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关概念及界定

(一)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关概念

1.产业

产业是指:(1)指私人财产,如田地、房屋、作坊等等;(2)生产事业;(3)特指现代工业生产部门。我国的三个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农业,可以细分出农业、林业、渔业、牧业和包括了日杂、生鲜食品等农作物加工的副业等细分行业;第二产业——工业经济,包括石油能源等动力工业、建筑工业、汽车工业、机械电子工业等传统重工业和高新技术制造等工业,还有日化、纺织、化妆品、家用电器等轻工业产品制造行业;第三产业——统称为服务行业,其中分为三类,包括政府政治“服务”、经济要素配套和整合服务以及文化产业服务。

2.行业

行业通常是指工商业中的类别,泛指一类职业,如饮食行业、交通行业、服务行业和电子行业等。目前公认的一种行业分类体系是沿用产业的分类进行划分,这个体系是以经济产业体系为主要划分标准。行业分类,是根据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的。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引进了联合国推荐,并在西方国家通用的国民生产账户(即SNA)核算体系有关行业分类的标准,并保留原来使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即MPS)的行业分类。行业分类所坚持的原则是:(1)区分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2)主要按分类对象所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来划分其所属行业,即按其所属的行业而非其行政隶属关系分类。根据国标修订方案,国民经济行业分为16大标准门类,体育行业属于第12大标准门类。具体为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

3.职业

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它是一种或一组特定工作的统称。职业须同时具备下列特征:(1)目的性,即职业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2)社会性,即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3)稳定性,即职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形成,并具有较长生命周期;(4)规范性,即职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5)群体性,即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数。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所谓工作性质,即一种职业区别于另一种职业的根本属性,一般通过职业活动的对象、从业方式等不同予以体现。职业分类的目的是要将社会上纷繁复杂,数以万计的现行工作类型,划分成类系有别,规范统一,井然有序的层次或类别。对从事工作性质的同一性所作的技术性解释,要视具体的职业类别而定。而职业分类体系则通过职业代码、职业名称、职业定义、职业所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等,描述出每一个职业类别的内涵与外延。

4.工种

工种是指将职业按不同需要或要求进行的具体划分,一个职业包括一个或几个工种。工种是根据劳动管理的需要,按照生产劳动的性质、工艺技术的特征或者服务活动的特点而划分的工作种类。

5.岗位

岗位是指根据生产和服务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工作位置。一个工种又包括一个或几个岗位。职业与工种、岗位之间是一个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职业、工种和岗位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对职业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要对职业进行科学的分类。职业分类客观地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和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阶段社会管理水平。

6.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是指按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职业技能鉴定的本质是一种考试,具有考试所有的共性特征。职业技能鉴定是专门以职业技能为着眼点的考试,是一种具有特定内容、特定手段和特定目的的考试。

7.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是指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术、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

8.从业资格

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职业(专业)学术、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

9.执业资格

执业资格是指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10.职业水平认证

职业水平认证即从业资格认证,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

11.职业准入认证

职业准入认证即执业资格认证,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较强、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专业)实行的准入控制制度。

12.学历证书

学历证书通常是指一个人在国民教育系列中所接受的某一层次教育的证明,是受教育者综合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反映,在普通教育中,它是文化程度凭证。在职业教育中,它是文化程度及职业能力水平的标志,也是从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13.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必备的学术、技术和能力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正的有效证件。

职业资格证书是一种证明,也是一种信物,是职业标准在社会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定位,是职业技能鉴定结果的凭证,证书制度的应用和调节对象是劳动者、雇佣者和管理者。职业资格证书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具有崭新的意义。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不仅要求职业要有统一规范的标准,也要求从业者的技能水平符合职业标准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式下,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资格靠劳动者出示自己的产品或临场操作来验证。用职业资格证书取代传统方式的验证,既是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也与职业标准的社会统一性相适应。职业资格证书理应是全社会通用的凭证。职业资格证书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从技术角度看,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按照一定的职业规范和标准对劳动力质量进行严格检测的结果;从经济关系看,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对劳动供给者拥有的劳动力产权的核定。

14.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指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主要内容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资格证书的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社会来完成劳动力产权和质量的认证,不但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而且比由劳动力的需求方或者供给方自行检验认证所耗费的费用低得多。这样,就降低了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成本,为劳动力市场的低耗高效运转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关概念与界定

1.体育行业概念的初始界定

体育行业概念的界定应在其紧密相关产业的背景下进行,即首先应在产业的划分和内涵进行分析;其次,对行业的内涵和划分进行分析;最后,在体育产业的内涵和分类的分析基础上进行对其对应的行业,即体育行业进行界定。

产业从宏观方面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是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虽然并不生产物质财富,但却是社会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部门。在传统农业社会,农业人口比重最大;在工业化社会,工作领域中的职业数量和就业人口显著增加;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第三产业职业数量和就业人口显著增加。1985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规定了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它又可分为两个部分: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具体又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地质勘探业、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农业服务业、水利业、公路及内河(湖)航道养护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文化、教育、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及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军队、警察等。

行业是根据生产工作单位所生产的物品或提供服务的人不同而划分,它是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来分类。某行业的职业内部,其劳动条件、工作对象、生产工具、操作内容相同或相近。由于环境的同一,人们就会形成同一的行为模式,有共同的语言习惯和道德规范。不同职业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劳动条件、工作对象、工作性质等都不相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的职业(如经纪人等)将会不断涌现,各种职业间的差异也会不断变化。行业分类,是根据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的。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引进了联合国推荐,并在西方国家通用的国民生产账户(即SNA)核算体系有关行业分类的标准,并保留原来使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即MPS)的行业分类。具体行业分类的原则是:(1)区分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2)主要按分类对象所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来划分其所属行业,即按其所属的行业而非其行政隶属关系分类。根据国标修订方案,将国民经济行业分为16大标准门类。具体为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

体育产业,它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和经济部门的总和。它是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确定而发展起来的,是为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需要而提供服务的产业部门,它包括体育用品和体育服务两个部分.具体来说包括:体育用品业、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体育中介业、体育博彩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媒体业、体育保险业等。

目前对体育行业尚没有统一的界定与划分,根据目前公认的行业划分标准,结合上述产业、行业和体育产业的划分以及相关概念的内涵,本研究对体育行业概念进行初始界定。

体育行业,是指在经济产业体系划分和产业分类划分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行业。体育行业在国民经济行业的16大标准门类中属于第12大标准门类。

2.体育行业特有工种

体育行业特有工种是以体育行业的专业分工和体育组织的基本状况为依据,从体育专业技术和体育管理的普遍水平出发,为适应合理组织劳动分工的需要,根据体育行业内工作岗位的稳定程度和工作量的饱满程度,结合体育技术发展和体育组织改善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划分的区别于其他行业的工种。如,体育行业特有工种——社会体育指导员(健美操),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健美操是特有工种,即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个职业中的工种。

3.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

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是指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并在全国通用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其实质就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4.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指在体育行业内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与管理的就业制度和考试制度。主要内容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体育行业内特有职业(工种)标准,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事与体育工作相关的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资格证书的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

5.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总体框架

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总体框架是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所涵盖的在体育行业内推行的各项有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体系和结构。它是一个遵循系统、合理的构架原则所组成的程序性的、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的公共政策体系。它是以建设统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服务劳动力市场为目标,建立全国范围的体育行业职业开发、推广、管理系统,推动我国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全面规范发展的一种制度框架。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框架主要有两大目标:(1)职业资格认证清晰明确,从而使证书使用者,即从业人员明确其需要掌握的知识,企业主知道其将要雇用的从业人员所具有的专长。(2)消除目前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桎梏,使不同教育与职业领域能够互通,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框架也可以为以下目标服务:(1)推动更多的理性职业;(2)政府更易于引领技能发展;(3)通过学分转换制度,使教育具有灵活性;(4)使教育与市场需求接轨,提升国家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地位。

6.体育企业从业人员

体育企业从业人员是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体育行业内各类企业中参加有益的社会劳动(非义务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经营者、健身指导人员、体育营销和体育服务等人员。

7.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初始界定

技术是指一种专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符合该目的所要求的行动、方式、方法和手段都可以称为技术。一般来说,技术主要指“生产技术”,是指将自然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以达到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预定目的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因此,职业是源于社会分工,技术是源于人对自然(或客观世界)的改造;职业的载体是人,技术的载体包括人与物;因而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技术能力是职业的主要能力,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两者既有联系,又相区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11月第18届大会通过的《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文件中认为:技术和职业教育是保持现代文明的复杂结构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建议把职业和技术教育当作一个综合性的名词使用。根据该文件,对职业和技术教育可定义为:(1)是普通教育的组成部分;(2)是为某一职业领域就业作准备的手段;(3)是继续教育的一个方面。在我国则简称为职业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本身应包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由于我国管理体制的原因,目前人们通常认为“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学历教育。因此,本研究对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进行初始界定。

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指为各类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和体育专业院系进行的学历教育,以区别于非学历教育的体育职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