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秦汉帝国——统一与第一次全盛(1)
1.秦国的兴起
秦国文化落后于东方诸侯国。公元前384年,秦国开始废除用人殉葬制;公元前375年,开始有户籍。秦孝公时任用商鞅施行变法,秦惠王、秦昭王时期,继续扩张,并继续推行军功爵制。经由孝公至庄襄王六代百余年的苦心经营,秦国已占据中国1/3的土地。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秦国的兴起,与法家学派密切相关,前有商鞅变法,后有韩非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的主张。法家是战国后期兴起的新兴学派,它与儒、道的学术渊源非常复杂。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后期的韩非是法家学派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韩非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与李斯一起求学于荀子。《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他认为“法”是根本,“术”是政治斗争的策略手段,“势”是指君王的地位和权力。秦始皇读了这本书后,力邀韩非来秦国任职。后因为李斯妒其贤能,将其陷害致死。韩非个人的悲惨命运并没有影响他的学说成为秦代的主流学术,韩非的主张对秦始皇的政治主张影响极为重大。
公元前247年,庄襄王逝世,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仲父吕不韦相国把持大权。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嬴政开始亲政。嫪毐集团政变失败以后,秦王以吕不韦与政变有关为借口,迫使吕不韦自杀。
由于宗族制度的崩溃,家族制度的兴起,地主比起领主来,数量大大增加了,力量却大大分散了。妨碍水利灌溉的以邻国为壑的各国堤防,只有全国统一才能消除或减少由于割据所发生的灾害。秦国政治在七国中比较好一些,因此人民把希望寄托在秦国,荀子曾代表这个希望断定秦国将实现统一全中国的伟大任务。
当时社会存在许多有利于统一的因素,秦国就在这种情势下建立起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关中土地原本肥沃,农产丰富。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造都江堰,开辟稻田,大兴水利,蜀地沃野千里,无水旱灾,富饶无比。秦拥有两个大农业区,再加上巴、蜀出铜铁木材,西北戎狄地区出牛马,资源丰足,能够维持连年不断的战争需求。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尤其奖励力耕力战,形成与山东诸国不同的民俗。在秦国正确的政治攻势下,山东游士和大商贾,也不再反对秦的统一战争了。秦国还拥有多种优势,在全中国范围内具备了统一的条件。
2.秦王扫六合
秦王嬴政大权独揽之后,开始实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宏大计划。秦王个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加之他广泛搜罗人才,重用客卿,秦国一时人才济济。秦王嬴政礼待军事理论家尉缭,并采纳其贿赂各国权臣以破坏六国合纵的建议。又接受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法、术、势思想,加强自己对政权的统驭能力。听从李斯《谏逐客令》,保持吸收和使用外来客卿的传统,使秦王嬴政身边形成一个智囊团,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国间谍郑国本来是想通过重大工程消耗秦国实力,但他主持修建郑国渠,使关中4万多顷盐卤地变成旱涝保收的肥沃良田,反而为秦统一天下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开始亲政,为统一六国的战争积极准备着。秦灭六国的战略有两个部分,一是乘六国混战之际,秦国“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秦王嬴政采纳了尉缭破六国合纵的策略,“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李斯建议秦王嬴政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全国。
从秦王政十七年即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秦国开始了正式统一中国的战争。首先是派大将内史腾率兵攻打韩国,俘虏韩王安。韩王安被迁于岐山,在公元前226年发动叛乱,很快被镇压。
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杨端和分别率兵向赵进攻。赵将李牧、司马尚坚持抵抗达一年之久。后来赵王宠臣郭开接受秦人贿赂,向赵王诬告李牧、司马尚谋反。李牧一死,秦军大破赵军,俘赵王迁,秦军进入邯郸,赵亡。赵亡后,公子嘉逃往代郡,自封为代王,直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兵败被灭。
灭赵以后,秦兵威胁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携带燕国的地图和秦国逃将樊於期的人头去刺杀秦王,以挽救燕国。荆轲刺秦王失败,秦王增兵,向燕国大举进攻,秦王政二十一年攻下燕都蓟。秦王嬴政二十五年,秦军攻克辽东,俘燕王喜,燕亡。
魏国由于早期穷兵黩武,国力已经日渐衰弱。秦王嬴政二十二年,秦国大将王贲率兵包围魏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堤,水淹大梁。三个月后城坏,魏王假请降,魏亡。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秦以镇压荆王为名,举兵攻楚。李信轻敌惨败,秦军退出楚境。嬴政亲赴王翦家,请其率兵出征,倾全国兵力60万人,于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大举伐楚。楚国以全部兵力拒秦,大将项燕战死,楚军大败,楚王负刍被俘。
五国相继被灭,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齐国。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秦军一到,齐王建拱手请降,齐亡。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不到10年时间,嬴政就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中国历史结束了割据局面,出现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秦始皇称“皇帝”,自此“皇帝”就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称谓。秦始皇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下令对各国文字进行整理,规定以秦小篆为统一书体,令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母敬作《博学篇》,作为标准文字范本。文字的统一,使小篆和隶书成为全国通行字体。秦统一前,货币很复杂,不但形状、大小、轻重不同,而且计算单位也不一致。大致有布钱、刀币、圆钱和郢爰四大系统。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全国货币,以黄金为上币,镒为单位;以方孔有廓圆钱为下币,以半丽为单位,称为“半两”钱。“孔方结构”的制钱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秦王以秦国的制度为基础,下令统一度量衡,并把诏书铭刻在官府制作的度量衡器上,发至全国,作为标准器。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下令拆除阻碍交通的关塞、堡垒,兴修一条由咸阳一直向北伸的“直道”,同时修建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中国早期的道路网。
3.秦末大起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民间流传着“亡秦者胡也”的说法。公元前215年,大将蒙恬率兵30万讨伐匈奴,夺回河套以南地区。接着又夺回河套以北阴山一带的大片国土,重新设置九原郡。可是匈奴对秦国内地仍有很大的威胁,鉴于这种情况秦始皇决定修筑起一条新的长城。
秦王朝从民间征发大批的民工,同时命令大将蒙恬率士卒修筑长城。这条长城以六国时的秦、赵、燕国北部原为防御匈奴而修筑的旧长城为基础,进行修葺、增补,同时又建造不少新的城墙,将它们连接起来,使之屹立于秦王朝的北方。长城沿线地势险峻,施工极其困难。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约5000余公里,这座抵御少数民族进扰的屏障,前后共用9年时间才修筑成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东南一带巡视。随同他的有丞相李斯、宦官赵高和公子胡亥。到沙丘的时候,秦始皇病势越来越重。他知道不久于人世,吩咐扶苏继位。
赵高和李斯合谋,假造了一份诏书给扶苏,逼迫扶苏和蒙恬自杀,由胡亥继承皇位,这就是秦二世。接着他们就杀害了秦王的12个公子和10个公主。
秦二世继续暴戾的政治统治引发了民众的反抗。万里长城的修筑给当时的劳动群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之秦始皇修建骊山陵墓,导致他死后人民反抗斗争的爆发。
为防守边疆,秦二世大规模征兵。陈胜和吴广两人被指定为900人队长。他们在秦朝派来的尉官的监视下,一路晓行夜宿,准备奔赴长城边的渔阳去守卫边防。但是当走到大泽乡时,却遭遇大雨,道路泥泞,无法行走。这场雨一直下了20多天,耽误了壮丁队伍的行程。从宿县到密云,迢迢3000里,在规定的期限内,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到了。当时秦朝法令规定,去守边的兵士,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报到,如果超过期限,不管什么理由,一律杀头。面对这种处境,陈胜和吴广商量,决定起义。在做了许多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他们揭竿而起。于是以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威武壮烈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陈郡成为全国农民起义的中心。起义军乘胜前进,分三路攻秦。吴广为“假王”,西击荥阳;武臣北进赵地、魏人周市攻魏地。吴广围荥阳,久攻不下。陈胜又命令周文为将军,领军绕过荥阳,进攻关中,攻破函谷关。这时起义军已发展壮大到几十万人,有兵车千辆。
六国旧贵族相继割地称王,韩广称燕王,魏咎为魏王,田儋自立为齐王。不久,围攻荥阳的吴广被部将田臧阴谋杀害。其他几支起义军,先后也被秦军各个击破。公元前209年12月,章邯率军向陈郡扑来,陈胜亲自领导起义军奋力抵抗。因为兵力太少,不幸失利,败退至下城父。陈胜的车夫庄贾暗杀他后,投降秦军。
陈胜的部下吕臣等人坚持斗争。吕臣率领的“苍头军”进行了反攻,两度收复陈县,处决了叛徒庄贾。这支起义军,后来与项羽、刘邦等人领导的起义军会合,继续同秦军战斗。公元前206年,秦王朝在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灭亡了。
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继起的农民军推翻了秦王朝,开辟了中国古代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新途径。
4.楚汉相争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大起义,六国贵族纷纷响应,各地豪强群起蜂拥,出现许多反秦武装集团。发展到后来,项羽和刘邦成为两支主要力量,楚汉相争就发生在刘邦和项羽之间。
公元前209年9月,居住在会稽的楚国旧贵族项梁,杀死太守,发动起义。同时,刘邦在萧何、曹参等人支持下,杀死沛令,自立为沛公。陈胜、吴广的主力军失败后,项梁被拜为楚王上柱国,总理军事。出于对楚怀王的怀念,项梁立楚怀王的孙子心为楚王,仍号楚怀王。
一系列的胜利使得起义各支部队放松了戒备,项梁不久在交战中战死。秦军主力在章邯等人率领下进攻赵,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项羽因为对宋义不满,愤杀宋义,令义军“破釜沉舟”,每人只带3天口粮,表示决一死战。最后项羽军大胜。巨鹿之战扭转了整个战局,秦军20万人投降项羽。
正当项羽北上救赵时,刘邦采取了避实击虚的战略向咸阳进军。公元前207年8月,赵高逼死秦二世,立子婴为秦王,子婴杀赵高。刘邦率军直扑咸阳,驻兵灞上,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了。刘邦攻占咸阳后,废除秦的苛法,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样一来,宽容大度的刘邦得到了秦人的拥护。
因为事先有约定,先入关中者封王。项羽听说刘邦先入关中,气急败坏地率军杀奔咸阳,40万大军驻扎鸿门。刘邦军队只有10万人,只好亲自去鸿门拜会项羽。项羽的谋士范增想乘机除掉刘邦,就找项庄表演剑舞以伺机行刺。项羽的叔父项伯却拔剑伴舞,掩护刘邦。鸿门宴以后,项羽杀掉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项羽在六国贵族的怂恿下,废除郡县制,仍然采取分封制,自立为西楚霸王,又封刘邦为汉王。不久,因为分封不均,新的诸侯间混战爆发。
公元前206年5月,刘邦暗度陈仓,迅速占领全部关中,楚汉战争爆发。战争初期,刘邦处于劣势地位,但他注意争取民心,招揽军政人才,因而在政治上逐渐据有主动地位。
彭城之战使刘邦主力遭到歼灭性的打击,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雉也成了项羽的阶下之囚。原来追随刘邦的诸侯纷纷背汉投楚,刘邦果断采纳谋士张良等人的正确建议,在政治上争取同项羽有矛盾的英布,重用项羽原有部下彭越、韩信等人。
战争的关键一战是成皋之战,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项羽和刘邦围绕战略要地成皋展开持久争夺战。荥阳及其西面的成皋,南屏嵩山,北临黄河,汜水纵流其间,为函谷关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汉高祖二年五月,刘邦退到荥阳一线收集残部。汉军得到休整补充后,将楚军遏阻于荥阳以东地区。
刘邦按照张良制定的谋略,游说英布倒戈,派遣韩信破魏,联络彭越袭扰项羽后方,从而有力地迟滞了项羽的进攻。公元前204年5月间,项羽大军进逼荥阳,刘邦向项羽求和,表示愿以荥阳为界,遭到项羽的断然拒绝,刘邦仓皇逃回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