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夏 商 西周——从部落转向国家(2)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使我们对殷商时期的社会情况也能有确凿的认识。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提前到商朝了。

4.姬姓诸侯满天下

周文王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君,他的父亲并不是古公宣父的长子,按父死子继的原则不能继位。古公宣父后来被尊称为太王。太王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季历颇有才干,姬昌就是他的儿子。姬昌出身时有祥瑞出现,太王兴奋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伯和仲雍见状,明白父亲是想让季历继位,以便将来再传给姬昌,就主动让贤,他们由岐山南下于荆蛮的今江苏无锡一带,依照当地风俗,成为那里的君长。其后建立吴国,建都今江苏吴县。季历之后,姬昌继位,移都丰邑。

周文王时期,西岐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不断加强,而商纣王因为横征暴敛,昏庸无道,诸侯们对他已经离心离德。但是周文王时期西岐的实力与商朝相比仍处于弱势。因为构成了对商朝的威胁,周文王姬昌甚至被纣王囚禁在羑里。传说周文王就是在羑里将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象的。

但是商纣王轻信文王不会反叛,加之西岐方面不断地向纣王表示忠诚,进贡大量的财宝和美女,商纣王被这种假象所迷惑,不仅释放了文王,还授予他征伐叛逆的权力。

文王回到西岐后,请到一位大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主持国家事务,西岐的实力进一步加强。不久,文王去世,武王姬发继位。

武王时期的西岐已经有力量与商朝对抗了。登基的第二年,周武王把军队开到孟津,有800多个诸侯来到孟津会师。很多诸侯向武王提出讨伐商纣王,但是武王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会盟结束后又回到丰镐。

不久,武王终于带领诸侯将商纣王推翻了,开创了周朝,不再沿用夏商的部落联盟形式,而是将天下的领土全部收归天子所有,然后再分封给功臣、皇室作为属国。从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武王分封的属国君主,绝大多数是武王的亲属:凡是姓姬的亲族,每人都分到一块大小不等的土地。如武王的弟弟召公火,封到燕国;管国国君是武王弟弟姬鲜;蔡国国君是武王弟弟姬度;霍国国君是姬处等。少数是建立功勋的官员,如功劳最大的姜子牙,封到齐国。对于暂时不能征服或不能消灭的部落,或者是有非常高贵血统的部落,也封一块土地给他们。如夏朝的后裔封为杞侯,尧的后裔封为唐侯,舜的后裔封为陈侯,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为殷侯,留在殷都。

武王在建立周朝后不久就病逝了。继位的是12岁的成王,周公旦和召公火摄政。周公是中国历史上奠定传统制度的关键人物。他制定了一套典章制度,就是被后世奉为圭臬的周礼。周公建立起宗法制度,即“嫡子继承制度”,也就是以母亲的身份和出生的先后,把所有的儿子区分为嫡庶长幼,有嫡立嫡,无嫡才立长。嫡长子就是大宗,大宗可以继承父亲的所有爵位和封国,小宗只能降一等继承。

周公掌握了主要权力,工作非常紧张,洗头发洗到一半的时候有事要处理,就用手握住头发,先处理政事;吃饭吃到一半,政务又来了,只好把饭吐出来。周朝因此得以继续发展强大。

成王还是个小孩,一次和弟弟叔虞在花园里玩,捡了一片树叶做成朝笏,封叔虞为属国国君。这本来是小孩子的玩笑,周公知道了,坚持君无戏言,将叔虞封到唐国,这就是后来春秋时期的中原霸主晋国的前身。

但是周公也引起了大家的猜测,有人怀疑他想篡取国家的政权。周公没有办法解释,后来人们在姬家祖庙中发现周公愿意代替武王去面对死亡的文件,这在那个时候是非常忠诚的表现,成王才真正相信周公。

就在大家猜测周公的时候,封为殷侯的纣王儿子武庚,在殷都与管叔姬鲜、蔡叔姬度、霍叔姬处一起发动叛乱,要重新建立商的统治。幸亏周公的冤屈及时昭雪了,周公和召公一起,指挥中央的军队,花费3年的时间平定了叛乱。

平定叛乱后,周公在丰镐东面新建一座都城,称为洛邑。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西周的军事制度是非常完善的。周王室建立了两支常备军,一支是驻扎在都城镐京附近的宗周六师,保卫镐京;一支是驻扎在洛邑附近的成周八师,目的是震慑殷商遗民。诸侯国也有自己的军队,以12500人为一军,天子共有六军,大国三军,中等国家二军,小国一军。

成王和他的儿子康王,前后共执政50多年,中原地区不断发展强盛,历史上将此称为“成康之治”。

5.国人暴动

成康之治大概维持了50年,康王的儿子昭王南征溺水而死。昭王的儿子穆王日益懈怠骄纵,周游天下只为了个人享乐,西征犬戎劳师无功。穆王的儿子共王竟然因为密国没有贡奉三个他看上的美女,就灭了密国。此后的懿王、孝王、夷王因为不是父死子继,诸侯都不大信服,夷王甚至不敢坐受朝拜,要到堂下来会见诸侯,王室的权力开始衰弱了。

公元前976年即位的厉王,更是一个荒淫的君主。他任用荣夷公将本来是大众经营的商品改由国家专门经营,城市贵族因此大受其害;又相信卫巫的特务统治,发现有怨言的就诛杀,甚至到了用巫术断定一个人是否有怨言,然后进行杀戮的程度;厉王将山林川泽全部收归己有,不仅城市贵族不满,更是损害了下层地主贵族的利益。

召公提醒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厉王以为特务政治可以将民怨控制住,没有调整政策,京畿地区的经济、政治局势非常危急。

西周的社会由天子、贵族、平民、奴隶四个阶级构成。平民又称为国人,政治上享有自由,也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大多是贵族阶级的旁支远系,与贵族阶级的关系非常密切。国人阶级同时也是甲士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公元前841年,在城市平民和城市贵族,即国人的领导下,在京畿地区的各处人民同时发动暴动,厉王被迫出逃,贵族们还要杀掉他的儿子,幸而有召穆公和另一位大臣周定公保护。召穆公、周定公二人被推举共同摄政,第一次产生了由贵族政权的集体共治的中央政府,历史上称为“周召共和”,这一年又被称为共和元年。

周召共和历时14年。公元前828年,厉王在流亡地彘逝世,厉王的儿子宣王登基,恢复君主政治。

西周政权自从国人暴动以后一蹶不振,贵族势力日益强大。宣王虽然有心恢复周室权威,但是讨伐西戎和南方蛮夷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宣王执政46年,只是暂时维护了单一君主制形式上的统治,国家统一的力量越来越薄弱了。

西周中期以后,殷商风格的青铜器再次盛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器皿更加精美,已经开始使用焊接技术。陶器、纺织业、骨器、玉器、油漆木器、商业也得到发展。货币更加普遍,但仍然以贝类为主。

6.烽火戏诸侯

宣王的儿子幽王继承王位后,西周的国运也就到尽头了。公元前780年,京畿地区大地震,岐山崩裂,泾水、渭水、洛水同时干涸。

幽王的宠妃褒姒是臣子为了营救父亲而献给幽王的贡品。幽王对她言听计从,甚至把她立为王后,但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了让她开心,不惜上演一场又一场大闹剧,直到把国家给赔上,才结束这些闹剧。

周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修建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不远就有一座,这就是今天长城的雏形。如果犬戎打过来,最先得到消息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周围关卡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白天燃烟,晚上升火。这样就能迅速传递紧急信息,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能及时发兵救护。有个大臣虢石父,取悦幽王和王后,想出了一个鬼主意。虢石父建议幽王和王后到骊山去,晚上的时候把烽火点起来,附近的诸侯见了一定会快马加鞭的赶来。王后褒姒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就有可能会笑起来。

幽王带着褒姒,前往骊山举行盛大宴会。到了深夜时分,幽王真的下令燃起烽火。报警信息迅速传往附近的诸侯国。王畿附近的属国国君都以为镐京有紧急军事行动,立即集合军队,火速驰援。早上的时候,诸侯之师到达骊山。幽王却毫不在意地派人通知诸侯这不过是自己在用烽火解闷罢了。属国国君劳累奔驰,气急败坏,只好偃旗息鼓,恨恨而归。王后褒姒终于不禁嫣然一笑,幽王为此大赏虢石父。大臣和诸侯见到这种情形,都对国君大为失望。

幽王为了取悦褒姒,又下令杀掉原来的王后和儿子,申国国君不愿杀死自己的外孙。幽王因此集结诸侯军队,准备出兵讨伐。申国国君力量单薄,只好联系西方的犬戎共同采取行动。犬戎部落早已有入侵中原地区的愿望,双方一拍即合。兵临城下,幽王再次命令属下急燃烽火向诸侯国求救。属国国君们因为有上次的教训,都不着急出兵,慢腾腾地向镐京进发。援军到达之前,镐京就已陷落了。主持政务的姬友战死,那个出馊主意的虢石父在战乱中被杀,幽王和褒姒生的儿子伯服都被犬戎杀了,褒姒被掳走了。

申国国君的外孙、幽王的儿子姬宜臼于公元前770年在外公和其他重要诸侯的拥立下登基,就是周平王。虢国国君立幽王的另一个儿子余臣为王。

镐京经过犬戎蛮族的焚烧和劫掠,到处断瓦残垣,不能再作为首都了。在晋文侯和郑武公的帮助下,平王将首都从宗周迁往成周,即原来的洛邑,西周时代结束。

东周的版图只剩下了中原地区,王畿的范围也大为缩小。周国的力量大为减小,再没有力量继续原有的君主统治了,各属国的力量逐渐可以与之抗衡,周王只留下了名义上的天子地位。晋文侯帮助平王消灭了携王余臣,郑武公主持迁都事宜,于是东周的控制权落入晋国和郑国手中。

属国纷纷扩张自己的实力。郑国国君把女儿嫁到邻近的胡国,又杀掉主张对胡国动武的大臣。胡国因此解除了边界的防备。郑国发动突袭,将胡国灭掉。而东周中央政府对这种兼并根本无法讨伐。从此,封国与封国间开始了长达500年的相互征伐,中原地区陷入了一个旷日持久的火并时代。

西周末年,宗教上敬天的虔诚转变为骂天咒天,因为社会动荡,天灾连连,人祸不绝。民间流传的诗歌中多有反映,这种对自然界的诅咒,实际上是对统治阶级的反抗,君主和贵族统治下的残暴和贪婪,使得民众流离失所,继而被迫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发动了一系列的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