冲破恐惧心理
面对伴随冒险的机会时,内心的恐惧就会对你说:“你绝对办不到。”
祛除恐惧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往前冲。假如对机会心怀恐惧,更应强迫自己去面对它。一旦获得机会,向前迈进,以后碰上更好的机会时就不会恐惧了。
3.不怕失败,勇于接受挑战
如果毅然接受挑战,至少可以学到一些经验,增长自己的见识。不要怕失败,也不可因此一蹶不振。敢向激流游去,即使不能立刻获得成功,也一定能学到宝贵的经验,成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一个人只要肯努力学习,成功的机会就会逐渐增加。
直面恐惧,让自己成为一个冒险家,人生便不再黑暗,敢于争取、敢于斗争的人才能给自己争取到成功境界里的一席之地。如果你无法战胜自己的恐惧心理,成功也就永远与你无缘。不要害怕,去勇敢面对荆棘坎坷,才会活得多姿多彩。
破釜沉舟才能绝处逢生
我们形容某人不顾一切、下定决心拼到底时,会用到“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这样的成语,这两个成语和中国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战争有关。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秦将章邯攻打赵国起义军。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危难之中,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但是面对赵军即将被围剿的结果,宋义却退守安阳,按兵不动,希望秦赵两军交手后两败俱伤,他再渔翁得利。
宋义的不义之举,再加上退守时粮草已经严重匮乏,兵马困顿不堪,导致军中怨声载道。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拥项羽为上将军。杀宋义的事使项羽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全军渡黄河之后,项羽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把所有烧饭的锅都打破,并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断绝自己的后路,打算与秦军决一死战。
这支被自己逼上绝路的大军迅速到了巨鹿外围,包围了秦军并截断了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历经九次的生死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破釜沉舟”由此得来。“背水一战”出自下面的战争:
公元前204年,韩信率一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准备攻打项羽的同盟国赵国。赵王和大将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迎战气势。井陉口以西,是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汉军的必经之地,形势对韩信十分不利。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不要正面应战,派兵绕到汉军大后方,切断他们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陈余刚愎自用,不听李劝,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探得敌方消息后,韩信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夜半,韩信密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并告诫他们,在两军对阵后,迅速冲进赵营,拔掉赵旗,换上己方旗帜。其余汉军在简单的休整装备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挠蔓水,背水列下阵势,敌军见后,无不笑话韩信是自寻死路。
陈余率轻骑精锐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兵败不敌,逃回河边的阵地。陈余果然上当,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丝毫占不到半点便宜。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军心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战后,有人问:“兵法有云,背山、面水列阵是行军打仗之大忌,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在毫无退路的情况下,士兵才能发挥他最大的战斗力,这样才有可能扭转劣势,转败为胜。”
这两次战役都是将自己置于死地。在毫无退路的绝境之中,士兵没有退缩的余地,只能勇猛直前,赢得胜利。
生活中的我们,就是因为有太多顾虑而畏缩不前。如果破釜沉舟,我们就不再有托词,反而会激起斗志,走向另一片辉煌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