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中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基本策略
抓好学校体育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那么,如何抓好学校体育呢?针对这一重大问题,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柳斌在1997年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工作会议开幕式上,对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意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中心,以农村和薄弱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工作为重点,真抓实干,加大行政管理力度,注重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学生人人享有体育、健康教育,逐步普及国防教育;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国防意识有明显提高;体育、健康教育、国防教育师资的数量、质量基本满足需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能按国家或省级器材配备目录要求配齐体育卫生器材设备;学生的体育竞技运动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初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体系。”
如何实现以上目标?柳斌同志概要地指出: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学校校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摆正这几方面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位置,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要把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紧紧抓好。同时,要根据“八五”期间的工作经验以及目前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工作的客观实际,重点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依法治教,狠抓各行政法规和管理制度的落实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国家教委即将出台的中小学校《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卫生工作条例》细则,加强对学校落实两个条例的评估、检查、督促。
针对农村体育工作,则要依据国家教委《九五期间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见》制定好规划,并按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别推进的原则,采取切实措施,真抓实干,争取利用三年时间使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有一个新的面貌。
针对体育升学考试的问题,柳斌同志指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列入考试科目的是落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推动全体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健康水平。”
针对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及活动方式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认真组织好早操、课间操和学生的课外活动,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挤占体育课、健康教育课和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开展“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陶冶身心的活动。
针对学校课余训练和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的领导与管理问题,必须以提高“综合效益”为前提,依照《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进行督导、评估、调查与规范管理。
针对学生健康及有关制度问题,要进一步健全学生健康检查与体质调研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校卫生工作信息网络,促进学校卫生工作决策的科学化。要坚持五年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要认真组织好2000年世纪之交之时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要根据《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要求,切实落实各项防病措施,要特别注意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特别注意防止学校学生食物中毒的事件发生。
(二)要“采取有力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根据当前师资队伍的现状,“我们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上”。为此,要加强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要认真执行重新制定的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方案,把培养目标确定在培养中等学校的体育教师上,其教学改革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行三年学制,同时,要加大改革的力度,积极推行“体育与健康教育”主辅修制,“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广大农村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对师资的需要”。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学历水平和科研水平不够高的情况,要加强培训,尽快提高,以此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应考虑在部分条件较好的高等院校试办体育专业和国防教育研究生班,探索培养高校教师的有效途径”。
与此同时,体育教师与健康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实际问题也不可忽视。要把他们与其他学科教师平等对待,并“按政策规定解决好他们的工作服装、岗位津贴等实际问题”。
(三)要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要进一步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有条件的地、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成立学校体育、卫生的职能机构,目前尚不具备条件的地、县,要配备专人负责这方面的工作。要重视教研工作,建立一支从省、地、县到学校的专兼职教研员队伍。要加强科学管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深化改革,还涉及课程、教材、教学过程等问题。在课程改革问题上,要根据素质教育要求,调整课程结构,纠正过去按教师教法需要编排课程的做法,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研究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原则的课程体系。在教材改革问题上,要以全面执行教学大纲为前提,不随意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此外,要特别研究因材施教的途径,解决好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要增加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抓好这一工作的办法是要协同社会各方力量,一齐投入,并且持续增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对学校体育的投入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中,以保证每年有适当比例的经费来源。另外,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筹措学校体育发展经费。各地要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目录》的规定,积极进行场馆建设和器材配备。新建学校必须达到配备要求,同时,要因地制宜,采取自制器材的方法解决一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场馆器材不足的问题。
(五)要加强科研工作,大力推进学校体育的科学化进程
这项工作要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必须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与帮助。在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时要关心和过问,在选题、经费、人员配备、成果推广上实行必要的倾斜政策。
科研工作和科学化进程在一些省市的高校取得了成功经验,如一些学校对专任教师明确提出阶段性的科研要求,作为对教师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一些地市定期举办系、部(室)主任或骨干教师讲习班,科研方法培训班等。这些方法、经验应积极提倡和推广。
针对高层次高水平和科学研究而言,以国际、国内访问学者的形式提高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