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生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生门武术历史沿革

(一)生门发祥地

1、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雄踞川滇交界要冲,自古便为川南重镇。金沙江和岷江在城区交汇,汇成滔滔长江向东流去,因而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1986年,宜宾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人口530余万,城区人口68万。除汉族外,还有回族、满族、苗族、壮族、白族、彝族、蒙古族、藏族、侗族、纳西族、傣族、羌族、达斡尔族、撒尼族、土家族、布依族等16个少数民族。

素以历史悠久著称的川南重镇宜宾,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即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人类生息。其为古僰人聚居之地,战国后期属于秦国蜀郡。在历史上,是今四川省第四个设立县以上行政机构之地。两千一百多年来,县名曾先后称僰道、僰治、外江、宜宾,有一千四百余年历为犍为郡、叙州路、叙州府及民国时期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

从西汉至明、清,先后经历12个朝代,今宜宾曾为县以上行政机构郡、州、路、府驻节地。设于今宜宾城的犍为郡,在西汉后期辖县12个,囊括了今川南及滇东北至黔西一带数十县的地域范围,标志着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宜宾已成为川滇黔结合部的政治中心。

宜宾,地处四川盆地南入云贵高原的门户,战国后期即开始成为内地通向西南边疆的交通要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常頞从今宜宾为起点修筑“五尺道”通向云南,同时,在沿路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派驻官吏。从此,宜宾成为中原王朝开发西南的重要战略基地。

自元代宜宾复治三江口一来,发生在川滇的部分农民起义和革命运动,多以夺取宜宾城,进而控制全川作为战略设想。元末红巾军明玉珍部将杨琮,曾在此“置棚以守”。明末张献忠大西军先后三次进据此地,骁将张化龙、方晋惠、冯双礼、刘文秀等为固守宜宾与南明军展开多次血战。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李(永和)蓝(朝柱)义军由滇入川,首即倾力围攻宜宾,目标即是据此作为基地,进而“扫平一十七省山河”。太平天国石达开部于同治初(公元1862年)入川后,亦计划突破清军江防占领宜宾,再顺流东取泸、渝,北据成都。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四川支部分析:“吾川险要莫如宜宾”,“此地得手”,“无往而不宜也”,于1908年初在此发动了“叙府起义”。护国讨袁之役,蔡锷领护国军入川,左路军首战告捷,占领宜宾,使右路军、中路军深受鼓舞,促使刘存厚、冯玉祥等反戈倒袁,出兵五个月便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梦想。

在近代,帝国主义势力对宜宾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丰富资源存觊觎。据鲁迅先生《中国地质略论》记,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德人利忒何芬曾来宜宾窥查资源。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英国派遣一个“旅行队”由云南入川到宜宾,后又设计了一条由缅甸滚弄“以达扬子江(长江)之叙府”的铁路。法国为与英人争夺这条铁路,也于同年派了军官和工程师“测探云南到叙州府之路”,后向法国国会提出报告,称“这条铁路应经过扬子江的航运要地叙府”。在帝国主义者心目中,宜宾乃是他们控制西南、瓜分中国的必争之地。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视宜宾为要隘,前后10余次出动飞机190余架次轰炸宜宾,犯下了血腥罪行。

川滇军阀和蒋介石,对宜宾战略地位极为看重。民国初年,云南军阀唐继尧、罗佩金等把宜宾作为“图川”的门户,为争夺西南三省霸权,多次在此与四川军阀兵戎相见。刘文辉本一营长,靠宜宾起家,不到十年,拥兵十万,爬上了四川省主席宝座。蒋介石对宜宾亦念念不忘,曾设叙泸警备司令部于此,1945年11月专程来此登山察看地势。由此看来宜宾确是中国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宜宾这块地灵人杰的土地上,生息繁衍着一群淳朴勤劳的人们,而正是在这块土地上,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孕育和发展了生门武术。开创时间在清道光年间,黄广三(黄曾三下广东佛山等地学艺,后人不知道其名,便以广三爷尊称。“广三”别号名噪川、滇,其真实姓名反被雅号所替代。)三下广东学艺,历经二十余年,黄广三回川后博采四川诸家之长,创“生门”拳技于蜀中。从此,生门武术门派依附在宜宾这块深厚的土地上,走过一百八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发展到现在。生门武术从开创开始,已传有八代,其间名师辈出,生门弟子龙云在云南昆明打败法国佬威震全国,各代弟子在不断丰富发展生门武术过程中,海纳百川,博采众家之长,融汇贯通,取长补短,形成了独具特色风格的生门武术门派。

(二)生门历史考证

1、起源于清道光年间

据史籍记载,距今2400多年前,宜宾一带已有僰人聚居,600多年后,东汉的应注《汉书》,方称之为“故僰侯国”。

战国至秦汉,僰人活动范围大体以今宜宾为中心,东至今泸州,南达今云南巧家、东川,西邻今乐山,北接今彭山。僰人与汉民族接触频繁,是西南各少数民族中接受中原文化较早的民族之一。他们以种植水稻、姜、蒟等作物和经营荔枝园为主。僰人习“岩葬”,在悬岩之上凿石穴为墓,或将棺木置于岩巅缘。从今宜宾县境部分汉墓出土画像石上可见,僰人男椎鬓、短服左衽,女丫鬓长裙,皆为赤足。一部分僰人曾被掠卖为奴隶,东汉著名经学家服虔,曾在京城洛阳看到僰人女子为人作婢。

秦国孝文王时(公元前250年),蜀郡守李冰带兵沿岷江南下开发今川南。李冰在今宜宾城西南岷江北岸(或说即朝阳岸)“积薪烧岩”,然后泼以冷水,使坚岩爆裂,以整治航道和开山修路,古僰人聚居之地,即纳入秦国蜀郡范围。从此,汉人不断迁入定居,一部分僰人渐与汉族融合,一部分僰人则南迁今云南昭通、曲靖,远达昆明一带。今宜宾市境建立县级行政机关时间,史籍记载不一,大约在秦始皇统一中国至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35年)。因为秦汉时有“县有蛮夷曰道”之制,此地原本僰人聚居,又地当巴、蜀通向“滇僰”的交通要冲,故建县后县名叫做“僰道”。

在宜宾有16个少数民族聚居,是四川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之一,但在古代以僰人居多,在宜宾珙县,悬棺周围彩绘“击剑图”足以说明宜宾武术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斗争中不断发展起来的。生门武术的开创是在清道光年间,由四川宜宾人黄广三(侠名)三下广东历经二十余年学艺,黄回川后又博采四川诸家之长,创“生门”拳技于四川宜宾。而后,黄广三又将“生门”武术传于生门第一代弟子曾打渔(侠名,曾以打渔为生)。

2、显名于清末

西南著名武术家马德胜,生于1846年,为回民,身不满五尺,体瘦短小。幼时跟其舅父习武,后又拜曾打渔、刘教古(刘教古擅长点穴法)和贵州镖师贺四棍为师(贺四棍擅使铁棍),马德胜遍游南北各省,先后参师数十人之多,博采众家之长,马德胜精研“生门”技艺,使其不断发展,套路结构更臻完善,技击方法更加刁钻,集生门武术之大成,形成了生门的风格特点。艺震云、贵、川等地,开辟了“生门武术”的新天地,把“生门武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