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正确认识和处理现阶段体育工作中的几个关系【7】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重点论、转化论和发展论
——作者题记
同志们:
改革开放以来,体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化体育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体育事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以“一法两纲”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体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伴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亟需我们从理论上加以阐述和诠释,在实践中正确把握与处理,使体育事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普及与提高、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的关系
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是我们体育工作的基本方针。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江泽民同志在八运会期间接见全国群先代表时指出:要保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局面。竞技体育活动是在群众体育活动基础上的拔尖。竞技体育活动在国际大赛上拿金牌,这是国家的光荣。我们的群众体育活动也有一个继续提高的问题。江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地阐明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一,要讲“两点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体育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各有各自的特点,它们的训练方法、手段、内容、直接目标和层次不尽相同。群众体育的直接目的是强体健身、休闲娱乐,而竞技体育的直接目的是向人类生理极限挑战,在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赢得更多的奖牌。群众体育老少皆宜,而高水平竞技体育却是要有天赋的青少年来参与,这是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第二,要讲“重点论”。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我们一贯强调群众体育是我们工作的基点、重点,增强人民体质是我们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这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体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为增强人民体质服务,是党和国家对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这些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对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迅速增长。因此,把群众体育作为我们体育工作的基点和重点,也是民心所向。讲重点,就要抓重点。党中央和国务院很重视群体工作,近几年来,江泽民同志、李鹏同志多次对群众体育给予指示,去年江总书记为体育工作题写了“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题词,并亲切地接见了全国群先代表。体委党组对群众体育工作也非常重视,多次召开党组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布署群体工作。同时加大了资金投入,去年国家体委决定将体育彩票收益的60%用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并从收益金中拿出3000万元用于500个社区的体育设施建设。同时,在全国实施了“阳光工程”,将运用国家体委上市公司的资金在全国兴建6个大型体育健身广场,预计两年内完工。这些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当然,长期的工作重点与阶段性的工作重点是不同的,具体到每个时期、每个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不同的。当面临奥运会等大赛时,准备奥运会等大赛就会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是辩证的。
第三,要讲“转化论”。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二者是在互相转化中前进的。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会为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并推动和刺激人们参加体育活动,进而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而群众体育的普及又为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深刻地论述了国民经济中全局性工作的十个方面的关系。他讲,你想要发展重工业吗?那就首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我们要运用毛主席分析问题的方法来处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的关系。你想搞好竞技体育吗?那你就要做好群众体育工作,你想搞好群众体育吗?你就要抓好竞技体育工作,我们要这样认识和处理问题。
第四、要讲“发展论”。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既不能用牺牲竞技体育的办法来发展群众体育,也不能用牺牲群众体育的办法来发展竞技体育。单一地发展某~方面,其结果会使路越走越窄,只能是事业的萎缩。只有保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胸中有了一盘棋的思想,两者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讲协调发展,不能只满足于停留在一般的认识上,重要的是狠抓《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落实,再落实,这才是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方针的最终目的。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工作是体委系统两项主体性工作,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者关系是体现领导干部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我们在制定方针、政策、法规时一定要认真贯彻好二者的协调发展,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以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二、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改革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十四大之后,国家体委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出台了六大类29项改革措施,制定了《关于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的意见》,并确立以足球改革作为突破口,以体育体制改革为核心,以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为龙头,以社会化、产业化为方向,以“六化六转变”为目标的改革系统工程。通过改革,使国家体委机关实现了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加强了机关宏观管理和宏观决策的能力。通过1994年和1997年两次机构的调整,使体育系统的改革迈出了重大的步伐,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第~,要着跟于体育的体制与机制进行根本性改革。改革的根本是体制,核心是机制。目前国家体委管理运动项目的职能全部从机关分离出去,建立了20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实现了运动项目管理责权利相统一。可以说体制的改革已初见成效。实践证明前一段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改革的力度是恰当的,改革的进程是平稳的,正确地处理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干部职工的承受程度之间的关系。当然,改革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说通过几次大的改革,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改革从来不会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改就灵”,它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来保障。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进行机制的改革,要逐步建立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不断地在改革实践中深化对改革的认识,探索道路,探索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第二,体育改革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当前我国最大的国情就是初级阶段。从整体上讲,有什么样的经济,就会有什么样的体育,小康经济就要有小康体育。我国体育目前的状况是:基础比较薄弱,发展规模不大,总体水平不高,地区之间的发展还不够平衡,体育人口偏少,竞技优势项目不多,体育的科技含量还需要加大,体育事业仍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变,这就是初级阶段的现实。然而,我们强调初级阶段的国情,不是要体育事业停滞不前,“认识社会,是为了改造社会”。初级阶段仍然可以大有作为,正像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初级阶段是先进与落后并存的阶段,是发展的阶段。体育界要放眼世界,争创一流,争取最好的成绩,为社会的文明与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第三,改革的目的在于求发展。改革为我们的体育发展创造了条件和前提,但改革并不等于发展。体育事业要发展还需要我们去做大量的工作。毛主席曾经说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们开辟了达到理想的道路,而理想的实现,还要靠我们艰苦努力。”当前摆在我们各级体委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要摆脱原有的旧框框,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工作作风,把立足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来。要认真结合初级阶段的国情,制定体育发展的目标、道路、措施。要抓住机遇,勿失良机。以改革求发展,以发展促改革。近年来,上海、江苏、山东和吉林等省的体育事业就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实践证明:早改革早发展,大改革大收益。
第四,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遵循自身的客观规律。体育事业同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事业一样,有着自己特有的规律,对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要从整体上去评价,我们不能以一两次比赛的胜负“论英雄”、“话改革”,重要的是在改革大潮中不懈地总结经验,使我们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体育事业要想长期的而不是一时的,全面的而不是一两个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一是要注重对体育事业发展速度的研究,使其保持在一定的相对稳定的发展速度上;二是要注重对体育事业发展的相关要素的研究,不能为眼前某些项目的快速发展而制约或影响了多数项目的长期发展;三是要注重体育人才素质的研究,下气力建立优化的跨世纪的人才结构群。只有这样,体育事业才能保持长足的发展后劲,使其持续地、快速地发展。
第五,要用实践去检验改革的成败。检验体育体制与机制改革的成果得失,关键还是要看发展,要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衡量。具体到我们体育部门还要看是否增加了活力和后劲;是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是否进一步调动了干部与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般来说,一个项目在实现了体制与机制改革之后,会有一个逐步适应与成熟的过程,成绩应该上去,事业应该得到相应的发展。如果一个项目的成绩长期上不去,也很难说这样的改革是成功的。
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国家体委与地方体委的关系
项目管理司从国家体委机关分离出去,成立若干管理中心,不仅仅是完成了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问题,而是为体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上社会化、产业化道路创造了条件。这是体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要看到项目管理司经过改革,变成了项目管理中心,这决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不是换一块招牌,也不是原来各部门职能的拼凑,还是那个庙,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事,但性质完全改变了。使运动项目朝着实体化、专业化、系统化管理的目标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原体制的重复、交叉、分段管理的状况。所以,项目管理中心的同志要从中心的性质、任务和职能出发,尽快地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程序,转变作风,正确处理好管、办、干三方面的关系。
一是各项目管理中心要正确处理好同国家体委各职能司局办的关系。两者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各个项目管理中心要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要主动“到位”而绝不“越位”。要尊重国家体委职能司局办的领导,要主动向他们汇报工作,请示问题。项目司撤消之后,机关的各司局办要把这些司过去承担的、管的任务大部分承担起来,任务更重了。机关同志要牢固树立面向基层,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的思想。要经常深入了解各项目中心发展和每年的工作安排,特别是项目中心成立初期,要理解他们的苦衷,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对中心的请示报告,要不拖、不压、不扯皮,及时讨论,及时批复。机关办事一定要按法规办,按程序办,按指示办,按实际办。一时拿不定主意的,要找中心同志商量,充分听取意见,不能批办的事情要耐心地说明理由。
二是各项目管理中心要正确处理好同地方体委的关系。国家体委项目管理中心成立了,省(区)、市体委不可能也成立那么多的项目管理中心。如果各中心都直接对省市体委,省市体委也受不了,况且我们项目管理中心是事业单位,地方体委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不能直接去管或者指导政府部门的工作。凡是中心工作上要与地方体委发生关系的,都必须经国家体委,以国家体委名义与地方体委发生关系,这既是工作程序和工作原则,也是工作纪律。千万不要把20个项目管理中心变成20个司局,那样,地方体委同志就会承受不了,也吃不消。同时要看到实行项目管理中心体制是一个新生事物,它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项目中心只有得到上上下下多方面的关心、理解与支持,才能加快自身体制的完善和机制的转换。在这里也希望各级地方体委一如既往地支持各项目中心的工作,携手共同为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三是各项目管理中心要处理好同各兄弟单位的关系。由于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刚刚成立不久,最长的只有3年多一点时间,最短的只有几个月,各兄弟单位之间需要加强相互的协调与支持。希望大家都要顾全大局,本着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做到:独立自主,相互尊重,来往互利,交往互让,平等相处,取长补短。使项目管理的改革同体育的各项工作的改革同步,使体育工作的全盘棋和起来、活起来。
四、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体育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体育事业作为一项公益事业,人们往往更多地注重了社会效益,存在着忽视经济效益的现象;进入市场经济之后,人们又往往容易出现更多地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第一,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体育从整体上讲是社会主义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体委的一些商业性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司外,体委其他各个单位、各个部门都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特别是机构改革后,成立了项目管理中心,有了一定的人、财、物,为项目进入市场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项目要发展,就要有资金,就要想方设法去创收,有经济效益。这些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创收的目的是什么,还是要用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如果中心成立后,大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收上,做生意的水平和能力都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好了,职工福利也高了,但项目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下降了,这就偏离了改革的初衷。因此,各个部门都要头脑冷静,要妥善处理好这一矛盾,掌握好“度”。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体育工作的根本宗旨,不要忘记改革的根本目的。
第二,要重视经济效益。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产业发展越来越快,体育产业很可能成为我国未来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现在健身器材销售火爆,将来很可能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中国有3亿个家庭。如果有10%的家庭(3000万户)花1000元购买健身器材,销售总额就会达到300个亿,这是很大的产业。在美国体育产业收入要超过汽车等产业的收入。国家要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运动项目要发展,就必须努力适应市场经济。过去项目发展靠国家的“皇粮”,现在成为独立法人,有些部门既无有形资产,也无强大经济后盾,加之税收法、广告法等的完备,给部门创收带来一定的难度。各个项目发展靠国家拨款,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增长,要自力更生,自谋出路,如果没有经济效益,没有财源,从一定意义上说,项目发展就没有活路。因此,项目要发展,就要想方设法“以体为本,全面发展”,通过各种活动和合法手段取得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谈项目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这些年总的讲我国体育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增强开发体育产业的意识,配备选拔好体育经营人才,这样才能使体育产业更快地发展。社体中心从群体司一个协会处分出三年,从无到有,每年赢利几百万。每年组织全国性大小赛事50余起,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推动了这些项目的发展。另外像篮、排、足、乒乓、拳击、网球等都是搞得不错的。因此,各个项目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依靠项目特点,开拓和培育体育市场。
第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是相互促进的,不可偏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存在哪个高尚哪个低俗的问题,它们同属一个共同的价值体系,我们不能以一者排斥另一者。好的经济效益会为社会效益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同样社会效益好了,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因此,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促进的,两个效益都要抓,两个效益都要硬,两个效益都要要。体委系统这几年涌现出不少好的典型,像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在开放体育场馆设施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健身娱乐的好去处。每年到五台山体育中心锻炼的人数超过200多万人次,还建立了五台山体育中心健身网,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他们除了养活自己一百多名职工外,每年还要上交体委300多万元。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能做到的,绝大多数省区市体委也应当能做到。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众期望值和运动技术发展水平的关系
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丰富,人民群众对体育关注的热情越来越大,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体育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于是人民群众对体育的期望值和某些项目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便构成了一对新的矛盾。面对这一矛盾就要求我们加强体育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近些年来,体育宣传工作做的是好的,新闻战线同志们为体育战线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由于体育宣传所具有的“五性”,即:群众参与的普遍性,媒体介入的广泛性,胜败转换的刺激性,热点新闻的炒作性,体育载体的商业性,使得体育宣传出现了过分追求市场化与商业化的倾向。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对待。体育宣传要坚持正面、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不要一味地追求“新闻炒作”、“新闻曝光”、“新闻轰炸”;体育宣传要研究市场、适应市场,不要一味跟随市场走,一味追求新闻的市场价值;体育宣传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结合,坚持疏导的原则,不要一味迎合社会上某些不健康或偏激的情绪。当前我们在体育宣传中要注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加强体育宣传的管理工作。在体育宣传中要贯彻“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要把项目的真实情况告诉群众,无论胜与败都要宣传适度,不要误导。江总书记讲,导向正确,是人民之福,导向错误,是人民之祸。为了把体育宣传工作纳入到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国家体委先后制定了《国家体委体育宣传工作组织管理实施办法》、《重大体育竞赛活动新闻宣传组织管理工作若干规定》和《中国体育记者出境采访管理暂行规定》等三项法规,这三个文件强调了重视体育宣传事项的归口管理,明确了体育宣传要实行层次管理,对体育宣传的新闻、出版、记者管理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法规的深入贯彻实施,必将推动我国的体育宣传工作。
其次,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舆论引导是一项很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体育热”在全国持续升温的情况下,体育越来越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和传媒关注的热点,体育报道量越来越大,体育宣传阵地也在不断扩大,国家体委正在逐步完善体育舆论的阅评、调研、谈话、通气、新闻发布等制度,我们体育界的同志要树立“守土有责”的精神,真正把体育宣传中的疏与导、管与放有机地结合起来。
再次,我们体育界还要热忱欢迎新闻界和社会各界对我们体育工作进行舆论监督与批评,只要他们的批评是善意的,监督是正常的,哪怕一些话讲得有些刺耳,我们也应诚心地接受,体育界要有这种虚怀若谷的雅量。用舆论监督和正确引导来推动我们的工作,同时也要敢于加强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不可缺的两个方面,不能失之偏颇,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六、正确认识和处理运动队建设中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的关系
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是激励运动员、教练员的主要动力要素。精神鼓励不是万能的,物质奖励也不是万能的,二者相辅相成,忽视任何一方都会导致片面性,只有两者有机与适度地结合,才能产生较强烈与持久的激励作用。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在运动队管理上,思想教育显得软弱无力。实行市场经济制度以来,运动员的个人利益意识增强,主体意识增强,利益驱动成为一些运动员训练和参加比赛的主要动力源泉。正确运用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的激励方式,将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运动队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一,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和管理的力度。运动员为国打球是优良传统,这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运动队的重要特征。现在有些运动员是为钱打球,水平不高,要钱不少,事业心不强,影响很不好。加强思想教育的力度,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增强思想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原则性、有效性。小道理要讲,大道理更要讲;不能只有表扬,没有批评;不能只用物质的满足作动力,更要以高尚的精神情操去打动人、陶冶人;不能是说一套做一套,更应把说服与看服结合起来。这样的思想教育与管理才是有效的。
第二,要认真总结运动队思想教育的基本经验。近些年来,国家体委坚持弘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科学求实、遵纪守法、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各运动队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了许多成功的思想教育经验,我把它归纳为十条:
1.进行以“升国旗、奏国歌为己任”的理想与追求教育。
2.进行以“正确认识成长成才过程”为内容的祖国培养意识教育。
3.进行以“认识历史、了解国情”为内容的世界观、苦乐观教育。
4.进行以“为党旗争辉”为内容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5.进行以“身边人影响身边人,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的典型示范教育。
6.进行以“甘当人梯,顾全大局”为内容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
7.进行以“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为内容的遵纪守法教育。
8.进行以“一切从零开始”为内容的“胜不骄,败不馁”精神教育。
9.进行以“三严”、“四不”为内容的反兴奋剂教育。
10.进行以《运动员守则》为内容的运动员形象教育。
我们要充分运用与推广这些好的经验与形式,把运动队的思想教育搞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第三,要掌握物质奖励的度。奖励是一种导向,奖励不能只认牌不认人,否则将会产生误导。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都应该掌握一定的“度”,超出一定的范围不仅达不到激励效果,反而会造成相互问的攀比,把奖励变成了腐蚀剂。尤其是项目水平不高,成绩不好,如果奖金很高,就会对其他项目造成不平衡。任何奖励都不能无限制地哄抬、哄长,也不能盲目地同资本主义国家攀比。奖励要规范,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制度,加强奖励工作的宏观调控,防止奖励中的无序和失控现象。奖励中要切记“一将功成万骨枯”,要看到在中国任何一项成绩的取得都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都是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个群体的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们社会公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社会公德的内容是集体主义。所以物质奖励一定要妥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七、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众的健身需求和体育场馆设施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关系
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亿万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全民健身事业空前发展,群众健身热潮不断高涨。
一是全民健身计划通过大力宣传,初步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参与”,仅参加1997年第三届全国全民健身宣传周的人数就达3亿人次;
二是一支热心群体事业、学有所长、扎根群众之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活跃在各个晨晚练点和健身俱乐部之中,我国现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万多人:
三是国家成年人体质监测网正式进行试运行,成年人体质测定工作逐步展开,全国人均寿命已提高到70岁;
四是青少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率和优秀率有了明显提高,达标人数累积近10亿人次;
五是城市社区体育工作更加活跃,60%以上的社区都建立了体育组织:
六是农村争创体育先进县的活动更加扎实和富有成效,现有全国体育先进县468个,今年将审批第六批全国体育先进县;
七是群众性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越来越多,体育人口不断增长;
八是群众体育法规建设迈出了新步伐,一批具有较强规范性和实用性的法规正在付诸实施;
九是注重了群众体育的科研活动,群众体育信息中心已筹建完毕,库存量达60万字以上;
十是公共体育场馆纷纷向社会开放,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京、津、沪的公共体育场馆已全部向社会开放,北京市和上海市虹口区的学校体育设施在双休日也面向社会开放。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与体育设施、场馆等方面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坚持发展经济,增加投入,盘活存量,开放场馆。具体的措施:一是要进一步开放体育场馆,有条件的体育场馆都要坚持向群众开放,特别是大中小学校的场馆要向社会开放。二是要提高场馆使用率,并加强科学管理和科学经营。现阶段还不可能花钱盖更多的场馆,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场馆,如果每个场馆的开发时间可以延长一倍,那么就等于新建场馆一倍,这是个很值得开发的数字。三是要深化改革,要把体育场馆的改革同体育场馆的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的精神,今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能否采用股份制的办法修建和改建各类公共体育设施。这样既可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又可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是要大力提倡和鼓励集团、企事业、街道、乡镇和个人都来兴建体育设施。五是要逐步把体育设施与场馆的建设纳入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中去,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设施与场馆建设也有更大的发展,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参与体育健身的需要。
八、正确认识和处理体育事业的发展同干部队伍素质不相适应的关系
以“一法两纲”的制定与实施为标志,我国的体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要使这些宏伟的规划落到实处,必须要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作保障。
第一,当前干部队伍的素质还不能适应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体育事业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来共同推动体育改革与发展这只巨轮。当前体育干部队伍中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结构的不合理。一是知识结构的不合理,表现为搞体育专业训练的人才较多,而体育发展急需的经营、法律、外语、计算机等专业人才较少;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干部队伍中还未能实现梯式搭配,优秀的后备人才还比较缺乏;三是班子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一些班子未能从性格、经历、学识和专长等多方面实行优化配备,致使一些班子内部出现不团结等内耗现象;四是人才结构不合理,表现为有些单位人才比较集中与密集,有些单位却人才奇缺。我们要勇于正视这些问题,加强人才的开发工作,注重领导班子优化组合的研究,使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使更多的领导班子成为讲政治、有正气、干事业的领导集体。
第二、要尽快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小平同志说:中国的事情要办好,关键是人。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的现代化是以人的现代化为基础的。人的素质的高低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与速度。近年来,国家体委注重了干部队伍的建设。坚持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干部考核培训为基础,侧重做到“四抓”: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择优选用的原则抓任免;二是坚持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法抓考核;三是坚持围绕运动项目管理的改革抓分配与交流;四是坚持以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为目的抓培训。去年任免副处以上干部402人,重点充实调整了39个单位与部门的领导班子共89名成员;考核了45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先后举办了315期干部培训班,干部队伍的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同时应该看到,我们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太高,距离体育事业对我们的要求差距还很大,我们要继续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与培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进一步加快干部制度的改革。一是要加大干部制度管理的强度。努力营造一个职责清晰、奖惩分明、能上能下、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二是要加大干部选拔使用的速度。争取在今年内,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要配齐。三是要加大干部培养的力度。坚持有计划、按步骤,抓好后备干部的充实、考核和管理工作,建立起后备干部队伍。四是要加大干部交流的广度。不仅机关司局间要交流,机关和直属单位要交流,体委系统内部要交流,还可以辐射到社会与地方,进一步拓宽于部交流、锻炼的渠道。五是要进一步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的幅度,形成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通过集中培训、在岗自学等方法,切实下功夫提高现有干部素质。世界上的事情都是人为的,有了一支素养较高的干部队伍,体育工作才能真正向前大大迈进一步。
第三、要大力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也是加强决策科学化,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党员与群众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当前我们多数单位都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同时,一批年轻同志刚刚走上领导岗位,对民主集中制原则还不十分了解与熟悉,因此,当前在贯彻民主集中制中三个不正确的倾向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上,集中过多或集中不起来的问题时有存在;在主官与副官的关系上。主官个人说了算与副官说了不算或不愿说了算的问题时有存在;在班子分工与负责的关系上,分工不负责与分工必分家的问题时有存在。纠正与克服这些问题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集中制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制度,它要求一把手反复听取大家的意见,在民主之后再行决策,尤其对于重大问题,要反复征询大家的意见,尽可能求得一班人的共识。同时一把手要勇于负责,善于集中。广泛的民主与适时的集中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特征。
二是要正确处理主官与副官的关系。民主集中制是一种现代科学的管理体制。在这里权利和义务是紧密相联的,主官是集体领导下的主官,他接受集体赋予的权力,又同时接受集体的监督与制约;副官是主官领导下的副官,他主要是接受主官的领导和管理,对一把手负责,同时也要积极参予集体的领导与决策,努力抓好自己分管的工作。
三是要正确处理人管人与制度管人的关系。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中,看似是主官管理副职,副职管理部属,实质上人管人只是一种外在形式,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要运用制度对人进行管理。在制度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要善于在班子内部建章立规,使每个人时时处于制度的规范和管理之中。
如果我们有了一支德才兼优的干部队伍,又有了一套好的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办法,体育事业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跃上新的台阶。
同志们,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1998年是全面贯彻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贯彻落实“九五”计划的关键性一年,伍绍祖主任已在讲话中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描绘了振奋人心的蓝图,可以讲体育界的大政方针已定,重要的是狠抓落实、落实、再落实,让我们团结协作,真抓实干,以增强人民体质的辉煌业绩去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