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理念(5)
全纳教育的提出对已有的教育制度、观念和实践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使教育的发生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并将对未来教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全纳教育的提出体现了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1.人权观:接受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
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历来将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分开来进行教育,并已成为教育生活中的常态运作模式。全纳教育提出了人受教育的基本权利问题,主张所有学生都应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普通学校应接纳所有的学生。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都应有充分的保障,应该欢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属于集体的一员。普通学校要牢固树立接纳所有学生的思想,逐步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各种不同需求,学校、社会都应创造全纳的氛围。
2.平等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全纳教育强调的平等观,并不是要追求一种不可能达到的绝对平等,而是强调教育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是关注一部分学生,而歧视、排斥、取代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
3.民主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社会的改造
国际社会曾提出过“学会生存”的思想,全纳教育提倡的是“积极参与”。“学会生存”与“积极参与”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哲学观。“学会生存”的基点是个体怎样适应主流社会,个体是被动的。“积极参与”是个体以社会主人的身份参与自己的事情,目的是要改造这个社会。
为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强调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生活的主人。在学校中所经受的民主体验,对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以及改造社会具有极大的意义。学校生活中的经历使他们不会再为生存刻意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而是以社会中的一分子、人民中的一员、以主人公的身份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的决策和实践中,发展和改造社会。
4.价值观:立足集体,强调合作
全纳教育认为以往在我们的学校班级中,如果学生在学习上发生了困难,往往被认为是学生个体的事情,解决的办法也仅仅是关注他的个人问题。而全纳教育认为,在学校班级里,学生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遇到问题,这一问题也是班级集体共同的事情。强调班级应是一个学习的整体,学生之间应是相互帮助的合作关系。通过大家的相互合作,想方设法去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大家都会有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历。运用这样的方式会使同学们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用集体的力量来改变个人的问题。因此,全纳教育立足于集体,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彼此面对的问题,从而构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长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社区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共同创建一种全纳的氛围。
5.课程教学观:向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
全纳教育认为,我们的教育原则应该是向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接受普通课程,而不是不同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如果学生有特殊的需求,学校应该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全纳教育反对为学生设置特殊课程,而认为他们都能学好普通课程。全纳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为此课程的设计应该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学生去适应课程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特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从全纳教育提出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看到,全纳教育与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在理念上具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素质教育的实质是,教育应注重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以德育为导向,以创新为突破。创新必须要有一种适于创新的氛围和条件。创新的氛围是建立在一种自由、团结、和谐、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全纳教育实际上就是在倡导这样的一种氛围和条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改变了对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看法;是学生学习课程,而不是学生去适应课程;课程与教学必须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这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想也完全与全纳教育的课程观与教学观相一致。
三、什么是爱生学校
爱生学校的最终培养目标是使孩子们成为快乐、健康、状态良好,知识丰富和适应社会的儿童。因此爱生学校的理念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保障儿童各项权利为目标,以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旨归。因此爱生学校是一个以学生为本,处处热爱学生的学校。
爱生学校的具体目标是:
1.为学生创建和营造一个最为有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习高效。
2.建设一个优美健康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创造安全舒适的学校环境,使学生在学校里有安全感。
4.创造一种没有性别、种族歧视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平等、互助、合作中成长。
5.营造一个教与学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鼓励吸引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办学。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把爱生学校的创建理解为“一种通过多种渠道追求卓越、提高质量的方法”(“a quality seeking approach with multiple pathways to excellence”)[3],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用以在学校促进优质教育的非常宽泛的方法”(“a very broad approach that UNICEF is adopting as a way of promoting quality education in schools”)[4]。强调学校不只是学习的场所,爱生教育的方法不只是课堂教学,学校应该是吸引儿童、关爱儿童、满足儿童需要、使每个儿童都能成功,使儿童感到安全、增强自信、体验快乐的场所。认为学校不只具有训练学生成为劳动世界中技能型劳动者的经济功能,而且具有从文化上熏陶学生的“社会化”功能。学校关注的教育“质量”,不只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更不应只是分数。教育的方法也不是靠管教,靠训诫,靠照本宣科,靠行政命令。学校应是“教养儿童成人的场所”(“school are places to be”)[5]。因而,学校要建设一种文化,一种氛围,要有一种使命感;学校应在校内营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校长——教师——学生之间的和谐环境,在校外要加强与家庭、地方社区的合作,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学习社区”。
爱生学校的创建以学生生存权、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等权利得到好的发展为中心;使学生得到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是他们进行有效学习的保障;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社区和学校应当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不仅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还应当学习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技巧,这些都是爱生学校在创建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爱生学校实施过程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不但是思想的提出者,而且是落实思想的主要支持者。爱生学校在一些国家实施运行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使我们能够对爱生学校的观念有更好的认识,在泰国的爱生学校的实施中人们总结了爱生学校如下的基本理念:[6]
一是心理方面:以学生为教育的中心。二是法律方面:学生有受尊重权。三是生理方面:安全、健康是有效学习的保障。四是社会心理方面:家庭、社区和学校都可以作为学习场所。五是社会方面:书本知识以外还要学习生存技巧。六是学校方面:创建爱生学校重在过程,没有终结。
爱生学校管理的实施应该遵守如下的理论原理:
(一)学校的一切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无论学校的教师、课程、教材,评估技术,还是学校的其他工作,如目标测试、平均成绩、教师需求、社会需求、财政问题,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二)在爱生学校中,学生有改善自己全部活动条件的权利。这些权利在《儿童权利公约》中已有全面的描述。为此在学校和社区应对学校教职员工及社区和家庭成员进行《儿童权利公约》的培训,这是对这些权利进行积极促进和保护的重要保障。
(三)学校必须为儿童们提供合理膳食、卫生保健以及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保证,使他们能够投入到有效的学习当中。学校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医疗保障,进行身体状况跟踪调查。学校还要使社区学会如何使学生在校外免受健康和安全问题的困扰。例如,童工、性侵犯、虐待和传染病。学校应加强与医疗和法律部门的联系。
(四)学校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加大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学校应经常向家长告知学生的进步,社区应鼓励学生既要学习课内知识又要学习课外知识。学校工作需同社区工作有计划地结合起来,学校要为社区提供场地、设备、参与社区工作。
(五)学校的学习内容应关注学生的实际。学校应开设一些生存技能与学习技能的学习内容。生存技能包括:解决冲突、团队合作、有效沟通、谈判技巧、异议采纳、逻辑问题解决、社交技巧、如何使自己免受疾病威胁、如何控制自身情感、合理安排时间、如何在压力下有效率地学习。对这些技能的培养应与课程设置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
(六)爱生学校应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应以成绩为重。因此,学校必须拥有反馈和改革机制,以不断对过程和结果进行改进。这些机制包括:自我评价、外部评价和社区反馈。
爱生学校的思想框架[7]
爱生学校管理应该达成这样的结果: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依照自身能力有效地学习。个人问题能够被很快发现,并由相关的能胜任的教师妥善解决;儿童的权利应广泛被儿童、教师、管理者及家庭成员正确理解,儿童权利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被有效保护;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安全保障得以提高,疾病、事故、伤害和心理问题发生率有所下降;学校、家庭和社区应密切联系;学生的行为变化应反映他们在学习重要生存技能所取得的进步。
爱生学校应该是在学校层面上创建以“学生中心”的教育质量模式,确保学校吸纳全体学龄儿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学校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有保障的学习环境;通过渗透生活技能教育的适切课程和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师生、家庭、地方民主参与学校管理,使学校成为一个和谐的学习社区。
总之,“爱生学校”是让所有儿童入校就读,鼓励儿童参与学习并表达自我,尊重儿童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平等对待,消除性别歧视;“爱生学校”是追寻儿童的学校:积极寻找被排斥的儿童,使他们进入学校并参与学习,促进并帮助监测社区所有儿童的权利和幸福;“爱生学校”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学校:从儿童的最大利益出发,最终实现儿童的最大潜力,关注儿童的“各个方面”,如健康、营养状况及幸福;“爱生学校”拥有高质量的环境:对儿童是健康和有保护的,性别敏感的,鼓励儿童、家庭和社区的参与,具有对儿童的全纳性;“爱生学校”是促进高质量的教和学:适应每个儿童学习需要和能力,积极、合作及民主的学习,提供设计合理的内容及高质量教材和资源;“爱生学校”要关注和提高教师道德标准水平和奉献精神;“爱生学校”是提高高质量学习结果:帮助儿童学习他们所需要的内容,教授儿童如何学习。
在我国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国的教育方针,中国爱生学校的创建旨在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保障儿童教育权利为本的教育质量模式;旨在确保学校吸纳全体学龄儿童,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平等对待所有学生;旨在确保学校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有保障的学习环境,并不断加以改进;旨在通过渗透生活技能教育的适切课程和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提高教学质量;旨在在确保师生、家庭、地方的民主参与学校管理,使学校成为一个和谐的学习社区。
中国爱生学校的终极目标是促使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的充分展现,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而成功地学习和成长;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好学、会学、学好;促使学生学会做事,能应用所学解决问题,养成生活技能;促使学生要学会做人,尊敬师长、尊重他人、品德良好、身心健康;促使学生要学会共处,能与同学合作学习,乐于助人,富有团队精神。总之,中国爱生学校的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劳技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四、爱生学校管理实施的维度
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爱生学校管理的实施维度框架自1997年在泰国首先被确立,这个实施维度框架已经发展为为指导爱生学校实施的纲领性实施指南,它指导学校管理从对所有儿童的全纳性、学习的有效性和相关性、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具有性别的敏感性、学生、家庭和社区对学校事务积极参与五个维度改进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