蝰蛇和蝮蛇
蝰蛇科的成员都是毒蛇,都有相对较长的身体、中空的毒牙,当不用毒牙时,毒牙就会折起来贴住嘴的内上壁。这一科包括蝰蛇、夜蝰蛇、灌木丛蝰蛇、响尾蛇、腹蛇,以及一些独特的,俗称百步蛇、菱斑响尾蛇、巨蝮、洞蛇等种类的蛇。作为一个群体,这一科是最成功的之一——尽管它们大多数都只能生活在陆地上和树上。
蝰蛇种类比其他种类生活得更靠北部(极北蝰)和南部(巴塔哥尼亚矛头蝮),还有的生活在更高海拔的地区——喜马拉雅蝰蛇,出现在海拔4 900米的高度上,还有其他几种蛇也生活在差不多这一海拔上。然而,这些蛇并没有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和大洋洲。
蝮蛇和蝰蛇的种类:1.蝮蛇;2.响尾蛇;3.角响尾蛇;4.长鼻蝰蛇。
这一科中最特别的成员为白头蝰,这种稀有的蛇类生活在中国南部的偏远地区,也包括缅甸和越南,栖息在凉爽的云林中。这类蛇身体细长,上面有光滑的鳞片,头是黄色的,上面的鳞片很大,身体的颜色为深褐色,并有橙色夹杂其间。很少人看到过这类蛇,而且它与其他种类蝰蛇的关系也不十分明确,因此人们将其归在单独的白头蝰亚科里。
夜蝮蛇种有6种生活在非洲,它们身上同样也有光滑的鳞片,头上也有很大的鳞片。这些蛇专吃蟾蜍,对人类不会构成威胁。
“典型”的蝰蛇,或称旧大陆蝰蛇,属于蝰蛇亚科,这类蛇又粗又短,头呈铲形或三角形。它们的鳞片上有显著的突起,很粗糙,其头部有很多小鳞片。它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包括岩石山上和山坡上、草场、灌木丛中、沙漠里。沙漠中的种类,如纳米比亚侧行蝰一般会侧着身子前行,与美洲的菱斑响尾蛇相似。中非的灌木丛蝰蛇是树栖的。许多蝰蛇都会伪装,单一种类身体的颜色会根据地点的变换而变化。非洲咝蝰蛇有一种特别复杂的斑点,加蓬蝰蛇通常被单独列出来作为混合色蛇类。这种蛇的近亲——鼓蝮蝰的毒牙很大,是最有威胁性和最醒目的非洲蛇类之一。
很多种类都有角,或在头上不同部位有隆起,这些角或隆起有时就是单个的角状鳞片,位于眼睛上面一点(比如沙漠角蝰);或者鼻子上的一堆鳞片(比如犀蝰和鼻角蝰)。灌木丛蝰蛇的鳞片上有明显的突起,尤其是树蝰类的灌木蝰蛇最为突出,它的鳞片成了一个锥形的点。有脊突的鳞片还成为了锯鳞蝰防御策略的中心手段之一。通过将身体相邻两段向相反方向扭动,鳞片的相互刮擦会发出刺耳的声音。这种蛇很小而且很常见,总是处于一种戒备状态,而这一特性可能就使它们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蛇。旧大陆的蝰蛇的食物范围很广,主要捕食小型哺乳动物、雏鸟、蜥蜴。少数几种草原蝰蛇以蚂蚱一类的昆虫为食,大多数这一亚科蛇类都是胎生,显然是为了适应寒冷的气候,但温暖地区的一些种类是卵生。
蝮蛇被归入蝮蛇亚科,因其面部有感温孔,所以很明显与其他蝰蛇不同。这种蛇在亚洲和南北美洲大约有110种。与旧大陆的蝰蛇一样,它们的头上也覆盖着小鳞片,但也有一些例外,如铜斑蛇。这类蛇的栖息地包括从沼泽到沙漠的许多地方,但没有水栖和穴居种类(可能在这一环境中,它们的感温孔更容易成为障碍而非帮助)。这类蛇有很多是树栖种类,如亚洲的烙铁头属和中、南美洲的具窍蝮蛇属成员。生活在中南美洲雨林和种植园里的巨蝮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蝰蛇,它们可以长到3米多长,但是它们身体很纤细,甚至一条大的成蛇的体重也不及一条未完全发育的加蓬蝰蛇。
响尾蛇有30多种,属于最易分辨的蛇类之一,但有2~3种生活在墨西哥海岸附近小岛上的在进化过程中已失去了响尾。
响尾由脱落的末端鳞片的外层形成,响尾蛇在蜕皮时,其尾部环节的皮并不随之一起脱落,因此就形成了响尾的形状。它们迅速摆动尾巴使尾端环节碰撞,从而发出嗡嗡声或嘀嘀声。所有的响尾蛇都生活在美洲,它们要么栖息在干旱地带,要么栖息在多岩石的山坡上或是开阔的草地,包括山区的草地里。有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的种类更喜欢开阔的林间空地。尽管人们认为有些种类的蛇会偷袭栖息在灌木丛的鸟,但这些蛇却不是树栖。
蝮蛇主要捕食恒温动物,比如哺乳动物和鸟。当它们捕猎时,尤其是在夜间捕猎时,它们的感温孔将发挥极大的作用。大响尾蛇可以很容易地吃下野兔和陆地松鼠大小的动物,而小一点的蛇或体积稍大一点的小蛇一般吃蜥蜴。水栖蝮蛇的猎食对象可能是所有蛇中最广泛的,包括昆虫、鱼、蛙、龟、幼鳄鱼和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