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坚忍彰显气度(1)
坚忍是一种自内而外的精神,是气质、气度、品质、格调的凝聚。坚忍是持之以恒。“人”字一撇一捺,挺立天地间。想来当年仓颉创造“人”字的时候,也是希望后人能像“人”字一样,挺拔向上,顶天立地。而要成为一个挺拔向上、顶天立地的人,则需要“恒”字的支持。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坚忍是动心忍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总会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在自己实力还不够雄厚的时候,在时机还不够成熟的时候,忍一忍,退一步又何妨。能忍得一时之念,才能成就一世成功。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成大事者都不拘小节。忍,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大胸怀,是一种大气魄,是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利器。
做人做事重在一个恒字
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即水军一事,亦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弟当以为鉴戒。
——《曾国藩家书之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篇》
曾国藩:行之有恒,实为人生第一大事
这封信写于咸丰七年,信中曾国藩劝诫九弟国荃做人做事都要有恒心,不要这山望那山高,见异思迁,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一事无成。思及平生,悔不当初。希望国荃不要像自己一样,到处挖井,却没有恒心不能深挖;挖了那么多的井,却没有坚持到挖出泉水为止。
这其中有一个小故事。咸丰七年,曾国荃大败太平军石达开的军队,事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他却对将来的发展方向摇摆不定,于是他给曾国藩写信说,自己的志趣不在这里,想向其他方面发展看看。其实,曾国荃很想像曾国藩那样通过科举,考取功名,谋得官职,因为他觉得带兵打仗太辛苦。曾国藩对九弟十分了解,知道他年轻还没定性,又自恃才智略有过人之处,有点把握不准自己的方向。于是曾国藩就在信中告诫国荃“舍带勇以外则一概不管”——好好安心训练湘军,把其他的事都放下。做事不能虎头蛇尾、中途放弃,否则会功亏一篑,一事无成。曾国藩认为做事要有一条主线,把握当下,脚踏实地。
曾国藩一生都致力于磨炼自己的恒心和韧性,“几十年如一日”,渐渐地他的气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做事有恒心、有毅力,为人处世也越来越大方、从容、得体,品质更是超然。大气磅礴之势,自有一番别样气场。
虽然曾国藩在这封信中自责在行军打仗期间,每天一有时间就读书写字,扰乱了本应该专心打仗的心志。但这也正是他有恒心的表现,是有气度者从严要求自己的表现。梁启超就曾盛赞“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终身以为常”“行之有恒,实为人生第一大事”。
人有恒心万事成
“人”字一撇一捺,挺立天地间。想来当年仓颉创造“人”字的时候,也是希望后人能像“人”字一样,挺拔向上,顶天立地。而要成为一个挺拔向上、顶天立地的人,则需要“恒”字的支持。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洛阳纸贵的《三都赋》是晋代左思花费了十年时间收集素材,并通过不懈的酝酿构思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写出的;给人类历史带来新世纪曙光的《资本论》,马克思用了40年才写成,由于长时间在大英博物馆里“啃”书本,博物馆里的水泥地都被磨出了一个洞;美国生物学家吉耶曼和沙得等人,能够坚忍不拔地在实验中一个接一个地处理27万只羊脑后,成功地获得了1毫克的“促甲状腺释放因子”样品。他们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把自己从普通人变成“天才”,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人们:只要拥有坚持到底、迎难而进的精神,做任何事都可能取得成功;相反,半途而废只能得到功败垂成的结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形象地给学生分析道:“人才的‘人’字上加一横,就成为‘大才’,这一横代表的是劳力加劳心的主观勤奋精神。如果‘大’字上再加一横,就成为头角峥嵘的‘天才’,也就是说人要付出双倍努力才能成为天才。”而这所有的努力都离不开一个“恒”字。
约翰年轻时,家里的生活非常艰难,他不得不出去赚钱养家糊口。有一次,他看到一家汽车修理厂在招聘,他就去求职。他对人事部主管说:“即使是最差的工作,给最低的工资也没关系,只要能给我一个工作的机会。”但人事部主管见他身体瘦弱又衣着不整,就说:“现在不缺人,你过一个月之后再来看看吧。”令人事部主管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约翰真来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借口推托有事。然而,过了几天约翰又来了。这样反复多次后,人事部主管又挑剔说:“你这样脏兮兮的,进不了厂。”于是,约翰回去借钱买了衣服,穿戴整齐后又来了。这次人事部主管毫不留情地对约翰道:“关于汽车修理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不能收。”两个月后,人事部主管再次见到了约翰。这次没等人事部主管开口,约翰就主动真诚地说:“我已学了不少汽车修理方面的知识,您看哪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来弥补。”人事部主管看了他半天,最后感慨地说:“我干这项工作几十年了,头一次见到你这样来找工作的,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韧性,你留下吧!”工作后,他一如既往地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经过不懈努力,10年后,约翰有了自己的汽车修理行,虽然不是很大,但足以让他和家人生活富足。有一天,约翰又见到当年的人事部主管,他真诚地说:“谢谢你当年给了我机会,现在我要开第二家汽车修理行了,你有时间来看看。”那位人事部主管笑着说:“我没有帮你,是你的坚持让你有了今天的成绩。”
成功了更要持之以恒
俗话说,攻城容易守城难。同样的,树立志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坚持不懈地为实现目标而付诸行动。
多年前,有个叫贾金斯的人,虽然没有获得过什么学位,但也受过一定的教育,并且他的先辈为他留下了一些本钱。如果他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做出一番事业也不是难事。他拿出10万美元投资办了一家煤气厂,可是煤气所需的煤炭价格昂贵,这让他亏了一大笔钱。于是,他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并用换来的9万美元开办了一个煤矿。可让他没想到的是,采矿机器的耗资大得吓人。于是,贾金斯又把在矿里拥有的股份变卖成8万美元,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就这样,他不停地从一个行业换到另一个行业,却始终没有定下心来认真地做一件事,而他原本拥有的资金也在一次次的投资中变得越来越少。
一事无成的贾金斯越来越穷,最后,他只能卖掉最后一项生意的股份,用这笔钱买了一份逐年支取的终身年金。可想而知,只出不进,终生年金会越来越少,如果他活的时间太长的话,早晚得挨饿。
现实社会中,像约翰这样的人很少,像贾金斯这样的人却很多。他们有改变自己处境的志向,却因在向目标奋斗的路上,对一个“恒”字的坚持程度不同而让人生有了完全相反的结果。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说起来总是比做起来容易。自身条件的限制、对手的故意打击……成功会遇到种种困难,也会存在种种干扰。这些困难和干扰就像一座座山横亘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是望山止步,还是翻山而行?有恒者,当然会选择翻山前进。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替代恒心。
所以说,有恒、坚持,是在万事俱备下获得成功的根本保障,只要坚持住了,成功终会降临的。
舍勒,18世纪在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瑞典化学家。直到有一次去欧洲旅行的途中,瑞典国王才知道有这样一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国王感到非常自豪,决定授予舍勒一枚勋章。但办事官却敷衍了事,把勋章发给了一个与舍勒同姓的人。而此时的舍勒,正在瑞典一个小镇上当药剂师。当他知道本该发给自己的这枚勋章,却错发给了别人时,他只是一笑了之,继续埋头于化学研究之中。就这样,舍勒在业余时间,利用简陋的自制仪器装置,先后发现了氧、氯、氨、氯化氢等几十种新元素和化合物。他曾从酒石中提取出酒石酸,并把实验结果加以整理,写出两篇内容翔实且有理有据的论文,送到斯德哥尔摩科学院,希望发表后对化学领域的研究有所贡献。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学院拒绝发表他的论文,而原因竟是“格式不合”。舍勒知道,这只不过是敷衍的托词,但他并不灰心,继续进行研究,最后他的著作终于面世,并在他32岁那年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
生活就是这样,有恒者总会得到回报。如果你觉得自己努力了,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么请坚持下去,成功也许就在下一个路口等着你;如果下一个路口也没有,那么请继续坚持下去,也许更大的惊喜和成功在等着你。
恒,磨炼一个人的毅力,培养一个人的品质,提升一个人的气质,体现一个人的气度。但凡成大事者,都是持之以恒,坚持到最后的那一个。
忍得一时,伸得一世
接李少帅信,知春霆因弟覆奏之片,言省三系与任逆接仗,霆军系与赖逆交锋,大为不平,自奏伤疾举发,请开缺调理。又以书告少帅,谓弟自占地步,弟当此百端拂秽之时,又添此至交龃龉之事,想心绪益觉难堪。然事已如此,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诀、硬字诀而已。
——《曾国藩家书之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篇》
能忍,成大事者必备的气度
常言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总会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在自己实力还不够雄厚、时机还不够成熟的时候,忍一忍,退一步又何妨。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成大事者应不拘小节。忍,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大胸怀,是一种大气魄,是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利器。
曾国藩在家书中对弟弟说:“九弟现在正受到各方面琐事的烦扰,又受到这样不公平的待遇,心里一定很难受。不过,事情既然已经这样了,希望九弟能忍一忍,接受这个现实,用‘悔’字与‘硬’字诀来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些。一定要保持家族坚忍、坚强的传统,不要因为一时的屈辱或困难而一蹶不振。”
在曾国藩给弟弟国荃的另一封家书中写道:“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语: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这封信是在曾国荃遇到瓶颈时,曾国藩给弟弟写的,目的就是希望国荃能把这当作一种考验、磨炼。曾国藩坦承,他的学生李申夫看透了自己能忍的特点,这正是曾国藩成功的诀窍。正因为曾国藩的坚忍气度,让李申夫即使在军情告急时也没有离开他,成为跟随曾国藩最久的学生。
忍是一种气度,能够忍的人都有超人的毅力和忍受力,他们可以忍受很多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东西。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而后统帅百万大军;越王勾践为雪国耻卧薪尝胆;牛根生曾被伊利扫地出门,努力创业七年,把“蒙牛”推向市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能忍辱才能负重,才能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能忍的人往往能看得更远更深,总是从大局出发,不在乎一时的得与失,着眼于未来。能忍的人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胸中自有一种宠辱不惊的大气。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明明自己有理,明明自己付出了,明明自己有能力、有才干,却偏偏要吃哑巴亏,偏偏没有机会施展,任谁都会觉得委屈,简直就是自己为难自己。但请再忍一忍吧,大丈夫能屈能伸,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能忍,变被动为主动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那些政坛上的历史人物,很多都是“忍术”高手,他们知道怎样用隐忍不争来为自己赢得机会,趋利避害。他们的成功多是靠自己的“忍”换得的。
唐代武则天专权时,为了给自己扫清道路,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来俊臣、周兴等一批酷吏。她以严刑峻法、奖励告密等手段,实行高压统治,对抱有反抗意图的李唐宗室、贵族和官僚进行血腥镇压,先后杀害李唐宗室贵戚及大臣数百人。至于所杀的中下层官吏,更多得无法统计。武则天曾下令在都城洛阳四门设置“匦”(即意见箱)接受告密文书。对告密者,任何官员都不得询问,告密核实后,对告密者封官赐禄;告密失实,并不反坐。这样一来,告密之风大兴,不幸被株连者不下千万,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一次,酷吏来俊臣诬陷平章事狄仁杰等人有谋反行为。来俊臣出其不意地先将狄仁杰逮捕入狱,然后上疏武则天,建议武则天降旨诱供,说如果罪犯承认谋反,可以减刑免死。狄仁杰突然遭监禁,既来不及与家人通气,也没有机会面奏武后说明事实,心中不由焦急万分。审讯的日子到了,来俊臣在大堂上宣读武后的诏书,就见狄仁杰已伏地告饶:“罪臣该死,罪臣该死!大周革命使得万物更新,我仍坚持做唐室的旧臣,理应当诛。”狄仁杰不打自招的这一手,反倒使来俊臣弄不懂他到底唱的是哪一出戏了。既然狄仁杰已经招供,来俊臣将计就计,判他个“谋反是实”,免去死罪,听候发落。
来俊臣退堂后,坐在一旁的判官王德寿悄悄地对狄仁杰说:“你如果再诬告几个人,把平章事杨执柔等几个人牵扯进来,就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行。”狄仁杰听后,感叹地说:“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我既没有干这样的事,更与别人无关,怎能再加害他人?”说完一头向大堂中央的顶柱撞去,顿时血流满面。王德寿见状,吓得急忙上前将狄仁杰扶起,送到旁边的厢房里休息,又赶紧处理柱子上和地上的血渍。狄仁杰见王德寿出去了,急忙从袖中抽出手绢,蘸着身上的血,将自己的冤屈都写在上面,写好后又将棉衣撕开,把状子藏了进去。一会儿,王德寿进来了,见狄仁杰一切正常,这才放下心来。
狄仁杰对王德寿说:“天气这么热了,烦请您将我的这件棉衣带出去,交给我家里人,让他们将棉絮拆了洗洗,再给我送来。”王德寿答应了他的要求。狄仁杰的儿子接到棉衣,听到父亲要他将棉絮拆了,就想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他送走王德寿后,急忙将棉衣拆开,看了血书,才知道父亲遭人诬陷。他几经周折,托人将状子递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看后,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派人把来俊臣叫来询问。来俊臣做贼心虚,一听说太后要召见他,知道事情不好,急忙找人伪造了一张狄仁杰的“谢死表”奏上,并编造了一大堆谎话,将武则天应付过去。
又过了一段时间,曾被来俊臣妄杀的平章事乐思晦的儿子也出来替父申冤,并得到武则天的召见。他在回答武则天的询问后说:“现在我父亲已死了,人死不能复生,但可惜的是太后的法律却被来俊臣等人给玩弄了。如果太后不相信我说的话,可以命一个忠厚清廉、可信赖的朝臣假造一篇某人谋反的状子,交给来俊臣处理,我敢担保,在他酷虐的刑讯下,没有不承认的。”武则天听了这话,稍稍有些醒悟,不由想起狄仁杰一案,忙把狄仁杰招来,不解地问道:“你既然有冤,为何又承认谋反呢?”狄仁杰回答说:“我若不承认,可能早死于严刑酷法了。”武则天又问:“那你为什么又写‘谢死表’上奏呢?”狄仁杰断然否认说:“根本没这事,请太后明察。”武则天拿出“谢死表”核对了狄仁杰的笔迹,发觉完全不同,才知道是来俊臣从中做了手脚,于是,下令将狄仁杰释放。
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柔克刚,忍一时委屈,而最终达到目的的例子。狄仁杰的做法告诉我们,有时候按捺住刚强直率的性格与对手周旋,是斗争中的良策;若以硬碰硬,只会让自己吃大亏,这样做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