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2016彩印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重视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导读

亲爱的读者,本部分视频为申论阅读理解能力的学习导读,希望您能通过视频的讲解和对教材的学习,重点掌握作答深圳市申论时应读什么、怎么读两方面。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视频导读

无论是最新版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申论部分还是《深圳市2015年公开招考公务员笔试科目考试大纲》申论部分,都首先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考查要求,这充分体现了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本章立足于提升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重点从读什么、怎么读两方面来进行详细讲述,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个方向,使大家备考申论更具针对性,基础工作做得更扎实。

第一节 申论材料分类及解读

材料是申论考试的两大必不可少的载体之一,没有材料,申论考试犹如无根之树,无法存活。材料是申论题目作答的唯一依据,没有材料,申论题目恰如无源之水,无法流淌。总之一句,没有材料,申论考试实施不了;没有材料,答题无从谈起;不看材料答题,必“死”无疑。材料在申论考试中重要如斯,若不能对其了解和掌握,就会令考生在申论考试时如履薄冰,感到困难重重、危机四伏。

申论考试的材料根据其性质和特征大致可以分为政策性材料、理论观点性材料、事例性材料、复合性材料四类。知悉这些材料分类,并对各类材料的展现形式、特点、对申论作答的重要性和在申论考试中如何对它们充分利用有所了解,能让考生对申论材料的整体把握更清晰、细节掌握更具体,对于考生更好地备考申论考试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 政策性材料

1.材料概述

2.材料使用

(1)使用原则

说明:关于使用原则之二——“可直接引用或适当精简其表述”,是指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可直接引用其表述,而若字数有限,则要有所变通,适当精简其语句表述。此外,在直接引用时,也要注意语句结构、排列,使其在要点顺序或形式上有别于原文表述,不要让摘抄的痕迹过于明显。

(2)实例讲解

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批注1]说明农业科技的重要性,也即指出发展农业科技的意义。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批注2]说明应该怎样发展农业科技,也即指出发展农业科技的对策。,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批注3]可用于强调农业科技的重要性。文件强调要“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批注4]进一步阐述发展农业科技的对策。

☞ 材料剖析

上述这则政策性材料包含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和发展农业科技的对策两部分内容。

1.农业科技的重要性

●直接引用

总括: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分述:(1)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出路;

(2)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

(3)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

(4)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

●适当精简

总括:能为解决“三农”问题注入强劲动力,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分述:(1)能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农产品供给;

(2)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3)能突破资源环境约束;

(4)能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2.发展农业科技的对策

●直接引用

(1)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2)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3)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4)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

●适当精简

(1)坚持科教兴农战略;

(2)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3)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建立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4)着力突破农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

二 理论观点性材料

1.材料概述

2.材料使用

(1)使用原则

(2)实例讲解

①这些痛苦与惶惑,引起了塞内加的注意。他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来安慰他的刚刚遭逢灾难的读者,然而,他的安慰却多少显得生硬和阴郁:“你们说‘我没想到这一切会发生’,难道你们以为,当你知道某件事有可能发生,当你看见它已经发生,这件事居然还不会发生吗?”为了平息读者心中的不平,塞内加在公元62年的春季提醒大家: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批注1]可借用的观点:不管人类文明怎么发达,技术怎么进步,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始终存在,灾难发生具有必然性。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想到未可预料的事情。[批注2]可借用的对策:时刻对外在环境保持戒备和警觉。平静,不过是历次混乱之间的间歇。没有什么是绝对可靠的,即便是我们双脚依凭的大地。[批注3]可借用的观点:没有所谓的绝对可靠和绝对安全。

②进入21世纪,世界人口急剧增长,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可耕地面积、森林和牧场反而在大幅缩减,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据预测:全世界现有陆地资源量仅可供人类使用500年,如果按消耗资源速度每年递增2. 5%计算的话,则只能使用90年;全球石油生产剩余可采储量加上待发现的石油资源可用53年……[批注4]这段材料是关于我国资源现状和危机的客观描述,内容正确,可根据答题需要,有选择性地借用其中的数据和描述。

③在人们对水价调整议论纷纷的背景下,某部门邀请某市B书记,某报W记者,公用事业专家X、Y,某外资投资公司M经理,市民代表D等,开了一次座谈会。下面是座谈记录。

W记者:我觉得水,它不单纯是一种商品,它有公共资源的属性,不能单纯地以商品来计价。因为政府从税收里头就已经提取了一些资金,居民对这块资源理应低价共享。[批注5]记者观点,须甄别正误。第一句正确,第二句存在争议。

X专家:供水企业在市场机制下追求盈利,讲究成本,我觉得这是很客观的一件事情。[批注6]专家观点,一般无争议。

Y专家:供水行业的特点是自然垄断性,它在市场上是不可竞争的。对我们公用事业,消费者并没有选择权。这样一个自然垄断的企业,要有盈利,就很可能获取超额利润,消费者质疑它涨价是不奇怪的。[批注7]专家观点,一般无争议。

M经理:我觉得解决中国供水行业问题,必须选择引进社会资本这一条。[批注8]从业人员观点,须甄别正误。该观点存在争议。

B书记:我认为现在水价非常低,不利于自来水公司的发展。我们市现在居民水价才一块钱一吨,每人平均每月用水量三吨左右,十天才用一吨,放到一天才一毛钱。现在买根黄瓜都得三毛钱,你说这个水价低不低?[批注9]行政官员观点,须甄别正误。该观点存在争议,下面紧接着有反对意见。

D代表:黄瓜和水的问题,没有可比性。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就从两个方面看。1985年我们的工资是多少,水费是多少;现在我们的工资是多少,水费是多少,这样比较一下,我感觉水价可能是高。[批注10]群众代表观点,须甄别正误。该观点正确,下面专家给予了直接肯定。

Y专家:我觉得这位先生说得非常有理,水价是高还是低必须有个参照物。从国际上看,水价占家庭收入3%以下是合理的,超过3%就不合理。[批注11]专家观点,一般无争议。

三 事例性材料

1.材料概述

2.材料使用

(1)使用原则

(2)实例讲解

市民甲:8月下旬的一天早上,我送朋友去赵家口长途汽车站,发现这里是一个Y字形路段,行驶的车辆由两条机动车道汇聚到一条机动车道上。引人注目的是,两条分支机动车道中的一条上缓缓行驶着大量公交车,一辆接一辆,车队一直排到Y形车道汇流口。刘公铺桥西这一站点设置在两条机动车道之间,我和朋友便是在这一站下的车。这里下车的乘客很多,从公交站牌看,至少有15条不同路线的公交车要在这一站停靠。这就使得上下车的乘客特别多,疏散时间增加,公交车停靠的时间也就相应增加,而之后需要进站的公交车排队进站的时间也被延长。我看到排队等候进站的公交车一直都保持在5辆以上,使得路面拥挤不堪。[批注1]问题一我从刘公铺桥西站下来后沿着公交站绕了一圈,发现并没有能够穿过马路的人行横道。乘客如果想要安全地走到5米开外对面的公交站,需要返身走几百米去绕行赵家口天桥。这对于在上班时间急着换乘车辆的人来说太费时间,所以我看到绝大部分下车的乘客都径直走到站点与绿化带之间的空隙处,在大量的机动车流之间惊险地穿过马路。这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但与登上天桥再下来相比显得方便快捷许多。[批注2]问题二

☞ 材料剖析

提炼主题:

公交站点、站点公交车停靠、交通拥挤、人行横道等——市民出行存在的问题。

归纳概括主要内容:

(1)缓缓行驶着大量公交车,一辆接一辆……站点设置在两条机动车道之间——站点设置问题。

(2)至少有15条不同路线的公交车要在这一站停靠——站点规划问题。

(3)乘客特别多,疏散时间增加,公交车停靠的时间也就相应增加……公交车排队进站的时间也被延长……路面拥挤不堪——站点设置、规划问题导致的后果。

(4)发现并没有能够穿过马路的人行横道……想要安全地走到5米开外对面的公交站,需要返身走几百米去绕行——人行横道问题。

(5)绝大部分下车的乘客……在大量的机动车流之间惊险地穿过马路——人行横道问题导致的后果。

同类合并,适当提炼:

问题一:(1)(2)(3)——站点设置、规划不合理,加剧交通拥堵。

问题二:(4)(5)——公交站点未就近设置便捷人行横道,乘客横穿马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四 复合性材料

1.材料概述

2.材料使用

(1)使用原则

说明:复合性材料的叙述部分和议论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叙述的内容和议论的内容密切相关,有别于理论性材料和事例性材料的机械合并、组合,故在使用这类材料时要注意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而不要割裂开来,并注意对应性。

(2)实例讲解

2010年,S市一公寓大楼失火,造成100多人死伤。[批注1]事实:S市一公寓发生大火,伤亡严重。这起特别重大的火灾事故,凸显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批注2]理论:S市特大火灾事故,凸显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

“脆弱性”是吉尔伯特·怀特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之后被广泛应用于灾害学、生态学、金融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许多方面,大大拓展了“脆弱性”的内涵。[批注3]理论:“脆弱性”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现代城市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且是人口、财富和各项社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各类风险和突发事件最密集的地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社会影响很恶劣。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可以理解为城市生活运行中受到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敏感性,它涉及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程度,涉及相关防范系统对致灾因素的抵抗力以及对这种系统抗逆力的某种衡量。[批注4]理论: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指城市运行中受到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敏感性。

……

这次火灾,尽管S市启用了现代化的警用直升机用于紧急救援[批注5]事实:救援时启用了警用直升机。,但在如此严重的高楼火灾面前,无法有效发挥高空消防灭火和救援的功能。同时,部分常规的消防云梯及消防设施难以满足高层建筑灭火的需要,影响了救援的速度和效率。[批注6]评论:救援设施不足、救援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灾难救援的需要。

☞ 材料剖析

事实部分:

[批注1]和[批注5]

仅看这两个关于事实的批注,我们能得出的结论只能是“S市发生了特大火灾,伤亡严重救援时启用了警用直升机”,只有关于火灾本身和救援的描述,无法得出其他内容。

理论部分:

[批注2][批注3][批注4][批注6]

看这四个批注,我们无疑能得出这样的主旨意思,即“S市特大火灾事故,凸显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而关于何为“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批注4]有具体解释;至于S市火灾中如何凸显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批注6]明显有说明。两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复合性材料中,事实部分旨在具体描述事实,而理论部分则重在说明问题、指出问题。如果我们想要得出一个材料的主旨,则需要重点看理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