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武术套路教学的方法
一、套路教学中的指导法
套路教学中的指导法,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的方法。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主要是通过语言法、直观法、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法等来实现的。
(一)语言法
语言法是套路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正确使用语言法对学生顺利地完成套路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端正学习态度,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套路教学中语言法的形式有:讲解、口令、口头评定成绩等。
1. 讲 解
讲解是套路教学中运用语言法的一种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它主要是指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及其作用,完成动作的要领、方法和要求以及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同时,也通过语言使学生获得有关技术动作的文化内涵,并受到启发和教育。
进行套路技术动作教学时,一般需要讲解的内容有:
(1)基本技法。基本技法是指武术动作中经常出现的带有一般规律性的技巧和方法。如长拳的抱拳于腰间时拳心总是向上,冲拳、推掌总是走直线。
(2)动作规格。讲解动作规格是使学生掌握规范化技术动作的关键,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具体动作的质量标准和正确的规格要求,有助于技术的掌握和提高。
(3)攻防含义。攻防含义是武术动作的实质,了解攻防含义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把握动作的实质。
(4)关键环节。讲解动作的关键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动作。
(5)易犯错误。对常见的易犯错误预先进行讲解,能够防患于未然,提示学生防止这类错误的发生。
套路教学中常用的讲解法
①直陈法。是直接陈述。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讲述。多用于对简单动作的讲解以及宣布课的任务、内容和要求等。
②概要法。是按完成动作技术的要领或归纳出要点,逐一进行讲解。如将正踢腿的动作要领先归纳为“三直一勾”,再分别讲解 ‘三直”(正踢腿时,上体和两腿的膝关节要直)和“一勾”(踢腿的踝关节要成勾形)。概要讲有利于学生掌握完成动作的技术要领,便于记忆。
③侧重法。是在概要讲时,突出重点、关键、难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把击步二起脚的技术要领归纳为“一大,二小,三上跳”,在对此逐一讲解时又着重对较关键的起跳击响技术进行讲解,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强化了关键,利于学生有重点地进行学练和掌握动作技术。
④对比法。是把相对应的两个方面加以对比,指出其差异、正误、优劣等的区别。讲解的对比性是多种多样的,如差异对比、弓步劈剑与弓步点剑的对比、里合腿的不同击响位置在难易和效果上的对比等。对比地进行讲解具有较好的启发性,可使学生获得更为具体鲜明的认识,加深理解。
⑤提问法。是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再进行讲解。先提问再讲解,能强化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让学生先对问题做出回答后再讲解,既可促使学生积极寻求正确的答案,又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或在已讲解的问题中,进行提问,检查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归纳能力。而且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讲解也形成一种对比,使正确得到强化,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补充。提问时应注意所提问题的必要性和时机,不分主次,过于频繁地提问,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
⑥术语法。指根据动作名称和武术术语进行讲解。动作名称是按照动作结构、形象和运动方法而取名,一般能表达动作的全貌,如“弓步冲拳”、“马步架打”等。顺序上一般先讲下肢,再讲上肢,然后讲上下肢配合。
⑦形象法。指用常用的自然现象比喻动作形象,便于理解和记忆动作,如讲“提膝亮拳”犹如金鸡独立,叫“弓步”为蹬山步,将“仆步穿掌”比喻为燕子抄水一般。
⑧单字法。指把动作过程归纳为简明、扼要的几个字进行讲解,如“腾空飞脚”可把蹬地起跳、摆腿、提腰提气、拍手拍脚击响的过程,归纳为“蹬、摆、提、拍”4个字讲解。
⑨口诀法。指把动作要领或动作顺序编成顺口溜,如讲弓步,口诀可为“两脚错开前后站,中间距离三脚半;前腿弓,后腿绷,挺胸立腰莫晃动”。讲拳的规格要求,口诀可为“拳如卷饼紧又牢,中指食指拇指靠”。
此外,还有比喻法、引证法,温故法、鼓动法、复述法等多种讲法。教学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别或结合采用。
套路教学中对讲解的要求
①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教育意义。明确的目的是指讲解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述,如针对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要求讲,针对教学内容的要点、重点和难点讲,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涉及的范围(个人、小组、全班)讲。有教育意义是指所讲内容要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长进,能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讲解的教育意义主要表现在说明学与练的意义、作用和要求,所讲内容的科学性和对学生的启发、开导,以及表扬、批评的语调、姿态等方面。
②讲解要正确。所讲的内容是科学的、准确的,多少适宜,切中所需,不夸张,不庸俗。错误和夸张的讲解会形成错误的概念、错误的认识和错误的动作技术,会造成损伤或产生其他不良后果。
③讲解要简明易懂。讲解突出课的主题,讲得简要,听得明白。易懂是符合学生的程度,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还要语言精练、层次分明、口齿清楚、表述生动,以提高讲解的效果。新名词要释俗但又不可土语化,术语要准确。
④讲解要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学练的动机、兴趣和自觉主动性以及积极思维、勇于实践等。在讲明学习的意义、作用、目的和要求时,联系实际时,采用对比、提问等方式时以及使看、听、想、练结合时,都具有较好的启发作用,可起到学有目标,练有动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 口 令
当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动作的框架、结构、方向和路线后,教师可用口令指挥学生练习。武术教学中运用口令的节奏和声调的高低,一定要根据动作结构的特点有所变化,符合武术演练的韵律。
(1)常用口令。即一动一个呼号,这种口令适用于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练习,如有些动作需要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连贯练习,则可在原来一动一拍的基础上呼附加口令。口令的运用要根据练习动作有语气和节奏的变化,发力的动作口令要短促、洪亮有力,过渡性动作口令要柔缓。
(2)提示性口令。指在动令之前,应用动作名称或简明术语作为预令进行启发提示,如“搂手冲拳——做”。对于比较容易遗忘或出错的动作,常用提示性口令。运用提示性口令时,预令与动令之间要留有学生思考的时间,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单字口令:将动作名称中最能突出攻防特点的一个或两个字作为口令,如“搂手弓步冲拳”可呼号为“搂——冲”。这种口令适合于学生基本掌握动作之后的练习中运用。结构复杂的动作可根据分解的动作概括为几个单字作为口令,能起到强调动作细节和强化练习的作用。如“转身挂劈刀”可呼为“勾(手腕向拇指一侧将刀勾回)——转(转体)——挂(挂刀上步)——劈(提膝劈刀)”。
(4)综合性口令: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在练习过程中,可综合运用各种口令. 如果需要培养学生的控制力,在呼号后加上“分解口令”来限制完成动作的时间,培养节奏感需用快慢相间的不等节拍呼令。既可用动作名称“简化单字”的提示作口令,也可用强化性的单字作口令,如起、走、快、停、转、跳、飞、旋……,呼号与单字结合运用等等。运用口令指示时,应声音洪亮,发音准确及时,声调、节奏和仪容要与口令、指示的要求相一致,使学生感到严肃、明确而有感染力,势在必行,
3. 口头评定成绩
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用简短的语言评价学生学练成绩和行为的语言形式,例如“好”、“较好”、“有进步”,“不够协调”、“勇猛不足”等。口头评定成绩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较好的作用,能使学生明白正误、巩固成绩、改正缺点。在口头评定成绩时,应以鼓励为主。在鼓励的情况下指出缺点,易于加强学生努力克服缺点、争取更大进步的信心、勇气和积极性。在做出口头评定成绩时,应恰如其分,符合学生的个人特点。过于夸张或有损学生自尊心的口头评定,通常都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直观法
直观法是套路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直观方式,作用于学生的视觉感官,引起感知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首先通过视觉器官对事物的感知开始的,因此,教学中的直观法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要求和完成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套路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法有动作示范、教具和模型的演示、电影等。
1. 动作示范
教师的动作示范具有运用灵活、及时和突出重点等优点,在直观法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教师正确、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动作,不仅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和动作概念,而且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动机,产生跃跃欲试、积极主动的学习激情,提高了直观信息的接收量。
(1)教师动作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
明确的示范目的是针对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的动作示范。盲目的动作示范会使学生不明白学习目的和学习重点,怎样学和达到什么要求,学生还会被动作示范中非示范目的要求的某些因素所吸引而转移注意力。根据认识过程和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阶段性特点,套路教学过程中应区别并恰当运用以下三种动作示范。
①完整示范。包括常速的完整示范和慢速的完整示范。
[常速的完整示范] 这种动作示范的着重点,是给学生建立动作形象,形成概念,引起兴趣,使学生知道学什么的动作示范。采用这种示范时,要按完成动作的常规要求进行,要示范得正确、熟练、朴实、优美,使学生看后不仅知道学什么,而且能够产生愿学、想学的欲望以及跃跃欲试的激情。常速完整法的优点是教学中能保持动作结构的完整性,易于形成动作技术的整体概念和动作间的联系。其缺点是不易较快地掌握好动作技术中较难的环节和要素。常速完整法一般运用在首次教授的内容较简单的和容易掌握的动作、不宜分解教学的动作,以及对动作分解教学后又连接起来完整掌握时采用。
[慢速的完整示范] 这种示范的着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动作的结构,完成的顺序、要领、关键、难点等。使学生清晰了解怎样学的动作示范。采用这种示范时,除示范正确,朴实外,重要的是放慢速度,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看得清。突出教学重点:如先要求学生注意掌握动作技术基础或某些主要环节,然后再逐步掌握动作技术的细节;或先注意掌握动作的方向、路线等要素,然后再掌握动作幅度、节奏、速度等要素。至于应先掌握什么,这要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来决定。采用慢速完整示范时,要与常速的完整示范结合、交替使用。
②分解法示范。把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按攻防因素分为几动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部分,逐段、逐动或按部分进行动作示范的方法。它的优点是动作技术的难度相对降低,便于掌握,也便于突出重点和难点,加强动作困难部分的学习,加速教学进程,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其缺点在于有可能形成对动作分解掌握的习惯,妨碍完整、顺利地掌握动作。分解法适用于动作较复杂而又可分解,但用完整法又不易掌握的动作或动作的某部分需要较细致地学习时采用。在下列情况下可运用分解示范:
a. 结构和方向路线较复杂繁难的动作。这类动作可按上肢复杂先分解上肢,下肢复杂先分解下肢的顺序分为上、下肢两部分或几个小节来示范教学。
b. 对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可按攻防动作的特征,通过分解动作的攻防用意和动作细节示范教学。
分解示范是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因此不宜将动作分解得过细,应尽快地向完整动作过渡。在需要进行分解示范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应遵循完整——分解——再完整的指导原则。
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分解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最终达到完整掌握动作的目的。所以,分解动作的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只要基本掌握即可与其他段落或部分,连接起来完整地练习掌握。否则,有可能形成分解动作的动力定型,而不利于动作的连接和较顺利地完整掌握。完整法和分解法在实际运用中是紧密结合的。运用分解法时,应积极创造条件,以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在以完整法为主进行教学时,也应针对动作的某些环节或困难部分进行分解学习,这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能力和教学时间等因素来确定。不论采用完整法或分解法以及完整法和分解法结合进行教学,都应集中注意力先掌握技术基础,再根据需要逐步改进和掌握技术细节,才有利于动作技术的改进和掌握。
③正误对比的动作示范。由于学生混淆似是而非的动作之间存在的区别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做出正确动作示范和错误动作示范,将两者加以对比,从中找出差异使学生弄清两者不同之处,从而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对这种动作示范的要求与第二种动作示范大致相同,应注意示范时着重突出要纠正的错误所在。
(2)示范要正确熟练
正确是指按动作技术的规格要求完成,只有保证动作示范的正确性,才能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表象和概念。这是对教师的首要要求。熟练的动作示范,不仅便于学生正确地掌握动作,而且可给学生以轻快的感受,引起学练兴趣,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3)示范要有利于学生观察
为了使动作示范便于学生观察,要注意选用适合的示范面、示范速度以及学生观察示范动作的距离和视角。
示范面要根据需要确定,可让学生观察示范动作的正面、背面、侧面或采用镜面示范。显示单个动作的正面和背面以及左右移动的动作(如马步架冲拳——歇步冲拳),应采用正面或背面示范,动作的方向、路线变化较为复杂时,采用背面示范有利于教师领做和学生模仿,组合或套路教学常采用背面示范,并与领做结合进行。显示动作的侧面和按前后方向完成的动作(如弓步冲拳——弹腿冲拳)应采用侧面示范。镜面示范的特点是学生和教师的动作两相对应,学生按完成动作的常规要求进行学练。例如领做武术操或做准备活动时,开始时学生完成动作的常规要求是左脚左移半步成开立,教师的示范动作与学生的动作相对应,则是右脚右移半步成开立。镜面示范适用于单个动作的教学,便于教师领做,学生模仿。
学生观察动作示范的距离和位置,可根据完成动作示范的活动范围、学生人数和示范的目的而定。不论远近,均应以学生看得清为准。学生观察动作示范的视线与动作示范面越接近垂直越有利于观察。在多数学生以横队形式观察示范动作的情况下,越靠近横队两端的学生,其视角就越不接近垂直。因此,学生观察示范动作的队形不宜拉得太宽。学生多时,应让学生排成若干列横队观看示范,并避免横队前列的学生遮挡后列学生的视线。应注意让学生背向或侧向阳光、风向,以利观察示范。
根据示范速度可分为慢速、正常速两种。一般教授新教材时,先进行正常速度的完整示范;对于较难掌握的动作可采用正常速和慢速结合运用。
(4)示范、讲解与启发学生思维相结合
动作示范是作用于视觉器官的直观方式,易于收到感知动作形象的效果。生动形象的讲解则是通过语言作用于听觉器官的直观方式,可准确揭示动作技术的内在联系。实验证明,把两者结合运用所获得的感知效果比单独运用要好。所以,在做示范时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地结合讲解。同时,还需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否则,无论动作示范或是讲解,对学生来说都有可能是视而未见,听而不闻。把动作示范、讲解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结合起来,就是把学生的看、听、想结合起来,使其对所教内容达到理解和明白的程度,从而提高学练效果。
2. 教具、模型的演示
是教学中对图表、照片、模型及其他教具等直观方式的运用,它能使学生较生动,具体地了解动作的形象、技术结构和细节以及动作技术的完成过程。对动作过程快,空中完成的动作和技术结构复杂的动作,如旋风脚、旋子等,都需采用教具或模型的演示进行教学。此外,教具、模型的演示还可起到新颖刺激物的作用,能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练情绪。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使用教具、模型教学,并注意教具、模型的质量,充分发挥其直观的作用。
3. 电影与电视
电影与电视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它的突出特点是看、听结合,生动形象,感染力强。采用电视教学时,还可根据需要慢速放映或停顿分析,它不仅能生动、具体地显示动作形象,而且对动作技术结构、重点以至动作的各个细节,都可进行细致清晰的分析,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思维,加深理解等有显著的功效,体育教学中应根据需要与可能加以运用。
(三)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法
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法,是教师为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方法。套路教学中学生在掌握动作时,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应正确对待,并有意识地加以预防和纠正。套路教学中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不仅是正确掌握武术套路运动的知识和动作技术的需要,也是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重要条件。如果让错误动作形成动力定型后才去纠正,就要付出比学会相应动作多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必须及时地对动作错误进行预防和纠正。
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时,应首先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然后,针对错误的主要原因,选用适合的方法予以预防和纠正。
1. 产生错误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动作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直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应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预防和纠正。
(1)学生对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积极性不高,缺乏完成动作的信心,这时就容易出现错误动作。对这种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应当加强学生学、练目的性的教育,激发学、练的动机和热情,提高学、练的自觉积极性,消除畏难情绪,树立完成动作的信心,培养吃苦耐劳、勇敢顽强,不畏艰险的意志品质。
(2)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的概念模糊不清,对完成动作的要领和要求不明或受原有技能的干扰。建立清晰准确而牢固的概念,增强新旧知识间的对比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提高运用语言法和直观法的水平,特别是提高动作示范与讲解的质量,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明确完成动作的要领和要求,要善于运用各种诱导性,转移性练习,来预防和纠正因受原有技能干扰所产生的错误。
(3)教学要求比实际情况过高或学生的能力(体质条件、素质水平、技能基础等)较差,或者在学生疲劳情况下进行学练,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对这种情况就要正确确定教学任务和要求,并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要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控制学生疲劳的程度,掌握好教授的时机。
(4)组织教法不当,教学安排不利于学生完成学练要求。如辅助练习手段选用、安排不当,讲解不明确、不系统,动作示范法运用不正确,太快或安排学生观看的位置不当,未能看明白,以及教师讲解、示范动作错误,这些都是导致动作错误的产生原因。针对这些错误教师应当加强备课,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切合实际地运用各种教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动作错误的性质,可采用慢解领做法、语言提控法、静站体验法、助——阻合力法、附设条件法、素质补缺法、讲示攻防法、对比求异法、自我暗示法、消退法等等。选择纠错的方法要有的放矢,有的一个问题用一种方法解决,有的则是几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
[慢解领做法]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和协调性差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就要耐心地采用慢速分解示范和反复领做的方法帮助纠正。
[语言提控法] 由于学生遗忘动作或对动作要领不清楚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采用提示性口令或以动作要点来控制学生所做动作的规格,以达到帮助纠正错误的目的。如做弓步时撅臀导致上体前倾,用语言提醒“沉髋”即可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静站体验法] 由于学生肌肉本体感觉差不能控制动作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应采用静、站,控等方式使学生增加有关肌肉的感觉,武术中站桩的方式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助——阻合力法] 由于学生辨别某些动作的空间运动的能力尚未形成而出现错误时,教师运用本人两手的助力和阻力,使学生通过触觉感觉外力的作用,从而完成正确的运动过程。如做架掌时,肩角拉不开,用阻力使学生主动用力对抗而纠正错误。
[附设条件法] 由于学生不适应某些动作的做法,达不到规定标准时,教师可采用设定标志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和错误。如腾空飞脚的击响脚达不到要求高度时,可在上方悬一吊球,使学生的击响脚触及吊球,从而达到要求。
[素质补缺法] 由于学生身体的某些素质差做不好动作时,教师应采取发展这些素质的措施,逐步提高动作的质量。如虚步做不好往往是由于腿部力量差所造成,因此,专门加强腿部静力练习可改善这种不足。
[讲示攻防法] 由于学生忽略了动作的攻防细节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应阐明动作的攻防含义,演示动作的攻防技术,使学生牢记动作的攻防作用。如缠头刀,刀往往贴不住身体,教师采用讲示攻防法可以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这一动作的格挡防守的概念,使错误得到纠正。
[对比求异法] 由于学生混淆似是而非的动作之间存在的区别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将两者加以对比,从中找出差异,使学生弄清两者的不同之处。如“蹬腿”与“踹腿”的区别在于腿法的力点不同。
[自我暗示法] 是学生在明确完成动作的方法而又注意不到某些要求时,在练习中自己有意识地暗示自己达到要求的方法。如弓步后腿蹬地不充分应在练习中暗示自己注意。
[消退法] 是学生已较巩固地形成了动作错误,用以上方法或其他方法不易纠正时,采用在一定时间内停止练习,以便错误动作的条件反射逐渐消退的方法。
2. 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时应注意的几点
学生的动作错误,虽然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预防和纠正,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动作错误是否能得到较快地纠正,与教师的指导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应慎重对待学生的动作错误。纠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先肯定学生的进步,再指出动作错误之所在。要分析原因和利弊,这样易于学生接受和提高改正的信心。
(2)被纠正的动作错误应是主要的。有时主要的动作错误被纠正,相关的动作错误也就随之消除。
(3)在预防、纠正动作错误时,应讲明道理,耐心启发,循循善诱,热情帮助。
二、套路教学中的练习法
套路教学中的练习法是根据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通过身体和思维活动对动作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套路教学中学生掌握动作,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并从中领悟武术的内涵,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和调节心理活动等,都需要通过对动作的反复练习和思维活动来达到。所以,练习法是完成套路教学任务的基本方法。
练习法的特点是学生在身体练习中,有机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并消耗一定的体力,引起一定的疲劳。做完练习后,经过一定的休息时间,才能消除疲劳,恢复工作能力。因此,在运用与身体练习相联系的教学方法时,都应安排好运动负荷,并使之与休息合理地交替进行。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应包括运动负荷和休息两个因素。
学生在身体练习中的运动负荷,可分为表面数据基本相同的和经常变换的(标准的运动负荷和变换数据的运动负荷)两种。表面数据基本相同的运动负荷,通常用于掌握动作技术所进行的练习;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锻炼身体时,则根据具体任务的需要和学生的负荷能力,在连续或间歇的情况下,区别采用变换的或表面数据基本相同的运动负荷。
休息可分为消极性休息和积极性休息。现代生理科学证明,积极性休息对恢复机体工作能力的效果比消极性休息好。实践中这两种休息常常是互相配合运用的,一般是在练习的间歇,先作积极性休息,然后再作消极性休息。
练习与休息的合理安排应以机体工作能力的恢复和提高为标志。运用各种练习法时,应注意处理好,一定的运动负荷与间歇安排对机体机能的影响程度,使之符合练习过程所要求完成的教学任务的需要和机体工作能力恢复的规律。
套路教学中通常采用的练习法有: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练习法、比赛练习法、综合练习法以及集中注意力练习法、念动练习法和放松练习法等。
(一)重复练习法
重复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固定的条件有动作结构,运动负荷的表面数据以及场地器材等。例如按规定的动作标准,固定的速度重复练习。这是在套路教学中练习的重要方法。重复练习法的特点是练习的条件固定和反复进行练习,练习的间歇时间没有严格的规定。它的主要作用是有利于教师观察,帮助学生改进动作技术,有利于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和巩固动作技术,锻炼身体,发展体能,培养意志品质。运用重复练习法时,应使练习的条件固定,同时坚持完成练习任务必不可少的反复练习,这样才能体现出重复练习法的效果。
重复练习法可分为单一重复练习、连续重复练习和间歇重复练习三种。
1. 单一重复练习:是对动作每练习一次就进行休息的反复练习方法。如练习一次击步二起脚,休息后再重复练习,如此反复练习。单一重复练习法的特点在于对动作的练习数量较少,持续时间也较短,因而适用于动作的初学阶段,便于教师观察和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较少消耗体力。在掌握动作的初学阶段,可在较低要求(如腾空高度)的情况下进行练习。
2. 连续重复练习:是对某动作连续重复练习两次以上后再进行休息,然后再连续反复练习的方法。它多在具有周期性特点的动作教学中运用。如行进间的正踢腿、行进间的仆步穿掌的练习。对非周期性的动作,也可根据需要人为地赋予周期性特点,连续地进行重复练习。如连续的组合练习(五步拳,形意连拳等)。连续重复练习法的特点是具有较大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连续重复练习法不仅利于加速动作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并且对加强身体锻炼,提高神经系统和心肺系统的机能,发展灵敏、协调和耐力素质以及培养完成任务的坚持性等都有较好的作用。在动作的初学阶段,要控制连续重复的次数,以免负荷过大,过早出现疲劳,影响对动作的改进和掌握。负荷安排要合理,应适合学生负荷的承受能力,处理好练习强度和练习密度的关系,强度较大的练习,其练习密度自然应相对较小。为此,可根据学生的负荷能力和锻炼身体、培养意志的需要,在休息时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逐次或有阶段性地增加连续重复练习的次数或持续时间,或者相反,在连续重复练习的次数或持续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休息时间,必要时也可既增加连续重复练习的次数或持续时间,同时适当减少休息时间。
3. 间歇重复练习:是练习后安排相对固定的间歇时间,再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如以90 %的强度进行半套长拳的重复练习,规定重复练习之间间歇为3~4分钟。间歇重复练习法的特点在于对练习间歇施以适当控制,以加强对身体锻炼的影响。运用间歇重复练习法,安排好间歇时间,控制学生的机体不产生过大程度的疲劳。
(二)变换练习法
变换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变换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变换的条件有运动负荷的表面数据、环境、场地,器材等。变换练习法有连续变换和间歇变换两种:连续变换是在练习条件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练习的方法。如改变套路的练习方向,套路练习环境的不断改变等;间歇变换是在间歇后改变动作形式、组合,再进行练习的方法。改变动作形式或组合的练习是指用不同姿势的跑或跳。例如:弧行步与跑跳步的交替练习,武术成套练习中动作组合的改变等。
变换练习法的特点在于练习条件的变换。由于练习条件和运动负荷的不断变换,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和身体各器官系统相互间的协调机能,提高人体对不断变换的练习环境和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以及从事身体练习的积极性,掌握动作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等,都有较好的作用。
运用连续和变换练习法时,应选择安排好变换的条件。用于动作教学和改进,提高运动技术时,应对变换的条件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使变换的条件通过练习所起的作用符合练习任务的要求。例如,为了提高腾空飞脚的技术水平,可选用由高处向低处的练习,以增加腾空的时间,便于完成空中动作,在练习时既要确定落差的高度,还须对因由高处向低处的练习引起的某些变化因素作出规定,如不向上做起跳动作,向远出跳落等,否则,任意的练习手段可能会使正确动作变形,不利于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点),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循环练习的方法。
循环练习的方式有多种,基本的是流水式和分组轮换式两种。
流水式循环有分组和不分组两种,它是按练习的顺序、路线和要求,排成一线纵队依次循环练习。
分组轮换式循环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各组学生分别在各练习站,按练习要求同时开始练习,一站练习完后,按一定顺序又到下一站练习,这样依次循环进行。
循环练习法既是一种练习方法,也是套路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点是有多个练习手段,练习过程连续循环,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大课堂密度,运动负荷较大,练习程序和要求可根据完成练习任务的需要、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条件等予以设计。循环练习法的主要作用在于能较全面地锻炼学生身体,发展体能,有助于巩固动作技术,提高运动能力,有利于培养道德意志品质,还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学、练的积极性。
运用循环练习法时应注意:
1. 练习手段、练习量、练习站以及循环练习方式的确定,均应服从练习任务的需要,改进巩固提高动作技术为主的练习手段,要突出练习重点,练习数量不宜过多,以利学生能集中注意于动作的正确性;以身体锻炼为主的练习手段,动作数量可以多些,但选用的手段要符合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学生的运动基础和能力以及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
2. 选用的练习手段应是学生基本会做的。根据动作教学的需要,可多选用复习、巩固教过的动作或辅助练习;根据身体锻炼的需要;可选用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品质等的练习;也可以把上述这些练习搭配、组合在一起。在选有多个练习手段时,应尽可能使这些练习手段对身体各部位和身体素质具有各不相同的影响,以利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
3. 每个练习站可采用单一的或连续的重复练习。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可有定量、定时、定性等的要求。如定量不定时,或定时不定量,或定量又定时。同时兼以定性(指动作质量)的要求。
4. 各练习站的练习顺序应尽可能使难易练习和负荷大小不同的练习交替进行,或渐进安排。如有对身体局部或某些身体素质影响相同的练习,应间隔安排,相互交替。
5. 各站连续完成练习的运动负荷可逐步增大,但一般不超过学生最大负荷能力的三分之二。练习量大时,强度应相对较小;反之,强度大时,练习量不宜太多,在循环练习中,可根据锻炼身体的需要,结合采用有间歇的练习法。这通常是为了提高各练习站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的数量,以增大运动负荷和锻炼效果,而对练习后的间歇时间施加相应的控制或以循环一遍为单位安排间歇。练习的循环遍数,可视教学、锻炼的需要和学生的负荷能力而定。
(四)综合练习法
综合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综合运用某些练习法的特点而组成的一类练习方法,综合练习法没有固定的练习形式,它的特点是常常在连续的或变换的条件下进行。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有利于掌握、巩固动作技术,也能较好地培养综合运用技术的能力,对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训练水平以及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等都有较好的作用。综合练习法的运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组成和运用这种练习法时,应注意使练习手段、练习量和强度、练习间歇以及练习程序的安排,符合完成教学、练习任务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运动负荷能力。
(五)比赛练习法
比赛练习法是在比赛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由于比赛练习中竞争的激烈性是普遍存在的,因而对学生的体力、智力、生理、心理、技术、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这样,比赛练习中对动作技术的改进、提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意志品质的培养等,都能在学生积极地参与下,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在青少年的套路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比赛练习法的运用。运用游戏练习法和比赛练习法时应注意:
1. 比赛练习的复杂程度和练习要求,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体育基础,使之有利于学生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尤其要注意在比赛练习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果敢行为等的能力,培养正确的胜败观、荣辱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以指导和教育。
2. 认真检查场地、器材,注意控制运动负荷,消除不安全因素,预防运动损伤。对体弱学生应有适当安排,避免过度兴奋和不利健康的因素。
(六)念动练习法(又称想象练习法)
念动练习法是学生根据动作的完成过程,有意识、系统地在脑中进行思维、表象的一种练习方法。如想象完成某一段套路从第一动到最后一动整个动作过程以及各个技术细节。
念动练习法的特点是,通过对完成动作的思维、想象和体验活动来作用于心理、生理,并使完成动作的过程和动作概念得到熟练和巩固。此外,念动练习还具有简单易行,不需要场地、器材,节省体力,并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没有运动损伤的危险等特点。念动练习特别适用于有危险性和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如旋子转体、旋风脚接劈叉等,也特别适用于有以下情况的学生,适应能力差、易受伤、因伤或其他原因不能直接从事实际练习、对复杂的动作技术难以记清等。在学生练习间歇时采用,尤有良好的效果。根据试验研究表明,进行念动练习时,脉搏加快,血压升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得到提高,它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加深对动作的记忆,加快动作的熟练程度,能改善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提高操作思维能力和完成动作的能力,进而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
念动练习有口语(或默念)想象、意识想象、观察想象和情景想象等形式。口语想象是自言自语或默念动作完成的过程,同时有完成动作的清晰思维活动。意识想象是对动作完成的过程进行再现表象,不伴有语言引导。观察想象是观察完成动作时所进行的动作表象,当动作想象达到生动表象时,参与想象活动的肌肉会产生微弱的神经冲动。因此,进行念动练习时,应努力使所想象的动作能伴有身体相应部位肌肉的神经冲动,想象得越具体越细致,效果就越好,这是取得念动练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意拳站桩时,技击桩的情景想象要求想象四面环敌,犹如身临其境般的逼真;试力练习要求想象非常生动形象,这些意念练习法就是念动训练。
运用念动练习法时应注意:
1. 念动练习不能做凭空想象。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必须对动作技术已有正确的概念,这是前提条件。对动作技术的概念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来建立,继而再通过他人和自己练习的对比想象,以及教师对错误的纠正等来完善。
2. 念动练习是实际练习的一种较好的补充,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际来采用。念动练习一般在实际练习的前后进行。实际练习前是集中注意力,想象将要完成的动作;练习后则回想刚完成的动作,做自我信息的及时反馈。也可在教师讲解、示范之后、做准备活动结束时,练习间歇时安排念动练习。
(七)放松练习法
套路教学中采用的放松练习法,即包括机体活动性放松练习法。它通常是在课的结束时进行。在课的某一阶段教学结束时,如运动负荷较大,也可做一些放松练习。
机体活动性放松练习法是通过肢体的屈伸、振摆、抖动和按摩、深呼吸以及其他轻微的身体活动等练习,来使机体逐渐处于相对安静状态的一种练习方法。
机体活动性放松练习法的特点是练习简单,负荷轻微。它不仅可以使紧张的肌肉、神经和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并且可起到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情舒畅等作用。
运用机体活动性放松练习法时应注意,根据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大小程度,使放松练习相继、逐步地降低运动负荷。如做慢跑的放松练习或整理运动,对缓解紧张情绪,消除疲劳,在心情上感到轻松、舒畅,并且对恢复体力,坚定意志,培养自我调控的能力等都有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