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宜忌与健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绪论

饮食宜忌是通过几千年来人民大众经历了无数次的亲身生活实践和历代医家长期的医疗临床实践逐渐总结发展而形成的,它积累了许许多多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儒家、道家、佛家以及广大民众的宝贵经验,尤其是历史上的医学家们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把这些饮食宜忌的丰富经验不断上升到食医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和完善。正确掌握食物的宜忌理论,对指导人们正确地饮食、治疗疾病、促进身体健康有着积极性的作用。

第一节“食药同源”之说

在上古时代,食物与药物没有明显界线。当时人们处于一种以觅食为生的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有些食物对治疗某种疾病有特殊的功效,但不宜作为食物充饥,就作为了治疗疾病的“药”;有些食物虽然有一定治疗疾病的功效,但更适宜作为充饥之用,就作为了食物;当然也发现了一些既具备较强的治疗功效又更特别适宜充饥的药食兼用之品,至今仍被视为药食兼用之品。这些完全可以从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得以证明。《神农本草经》记载:“上品120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品125种为辰,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下品125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积者,本下经。”在上品之中,就有大枣、葡萄、酸枣、海蛤、瓜子等22种食品。中品内有干姜、海藻、赤小豆、龙眼肉、粟米、螃蟹等19种常食之物。下品中也有9种可食物品。由此不难看出,在上古时期,食物与药物之间有时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食药同源”的缘故。所以,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食物也是药物,它不仅与药物一样,来源于大自然,同时很多食物也具有四气五味的特性,也能治疗疾病。直到今天,仍有很多食物被医家当作中药来广泛使用,如百合、山药、莲子、山楂、大枣、生姜、葱白、芡实、白扁豆、茯苓、桑椹、肉桂等。同样,也有不少中药,人们也常当作食品来服用,如首乌粉、枸杞子、金银花、冬虫夏草、薏仁米、西洋参等。

正是由于食物也是药物,药物也作食用,食物也有性味归经之分,有着良好的食养食疗的效果,所以,古代医家也常把食物的功用主治与药物等同起来,甚至一味食物当作一首名方来看待。例如,《韩氏医通》就曾直言:“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羊肉甘温,益气补虚,名医李东垣认为:“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将羊肉之功与人参并列。牛肉作为食品,能补脾胃,益气血,古代医家就把牛肉的功效与中药黄芪划上等号。近代也有学者将把甲鱼、鸭肉、燕窝的作用喻为西洋参,将鸡肉(或乌骨鸡)的功效比作党参等。海参、狗肉的功用比作红参。对于海参,《五杂俎》云:“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曰海参。”民间还俗称鹌鹑为“动物人参”。一味食品喻为一首单方,也很常见。如清代名医王孟英曾说:“甘蔗,榨浆名为天生复脉汤。”清代医家张璐在《本经逢原》中说:“西瓜能解太阳、阳明中喝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这是将一味西瓜比作清热名方“白虎汤”。梨子甘寒生津,润燥止渴,《随息居饮食谱》云:“绞汁服,名天生甘露饮。”明白了“食药同源”的道理,就可以使人们加深对食性的进一步理解,对指导食养、治疗的运用能起到大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