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箴言“闯”字篇——天道酬勤孜孜以求(4)
“我会贯彻一个决定,我在差不多99.9%的工程上做到这一点。譬如以过去数以百计的地盘而论,更改的情况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我不会今日想建写字楼,明日想建酒店,后天又想改为住宅发展。因为我在考虑的期间,已经着手仔细研究过。一旦决定了,就按计划发展,除非有很特别的情况发生。我知道香港有的人把几万尺的一个地盘,可以计划更改几次,十几年后才完成,有些人喜欢这样做,但我负担不起。”除此之外,李嘉诚还就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应该如何实施政策作了一番讲话。
李嘉诚说:“作为一个庞大企业集团的领导人,你一定要在企业内部打下一个坚定的基础。未攻之前一定先要守,每一个政策的实施之前都必须做到这一点。当我着手进攻的时候,我要确信,有超过百分之一百的能力。换句话说,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才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这个道理就像游泳一样简单。我的泳术很普通,扒艇也很普通。如果我要到达对岸,我要确信我的能力不是仅可扒到对岸,而要肯定有能力扒回来。等于我游泳去对面沙滩,我不会想着游到对面沙滩休息,我要预备自己游到对面沙滩,立即再游回来也有余力,我才开始游过去。在事先,我会常常训练自己,例如记录钟点和里数,充分了解自己才去做。”
“中国古老的生意人有句话:‘未购先想卖’,这就是我的想法。当我购入一件东西,会做最坏的打算,这是我在99%的交易前的事情,只有1%的时间,是想会赚多少钱。”
“因为这时候来说,多大的实力也是假的。作个比喻,你的风帆高扬,而风帆处于正常比例时,即使那艘船不算太小,当风向不定的时候,随时可以覆舟。”
“所以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一向以来,做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会问自己,如5分钟后宣布有台风,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生于忧患”,则是李嘉诚观念的诠释和印证。
从评论界的评论和李嘉诚谈论的经验,可以看出:一个成功者,绝不仅仅凭得是天才、超人智慧、勤奋吃苦耐劳、或者说凭机会等。光凭其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不能造就一个成功者,一个举世的超人靠的是它们的积和。靠的是总体的实力与用人的巧妙、做人的高尚。
李嘉诚箴言:
能够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给合起来,那才是最好的。
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是大家风范
“不飞则已、飞必冲天”是成大事者的风格。成大事者都有一飞冲天的勇气,这是一种英雄的气派。的确,只有飞必冲天的勇气,才能打开成大事的局面。李嘉诚就是一个一飞冲天的英雄,他是怎么做的呢?最能体现李嘉诚这种风格的一件事,是地铁工程竞标。
地铁工程,是当时香港开埠以来最浩大的公共工程。整个工程计划8年完成,需耗资约205亿港元。首期工程由九龙观塘,穿过海底隧道到达港岛中环,全长15.6公里,共15个站,耗资约56.5亿港元。资金来源主要是由港府提供担保获得银团的各类长期贷款;地铁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售股集资;地铁公司与地产公司联合发展车站上盖物业的利润充股。
中环站和金钟站,是地铁最重要,客流量最大的车站。中环站是地铁首段的终点,位于全港最繁华的银行区;金钟站是穿过海底隧道的首站,又是港岛东支线的中转站,附近有香港政府合署、最高法院、海军总部、警察总部、红十字总会、文物馆等著名建筑,与中环银行区近在咫尺。
有人说,中环金钟两站,就像鸡的两只大腿,其上盖将建成地铁全线盈利最丰厚的物业。地产商莫不“垂涎欲滴”。
李嘉诚何尝不为之心动,不过他更看重的还不是上盖发展的利润,而是长实的声誉。在人们眼里,长实只是一个在偏僻的市区和荒凉的乡村山地买地盖房的地产公司。在寸土尺金、摩天大厦林立的中区,长实无半砖片瓦、立锥之地。
李嘉诚涉足地产已二十春秋,盖了不少建筑,积累了不少经验,他觉得是到了改变形象的时候——进军港岛中区。
早在1976年下半年,香港地铁公司将招标车站上盖发展商的消息,被新闻界炒得沸沸扬扬。
1977年初,消息进一步明朗,地铁公司将于1月14日开始招标,地段是邮政总局原址。原址拆卸后,兴建车站上盖物业。
夜静入寂,寒意沁人,李嘉诚在深水湾住宅的花园散步。他无心观赏月下的花木,陷入沉思之中。地铁车站上盖投标之事,已弄得他连日来寝食不安。
据追随李嘉诚多年的“老臣子”回忆,李嘉诚极少把工作带回家做;他总是在办公室处理工作,哪怕弄得很晚。李嘉诚在家,除了学英语,翻翻报章杂志,就是陪太太和儿子。他尽可能放松自己,不思考工作上的事情,保证睡得安稳,以便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去应付工作。如果发现他把文件资料带回了家,那一定是遇到非干不可的大事。
如今的地铁车站上盖投标,就是他认定的非干不可的大事。
中环金钟两站的招标,一定不乏实力雄厚的大地产商、建筑商竞标。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必有一番你死我活的较量。
长实竞投的把握有多大?若渺茫无望,不如不投。过去,曾有多次政府拍卖中区官地的机遇。中区的地价高,日涨日升,每平方英尺已突破1万港元,是世界地价最贵的地方。一幅地,动则要数亿至10多亿,非长实的财力所敢参与拍卖竞价。
不敢参与,并非不敢期望,李嘉诚梦寐以求打入中区。
李嘉诚信步走到深水湾的山坡,眼前是海湾的朦胧轮廓。潮声在他胸中激荡,他眼前仿佛看到两座商业大厦,从地铁车站拔地而起。李嘉诚一贯渴望挑战,也乐意应战。
不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既是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在商场立脚,超越置地?
李嘉诚大步回到家中,坐进书房,翻阅研究带回家的有关地铁的材料。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香港商界有句十分流行的话:“撼山易,撼置地难!”李嘉诚估计,参加竞投的将会有置地、太古、金门等英资大地产商、建筑商。华资地产建筑公司实力稍逊。置地的夺标呼声最高,长实参与竞投,就必须把置地作为竞争对手,与这个庞然大物对撼。
港岛中区是置地的“老巢”。当年置地创始人保罗参与中区填海,获得港府成片优惠地皮,置地在中区,拥有10多座摩天大厦。置地广场和康乐广场(又名怡和大厦),位于未来的中环地铁车站两翼。中环车站又恰好落在遮打道上,遮打道的南侧,则是遮打花园广场。就凭这些物业和街道的名称及主人,就可知置地在中区的地位。
难怪当时的公众和传媒,把中环站称为遮打站。
金钟站离遮打花园广场仅100多米,简直就处在置地的眼皮子底下。攫取中环金钟车站的兴建权,等于打入中区的心脏,到置地这只座山虎的食槽里夺食。
睡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置地并未公开声称参与竞投,就有报纸高唱置地“志在必得”的高调,谁与置地竞争,无疑“以卵击石”。
李嘉诚想,“志在必得”的置地,会不会“大意失荆州”呢?置地属怡和系,怡和大班又兼置地大班。现任大班是纽璧坚,纽璧坚20岁起就参加怡和洋行的工作,一步步爬上董事局主席高位。纽璧坚没有任何背景,靠的是自己的勤勉努力。
置地的另一个创始人是凯瑟克家族的杰姆·凯瑟克。凯瑟克家族又是怡和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因此,纽璧坚身为两局大班,又得受股东老板的制约。凯瑟克家族力主把发展重点放到海外。这样,势必分散纽璧坚坐镇香港抉择的精力。
这正是一般不易洞察的置地薄弱之处,人们往往会被置地的“貌似强大”蒙住双眼。
置地一贯坐大,也习惯于坐大。过于自负的置地,未必就会冷静地研究合作方,并“屈尊”去迎合合作方。
那么,地铁公司招标的真正意向是什么?
香港地铁公司是一间直属港府的公办公司。香港的公办公司,并不像过去内地国营企业,一切都由政府包揽包办。地铁公司除少许政府特许的专利和优惠外,它的资金筹集、设计施工、营运经营,都得按商场的通常法则进行。
李嘉诚通过各种渠道获悉,港府工务局对中区邮政总局原址地皮估计,约2.443亿港元,原址用做中环、金钟两地铁车站上盖。另加上九龙湾车厂地皮估价,两者合计约6亿港元。港府将以估价的原价批予地铁公司,由地铁公司发展地产,弥补地铁兴建经费的不足。
地铁公司为购得中区邮政总局原址地皮,曾与港府多次商谈。地铁公司的意向是:用部分现金、部分地铁股票支付购地款。港府坚持要全部用现金支付。
李嘉诚首先明确这一点,竞投车站上盖发展权,必须以现金支付为条件。
地铁公司与港府在购地支付问题上产生分歧,说明地铁公司现金严重匮乏。地铁公司以高息贷款支付地皮,现在急需现金回流以偿还贷款,并指望获得更大的盈利。
李嘉诚在投标书上,提出将两个地盘设计成一流商业综合大厦的发展计划。这仍不足挫败其他竞投对手。任何竞投者,都会想到并有能力兴建高级商厦物业。李嘉诚的“克敌”法是:首先,满足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需求,由长江实业公司一方提供现金做建筑费;其次,商厦建成后全部出售,利益由地铁公司与长江实业分享,并打破对半开的惯例,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
这对长江来说,是一笔沉重的现金负担。李嘉诚决定破釜沉舟,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做一次冒险。
1976年冬,长实通过发行新股,集资1.1亿港元,大通银行应允长实随时取得2亿港元的贷款,再加上年盈利储备,李嘉诚可资调动的现金约4亿港元。
1977年1月14日,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宣布:公开接受邮政总局原址发展权招标竞投。
各竞投公司频频与地铁公司接触,刺探地铁公司意图,准备投标书及附件,在限期内呈交上去。
公开招标为各公司提供一个平等机会,投标书内容则属机密。投标中标法则,若过多考虑自己一方的利益,则中标希望小;若条件过于优惠对方,自己则毫无利益可图。各家都对投标内容秘而不宣,任记者发挥想像力去揣测。
参加竞投的财团、公司共30家,超过以往九龙段招标竞投的一倍多。据报界披露,它们是置地公司、长江实业、太古地产、金门建筑、日澳财团、辉百美公司、嘉年集团、霍英东集团、恒隆地产等。
舆论界凭其惯性,一致看好置地,置地优势昭然,中标呼声最高。英文《南华早报》的澳籍记者,采访置地大班纽璧坚,纽璧坚拒绝透露投标内容,亦不对“名花谁属”作评价,但他用自信的口气说:“投标结果,就是最好的答案。”
1977年4月5日,香港各报章均围绕“长实击败置地”报道中标结果。《工商日报》称:
“时值约2.4亿港元,为30个大财团争相竞投的中区地王——旧邮政总局地皮,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得。”
“这幅平均地价为每平方英尺约1万港元的‘地王’,早为大财团觊觎,为长江投得。据地下铁路公司透露,主要原因是长江所提交的建议书内列举之条件,异常优厚而吸引,终能脱颖而出,独得与地铁公司经营该地的发展权。”
“地下铁路公司董事局昨日已经批准协议条款,规限长江实业公司在地铁未来中环站上盖,占地2270平方英尺,建造37层高的商厦与办公室混合的单塔型建筑物一座。”
“长江实业有限公司已同意,在签订协议时,付给地铁公司一笔现金,并继续交付现金若干次,保证地铁公司无论如何都可以获利。”
4月4日,地铁公司董事局主席唐信,与长江实业李嘉诚首先签订中环站上盖发展物业协议,金钟站上盖协议,则由日后签订。
当晚,唐信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与会记者说:
“这座建筑物会逐层售予公众,利益由地铁公司与长江分享,地铁公司则占大份。”
“若干间公司均对与本公司合作甚感兴趣,因而竞争激烈,所有建议均经详细研究,结果为长江获得,因其建议对本公司最具吸引力。”
舆论界称长实中标,是“长江实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地产新秀李嘉诚“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李嘉诚在投资决策上就是这样,一方面以稳健著称,有时甚至令人疑心其过于保守,而另一方面又绝不缺乏胆略和气魄。
世上绝不缺乏稳健的投资者,因为只要谨慎些、保守些就可以了;也绝不缺乏果敢的投资者,因为只要胆子大,不计后果就行了。难就难在二者兼备,并且能够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在这一点上,李嘉诚的投资风格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李嘉诚箴言:
一个企业的开始意味着一个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就像做人一样,忠诚、有义气?对于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第一个承诺,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一定要能够做到。当你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后,成功、利润便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