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中国近百年史概说(5)
清室至道咸时,实已不能自立,所以能复延数十年之命运者,实皆湘淮军诸将帅为之效力也。故自号中兴以还,浸成外重之势。湘淮军诸将帅至光绪朝稍凋落,惟李鸿章最老寿,隐然为政治重心,继起无人。袁世凯乃以诡谲之姿,强承其乏,其才本不足为首领,况复见解陈腐,妄思帝制自为,终以自贼邪?然袁世凯在,究尚有一形式上的首领,所谓北洋系军人者,不能公然叛变。及世凯死,则形式上之首领也失之,而所谓北洋系军人者,争思割据地盘,篡窃政权焉。此盖历史上数千年来军阀割据之局之复演,社会之情状不能骤变,政局之形势自亦不能骤变也,顾国家则深受其害矣,自西力东侵以后,中国与日本均思变法自强,中国之能讲求外情,且在日本之先,顾日本之维新成功甚速,中国则累遭顿挫者,日本是时正自分裂而趋于统一,中国是时,则适自统一而趋于分裂,此为近数十年强弱不同之大原因。其原因全在政治上。昧者或谓其民族性有优劣,则大误矣。社会全为环境所铸造,人之性质程度,不论其为何种何族,均相等。世岂有环境变而处于环境中之人能久而不变者邪?袁世凯既死,黎元洪以副总统入京代理,恢复《临时约法》,召集袁世凯所解散之国会。以政治论,以法律论,全国本可相安,顾元洪非北洋系中人物,所谓北洋系军人者,遂群思排挤之。六年(1917),德国宣布无限制潜艇战争,梁启超说国务总理段祺瑞参加欧战,冀可提高国际地位,于是始而抗议,继而绝交,更进而谋对德宣战。而国会中人,加以反对,总统府中人,亦有与国会相结者。段祺瑞一方面,乃又有收买所谓公民团者,迫胁国会,要求通过对德宣战案,激起国会方面之反对。时北洋系中之人物,以安徽省长倪嗣冲最为狂悖,而其督军张勋,则自谓能效忠于清室。段祺瑞召集各省区督军、都统在京开会,各督军、都统乃攻击国会所定宪法草案,分呈总统、总理,要求不能改正,即加解散。旋同赴徐州开会。未几,黎元洪免段祺瑞职,安徽遂离中央而独立,各省区纷纷继之,元洪无如何,令张勋入京,共商国是。勋至天津,胁元洪解散国会,然后入。七月一日,勋奉溥仪在京复辟,黎元洪走使馆,令副总统冯国璋代理;以段祺瑞为国务总理。祺瑞誓师马厂,十二日复京师。元洪辞职,由冯国璋代理。复辟之役,盖非张勋一人所为,道路传言,皆谓在徐州开会时,张勋提出此问题,多数省区皆签字赞成,故张勋敢于以少数军队入京,冒天下之大不韪。段祺瑞持正之功,为不可没矣。然祺瑞与南方积不相能,复激成护法之役。
国会之解散也,广东、广西宣言,不受非法内阁干涉,重要政务,径行秉承元首。云贵及海军第一舰队继之。民国既复,南北本可从事调和,而南方谓民国业中断,可仿元年之例,召集参议院,于是国会开非常会议于广州,议决军政府大纲,选举孙文为大元帅,后又改举政务总裁七人,以诸部长为政务员,赞襄政务会议,以行军政府之职权。北方则召集参议院,修改国会组织及选举法,由之产生新国会,选举徐世昌为总统。南方乃由旧国会委托军政府代行国务院职权,以摄行总统职务。先是南北颇有战事,徐世昌就职后,下令停战议和,八年(1919)二月,开和会于上海,至五月,卒决裂。
是时之外交,亦更形败坏,冯国璋入京后,即对德宣战,段祺瑞之政策,目的已达,本可一意进行,乃又急于内争,欲以武力征服异己,于是名为参战,实仅招募华工赴欧而已。是时北洋系又分裂为皖直两系,段祺瑞大借日款,以练参战军,而未曾用诸参战。七年(1918),俄国革命后,单独对德议和,协约各国,有出兵西伯利亚之举,我国亦派海军随之,又与日本订立《共同防敌海陆军协定》,日兵之入吉、黑者遂多。八年(1919)一月,欧洲各国开和会于巴黎。先是日本与英法俄意秘密交涉,须于战后保证其接收德国在山东之权利,彼乃承认我参战,四国皆俱而从之。而章宗祥与日人订立《济顺高徐借款预备契约》,附以照会,许胶济铁路所属确定后,由中日两国合办,复文中有欣然同意字样。至是,中国要求青岛由德交还我国,日本则主张由彼接收,英法因有约在前,不得不袒日,美总统威尔逊虽赞成我之主张,而以章宗祥之复文,事在七年(1918)九月,其时欧战已停,日本不能再迫胁中国,遂致无能为力。事闻于中国,舆情大愤,学校罢课,商店罢市,要求惩办章宗祥、曹汝霖、陆宗舆三人,所谓五四运动也。而山东问题,卒如日意解决,我国遂未签字于对德和约,仅有总统以命令宣布对德战争已止。惟对奥和约,我仍签字,故仍为国际联盟之一员焉。自欧战起,俄国无暇东顾,蒙吁请取消自治,呼伦贝尔亦随之,是时本为我收复外蒙之好机会,而段祺瑞以其心腹徐树铮为筹边使,仍用高压手段,遂再引起蒙人之离心。俄人当民国八九年时曾两次宣言,放弃旧俄帝国用侵略手段在中国取得之土地及特权,我亦未能与之交涉,此皆段祺瑞当国时外交之失败也。
时北方皖直两系矛盾日深,而奉天张作霖亦思入关发展。九年(1920),直系第三师师长吴佩孚,自衡阳撤防北方,时参战军已改为边防军,冲突于近畿,边防军败,段祺瑞乃辞去职权,于是曹锟为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副之,王占元为两湖巡阅使,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兼蒙疆经略使,并节制热察绥三区。边防军驻外蒙者,为蒙人所攻,内地置诸不问,库伦遂为俄白党所陷。南方之军政府内部亦多问题,孙文等皆离广州,陈炯明初以粤军驻扎福建之漳、泉,是年十月还粤。军政府首席总裁岑春煊宣言,撤销军政府,徐世昌据之,下令接收。孙文等否认,回粤再开政务会议,十年(1921)四月,国会选文为总统。五月五日就职,乃将军政府撤销。吴佩孚资格虽浅,而以实际论,则为是时直系之中心人物,佩孚亦抱武力统一之见解。湖南军队攻入湖北,王占元战败去职,佩孚击湖南军,却之,进占岳州,遂继占元为两湖巡阅使。十一年(1922)四月,直奉战起,奉兵败退出关,东三省省议会举张作霖为联省自治总司令,吉、黑两督军副之,与中央脱离关系。于是段祺瑞蛰居天津,而皖系人物,到处活动者仍不少,卢永祥尚据浙江,遂成为皖奉两系与南方结合,以倾直系之局面。
先是十年(1921)十一月,美国召开太平洋会议于华盛顿,内分限制军备、远东问题两组。限制军备问题,英美法日成立《海军协定》,《英日协约》因此作废。后来英美法日意又成立《海军协定》(1922),又立《海军公约》(1930),规定英美日三国之海军比例为5∶5∶3,其期限均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止。故论者均称是年为世界之危机也。远东问题,中美英法意日荷葡比九国订立公约,又立《九国中国关税条约》。九国公约列举四原则:(一)尊重中国之主权独立及领土行政之完整。(二)与中国以完全而无障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稳固之政府。(三)确立并维持工商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四)不得利用现状,攫取特殊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巴黎和会以后,山东问题,日本求与我国直接交涉,我国主张提交国际联盟,及是,亦即在华府会议外解决,于十一年(1922)一月订立条约,青岛由日人交还,胶济路限期15年,由我赎还。其本于二十一条之要求所立之条约,中国要求作废,日本不可,但声明将第五号要求撤回,以租税担保之借款,及南满、东蒙借款,开放于国际银团,共同经营。其后乃由参众两院通过,咨请政府,于十二年(1923)照会日本,声明作废焉。库伦之白党,于十一年(1922)七月,为远东共和国所诛灭,外蒙古先已在恰克图立有政府,至是遂移于库伦,以活佛为皇帝。十三年(1924)活佛死,乃改为共和国焉。是岁,中国与苏俄订立解决悬案及暂行管理中东路两协定大纲,认外蒙古为中国领土,尊重中国之主权,中东路许我出资赎回,订于一个月后开会,决定办法。其后延至十四年(1925)八月始开,而是时东三省对中央独立,会议遂无结果。苏俄与奉天别立奉俄协定。要之,自第一次欧战停后,外交上颇有可乘之机,而我国忙于内争,未之能乘也。
直奉战后,十一年(1922)六月初二,徐世昌辞职。是岁六月,十五省督军请黎元洪入京复职,补足任期。元洪既入京,取消六年(1917)六月解散国会之令,国会再开,亦无甚成绩。是时直系内部复生分裂,曹锟左右,谋举馄为总统,与奉系言和,因是与吴佩孚不睦。十二年(1923)六月,北京军警包围总统府索饷,黎元洪出走,国会遂举曹锟为总统,于十月十日就职,并制定宪法,于是日公布之,然人皆视为沐猴而冠也。吴佩孚勾结陈炯明,谋倾南方政府。孙文初在桂林筹备北伐,十一年(1922)四月,将大本营移于韶关,陈炯明走惠州,五月北伐,六月,粤军叛,文走上海。岁杪,在广西之滇军及桂军讨陈炯明,炯明再走惠州,文回粤,以大元帅名义主持军务。
第六章 国民政府之北伐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文走日本,立中华革命党于东京,袁世凯死后,移于上海,改称国民党。孙文历年以护法为号召,然终鲜成功,盖议员多政客之流,绝无特操,欲利用军阀,军阀又多跋扈,只便私图,鲜明大义。逮苏俄革命告成,文知其所能成功者,实在党军两端之改革,乃于十二年(1923)十一月,将国民党改组,十三年(1924)一月,开全国代表大会于广州,改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六月,设黄埔军官学校,军队中皆设党代表,以宣传主义,于是南之壁垒一新矣。
十三年(1924)九月,江浙战起,直奉继之,昊佩孚统大军与奉军相持于九门口,而冯玉祥与胡景翼自前线回军,与驻守南苑之孙岳,改称国民第一、二、三军,入北京,佩孚自海道入江,走汉口,直系之势力瓦解。奉军踵之入关,冯玉祥、张作霖共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祺瑞要孙文北上,共谋解决时局。文主开国民会议,祺瑞亦有所谓善后会议及国民代表会议者,顾人民团体,无一得与,文戒国民党员不得参加。十四年(1925)三月十二日,文卒于北京。初文与陈炯明相持于广东颇久,及文卒,国民政府肃清东江,又平滇桂军之反侧者,广西先来联合,湖南之唐生智亦输诚,于是改组政府,废元帅,代以委员制,南方之势力转强。北方以张作霖为东北边防督办,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改督军之称曰督理某省军务善后事宜,以胡景翼督理河南,景翼卒,岳维峻继之。其时西北河南皆凋敝,实力惟关外为强。杨宇霆督苏,姜登选督皖,李景林督直,张宗昌督鲁,又皆奉系也。初直系之齐燮元督苏,皖系之卢永祥督浙,先第二次奉直之战而战,所谓江浙战争也。初相持,旋直系之孙传芳自闽入浙,卢永祥败走,未几而吴佩孚败,奉军南下,齐燮元亦走。孙传芳仍据浙江,奉系未能除。十四年(1925)十月,传芳自称浙闽苏皖赣五省总司令。北师,奉系之在苏皖者皆走,传芳北取徐州,吴佩孚亦起汉口。奉军在关内者,郭松龄叛,出关攻张作霖,以兵行遭阻,败死,作霖乃得幸免。时吴佩孚无复实力,借靳云鹗招集杂军,以攻山东,未克。冯玉祥攻李景林,景林力拒,久之,乃弃天津,走山东,依张宗昌。是时奉系几成众矢之的,而吴佩孚忽联奉以攻冯。十五年(1926)一月,玉祥宣言下野,佩孚合奉军下南口,又遣兵攻西安,未克,而国民军北伐矣。
十五年(1926)六月,国民军北伐,入湖南,克长沙,吴佩孚来援,败绩,国民军遂下武汉,入江西,败孙传芳之兵,分军为左右,夹江东下。其留守东江之军克福建,入浙江。十六年(1927)二月,遂入南京。冯玉祥自西北回师,解西安之围,入河南。三月,国民军有清党之举,军事稍停顿。孙传芳之败也,走北方见张作霖,与之合,及是乘机南下,渡江之龙潭,国民军击却之。九月,山西军攻奉军,奉军退河北。十七年(1928)一月国民政府再北伐,五月一日入济南,三日而惨案作,我军乃绕道德州北伐。六月三日,张作霖退出关,四日至皇姑屯,遇炸死。东三省因此归心国民政府,至十二月而统一之业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