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幸福人生的五堂经济课(3)
经商、当兵的路都无法走通,管仲试着去做官,结果更离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竟然三次出仕三次被逐,成为当时官场的一大奇闻。
这就是年轻时代的管仲,尽管拥有巨大的潜在优势,却由于时机未到,他在现实面前一次次地碰壁。但他并没有屈服,那段艰难的行商贸易的经历,为他积累了宝贵的商业理论知识和经验,为后来他在齐国的改革奠定了基础;那段屈辱的当逃兵的经历,为他积累了战场上的实战经验,也对战争的残酷性有了直接的了解,后来他执政齐国时的慎战思想不能说与此无关;而“三仕三被逐于君”的经历更让他对官场的黑暗有了切肤的体验,激励他后来更加积极地选取人才。同时,这段不利的困顿也强烈地磨炼着他的意志,使他更加地坚强,他的潜在优势才得以更加突出和明显。
因此,面对人生的种种顺境和逆境,面对我们的潜在优势,我们要相信,真正的幸福之日注定要到来。但在它真正降临之前,请你做好准备,将你的优势继续加强吧。
4.管理自己的缺点
孔门贤人子路“闻过则喜”,古今传为美谈。我根本做不到,而且也不想做到,因为我要分析:是谁说的?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而说的?分析完了以后,再定“则喜”,或是“则怒”。喜,我不会过头。怒,我也不会火冒十丈,怒发冲冠。
——季羡林
普通人的人生就像一条弯弯的小溪,跌跌撞撞地从山上下来,偶尔也有一个小水潭形成,给人以短暂的惊喜,但浅浅的水一眼就能看到底,它们就这样川流不息,不舍昼夜。而这条小溪,一旦有了生命的立意并将它的潜在优势转化,顿时风起云涌,它将逐渐变成一条巨大的河流,汹涌澎湃。
这就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转化自己的潜在优势,但还不完全,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管理自己的缺点,也即控制自己的“短板”。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定律——木桶定律。它是指,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可以。
木桶定律说明一个重要的原理,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在一些特定的因缘下,决定事物整体发展的程度。正如一件产品质量的高低,有时取决于那个品质最次的零部件,而不是取决于那个品质最好的零部件;而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高低,不是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最优秀分子的素质,而是取决于这个组织中最一般分子的素质一样。
对个人也一样,每一个人都有众多的优点和不少的缺点。但在一些特定的因缘之下,特别是一些对生命有着特殊立意的人来说,人生成就的高低并不取决于优点的发挥程度,而是取决于对缺点的控制程度。
北周大将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也是北周著名将领,以武猛闻名,曾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后来,北周晋王宇文护监国时,贺若敦因口出怨言被逼令自杀。临死前,对自己的儿子有很深了解的贺若敦对儿子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以此来警戒他不要重蹈覆辙。
显然,贺若敦对自己的缺点是极为清楚的,在被逼令自杀的时候,心中肯定充满了悔恨,悔恨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缺点,以至于大志不能得以实现。同时,他对自己的儿子的缺点——自傲、好口出狂言、粗心一清二楚。
刚开始,贺若弼对自己的缺点控制得还比较好。周武帝当政时,对太子要求十分严格,但太子德行不端,矫情以邀宠。贺若弼劝上柱国乌丸轨告诉武帝实情。乌丸轨便借机对武帝说:“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但当周武帝召问贺若弼时,贺若弼知道太子的地位已不可动摇,且想起了父亲临终遗言,恐祸及其身,于是回答说:“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武帝听后就没有废除太子。事后,乌丸轨指责贺若弼出卖了自己。贺若弼却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后来太子继位,乌丸轨被诛杀,贺若弼却免受其祸。
由于对缺点控制比较严格,同时他的潜在优势被充分释放,贺若弼的功劳越来越大。最终因灭陈之功被封为上柱国,进爵宋国公,成为右领军大将军,其哥哥贺若隆为武都郡公,弟弟贺若东为万荣郡公,并为刺史、列将。而且,家有珍玩不可胜数,婢妾曳绮罗者数百,生活十分奢侈。
功成名就的贺若弼,对自己的功劳十分自负,常以宰相自居,逐渐忘记了父亲的遗言。
杨广当太子的时候,曾经问贺若弼:“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优劣如何?”贺若弼说:“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杨广又说:“然则大将谁也?”贺若弼回答说:“唯殿下所择。”言下之意,只有他贺若弼一人,骄狂之意非常明显。
后来,当隋文帝任命杨素、高颎为宰相时,贺若弼因为怨恨、嫉妒竟然说这两个人“惟堪啖饭耳”,引起众公卿的众怒。
隋炀帝继位后,好大喜功。有一次,贺若弼随炀帝北巡至榆林。杨广命人制一顶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以招待突厥启民可汗及其部众。贺若弼以为太奢侈,又口出狂言,与高颎、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被人所奏。杨广认为是诽谤朝政,于是将贺若弼与高颎、宇文弼等人一起诛杀,时年64岁。其妻子为官奴婢,群从徙边。
贺若弼最终还是重蹈了他父亲的覆辙,因为他的功劳太大,已经使他无法保持内心的平静。巨大的功业,一次次的刺激,使他内心的执着一天天不断地膨胀,这种执着以骄横、贪婪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使他一次次地说出连自己都无法相信的话。他可能并没有忘记他父亲临终的遗言,但遗言的力量实在是太过微弱,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的刺激,最后,遗言的力量在他的心中已经无法显现出来了。
因此,控制自己的短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当一个人身处逆境或身处贫贱时,由于心中常怀忧患之感、压力之感,控制自己的缺点并不是一件难事;而当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挑战会突然出现,巨大成功所带来的骄矜、傲慢往往使人失去判断力,继而放任自己的缺点,嬉笑怒骂不加掩饰,把自己的软肋暴露在阳光下面,其结局必然是悲惨的。因此,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保持一颗平常心非常重要。
最终,我们要努力管理好自己的缺点,在不足的地方做到足够好而不是放弃努力,同时加强自己的优点,转化自己的潜在优势,这样自己便有最大的机会取得最优秀的结果,从而培养自信,走向成功。
5.生命中最让人感动的日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日子总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哪怕是为了一个卑微的目标而奋斗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累积起来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金字塔也是由每一块石头累积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很简单的,而金字塔却是宏伟而永恒的。
——俞敏洪(北大校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在生命的长河中,各个阶段有各个阶段的任务,也有不同的心情。但不管处在什么阶段,只要树立了生命的立意,设定了生命的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大还是小,只要向着这个目标一心一意地前进,那么生命这种最宝贵的资源就不会被浪费。而在前进中的日子就是生命中最让人感动的日子。
作为北大的毕业生和曾经的老师,俞敏洪自己就是最好的例证。
俞敏洪在上北大之前,有三次高考落榜的经历。上北大后,由于普通话说不好,综合素质差,从A班(提高班)调到了C班(普通班),特别是英语的听力,连老师都说他:“你除了俞敏洪三个字能听懂外,恐怕其它再也听不懂了!”
俞敏洪决心改变现状。他戴着耳机,在北大语音实验室废寝忘食地练习英文听力,但是两个多月以后,不会说、听不懂的现状依然没有多少改变。这时,他想到了自己百试不爽的老办法,果断地摆脱了北大现行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而另辟蹊径。他从小书店里买了一套《新概念英语》,抱着大录音机,钻到了北大的小树林里,开始了他的疯狂之旅。
跟以前一样,他杜绝了一切人情来往,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狂听狂背,用他自己的话说,眼睛都听绿了,结果是,疯狂两个半月以后,他就能听懂任何人所讲的任何英文,他终于成了会听英文、会说英文的人!
这段“北大学听力”的经历是俞敏洪生命中的一段难忘的感动的日子。而这段日子为什么难忘且令人感动呢?
因为在长达几个月时间里,为了实现“攻克听力”的目标,他豁出去了。在这个目标的牵引下,他每天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心中只剩下一件事——听英语。普通人常见的衣食住行的烦恼、男女感情的烦恼,在这段时间内都无法在他心里出现,一种极深的心灵专注能力被他无意中开发出来了。
这种极深的心灵专注能力,一般人是没有的。俞敏洪也是几乎被逼入绝境后,在目标的指引下,以一种近乎决绝的态度,持续奋斗好久才得到。这就是难忘和感动的本源。
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的生命状态虽不能称为生命中最让人感动的日子,但也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他们也有生活的目标,也为了生活的目标而每天工作着、奋斗着。他们与俞敏洪们的差别就在于,俞敏洪们能在这段日子里做到彻底的“一心一意”,而他们却无法做到,或许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还没有到绝境。
英国著名的期货交易交易员迈克·辛普森,先是在一家上市银行的盘房工作,之后加入所罗门兄弟公司。在数十年的交易历程中,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和对交易事业的狂热,尽管成就越来越大,但外人看来他的工作、生活却显得极为“枯燥无味”。他每天清晨4点多就起床,5点钟准时到达他的办公室,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或10点,然后才回家睡4个钟头。而这样的生活他竟然能够坚持数十年。
你是否曾经想过,究竟是什么心理驱动一个人做每件事?这个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操盘高手,他为什么每天还要一大早起床工作?是因为贪婪吗?不可遏制的野心吗?自大狂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与个人对生命的立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人是否能够提升到更高境界的重要因素。
如果这种疯狂的工作,其目标在于金钱,方向显然是错了,因为生命的立意一旦陷入到对财富、名利的追求,对事业的热情不会持续很久。只有崇高的生命立意,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驱动一个普通人产生真正的热忱与专注,而热忱与专注正是与成功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因素,尤其是对非凡的成功而言。对迈克·辛普森这种人来说,当你问他为什么这么勤奋时,最常听到的答案是:“我就是热爱交易,没钱也干。”他们花费无数的时间分析各种资料,其中并没有明显的目的,只是因为有趣。某些人熬夜尝试解开一道数学难题,情况也是如此。
为了踏上人生的顶尖境界,我们必须具备一种疯狂的热忱。而且这种热忱必须来自于内心,一种解决问题的执着。这类热忱来自于心灵的最深层,展现在外的是极端勤奋的工作。
6.做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我们都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办公司不是要找最优秀的人,而是要找最合适的人。波音747的引擎是很好,但如果你配的机器是拖拉机,发动引擎就爆炸。企业发展是一步一步往前走,每一步走的时候,用的是脑子而不是钱。做企业拼的是智慧,拼的是勇气,拼的是团队的合作。假如企业家之间的竞争是靠钱的话,那银行更厉害,风险投资更厉害。有优势的时候钱就会来。很多创业者的计划书说,我什么都有,就是缺钱,那这个计划基本没用。
——马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曾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演讲)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如果我们说一个人是理想主义者,似乎就意味着这个人不懂世故、脱离现实、百无一用似的。这个词语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与现实主义者相对而存在。而马云在北大光华的演讲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了什么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阿里巴巴在创立之初,就在实践中树立了自己价值观。在这里,做人讲究诚信、讲究激情、讲究敬业;做事讲究团队、讲究沟通变化、讲究客户需求第一,不搞歪门邪道。与有些公司不一样的是,公司的价值观还有详细的量化考核,从2003年开始,每个季度都考核,纵坐标是业绩,横坐标是价值观,每一条都要打分。
依据公司的价值观,马云将人才分类。业绩很好,但价值观很赖,没有团队精神,讲究个人英雄主义,欺骗客户,夸大其词的人,马云将其称之为野狗,这样的人不能要。价值观很好,关心同事,孝敬父母,但是没有业绩的人,马云将其称之为小白兔,也不能要。只有业绩和价值观都好的人,才有可能留下来,成为真正的阿里巴巴人。在公司中,业绩和价值观指标各占50%,每个季度都有考核,经过五六年的坚持,这种理念就变成了员工的日常行为。
2002年以前,由于全球科技股泡沫的破灭,阿里巴巴连续亏损,每年亏损几百万,盈利很困难。但就在这一年,马云提出全年盈利一块钱的目标。但在实现这个目标时候,却碰到一个很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