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中国近百年史补编(1)
第一章 抗战和建国
抗战胜利了,我们所读的历史,却还大都只叙到胜利以前;即或涉及战事,亦是很不完全的。最近十年来,实在是我们抗战、建国,一个极艰苦而亦极伟大的时代,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极重要的时代,我们怎好不加以一番检讨呢?
说起抗战、建国来,我们先就要问:这四个字,为什么会连在一起?我们是世界上第一等的大国,且其立国之古,并世诸国无与伦比;难道我们建国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么?不,国家是随着时代而进步的,从历史上说,我们的建国工作,早就成功了;但论现代强国的资格,却还有不足。所以近百年来,内忧外患,更起迭乘,驯至国将不国,非建国无以抗战,却又非抗战不能建国了。
讲起近百年来中国所以衰弱的总根源,自不能不归咎于资本帝国主义的兴起,因为资本主义者要保持其企业所得的利润,于是要霸占市场,又要寻求廉价的原料产地,且利用低廉而从顺的劳动力,于是竞欲占据殖民地;其一片地方而为许多国家竞事剥削的,则成为次殖民地。殖民地,次殖民地,固然坐受其侵略而无可如何,然各强国之以殖民地、次殖民地为其剥削的对象;到不能调和时,则各以国家为其所利用的工具,而战祸就不可免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国,徒以近数百年来落后了一步之故,遂沦于次殖民地的地位……我国的现状如此,尚安有现代国家的资格?安得不急起直追,从事于建国?然要建国,则必为蓄意侵略者所不喜,他必用种种的手段来阻挠,阻扰无效,就要妄动干戈,那我们非能抗战,又将何以建国呢?
阻挠我们建国的是谁呢?那大家都不问而知其为日本了。日本为什么要阻挠我们的建国工作呢?他和我们,同立国于东洋,不久之前,还在和我们同是被侵者。自甲午之战以来,他虽渐跻于强国之林,毕竟在东方还是势成孤立的,正该和我们互相提携,为什么反要向我们侵略呢?须知各国各有其国情。日本是紧接着封建时代的。他的政权,全操于军阀之手。新兴的资本主义,不能将他打倒,却和他互相勾结。资本主义是要向外侵略的,军阀也是要向外侵略的,他们互相提携,就成为帝国主义中最狂妄的角色了。现代的战争,规模大了,非地大、人多、物博,是不足以言战的。日本系岛国,先天贫乏,他妄欲争霸世界,就不得不先图并吞中国。这所以近数十年来,日本之所以龄龅我者,无所不至,而中国欲图建国,就决不能不和日本一战了。
第二章 “九一八”之役
日本的侵略政策,本来有南进、北进两派。南进是向南洋群岛发展,北进则伸足大陆。南进还是岛地,不足以餍其野心,于是北进之论得胜。他要侵入大陆,朝鲜和我国的东北,自然是最近便,又最空虚的一角了。于是自甲午以来,即以朝鲜为桥梁,步步向中国侵入。
皇姑屯之役,日本人把张作霖炸死了,满以为可为所欲为,不意反因此促成了中国的统一。这一次的举动,未免弄巧成拙了。好侵略的日本人,自不甘就此罢休,于是乎酝酿了几年,卒有“九一八”之变。
民国二十年(1931)九月十八日,日人自将南满铁路炸毁了一段,诬为中国人所为,其驻军遂向沈阳进攻。中国当此时,兵力万不能和日本相敌,一与交战,日本必有许多淆乱是非的说法。中国以为如此则事态更将扩大,如其不与抵抗,日本人究不能无端占领了他国的土地,乃命守军退出。而不知日本人的强横,更不要什么借口。沈阳的炮声既作,其在长春和安东的驻军,亦同时发动。不数日间,辽、吉两省要地,多为所陷。
日本此种举动,其为违反《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是无待于言的。中国既无力抵抗,乃诉之于国际联盟。国联知事态严重,立即通知美国,而令日本兵退还铁路沿线之地。日人不听,且发兵北陷黑龙江,西陷我在锦州的辽宁行署。二十一年(1932)一月二十八日,又在上海和我们挑衅。我驻扎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人屡战皆北,增兵数次,至三月一日,才得在浏河登陆。我军乃退守第二道防线。这一役,我以孤军抗战,而屡摧强敌。国际观察者都说,倘在同一条件之下作战,胜利当属华军。中国兵力的未可轻视,于此可见了。然战事当通盘筹划,通论中国的兵力和日本相差甚远,所以政府在此时,未肯轻于言战。以英、法、美的调停,于五月五日,签订了停战协定,暂时就局部之事,作一结束。当上海作战时,日人又派其兵舰至首都附近游弋,且遣其飞机至后方侦察,以图威胁我政府。我政府知道,日本的军人是怎么疯狂的举动都做得出来的,为便于行使职权计,乃于一月三十日迁都洛阳,在其地召集国难会议,至十二月一日乃迁回。我国长期抵抗的决心,于此可见端倪了。然日人曾不觉悟。
当日人在东三省进攻时,其浪人又在天津引起骚乱,乘乱挟亡清旧主溥仪而去。二十一年(1932)三月,遂以之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国联因心力不齐,不能按照盟约施行制裁,乃派调查团东来。至是年十月初,才发表其报告书。报告书的要点:(一)日本的军事行动,不能认为合法的自卫;(二)伪满洲国的建立,不能认为出于民意;(三)又说东北的居民,三十人中的二十八,系属汉人,其地当为中国无疑。可谓义正辞严了。然又创议设立特殊制度,以治理东北。此点自非中国所能接受,所以我政府声明:对于报告书,不能完全同意。然只是不同意其一部分而已,日人则完全置诸不顾。二十二年(1933)二月,国联非常大会通过报告书,决议不承认伪国,依据报告书之言,另觅解决办法。日人遂于三月间退出国联。美国则早经声明:不承认日人在东北用非法手段所造成的事实。海盗的行为,在国际间,到底不能变为合法的举动了。
日本的侵略,还不止此。其军队,又于二十二年(1933)初,侵入山海关。又北攻热河,三月一日陷之。且进犯滦东。我国因此时还不能用兵力抵抗,又忍痛于是年五月三十一日,和他成立《塘沽协定》。我军撤至延庆、昌平、通县、香河以西,日军退至长城沿线,而将其间作为非武装区域。至二十四年(1935),日人遂策动汉奸,于其地设立所谓冀东防共政府。日兵又侵入察北,于二十五年(1936),策动汉奸,在张北设立伪蒙古政府。其秋,又发兵进攻绥远。我兵奋勇抵御,日兵大败而还。
日本在此时,虽到处发动侵略,然亦自知国力有限,久与中国作战,必将因消耗过甚而陷于窘境,失其对于世界虚声恫喝的资格,乃发动其诱降之策,提出所谓三原则者,要以此为交涉的基本。即(一)中、日亲善,(二)共同防共,(三)经济合作。要讲中、日亲善,便要取缔抗日行动,且须承认伪满洲国,大消沉我国的民气。要讲共同防共,日本就将以此为口实,驻兵于中国,以威胁苏联。要讲经济合作,则更须举中国的人力、资源,供其运用,这不但使中国陷于灭亡,而且还要引起世界的战祸,我国如何能承认他?于是日人虽屡以为言,我政府则始终坚决拒绝。日人欲图侵略,就只得孤注一掷,诉诸武力了。
第三章 “七七”及“八一三”之役
我国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径和日本抵抗呢?那就是第一节中所说:立国于现代,要有现代国家的资格的,而我国则相差甚远。以兵力论:现代陆军力量的强弱,是要看其配备的,我国陆军的配备,在二十六年(1937)抗战开始时,只和义和团乱时的日本陆军相等,落后了37年。海军则简直没有,而日本却是世界上一个大海军国。虽其舰队依照海军公约,与英、美为五、五、三之比,然日本是很为诡谲的,安知其不曾秘密造舰?即使舰队之数多寡不敌,然其所据之地北起库页,西至台湾,欧战以后,德国在太平洋中赤道以北诸岛屿托其代管,日人又经营之为军事根据地,其形势是很为稳固的,英、美要击破他,也并不容易。兵凶战危,这如何可以轻动呢?所以我国当横逆之来,总是极端忍耐,然我国亦非毫无预备,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二十四年(1935)十一月的改行法币,在财政上先筑立了一个抗战的基础。其尤有关于大局的,则为政治上各党派的合作。攘外必先安内,这是没有疑义的。然以中国情势的复杂,各党派的政见安能没有异同?异同之极,遂致演成兵争了。这便是十八年(1929)以后的国、共战争。两党剧烈争持之地,在于江西。其地虽入政府军之手,然共产党乃经湖南、两广、贵州、四川、西康,而卒达于西北,在陕、甘、宁三省之间,建立其根据地。然“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国、共两党,抗敌、建国的宗旨,原是一样的。所以共产党到达西北后,即宣言愿在共同抗敌的条件下,和政府合作……二十五年(1936)十二月,蒋委员长巡行到西安,为驻扎其地的军队所劫持,共产党却力主释放。两党的合作,至此告成,抗敌的战线,亦即于此成立了。
我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所以抗敌的体制,虽已建立,然仍不愿轻启衅端。日人虽步步进逼,蒋委员长仍宣言:“和平未至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其爱好和平之心,当为天下所共见了。然日人仍不觉悟。二十六年(1937)七月,日兵在河北的,轶出条约上允许外国驻兵的区域,在卢沟桥演习,妄言失一士兵,欲入宛平搜查,为我驻军所拒,遂于七日向我兵攻击。此时日人欲并吞中国之心,业已昭然若揭。蒋委员长在庐山召集会议,宣称抵抗的时期已至。且告诫国人说:“一经开战,惟有抵抗到底,中途妥协,即是灭亡。”各党各派,一致宣言拥护政府。共产党亦取消红军名义,由政府将其军队改编为第八路军。神圣的战事于是开始了。
日人自知其国力的有限,所最希冀的,乃是我国不大抵抗,即行屈服。所以当平、津陷落后,仍称为地方事件,宣布其不扩大方针,冀诱我国言和。我国不为所动。日人焦躁,八月十三日,又在上海挑起衅端。于是全面战争的形势,无可避免。日人的希望,仍由日人自己把他打消了。上海战事既作,我军奋勇抵抗,日军伤亡甚大,屡次增加兵力,直至十月份,我军才退守第二道防线。上海战事,我军的伤亡,亦是很重的。敌我兵力悬殊,本无在海口作阵地战之理。政府所以决心出此者,则亦有故。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对外屡战皆北,政府尤懦弱无能,全国上下,无形中造成了一种自卑畏怯的心理,对于我国军队能够对外作战,政府对外能够坚强抵抗,几乎都失掉了信心。上海战役,虽因兵力悬殊,终于撤退,然在平夷无险之地,支持了颇为长久的时间,中间克捷的战报不少。将士作战的忠勇,政府抗敌的坚决都为天下所共见,全国抗战到底的决心,却于此建立了。此其得失,是不能从物质上衡量的。
上海之兵既撤,自此以西可守之地甚少,我政府乃决意迁都重庆,而于十二月十三日撤离南京。日兵入城,大肆杀掠。“南京暴行”的结果,至今调查还未十分完竣,然其罪恶,则已彰彰于世人之耳目而不可掩了。日人妄想于此时可以诱我言和,乃托德国公使出为试探,为我国所拒绝。日人的泥足,自此就不能自拔了。
当南方剧战之时,日人在北方,又发兵侵入察哈尔,自此侵入晋北。八路军大败之于平型关。然因其兵力之优越,终于自井陉侵入晋东。晋北我军亦撤退。太原于是失守。其据河北之兵,又南下山东,侵入济南、泰安。首都之守既撤,我在东方防卫之兵,集中于徐州,中枢则在武汉。以敌我兵力之悬殊,此等地方自难久守,我军之逐步抵抗,不过是消耗战略而已。日人图自山东进攻徐州,二十七年(1938)四月,在台儿庄地方,被我打得大败。日军直退回济南,再从正面及豫东、皖北,三路进攻,至五月十九日,我徐州的守兵遂不得不撤退。日人更自此向西。其据河南之兵,亦自信阳南下,与之呼应。后以舰队溯江而上,连陷安庆、九江,其海军又攻陷广州。十月二十五日,我军队自武汉撤退。日人满谓武汉不守,必可消灭我的抵抗力,然我军民都先期撤出,生产工具亦都逐渐迁移,日人入武汉,亦仅得空城而已。
武汉撤退后,蒋委员长在衡山召集军事会议,决将若干军队留置于敌人的后方,与当地民众联合,发动游击战,以困扰敌人。再在要线之地,分配军队,与之相持。敌人虽在我国占据若干大城市,维持若干条通路,然只是点线的占领而已,广大的地域仍在我军手中。我国此等战略,谓之“以空间换时间”。日人“速战速决”的企图,至此乃为我所粉碎,不得不宣布长期作战,看似胜利,实则战局的主动,反在中国了。
第四章 东西战事的汇合
牵一发而全身动,列国并立之世,利害总是互相关涉的,何况我国,以东方最大之国,而为反帝国主义的战争?其关系世界大局,自无待言,而日寇的进攻,要随着世界大局的变动而变动,也无待于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