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无可置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文件再次强调指出:“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学校应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给予相应学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高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受到了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前所未有的重视。
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从焦虑到恐惧,从抑郁症到精神分裂,从他杀到自杀,让我们日益感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除了极端的心理危机事件以外,大学生更多要面对的是发展中的困惑,如何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如何科学地运用网络,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增进生活的幸福感等。所有这些发展中的问题都指向同一个主题: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中学没有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在经过紧张的高考生活进入大学后,各种心理问题集中显现。编者所在的大学高度重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安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兼职老师、学院党委副书记和辅导员等,在新生入学后一段时间内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改进学习方法等。教材各章节的内容是在各位老师开展入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教材编写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教材内容紧扣与大学生紧密相关的学习与生活问题,既有理论基础,更有实践经验。在教材的各个章节中,穿插案例和心理测试题目,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并学会一些心理减压方法,这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教材第1章讲述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第2章讲述人格与心理健康,第3、4章讲述大学生最关心的爱情和人际交往,第5、6章讲述大学生学习问题和网络成瘾问题,第7章讲述大学生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第8章讲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第9章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第10章从心理危机干预的角度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
本教材由孙国胜拟定各章节编写提纲并撰写前言。第1章由孙国胜编写,第2章由刘时新编写,第3章由刘运显编写,第4章由薛春艳编写,第5章由范逸萍编写,第6章由孙蕊芳编写,第7章由孙莉娟编写,第8章由张勇编写,第9章由刘小丽编写,第10章由许立桥编写。最后由刘时新、刘运显和杨启梅对全书进行统一修改、定稿。
本教材可以作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性书籍,也可以作为大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以及开展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读物。我们呼唤健康的心灵充满在大学生中间,我们期待更多的大学生从这里走出困惑、走向成功!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专家和同行的书籍、论文等文献资料,在此我们向相关学者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参加本教材编写的老师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错误和不足,谨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孙国胜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