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看体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体育发展与城市形象

作为超大型城市的体育局长,我非常赞同“体育美化城市”的观点,并且认为“体育对于城市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提高城市形象和增强城市竞争力’”。本章节主要是汇集了关于体育发展与城市形象和竞争力关系的若干论文。论述了作为政府体育职能部门,应该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深入认识体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找准发挥体育作用的载体;引领实现体育目标和任务的途径,以全面促进广州体育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等问题。描述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体育呈现出的良好发展势头,如广州的群众体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六个环节”优秀后备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完善;探讨了通过夺金牌、铸品牌、育人才,办大赛,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良好的城市形象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辐射力的问题,论证了体育的全面发展为打造广州国际化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起到的积极作用。

体育与大都市形象关系研究

【摘 要】:良好的城市形象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辐射力,提升城市形象是一项涉及面广、因素复杂的系统工程。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得以被不断地认识和发挥,并对提升城市形象特别是提升大都市形象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本文以大都市——广州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体育对提升大都市形象的作用,及其基本实现途径。

【关键词】:体育;城市形象;大都市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and Metropolitan Image

【abstract】:Sound city image will bring great attraction,cohesion and radiation to a city.It is a systematical project that involves broad aspects and complicated elements to improve the image of a cit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ty and economic society,the essence,function and value of sporst has been increasingly acknowledged and exerted,and thus sports is playing an unprecedented role in enhancing city image, especially metropolitan image. This paper took the metropolis——Guangzhou as an example and made a thorough study on the possible influences of sports over metropolis image and the channels to realize those influences.

【key words】:sports;city image;metropolis

1.城市形象和大都市形象

1.1 城市形象的内涵

形象是外界对某个主体,以及这个主体对其自身的基本的认识和评价。当这一主体是一个城市时,这个形象就是城市形象,即一个城市的内外公众对这个城市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科教文化、建筑景观等多方面状况的总体认识和评价。[1]它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既是内在的,又是外化的;既有物质因素,也有精神因素;既包括内外公众对城市现状的认识和评价,也包括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期望和信心。

1.1.1 城市形象的三个维度

理论界一般认为,城市形象虽然是一种总体印象,但它的内涵非常丰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理念形象,它是城市本质属性的反映,是维系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例如城市的历史文化理念、产业发展理念、公共行政理念、全民健身理念等;二是城市行为形象,它是城市的人和组织所具有的行为特征,是城市形象中最能动和最活跃的部分,例如市民举止、组织行为、经济交往、文体活动等;三是城市视觉形象,它是自然条件下通过长期劳动积累所形成的城市物质环境,是城市形象中最鲜明直观并通常最早引起公众关注的部分,例如城市的区划规模、交通卫生、自然景观、体育场馆等。[2]

1.1.2 城市形象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良好的城市形象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辐射力,进而使这个城市在当今世界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崛起于城市丛林。

一方面,城市形象就是城市品牌,当一个城市在外界公众中拥有良好的总体印象、形成强烈的品牌认同时,资本、人力、技术、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组织将会源源不断地被吸引过来,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同时被吸引来的还有众多的家庭和个人,他们慕名而来,在城市里旅游、观光、购物、学习、就业,乃至置业定居和投身创业,此之谓城市形象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当一个城市人民素质提高,政府廉洁高效,环境清洁优美,基本具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形象时,这个城市将给它的内部公众留下不可割舍的良好总体印象,进而极大地增强广大市民的自豪感、满足感和归宿感,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维护城市形象和建设发展城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城市带来更大的进步和未来,此之谓城市形象的凝聚力。第三方面,当今世界是高度开放和融合的,一个具有显著实力、经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城市,它的强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必然对其周边地区乃至海内外城市产生巨大的影响,既示范又牵制,此之谓城市形象的辐射力。

因此,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综合素质的体现,城市形象和城市发展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动态的良性循环。对每一个城市而言,良好的城市形象就是城市最宝贵的有形财富和无形资产,致力于提升城市形象,对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对处于领导地位的大都市尤其如此。

1.2 大都市的形象特征

大都市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城市在工业文明阶段的最高形态。[3]今天我们研究和建设大都市,是在经济社会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的。在这一背景下,全球统一的城市体系已逐步形成,[4]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重要的发展中国家,都形成了若干在世界或者区域处于体系高端的大都市,而其它绝大多数城市则处于并有可能长期处于被高端城市辐射和控制的被动位置。所以,处于高端是大都市形象的根本特征,主要又包括现代化和国际化两个方面。

1.2.1 大都市的现代化特征

已经实现现代化或正处于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这是大都市的第一个主要形象特征。具体而言,一是有相当的城市规模,人口一般在数百万人以上;二是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人均GDP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三是城市道路、通讯、水电等各类基础设施先进,在管理上具有使城市高速运转的能力;四是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服务业比较发达,具有明显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五是具有发达的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丰富多彩的体育和娱乐设施;六是有较强的城市服务功能,在人才、物资、资金、技术、交通、信息等各方面成为周边城市的中心和枢纽。[5]

1.2.2 大都市的国际化特征

已经实现国际化或正处于率先实现国际化的进程中,这是大都市的第二个主要形象特征。具体而言,一是有充分的国际开放性,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对外设限较少;二是出口和资本往来对城市GDP的拉动作用大;三是城市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参与国际和区域产业分工,大型企业总部和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在城市组织中占有相当比例;四是有较强的兼容性,历史文化既具有自身的独特风格,又能对外国文化有所包容;五是具有与国际交往相匹配的行政理念、体制和机制;六是有较强的辐射能力,能利用自身经济、文化的优势项目对国际社会产生影响。[6]

1.2.3 广州的大都市形象

中国广州是典型的大都市,并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资料显示,广州建城已逾两千年,一直是南中国的中心城市,在十九世纪中叶其综合实力还曾一度高居全球城市的第四位。[7]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将广州城市性质定为“广州市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中心之一,是我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这“四大中心”凸显了广州的大都市地位。同时,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中,也把广州与北京、天津、上海、香港5个城市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即国际性城市。[8]2007年,广州的GDP突破70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基本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9][10]

近十余年来,广州市高度重视城市定位和城市形象建设,先后提出“国际化大都市”、“适宜创业发展、适宜生活居住”、“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11]、“和谐广州”等城市建设和发展目标,积极塑造了“文化广州,岭南古郡;商贸广州,国际都会;活力广州,体育强市;生态广州,山水名城”的独特而良好大都市形象[12]

2.体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

2.1 当今体育的本质

纵观体育的发展历程,理论界一般认为体育起源于劳动生产,成型于闲暇娱乐,发展于社会交往,成熟于价值体现,变异于利益追逐,回归于休闲娱乐。

一直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基于对体育本质的不同理解,关于体育的名词比较多,例如外国的Sports,Physical Culture, Physical Education,Fitness,Recreation,Kinesiology,Leisure,Games,中国的体育、运动、健身、游戏等。对体育的定义也多种多样,其中较普遍的一个定义是:体育是根据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依据人体生长发育、动作技能形成和机体、机能提高的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全部财富。[13]这一定义基本揭示了当今体育的群众面、竞技面和产业面,但笔者认为以下定义更为简练和全面,更能涵盖日益显著、丰富的当今体育的功能和价值,即: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满足人的身心发展需要,达到一定的社会或个人目的的社会现象。

2.2 当今体育的功能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体育刚刚蒙动,那时体育的功能是比较单一的。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社会日益复杂,只有树立体育的“完整功能观”,才能充分把握和运用体育的力量,使之服务于国家、城市、组织和大众。概括起来,当今体育的功能主要包括自然功能(或称生物功能)和社会功能。

2.2.1 自然功能

即健身、强心、娱乐、康复等功能。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14]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环境污染严重以及不适当的生活习惯等,很多很多人都达不到这一健康标准,只是处于亚健康、甚至疾病的状态之中。而使人们的身心健康起来,恰恰是体育与生俱来的功能所在。“生命在于运动”,人们通过体育活动可以锻炼身体、舒缓情绪、娱乐交往、医治伤病,这些早已是世界公认的事实。

2.2.2 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即教育、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功能。虽然人们都强调体育的纯洁性,但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的其它组成要素发生各种交互联系却是客观世界的必然。事实上,体育的教育、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功能不但过去存在,而且由于其独特的亲和性、煽情性、国家性、规范性和传播性,上述功能已经在“地球村落化”的背景下演变得更加艺术、有效和突出。例如:中国成功的乒乓外交、朝鲜韩国两方运动员统一服装共同列队出席奥运会开幕式、欧美的体育职业联盟令人眼花缭乱的金钱游戏等。

2.3 当今体育的价值

所谓价值就是某种事物对人类所产生的积极作用[15]或意义。当今体育的价值是由其本质决定的功能在充分发挥时所产生的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积极作用。毫无疑问,由于当今体育的功能多种多样,这种积极作用也是丰富多彩的,必定对大都市形象建设这种立意高、影响强、涉及广、内涵深的系统工程至关重要。以广州为例,体育对提升大都市形象的积极作用至少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3.1 体育场馆对美化城市景观的价值

体育场馆属于典型的城市视觉形象。大型体育场馆往往是一个城市的“地标”;即使是小型体育设施,只要星罗棋布、整洁实用、方便市民,也是一个城市“民生为重”理念及其综合实力的最佳反映,能给本地居民和八方来宾倍添好感;再加上体育设施周边配套的地铁、道路、酒店、公园、住宅等基础设施,一个城市的品位和美感便表露无遗。广州市在2003年末已有各类体育场馆10140个,占全国1.19%;近几年围绕2010年亚运会,广州进一步深化“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结合城市中心区、副中心、卫星城、小城镇建设,优化亚运场馆布局和整体功能;同时建成免费开放的全民健身路径1600多条和各类健身经营场所一大批,极大地丰富和美化了城市景观。其中,于1987年建成的天河体育中心对提升广州城市形象做出的贡献最大,它不仅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关键还在于它突破了广州2000多年的城建格局,划定了新的城市中轴线,为广州新一轮城市大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2.3.2 群众体育对提高城市居民素质的价值

群众体育是体育的根本,是增强国民体质,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品位提升的重要载体。中外许多事实已经证明,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逐渐把广大市民培养成为忠实的体育支持者和实践者,有利于锻炼身体滋养心灵,有利于消减陈规陋习增进友好交往,有利于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广州市有着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和良好的群众体育文化,全市各类体育社团组织达1万多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超过1.5万名,广义体育人口比例达58.82%,就连在日常交际应酬时,市民中也流行“请你吃顿饭,不如请你流身汗”的口头禅。2006年广东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广州市民体质总评合格率为90.9%,合格率和优秀率分别高于全省3.9%和4.2%。近两年,广州广泛开展“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全民行动,加强市民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树立和展示了广州人现代文明的新形象。

2.3.3 竞技体育对提升城市荣誉的价值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标志。在体育大家庭中,竞技体育最动人心魄,扬国威,振民心,是最直接的国际竞争和国际展示;成功举办规模大、要求严、时间短、强度高的大型体育赛事,也是竞技体育的荣耀所在,它不但能体现东道主的经济实力、文明素质和组织水平,而且能带给当地政府开放、进取、勤政、廉政的好形象。广州的竞技体育在全国创造了许多“第一”,如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第一个破世界纪录的选手陈镜开、第一个打破游泳世界纪录的选手戚烈云等。2002年至2007年,广州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省运会、城运会上均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广州已经成功举办过第六届、第九届全运会、汤尤杯羽毛球赛、中巴足球对抗赛、世界摔跤锦标赛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70多项重大国际赛事,并即将主办2010年亚运会,这些都使广州的城市荣誉得以极大提升。

2.3.4 体育产业对发展城市经济的价值

体育产业是体育的保障,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竞赛表演业、健身(康复)培训业、体育彩票业、体育中介业、体育传播业和体育休闲(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为主,还包括体育用品业、体育食品(药品)业和体育建筑业等等,是一个具有新兴、多元和规模化特点的产业体系。体育产业得以在世界范围迅猛发展,就内部而言,是体育事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谋求新的动力机制和物质依托的必然;就外部而言,是因为它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要,能促进政府和民间两个投资,能增加就业机会,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能创造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由于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广州的体育产业发端较早,中国第一个利用企业办职业足球队的典型就是白云山制药厂与广州足球队的“联姻”。近年来,广州体育产业发展态势喜人。据2004年统计,全市体育产业总收入达85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41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1%,体育消费总额58亿元(人均约900元/年),体育产业从业人数5.2万人,均居全国前列,这与广州在全国排位第3的经济强市形象是相称的。

3.广州以体育提升大都市形象的基本途径

3.1 遵循五个原则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体育场馆

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好体育场馆,是提升大都市形象的基本途径之一,同时又是极富挑战的世界性难题。广州总结和借鉴各方面的经验,认为在实践中有五个原则应当遵循,即:规划的前瞻性、布局的分散性、建设的实用性、功能的多样性、使用的科学性。

以规模庞大的2010年亚运工程为例,按照办赛需求,广州从2005年开始,将全面启动各类体育场馆、亚运村、新闻中心以及飞机场、火车站、港口、地铁、城市主干道等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文化教育等建设项目,总投资将达到2000亿至2200亿元人民币。其中,开闭幕式专用场馆、比赛场馆和练习场馆共计82个(只新建广州新城体育馆等12个、其余均为改扩建和维修),投资额将达60多亿元人民币。[16]为确保这些场馆和设施今后成为城市的宝贵财富,而不是负担,广州一是着眼于未来,把城市总体规划、市政建设与体育行业国际标准充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既符合体育竞赛客观需求、又带动地区建设发展、并与城市公共配套相结合的体育场馆发展路子;二是通过“两心”即天河新城中心、广州新城中心和“四城”即奥体新城、大学城、白云新城、花地新城,使亚运体育场馆在全市呈现多中心布局,既拉开了广州原来狭小的城市空间,又尽量照顾到体育设施相对不足的地区,使同城的不同区域都能享受到亚运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三是注重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对已有场馆进行改造,对永久场馆和临时场馆进行系统安排,对大学城10所大学的体育场馆充分运用,并同时将这些场馆拓展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和社区活动中心,提高其实用性;四是提高设施配套水平,除了体育运动功能外,还在体育场馆内和周边布局必要的饮食、购物等商业服务设施,以满足消费者参加大型文体活动和日常健身休闲的生活需要;五是充分考虑赛后大众健身和对外经营的需要,合理向社会筹集养护资金,科学提高设施利用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充分发挥亚运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 紧扣五个环节发展群众体育

以人为本的城市理念形象是否落实到位,体育领域关键是看群众体育。广州当前的做法是,突出“一个主题”(强身健体迎亚运),坚持“两个目标”(增加体育人口、提高市民综合素质),落实“五个环节”(增强意识、完善组织、建好设施、开展活动、强化效果),切实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具体而言,一是通过与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采取专题报告、健身培训、时尚展示、体质监测和先进表彰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体育理论、体育政策、体育活动、体育赛事、体育人物和健康常识,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的体育意识;二是认真发挥基层专(兼)职群体干部、国民体质监测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三支队伍的作用,强化体育总会和单项体育协会的管理能力和造血机能,进一步构建机构健全、任务明确、协调完善的市、区(县级市)、街(镇)、居委会(村委会)四级群众体育服务网络;三是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意见》,充分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投资引导作用,着力推动居委(村委)健身路径、街(镇)健身苑、区(县级市)健身园等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同时通过倡导“插体于绿”和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加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体育设施供给;四是以“参与主体多种多样、内容形式丰富多彩、活动地点遍布城乡、活动时间四季不断”为目标,广泛开展“群众体育与奥运同行”、“体育进社区”、“体育三下乡”等活动,进一步打造元旦万人健步行、春节体育花会、端午龙舟竞渡、万人健康长跑、金秋万人登山等群众体育活动品牌项目;五是认真实施《广州市先进体育社区创建办法》、《广州市先进体育社区奖励办法》、《广州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扶持补贴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确保群体工作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力争将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纳入全市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并定期公布,力争《广州市全民健身条例》尽快出台,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工作效果。

3.3 围绕四个方面发展竞技体育

提高运动水平、打造竞技品牌、建好业训体系、举办重大赛事是抓好竞技体育的四个方面,也是提升大都市形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广州一是按照确保大项、突出强项的原则,建立一套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多维支撑的项目布局体系,将羽毛球、足球、田径、游泳、跳水、击剑、体操、举重、赛艇、皮划艇、射击等11个项目作为第一类重点来拓展;将篮球、排球(沙滩排球)、乒乓球、网球、棒球、垒球、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蹦床、武术(散打)、射箭、水球、激流回旋、蹼泳、曲棍球等17个项目作为第二类重点来强化;将技巧、花样游泳、棋类、自行车、保龄球、高尔夫球等6个作为第三类项目来统筹。紧密跟踪技术动向,合理控制的年龄梯队,确保广州市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城运会、省运会上为城市争光。二是紧紧依靠羽毛球、足球庞大的群众基础、先进的训练基地、较突出的竞技水平、丰富的办赛经验、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等基础和优势,进一步加大投入,进一步强化管理,以“一流的竞技水平、一流的群众基础、一流的举办赛事的能力、一流的训练和竞赛场地、一流的市场开发机制”为目标,推动羽毛球、足球两个项目成为城市品牌快速、持续发展。三是加强体教结合,加大奖惩力度,充分调动业余体校、专项部、项目管理中心和训练基地等各方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科学选材、系统训练、求实竞赛、积极输送、紧密跟踪、妥善安置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业余训练网络和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同时加大运动员的思想和文化教育力度,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青少年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运动员队伍。四是坚持“精心组织、精打细算、精彩圆满”的办赛原则,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形象意识,大力培育和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体育赛事,不断提高办赛组织能力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实现办赛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着力让广州以国际体育竞赛中心和国际体育交流中心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3.4 抓住五个要素发展体育产业

要创建全国一流、国际瞩目体育强市,树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体育产业的大发展是必要条件之一。广州的实践证明,观念导引、战略规划、市场管理、提供服务、创新实践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此,广州一是结合国家关于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思路,积极解放思想,大力宣传和牢固树立“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为国争光,而且还能为国增利”、“主办权就是发展权、影响力就是生产力”等先进理念,积极培育社会体育投资意识和市民体育消费意识,大力提倡体育产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营造出一个理直气壮发展体育产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在政府统计部门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穗字[2003]4号)和《广州市体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穗发改社[2006]72号),都明确指出要以竞赛表演业作为战略重点优先发展广州的体育产业。三是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切实执行《广州市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管理办法》、《广东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规定》、《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等,建立健全体育产业促进会,加大对体育市场的监管力度和行业自律,保障和维护社会公众、经营者、出资人的正当权益。四是通过研究和咨询这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法律服务,通过自身培养人才和积极引进人才提供人力资源服务,通过体育彩票公益金和体育基金会提供资金服务,同时提供报批、协调、新闻、宣传和统计等基础性服务。五是开展了多方面的创新实践,如: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工作交给体育事业单位和单项体育协会具体负责,同时大力鼓励各类公有或非公有制企业赞助、入股,参与赛事经营,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强化“本体”经营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市属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主力军作用,近六年来实现服务总收入达6.82亿元,其中“本体”经营收入达到五成以上;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申办2010年亚运会。据广州市统计局2004年预测,主办亚运会将使广州体育产业增加值在未来6年中增加22.3亿元,平均每年增加3.72亿元,并拉动全市GDP增长3.4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58个百分点。[17] 可以肯定,2010年亚运会将使广州的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形象大大提升,广州这座城市将继承一笔宝贵的物质和文化遗产,包括2010年之后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显著位置和巨大发展空间。

(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宣读,2008年8月3日)

参考文献:

[1][2]徐康宁.文明与繁荣——中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比较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4]黄石鼎.把握趋势找准广州定位[N].广州日报,2003-07-01.

[5][6] 广州在发展:2003年争论——广州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探讨[Z]. http://www. club.dayoo.com/read/.2006-12-22.

[7][8]倪明等.专家赞同广州的“国际城市”定位[N].广州日报,2006-09-27.

[9]朱小丹.在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Z].2008-01-07.

[10]朱小丹.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广州把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推向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2006-12-25.

[11]张德江:广州深圳要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化都市[Z].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7-05-22

[12]文化广州岭南古郡商贸广州国际都会活力广州体育强市生态广州山水名城[N].广州日报,2005-03-10.

[13]

[14]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序言[Z].1948-04-07.

[15]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6]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亚运会[N].羊城晚报,2008-02-18.

[17]广州市体育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R].广州:广州市统计咨询中心,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