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们如何就让他人他物牵着鼻子走了呢(3)
了解那种场面了吗?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跑、大叫、惨叫、跳上椅子、心脏病突发、要杀了我?这些都是典型反应——但严格地说,不是准确的反应。首先,你得看见这些蛇。如果你正盯着钟或天花板看,或在我扔蛇时,你正在做笔记,什么也没看见,你会抬头想:“咦,大家都在喊什么?”也许你听见一条毒蛇的嘶嘶声,或也许有一条蛇正好落在你大腿上,你感觉到了!
现在我要说的是:看见、听见或触摸到,都是你的感觉!这条信息先去哪里?你的膝盖骨?你的心脏?你的脚?(“脚啊,现在千万别离开我呀!”)不对,应该是先去了你的大脑,对不对?
于是,你的大脑做了两件事。首先,它给这件事贴标签——冷静地、就事论事地、不带感情色彩地:“响尾蛇从空中直接朝我飞来。”接着,你的大脑对这件事做出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开始说:“响尾蛇!危险!危险!”用电或化学的方式把这条信息通过下丘脑(大脑最原始的部分,起到交通警察的作用)传递到你的全身,提醒身体对危险做出反应。
别忘了所有这些都在刹那间完成的。那些蛇还在半空中而你距离门口只有1/4的距离了,这期间,所有这些想法都冒出来了。这是突发事件的一个极端例子,肯定会令我们大部分人惊慌失措的——即使在这种情景中,我们做的第一件事仍是思考。[8]
我们现在要郑重其事地声明这一点:要想不受制于人和事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在A处发生的事是否真实不重要,你在B处的所思所想才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在C处的感觉和行动。如果你认为搞砸某事很可怕,那么你或许会避开搞砸的局面,或许会应验你自己的预言,真把事情搞砸了。如果你相信你生活中必须有一些可以把你变得身心健全的人,一旦没找到,你就会很悲催。“这些人”就把你变成了提线木偶。如果别人在高速公路上抢道,而你无法忍受这点,当别人这样做的时候你就会很愤怒,甚至与人发生冲突。你的老板设置无理的截止时间或不公正地批评你,如果你认为他或她很可怕,你这份工作就会做得不开心。如果你的配偶或孩子不体贴人、没有责任心或不尊重人,把你“气得发疯”,你就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还吃力不讨好。
我们要说的是,不管情形如何逼真,我们如何看待它才真正决定了我们会有多愤怒、沮丧,决定了它是否能牵动、左右我们!这既是好消息,又是坏消息。如果A's(诱发性事件)自动导致C's(我们的感受和行为)怎么办?我们就会有麻烦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反应就会完全失控。然而,既然我们在B处对某人、某场景的思考方式真正决定了我们如何去应对,我们就有了控制反应、不被他人他事所左右的潜力。这是好消息。
坏消息是我们也不得不对我们在C处的感受和行为负责。我们不能真正对自己说“她叫我很不开心”,或者“他气死我了,我恨不得扭断他的脖子”,或者“我正在闹离婚,很郁闷”,或者“工作把我整垮了”,或者“我的私人生活正在毁灭我”,或者“孩子们在拖我的后腿”。有时候,我们埋怨他人或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以此证明自己的过激反应是对的(“人人都会做出这样的反应”)。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A's本身不会导致C's。
对自己的感受和行为负责十分重要。首先,我们不是说你应该为自己不好的行为责怪或抨击你自己。问题是,我们常用责任、责备、错误这些措辞,仿佛这些措辞是可以互换着使用的——实际上,它们大相径庭。责任指的是你对自己的感觉和行为负责,因为你有引导和控制它们的能力。自责指的是你因表现不好而让自己无地自容。承担责任是健康的,自责则是自毁长城。
另外,当我们说你在C处的感觉和行动取决于你认为真的是那么回事时,并不是说假如你认为你能飞,你就因此从十楼跳下去,竟能飘落在人行道上。这是不可能的,你会像其他人那样血溅当场。但是,假如你硬要接纳这个极端例子的逻辑荒谬性,真的认为自己能飞,你有可能爬上高楼,愚蠢地起飞。
再者,我们并不是谈论正面思考的价值——虽然这是值得赞赏的,因为正面思考可能会刺激人们去尝试他们绝对不可能做的事。[9]我们只是说你在具体情况下的思考决定了你对这种情况(及情况中的人)如何做出反应、做出多大反应。
B's很大程度上导致C's的绝佳例子来自哈林花式篮球队。在他们表演得正起劲儿的时候,有两名哈林球员,其中一名把持着球不撒手,于是两人假模假样、互不相让地争吵起来。活灵活现的吵架开始升级,一名球员把一杯水泼到另一名的脸上,后者冲到运动员休息区,操起篮球队的桶(天知道里面是什么腌臜东西),把他的吵架对象追赶到观众席上。最后时刻,被追的人躲开了,拎桶的人马上就要把里面的东西倒到观众席上了。人群中的孩子恰好证实了B's导致C's。
孩子们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以前看过这个小品,知道里面是糖果的孩子昂首挺胸地大叫,“来啊!”“倒啊!”没见过这场面的孩子则藏在别人身后,护住头。场面(A)一模一样,但在C处的感受和行为则截然不同。两组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思考,即他们对当时情况的预期不同。A's不导致C's,B's在很大程度上导致C's。[10]
最后,我们不是说感觉强烈是坏事。我们要说的是,我们常常自然而然地对挫败我们的人或事反应过度——而我们考量它们的方式则是雪上加霜。在那一点上,我们成为始作俑者。强烈的感觉是好事,反应过激却会把我们搞得一团糟。
练习
练习1A 了解你的感受和行为失当与否
当你使用本书中的概念来避免受制于人或事时,这里有若干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练习供你使用。你可以用其中一些来判别自己的感受是否恰当,确定自己的看法是否理性(这在下面章节里会提到),正是这些看法形成了你的感受。同时,你还可以找到反制和回击你的非理性信条的方法,从而改变你在情绪上的过激反应(这稍后会提到)。我们在这本书的每一章后面(除了最后一章),都提供了一些练习,来帮你理解和确认你的思想、感受和行为。当受制于他人他事时,你也可以用这些练习来改变你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第一项练习就是在下周观察自己,确定你在何时、何地及如何经历了这5种不受欢迎的感受和行为中的一种:①过分烦躁或担心;②过分生气或防备;③过分抑郁或倦怠;④过分愧疚;⑤任何形式的过激反应及对自己有害的行为。下面就有一张工作表样本(我们称为练习表),你可以用来帮助自己做练习。
练习1A 练习表示例:了解自己失当的感受和行为
练习1A 你的练习表:了解你失当的感受和行为
练习1B 你的练习表:分辨你的感受和行为恰当与否
要想学会分辨你恰当(自助性)的和失当(失去行动力)的感受和行为,就要经常问自己:“这能改善我与他人的关系吗?”“这会影响我的健康吗?”“这会让我实现或无法实现目标吗?”“这会帮助或妨碍我看重的人吗?”“这种感觉会让我得到大部分我想要的东西还是很少一部分?”“这会让我现在或将来惹祸上身吗?”
把你目前失当的感受和行为列一张清单,然后从中找出你认为可以有所改善的,再列一张清单。
练习1B 练习表示例:分辨恰当的、失当的感受和行为
练习1B 你的练习表:分辨你的感受和行为恰当与否
练习1C 当直面那些难人难事时(当我可能纵容它们牵着我鼻子走时)
虽然你发现自己已能频频避开那些可以左右你的诱发性事件(A's),你的确是避免了经常性的反应过激,但是,你并未改变或控制住那些令你沮丧愤怒的潜在思想根源。你并没有把事情处理得更好——你只是把它掩盖起来了。这种短期的解决办法只能发挥短期效用。于是,你要么大发作(从麻布袋里),要么把自己拘得太紧,以至于你不冒险、不证明自己的实力、不作为(至少不做独善其身的事)。如果你回避一个讨厌的同事,你几乎不会因为这个人而使自己不愉快和发怒,但你却无法把自己的看法(“一个混蛋而已!他真不该这么讨厌,他讨厌起来我根本无法忍受!”)变成更佳之选(“我希望他不要那么讨厌,但他就是讨厌,这叫人很沮丧,但我还能忍受。”)。
你可以有意靠近那些可能牵着你鼻子走的人和事,或跟它们待在一起而不是避开。虽然这是在考验自己,但往往是更好的方法。这样,你就能对讨厌的人和事不那么敏感,进而在行为上训练自己不因为它们而动怒。要做到这点,就得去寻找工作中、家里和社交上令人感到挫败的情形,有意去面对它们(不是所有的),前提是这些情形不会对你造成真正的伤害,只是提供一个机会,让你调整自己对生活中逆境(诱发性事件)的反应(后果)为自己要面对的困境和难相处的人列一张清单,练习如何适度地处理它们,而不是回避它们。
练习1C 练习表示例:我很快就将试着去直面那些难人难事
1.坚定而冷静地对待我的儿子,而不是对他的行为装成没看见,也不是不停地恳求他快点。
2.放下戒备心,跟上司谈谈某些无法完成这篇报告的绊脚石,商谈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截止时间,而不是默默承受对方的怒气,回来折腾自己。
3.直接去找我的同事,明确说明我需要信息而不是他们拖着不办的推诿,向他们解释为什么我急于要他们兑现承诺以示这有多重要。不向别人抱怨他们。
4.把写报告的任务系统化,而不是拖延。
5.与配偶愉快地相处一个晚上,而不是对他/她的情绪表示不满,待在一个中立区生闷气。
6.把会导致戒备心的敏感话题跟配偶冷静地提出来,并进行讨论。
7.对那种尤其喜欢恐吓人的人,坚持不屈服的立场。
练习1C 你的练习表:我很快就将试着去直面那些难人难事
[1]你也许注意到我们同时使用“抑郁”和“无精打采”这两个词。我们这样做,是因为它们看上去是差不多的意思。如果让你形容一个无精打采的人,你如何形容他?无聊、萎靡、情感贫乏、做事没有成效、对过去关心的事再也不关心?如果我们要你形容一个抑郁症患者,你可能给出相似的描述。它们常常很相似,我们对某人某事都产生过这类情绪。
[2]注意:如果你真的不同意别人对你行为的评价(“哦,你只是反应过激”),就不要采纳。有时候,这些人说得对;有时候,他们只不过想操纵你做他们想要你做的事。相信自己的判断!
[3]有一次,在一个工作室里,我(阿瑟·兰格)询问刺激人们的具体事例,听众中有人说:“离婚。”我答道:“离婚的反面是什么?”她说:“死亡!”
[4]说到这儿,你肯定认为这是一个笑话或骗人的玩意儿,但这是真事——更倒霉的事还在后头呢!
[5]1英尺≈0.3048米。
[6]自那以后,我了解到德国火车常常“一分为二”,一半朝一个方向开(我的行李就没走错——直达慕尼黑),另一半往相反方向开(比如带着我的这一半车厢朝柏林开)。
[7]顺便说一句,头号恐怖症(远远超过典型的恐怖症如恐高症、恐蛇症、开阔地恐怖症、幽闭恐怖症、飞行恐怖症)是在一群人面前讲话。二号恐怖症紧跟其后,其余的则不足为惧:因为二号恐怖症是死亡恐怖症!是啊,人们对在人群前讲话的恐惧超过对死亡的恐惧!我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你问人时,常听到这种说法:“我是不会站起来的。我难堪极了,恨不得去死!”
[8]我从听众中得到了一个对这个问题——假如我往人群里扔蛇你怎么做——的有趣反应。他用清晰的得克萨斯拖腔说:“我把它们捡起来。”我说:“可能吗?你想做什么,铁血猛男?”他解释说小时候他住在牧场上,家里把养响尾蛇当做路边景点,因而对这种场面有不同的考量。他认为把蛇小心地捡起来比往屋外奔并不小心踩上一条要安全得多。在这个事例里,正是因为他过去的经验(在B处)告诉他可以如此处理那些情况,他才会有这种行为表现。
[9]正面思考肯定能击败负面思考。但有时,正面思考会成为现实的反面或歪曲的现实。有时候,放任我们自说自话的那些客观认定其实只是一些主观臆想。这就出现了第三种选择:现实性思考。喜剧演员乔治·卡林(George Carlin)在电视上做了一个好榜样。他嘲笑那些“肯定运动”的追随者,那些人老是问:“半杯空还是半杯满?”他说:“老实说,我认为杯子太大了!”他既不积极也不消极,他只是注重现实!
[10]我不清楚这件事究竟有没有发生过,但有人报道说有一次哈林花式篮球队真的把水装进桶里——把那些昂首挺胸的年轻人着实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