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调查与思考(1)
84869部队一营战士思想情况的调查
最近,84869部队政治处对该团一营战士的思想情况进行了调查。一营有1979年以前入伍的老战士199名,占战士总数的37.1%。其中1975年兵1名,1977年兵3名,1978年兵60名,1979年兵135名。老战士中党员36名,占老战士总数的18.6%,占战士党员总数94.7%;团员161名,正副班长115名,占全体战士总数的57.8%,占正副班长总数80%。城市兵21名,占全体战士总数的10.5%。老战士来自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北、四川6个省的23个县。
总的看,一营当前老战士的主流和本质是比较好的。绝大多数同志思想稳定,在完成各项任务中较好地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有的能正确处理家庭和个人问题,把精力集中在部队建设上;有的带病坚持工作,不要特殊照顾;有的主动放弃节假日,突击完成任务。此外,党员、正副班长责任心普遍比较强,工作中能够大胆管理,严格要求,自身表率作用也发挥得很好。连队干部认为,形势比较好的原因:一是通过政治教育,老战士思想觉悟普遍有很大提高,特别是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和党的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明确了是非观念,对社会主义事业增强了信心,对个人理想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关系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二是各级领导抓得紧,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得比较好,坚持不间断地思想教育和整顿,较好地克服了各种松劲情绪。三是较好地发挥了党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有一批较得力的思想骨干。
但是,部分老战士对走留问题有所考虑。199名老战士中,想走的113名,占老战士总人数的56.8%;要求比较强烈的50名,占25.1%;不想走的10名,占20.1%;反映不明显,可走可留的15名,占23.1%。
想走的有六种情况:
1.大多数老战士认为服役期满或者已超期了,当年不走反过年肯定要走,还是早走的好。
2.家乡实行包产到户,缺少劳力的或遇天灾人祸,家庭生活困难的都想走。二、三连有13名老战士家在甘肃定西、四川渠县等条件差或受灾地区,都想早点回去,帮家里减轻负担。
3.21名家在城市的老战士,认为眼前服役期已满,部队生活又比较紧张艰苦,今年回去明年回去都是二级工,都想早回去早工作。
4.一些家在农村的,感到安排工作不可能,津贴费少,没什么奔头。现在农村政策活了,致富门路多,一个月能挣够一年的津贴费,觉得当兵吃亏,想早点回去致富。
5.少数老战士感到现在婚姻法把结婚年龄改小了,自己年龄大了,还没有找到对象,怕在部队干下去将来没工作,会耽搁婚事,想早点回去把婚姻问题解决了。
6.个别犯过某种错误、受过处分的战士,认为再干下去也是羊头上的毛——长不了,想早点离开部队换个环境。
连队干部认为,今年老战士想走是主要倾向。其原因,除了一些同志确有实际问题外,不少人是由于受到了社会上讲个人实惠、个人享受的不良风气影响和不能正确理解农村经济政策,认为家乡实行了包产到户,家里多一个人多一个劳力,多一份收入,加之一些地方优待照顾军属的政策不落实,致使一些战士从个人角度算经济账,感到当兵吃了亏。对走要求比较强烈的50名老战士,约有三分之一战士家中确实遭遇了天灾人祸,有较大困难,其余的大部分都是算经济账,感到在部队吃了亏。
不想走的有四种情况:
1.一些家乡条件比较艰苦,生活无保障,家中不缺劳动力,或回去无依无靠的,想在部队干下去。
2.部分骨干或表现比较好的,想留一年解决组织问题。
3.部分没有找到对象的,想留一年探次家,穿上军装回去找个对象。已经找好对象的怕回去结婚开销大,或担心回去对象“吹灯”,想在部队把婚结了。
4.少数因公致残或患有疾病的老战士想把病治好再走。全营有四名病残老战士,基本上不参加体力活动,如二连有位老战士患严重的心肌炎,肾结石,多次住十八医院、军区总院,但治疗效果不佳,思想顾虑比较多,认为在部队医疗条件较好,如果回去,不但不能参加生产劳动,而且看病住院不方便,医疗费也付不起。
另外,部分服役期未满的战士,在走留问题上也有顾虑。全营服役期未满的337名战士,绝大多数感到当兵是为国尽义务,提前退伍不光彩,思想比较稳定。但是有48名想走,占未满服役期战士的14.2%,主要是1980年入伍的。想走的原因主要是:(1)认为农村政策落实了,生活致富之道广了,想早点回去致富。如二连10名1980年由河南扶沟县入伍的战士,有7名都想走。(2)少数城镇兵,感到部队紧张艰苦,不自由,文化生活枯燥,津贴费少;入党提干没希望,在部队没奔头,不如早点回去找个工作。如一机连9名城镇入伍的,有6名想走。(3)极个别战士愿当个技术兵,一年多了还没实现,感到失望,产生了早点回去的想法。
一营五个连队指导员普遍认为,今年老兵想走的面比较广,新问题多,工作可能比较难做。
主要顾虑:入伍以来各方面表现一直比较好的老兵,组织问题没有解决,复员前会要求解决,如果解决不了组织问题,会有怨气,思想工作压力大;家乡条件艰苦,生活无保障的,有的不想走,如果一定让走,思想工作难做,还会提出要救济费;少数因公致伤和长期患病的,会提出办残疾证,或看好病再走,个别的还会赖着不走。如果退伍教育与走的时间拖得过长,老兵不好管理,可能会发生事故,甚至会发生政治、行政事故。差旅费太少。有近50%服役四年以上的老战士,不能探家,可能怨气大。还有连队出差费少,部分老战士看病、办事等车费都是自理,个别老战士存有低于10元的车票未报销。
实行三级分级授课提高政治教育质量
军区政治部按:
现将五十五师一六五团“实行三级分级授课,提高政治教育质量”的材料予以刊登。实行三级分级授课,是总政治部提出的改革部队政治教育的一项内容,一六五团在这方面摸索的一些经验,可供借鉴。
改革政治教育,是贯彻落实全军政工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我军“两化”建设的发展和政治教育不断深入的要求,这项工作已经十分迫切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各级政治机关都要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抓好试点,重点是总结和摸索基层单位政治教育改革的经验,使部队的政治教育逐步做到规范化、系统化。
五十五师一六五团自去年5月份以来,逐步实行了团、营、连分级讲授政治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年2月,他们根据全军政工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总结,决定将三级分级授课作为制度坚持下去,进一步提高政治教育质量和连队指导员的讲课水平。
这个团为了帮助连队指导员讲好政治课,过去曾采取过编发讲稿的办法,结果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使一些指导员产生了“吃现成饭”的思想以及“照本宣科”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去年他们在几次大的政治教育中,实行了三级分级授课。其具体做法是:在课程的区分上,团担负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和宣讲传达到基层的中央文件、形势教育、干部党课等课程。如在《决议》教育中关于《决议》的形成、指导思想等课都是由团政治首长和宣传部门的同志担任的;营担负一些重点课程,如今年教育中,一“有理想”“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课,大都由教导员和副教导员担任;连主要担负经常性和与连队思想结合紧密的课程。在教学组织领导上,团主要是把好备课关,即组织基层政治干部备课,抽查讲稿,进行试教,等等。连重点把好消化关,即组织讨论,进行辅导,收集疑难问题,请教员解答,等等。
一六五团自实行团、营、连三级分级授课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提高了政治课的质量。不少战士反映,过去讲政治课,不是念材料,就是读报纸,一点味道都没有。实行分级讲课以后,理解得透,联系实际紧,越听越爱听。二是提高了连队指导员的讲课水平。实行三级分级授课以来,指导员的备课时间充足了,又得到团、营的具体指导,因而他们的讲课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连队指导员的负担。实行分级授课以后,连队指导员不再需要每课必备必讲了,因而有了较多的时间抓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去年下半年以来,基层政治干部深入训练场,深入班排的多了,对部队思想掌握的清了,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强了,特别是做后进战士的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年初全团有13名后进战士,现在有6名已变成先进,另外7名也有明显的进步。
坚持植树十一年绿化河西作贡献
(步兵一六五团)
我团1969年底移防到河西走廊。十几年来,全团干部战士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关于“绿化祖国”和“实行大地园林化”“要准备打仗”的伟大号召,坚持贯彻落实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决议》的精神,坚持植树造林绿化营区,取得了一定成绩。11年来,共植树37万多棵,平均每人种植150多棵;成片造林786亩;青苗139亩,已育成移栽12万余棵。现在最大树木直径达40公分,约有十分之一的树木已成材。经过艰苦奋斗,昔日遍地骆驼刺,沙土飞满天的戈壁荒滩,现在已变得“远看营区一片绿,近看如在花园中”了。树木隐蔽了军营,遮挡了风沙,为部队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保证了连队蔬菜连年丰收,使干部战士心情舒畅,思想安定,增添了全团保卫祖国、建设四化的信心。干部战士兴奋地说:植树造林前我们尽吃苦头,树木成材后,我们尝到甜头,植树造林百利无害,一举数得。
我们的做法是:
一、党委重视坚持思想教育
1971年部队盖起了新营房,营区内外是“抬头不见巴掌绿,只见骆驼蹚黄烟”的一片荒凉景象。团、党委根据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关于《全国林业发展规划草案》的精神,组织党委成员进行了认真学习和讨论。大家针对河西走廊缺少树木,气候干旱,土壤含碱量大,常年遭风沙侵袭的自然条件,加之军营裸露,目标明显,易遭敌人空袭、轰炸,不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情况和部队生活在这里由于环境差,条件艰苦,不少干部战士不安心部队的现状,从部队建设实际出发,畅谈植树造林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意义,使大家明确认识到:植树造林是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发达的千秋大业。党委班子的思想提高了,决心早抓、大抓,抓出成效,制定了绿化营区的十年规划,把植树造林作为分析、总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植树季节都要结合部队工作实际,提出当年植树意见,下达植树任务,逐年抓好落实。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让大家自觉地投入到植树造林活动中去,关键是要不断提高群众对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一重大意义的认识,这样才能声势大,劲头足,持之以恒。1972年春,我们开始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面对营区内外一座座沙丘,一片片荒滩,一阵阵弥天黄风,干部战士早有造林治沙的强烈愿望。一经党委动员,大家就不分白天黑夜,热火朝天地大干了起来。但是,也有不少同志存在模糊认识,诸如后人乘凉,“植树与训练打”前人栽树,自己享受不上“仗没关系”条件差,等。对于这些现“戈壁滩植树,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实思想反映,我们没有撒手不管,而是加强思想教育,进行正确引导,给大家讲清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使原来认为自己享受不上的同志,明确了植树造林是造福万代的千秋大业,增强了光荣感和自豪感。一些感到“没关系”的同志,也懂得了植树造林有利于战备、训练,有利于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干部战士思想认识提高后,就把植树造林变为自觉行动。开始植树没有树苗,不少干部战士利用探家、出差从外地带;劳动工具不足,许多同志干脆利用手刨沙坑,指甲缝里磨出了血,用胶布裹一下继续干;栽上树没有水,大家就用水桶挑,脸盆端。汗没有白流,力没有白出,在干部战士的艰苦努力下,当年,我们就栽活了4万多棵树。初战的胜利,坚定了大家植树造林绿化营区的信心。以后,每年植树季节,都要安排部队利用一定时间进行思想动员,大大激发了干部战士植树造林的热情。
二、领导带头,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在戈壁滩上植树,困难很大,抓而不紧,就是劳民伤财,所以第一年开始植树,我们就成立了以原副团长张庆泰同志为组长的绿化领导小组,各营连也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每年植树季节,我们通过绿化小组,进行统一部署,下达任务,组织准备,技术指导,检查质量等。张副团长对植树工作认真负责,植树时,他深入现场,严格把关,把这项工作抓得井井有条,就连哪个地方差了一棵树,他心里都清清楚楚。当年参加植树的老同志,每当提起植树造林,总是先把张副团长夸奖一番。至今,负责绿化工作的同志已经换了四茬,每个同志在离任前,都把植树造林工作列为移交重点,这已经成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