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瑶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柴胡去结气。茯苓分利除湿为佐。羌活、蔓荆子引入太阳经。桔梗利五脏为使。则胃脉调。小肠膀胱皆利。邪去凝行也。见热者。以消凝大丸子主之。

消凝大丸子(治证同上。或有眵泪沙涩。并治。)川芎囗当归尾囗桔梗囗甘草(炙)囗连翘囗家菊花(各七钱)囗防风荆芥囗羌活囗苏薄荷囗本(各五钱)囗滑石囗石膏囗山栀子囗白术囗黄芩(各一两)先将滑石、石膏另研。余作细末和匀。炼蜜为剂。每剂一两。分八丸。每服一丸。或二丸。茶汤嚼下。

上方消凝滞药也。君以川芎、当归。治血和血。臣以羌活、防风、荆芥、囗本、薄荷、桔梗。疗风散邪。引入手足太阳经。佐以白术、甘草、滑石、石膏。调补胃虚。疏通滞气。宣泄足阳明胃经之热。使以黄芩、山栀、连翘、菊花。去热除烦。淫邪反克。风热不制者。俱宜服也。

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之病

气阳也。类天之云雾。性本动。聚其体也。聚为阴。是阳中之阴。乃离中有水之象。阳外阴内。故聚也。纯阳。故不聚也。不聚则散。散则经络不收。经曰。足阳明胃之脉。常多气多血。又曰。足阳明胃之脉。常生气生血。七情内伤。脾胃先病。怒。七情之一也。胃病脾病。气亦病焉。阴阳应象大论曰。足厥阴肝主木。在志为怒。怒甚伤肝。伤脾胃则气不聚。伤肝则神水散。何则。神水亦气聚也。其病无眵泪痛痒羞明紧涩之证。初但昏如雾露中行。渐空中有黑花。又渐睹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遂为废疾。盖其神水渐散。而又散。终而尽散故也。初渐之次。宜以千金磁朱丸主之。镇坠药也。石斛夜光丸主之。补益药也。益阴肾气丸主之。壮水药也。

有热者滋阴地黄丸主之。此病最难治。饵服上药。必要积以岁月。必要无饥饱劳役。必要驱七情五贼。必要德性纯粹。庶几易效。不然必废。废则终不复治。久病光不收者。亦不复治。一证因为暴怒。神水随散。光遂无收。都无初渐之次。此一得永不复治之证也。又一证为物所击。神水散如暴怒之证。亦不复治。俗名为青盲者是也。世病者多不为审。概曰目昏无伤。始不经意。目病已成。世医亦不识。只曰热之所致。竟以凉药投治之。殊不知凉药又伤胃。况不知凉为秋为金。肝为春为木。凉药又伤肝。往往致废然后已。病者犹不以药为非。而委之曰命也。医者犹不自悟其药。而赘之曰病拙。吁。二者若此。罪将谁归。予屡见也。故兼陈凉药之误。

千金磁朱丸(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云雾中行。渐睹空中有黑花。渐睹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绿色淡白色者。)磁石(吸针者佳)囗辰砂囗神曲先以磁石置巨火中囗。醋淬七次。晒干。另研极细二两。辰砂另研极细一两。生神曲末二两。与前药和匀。更以神曲末一两。水和作饼。煮浮为度。搜入前药。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三十丸。空心饮汤下。

上方以磁石辛咸寒。镇坠肾经为君。令神水不外移也。辰砂微甘寒。镇坠心经为臣。肝其母。此子能令母实也。肝实则目明。神曲辛温甘。化脾胃中宿食为佐。生用者发其生气。熟用者敛其暴气也。服药后。

俯视不见。仰视渐睹星月者。此其效也。亦治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久病屡发者服之。则永不更作。

空心服之。午前更以石斛夜光丸主之。

滋阴地黄丸(治少血神劳肾虚。眼目昏暗。神水淡绿色淡白色。内障者。眵多囗者。并治。)当归身(酒制)囗黄芩囗熟地黄(各半两)囗枳壳(炒三钱半)囗天门冬(去心焙)囗柴胡囗五味子甘草(各三钱)囗生地黄(酒制两半)囗黄连(一两)囗地骨皮囗人参(各二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后茶汤送下。日进三服。

上方治主以缓。缓则治其本也。以黄连、黄芩苦寒。除邪气之盛为君。当归身辛温。生熟地黄苦甘寒。养血凉血为臣。五味子酸寒。体轻浮。收神水之散大。人参、甘草、地骨皮、天门冬、枳壳苦甘寒。泻热补气为佐。柴胡引用为使也。亡血过多之病。有热者。兼服当归养荣汤。

石斛夜光丸(治内障初起。视觉微昏。空中有黑花。神水变淡绿色。次则睹物成二。神水变淡白色。

久则不睹。神水变纯白色。及有眵泪囗等证。)天门冬(去心)囗麦门冬(去心)囗人参囗茯苓囗熟地黄囗生地黄(各一两)囗牛膝(酒浸)杏仁(去皮尖)囗枸杞子(各七钱半)囗草决明(八钱)囗川芎囗犀角(锉细末)囗白蒺藜囗羚羊角(锉细末)枳壳(麸炒)囗石斛囗五味子(炒)囗青葙子囗甘草囗防风囗肉苁蓉囗川黄连(各五钱)囗菊花囗山药囗菟丝子(酒煮各七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

上方补益药也。补上治下。利以缓。利以久。不利以速也。故君以天门冬、人参、菟丝子之通肾安神。强阴填精也。臣以五味子、麦冬、杏仁、茯苓、枸杞子、牛膝、生熟地黄。敛气除湿。凉血补血也。佐以甘菊花、蒺藜、石斛、苁蓉、川芎、甘草、枳壳、山药、青葙子。疗风治虚。益气祛毒也。使以防风、黄连、草决明、羚羊角、犀角。

散滞泻热。解结明目也。阴弱不能配阳之病。并宜服之。此从则顺治之法也。

益阴肾气丸白茯苓(乳蒸八钱)囗泽泻(四钱)囗当归尾(酒制)囗丹皮囗五味子囗山药囗山茱萸(去核酒制)柴胡(各五钱)囗熟地黄(酒蒸三两)囗生地(酒炒四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外水飞辰砂为衣。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上方壮水之主。以镇阳光。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也。气病血亦病也。肝得血而能视。又目为心之窍。心主血。故以熟地黄补血衰。当归尾行血。牡丹皮治积血为君。茯苓利中益真气。泽泻除湿泻邪气。生地黄补肾水真阴为臣。五味子补五脏。干山药平气和胃为佐。山茱萸强阴益精通九窍。柴胡引入厥阴经为使。蜜丸者。欲泥膈难下也。辰砂为衣者。为通于心也。

血气不分混而遂结之病

轻清圆健者为天。故首象天。重浊方浓者为地。故足象地。飘腾往来者为云。故气象云。过流循环者为水。

故血象水。天降地升。云腾水流。各宜其性。故万物生而无穷。阳平阴秘。气行血随。各得其调。故百骸理而有余。反此则天地不降升。云水不腾流。各不宜其性矣。反此则阴阳不平秘。气血不行随。各不得其调矣。

故曰人身者小天地也。难经曰。血为荣。气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此血气分而不混。行而不阻也。明矣。

故如云腾水流之不相杂也。大抵血气如此。不欲相混。混则为阻。阻则成结。结则无所去还。故隐起于皮肤之中。遂为疣病。然各随经络而见。疣病自上眼睫而起者。乃手少阴心脉。足厥阴肝脉。血气混结而成也。初起时但如豆许。血气衰者。遂止不复长。亦有久止而复长者。盛者则渐长。长而不已。如杯如盏。如碗如斗。皆自豆许致也。凡治在初。大要令病者食饱不饥。先汲冷井水洗眼如冰。勿使气血得行。然后以左手持铜柱。按眼睫上。右手翻眼皮令转。转则疣肉已突。按以左手大指。按之勿令得动移。复以右手持小眉刃尖。略破病处。更以两手大指甲。捻之令出。则所出者如豆许小黄脂也。恐出而根不能断。宜更以眉刀尖断之。以井水再洗。洗后则无恙。要在手疾为巧。事毕。须投以防风散结汤。数服即愈。此病非手法决不能去。何则。为血气初混时。药自可及。病者则不知其为血气混也。既结。则药不能及矣。故必用手法去。

去毕。必又以升发之药散之。药手皆至。庶几可矣。

防风散结汤(治目上下睫瘾起肉疣。用手法除病后服之。)防风囗羌活囗归尾囗白芍药(各六分)囗红花囗苏木(各少许)囗苍术白茯苓囗独活囗前胡囗黄芩(各五分)囗细甘草囗防己(各四分)上锉剂。水二钟。煎至一钟。热服。滓再煎。

上方以防风、羌活。升发阳气为君。白芍药。当归尾、红花、苏木。破凝行血为臣。茯苓泻邪气。苍术去上湿。

前胡利五脏。独活除风邪。黄芩疗热滋化为佐。甘草和诸药。防己行十二经为使。病在上睫者。加黄连、柴胡。以其手少阴足厥阴受邪也。病在下睫者。加囗本、蔓荆子。以其手太阳受邪也。

热积必溃之病

积者重叠不解之貌。热为阳。阳平为常。阳淫为邪。邪行则病易见。易见则易治。此则前篇淫热之病也。若邪深则不行。不行则伏。因伏而又伏。故日渐月聚。势不得不为积也。积已久。久积必溃。溃则难治。难治者。

非不治也。为邪积久。久则必溃。溃犹败也。其病隐涩不自在。稍觉囗。视物微昏。内囗开窍如针。目痛按之则沁沁脓出。有两目俱病者。有一目独病者。目属肝。内囗属膀胱。此盖二经积邪之所致也。故曰热积必溃之病。又曰漏睛眼者是也。竹叶泻经汤主之。大便不硬者。减大黄为用。蜜剂解毒丸主之。不然。药误病久。终为枯害矣。

竹叶泻经汤(治眼目瘾涩。稍觉囗。视物微昏。内囗开窍如针。目痛。按之脓浸出。)柴胡囗栀子仁(炒)囗川羌活囗升麻囗甘草(炙)囗川黄连(各五分)囗白茯苓泽泻囗赤芍囗草决明囗车前子(各四分)囗黄芩囗大黄(各六分)囗青竹叶(十片)上锉剂。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后温服。

上方逆攻者也。先以行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之药为君。柴胡、羌活是也。二经生意。皆总于脾胃。以调足太阴足阳明之药为臣。升麻、甘草是也。肝经多血。以通顺血脉。除肝邪之药。膀胱经多湿。以利小便。

除膀胱湿之药为佐。赤芍药、草决明、泽泻、茯苓、车前子是也。总破其积热者。必攻必开。必利必除之药为使。栀子、黄芩、黄连、大黄、竹叶是也。

蜜剂解毒丸(治证同上)山栀仁(炒末十两)囗杏仁(泡去皮尖取霜二两)囗锦纹大黄(末五两)囗川石蜜(一斤炼熟)上末和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百丸。茶汤送下。

上方以杏仁甘润治燥为君。为燥为热之原也。山栀子微苦寒治烦为臣。为烦为热所致也。石蜜甘平温。安五脏为佐。为其解毒除邪也。大黄苦寒。性走不守。泻诸实热为使。为攻其积。不令其重叠不解也。

阳衰不能抗阴之病

或问曰。人有昼视通明。夜视罔见。虽有火光月色。终为不能睹物者。何也。答曰。此阳衰不能抗阴之病。谚所谓雀盲者也。问曰。何以知之。答曰。黄帝生气通天论曰。自古气之通天者。为生之本。天地之间。六合九州之内。其气无不共贯。人身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又曰。阴阳之气。在人平旦阳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虚。气门乃闭。又曰。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虚。九窍不通。故知也。问曰。气何以辨其阳耶。答曰。

凡人之气。应之四时者。春夏为阳也。应之一日者。平旦至昏为阳也。应之五脏六腑者。六腑为阳也。问曰。

阳何为而不能抗阴也。答曰。人之有生。以脾胃中州为主。灵兰秘典曰。脾胃者仓廪之官。在五行为土。土生万物。故为阳气之原。其性好生恶杀。遇春夏乃生长。遇秋冬则敛藏。或有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之类。过而不节。皆能伤动脾胃。脾胃受伤。则阳气下陷。阳气下陷。则五脏六腑之中阳气皆衰。阳气既衰。则五脏六腑之中阴气独盛。阴气既盛。故阳不能抗也。问曰。何故夜视罔见。答曰。目为肝。肝为足厥阴也。神水为肾。肾为足少阴也。肝为木。肾为水。水生木。盖亦相生而成也。况怒伤肝。恐伤肾。肝肾受伤。亦不能生也。昼为阳。天之阳也。昼为阳。人亦应之也。虽受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之伤。而阳气下陷。遇天之阳盛阴衰之时。

我之阳气虽衰。不得不应之而升也。故犹能昼视通明。夜为阴。天之阴也。夜为阴。人亦应之也。既受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之伤。而阳气下陷。遇天阴盛阳衰之时。我之阳气既衰。不得不应之而伏也。故夜视罔所见也。问曰。何以为治。答曰。镇阴升阳之药。决明夜灵散主之。问曰。病见富贵者乎。贫贱者乎。答曰。忧思恐怒劳役饥饱。贫贱者固多。富贵者亦不能无之也。

决明夜灵散(治目至夜则昏。虽有灯月。亦不能睹。)夜明砂(另研二钱)囗石决明(醋囗二钱)囗羯羊肝(一两生用食猪者用家生猪肝勿用外来并母猪伤目)二药末和匀。以竹刀切肝作二片。以上药铺于一片肝上。以一片合之。用麻皮缠定。勿令药得泄出。淘米泔水一大碗。连肝药贮砂罐内。不犯铁器。煮至小半碗。临卧。连肝药汁并服。

上方以石决明镇肾阴益精为君。夜明砂升阳主夜明为臣。米泔水主脾胃为佐。肝与肝合。引入肝经为使。

阴弱不能配阳之病

五脏无偏胜。虚阳无补法。六腑有调候。弱阴有强理。心肝脾肺肾。各有所滋生。一脏或有余。四脏俱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