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犯怵!说话的分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把握说话轻重的分寸——响鼓不用重槌敲

硬话软说

在生活中,一些批评、带有强制性或约束性的要求,直接说往往不太容易被人所接受,如果换一个角度,就可以变为一种善意的劝诫、提醒和关照。硬话软说,用善意的劝诫、提醒和关照的方式,曲径通幽表达批评、硬性规定和要求,就能使你的语言变得柔和而又充满人情味,从而让人欣然接受和执行。

有一位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偷着学抽烟,就在班会上说:“今天我不想讲抽烟的坏处,想讲讲抽烟的好处。吸烟有三大好处:第一,可防小偷。吸烟会引起深夜咳嗽,小偷怎敢上门?第二,可演包公。从小吸烟,嫩肺熏黑了,长大烟尘满面,黄中带黑,演包公不用化妆了。第三,‘永远年轻’。医学统计表明,吸烟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他的人寿档案上的年龄是永远年轻了。”

这位老师说的表面上是“三大好处”,分析的却是三大害处。学生们听起来觉得挺新鲜,自然乐于接受这种善意的批评。

小王家里养了一只小狗名叫“欢欢”。欢欢有个特点,家里不能没人,只要家人外出稍长一会儿,这只狗就会狂叫起来,弄得左邻右舍、楼上楼下不得安宁。

一天上午,小王因有事外出回来晚了些,欢欢毫不客气地狂叫起来。楼下的李大爷听见狗叫声,气不打一处来,就上楼敲门,敲了几下不见动静,只好作罢。下午,小王外出遛狗与李大爷碰个正着。李大爷冲着小王就要大发脾气,没等李大爷的火儿上来,小王立即热情地大爷长大爷短的叫起来,主动承认不对,并开玩笑地说:“我正要写一份检讨书给您送去呢!”李大爷一听,想发的火熄了,立即转怒为笑。一场即将发生的争吵就这样化干戈为玉帛了。

倘若小王是个“楞头青”,或许就会与李大爷争吵起来。小王以“软”对“硬”,保持低姿态,表面上看“低人一等”,实则却“力胜千钧”。毕竟以“硬”对“软”,就失去了钢的动力,而以“软”对 “硬”,却能降温熄火。

俗话说得好:“一句话能把人说跳,又能把人说笑。”事实上,能把人说“跳”较为容易,若要“把跳的人说笑”,则非要会说话不可。因此,在说服或者抗议别人的时候,不必与对方硬碰硬,而应以柔克刚,硬话软说。

在这方面,自然界赋予人们诸多启示:骨头是坚硬的,蚂蚁是弱小的,但最终蚂蚁却啃掉了骨头;石头是坚硬的,水是柔弱的,但最终水滴石穿;牙齿是坚硬的,舌头是绵软的,两者时常发生碰撞,牙齿咬伤舌头,舌头舔触牙齿,舌头被咬伤后会逐渐愈合,而牙齿却慢慢松落,最终脱落殆尽……

委婉含蓄的语言,既是劝说他人的法宝,又能兼顾人们自尊。换言之,委婉含蓄的语言是成熟、稳重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只有说话委婉含蓄,硬话软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温柔比粗暴更有力量。

简单否定或肯定他人不可取

对他人做出评价是最为敏感的事情,应格外慎重。尤其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做否定性评价,更应注意公正、客观,不要言辞过激,最好少使用“限制性”词语。如某下属办糟了一件事,某领导在批评他时说:“你呀,从来没办过一件漂亮事!”这话就说得过于绝对,对方肯定难以接受。如果这样批评:“在这件事上,我要批评你,你考虑得很不周到!”这样有限度的批评,对方会心服口服,低头认错。因此,对他人做肯定或否定性评价时,要注意使用必要的限制性词语,以便对评价的范围做准确的界定,恰当地反映事物的性质、状态和发展程度。只否定那些应该否定的东西,千万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简单地“一言以弊之”。

说话切忌意气用事

俗话说:“凡事都要有个度”。说话也一样,要根据时间、人物、事件、地点的不同,相应地调整其长短快慢、轻重缓急,这样才叫说话有分寸。有了分寸,才能把话说圆。在日常交际中,如果我们对问题缺乏分析,说话不考虑后果,凭一时性起就去说一些既伤害别人,也不利于自己的话,这将会使我们的人际交往处处碰壁。因此,我们在说话时要注意轻重的拿捏,特别是在争吵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一个明白事理的人,说的话不必太重,蜻蜓点水,点到即止,这样既能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又没有把话说得太“过”、太“绝”,使对方更易接受你的意见,从而避免引起更强烈的争吵、嫉恨,甚至反目成仇。

张光得知老同学高震的亲戚在一个实权部门说了算,于是便找到高震,希望能通过高震的亲戚捞一些油水。高震见老同学相求,虽然觉得有一些为难,但面对同学的苦苦恳求,他还是答应了。可是,当高震问他的亲戚时,人家却说没有办法。于是高震便向张光说明了情况。但张光却认为高震不给他办事,立即拉下了脸说:“你还能干什么?这么一件小事你都不帮忙。”说罢便转身走人了,弄得高震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他准备说完这件事后,还想说有另一个和他关系不错的人,说不定能办成这件事;但看张光是那样的态度,他也不敢再说这层关系了,他担心事情再办不成,不知张光会怎样对待他。

张光的这种意气用事的做法,就是不讲分寸,是求人办事时最为忌讳的。即使是关系再好的朋友也不能这样做,因为你是在求别人办事,强人所难、意气用事,说话没分寸,到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反之,当你心平气和、用商量的口气与对方沟通时,说不定就有望取得成功。因此,我们更应该明白,求人时说话要有分寸,千万不能自己把回旋的路堵死,那样成功就更遥不可及了。

说话不可咄咄逼人

有一些能言善辩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口才有多么了得,在和他人交谈时,常常尖酸刻薄、咄咄逼人,带有挑衅意味。这些人不懂人际关系的维护,目中无人,争强好胜。卡耐基说:“你可能赢了辩论,可是你却输了人缘。”任何咄咄逼人的话语都是带有攻击性的,会让对方感觉不舒服,阻挡了正常的、开放式的交流,并且引发不必要的争吵。

公共汽车上人多,一个年轻小伙子不小心踩到了一位老大爷的脚。小伙子赶忙说:“我没注意,对不起。”老大爷脾气不好,张口就说:“这么大一小伙子,眼神不好啊,欺负我这么大岁数的人干吗?”

老大爷的话实在让小伙子反感,抱歉变成了反击:“不小心踩了就踩了,可我什么时候欺负您了啊?”

老大爷更不高兴,说:“得得得,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学好。我看你那样儿,不像什么好人?”

这下小伙子可火了:“你这人怎么说话呢?”说完就要往前冲。多亏车里的人左劝右劝,好不容易才让他俩消了气儿。

老大爷的说法就是典型的得理不饶人、咄咄逼人,本来只是小事一桩,可是老大爷斤斤计较,导致矛盾激化。

别人有了错,也许自己已经意识到了,对所犯的错误多少有了负罪感,如果不分场合、对象,一味理直气壮地谴责别人,会让对方十分难堪。得饶人处且饶人,对那些已经有了内疚之意的人应该学会同情和理解,学会宽容和礼让。

人与人相处,发生争吵在所难免。朋友、家人之间也不会例外。一旦有了纷争,即使认为自己这一方在理,也应避免过分的数落、指责。

一位老人去逛花鸟市场,不小心将小贩的两个花盆碰倒摔破了。老人连忙道歉,还说愿意把两盆花买下来,可是一掏口袋才发现一分钱都没带。

那个卖花的小贩就不依了,喋喋不休地说两盆花值多少钱——其实最多也就20块钱(人民币)。

老人说:“不管多少钱我赔你就是了,但是我现在没有带钱,你可以叫人随我回家拿钱。”

小贩不相信,不放他走,一个劲地让他再好好摸摸口袋找钱。老人把口袋翻给他看,确实是没有钱,可小贩就是不相信,还咄咄逼人,说哪有这么大一个人出门不带钱的。

老人没办法解释,只好反复说“我不会骗你的”。可是无论他怎么解释,小贩就是不相信。小贩要老人拿出身份证看,可是老人偏偏又没有带身份证,于是小贩仍旧不放他走。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老人没有受过这种委屈,感觉很没面子,结果一下子心脏病突发,不治而亡。

为了20块钱的花盆,居然葬送了一个老人的生命,追悔莫及还有什么用呢?想想看,生活中为这种小事斤斤计较、得寸进尺的人还真不少,其实,很多事情根本没有必要非要分出个高下优劣,尤其当这个结果还有可能挫败别人的自尊心时,那就更不要去争辩。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你要存心让别人难堪,别人一定心里不服气,这也注定为你以后的人际交往埋下隐患。所以,有时候对自己的观点要有所保留,对别人的观点也要能理解和认同,这样关系才能和谐。

面对纷争,最好的方式是使用调侃、幽默的言语,浇灭对方的怒气,达到释疑解纷的效果。

一位丈夫彻夜未归,次日才悄悄地回到家中,妻子埋怨了几句,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忽然,妻子说:“算了,没什么了不起,男人晚上不回家都成时髦了——我唯一要提醒你的是:熟悉的地方还是有风景的!”

那妻子虽然占理,却没有去“痛打落水狗”,只是调侃了几句,便使一场冲突体面地结束了。

俗话说:“饶人不是痴汉。”当双方的争论已到剑拔弩张的时候,占理得势的一方应当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风范,切忌穷追猛打,将对方逼入死胡同,那样不仅不能辩赢对方,反而会扩大矛盾冲突。当然,“饶人”也要讲究语言艺术,就是力求在无损于双方面子和尊严的情况下达成妥协。要做到这一点,言语方式和言语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主要方式有五种:利用幽默、巧打台阶、诚恳解释、提出难题、以柔克刚。都是要与实际情况相搭配,以解决问题。

“得理不饶人”是你的权利,但不妨“得理且饶人”。人海茫茫,却常常“后会有期”,你今天得理不饶人,焉知他日二人不狭路相逢?若那时他有理你无理,吃亏的可就只有你了。所以说,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正是为自己留了后路。

深话浅说

所谓深话浅说,就是劝说时把精深的道理用浅显的话语表达出来,让人听后容易理解,易于接受。深话浅说比较常用的方式有打比方、说故事、作类比等。

某公司承接了为某酒业集团设计产品包装的业务。经过半个多月的挑灯夜战,设计人员拿出了一个新颖别致的酒瓶设计方案。公司的周经理觉得这个方案太标新立异了,举棋不定。

设计师小林说:“我们的方案体现了超前的审美理念,形式绝对是后现代主义的,材料绝对是绿色环保的……”周经理听得直皱眉头,顾虑改变了传统的包装材质,怕客户难以接受,不同意这个方案。

设计部王主任换了一种方式对周经理说:“我觉得,这个设计方案具有创新精神,倡导一种绿色消费理念,市场前景会很广阔。至于材料嘛,应该不是问题。您看,奥运会奖牌历年来都是使用金属材质,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却别出心裁,使用了‘金镶玉’的全新形式,利用玉石和金属的完美结合,突出我国源远流长的玉雕文化,实现了奥运奖牌材质的历史性突破,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认可,方案一公布,赢得了满堂彩。同样道理,我相信,客户会接受这个设计方案的。”王主任一席话,打消了周经理的疑虑,同意将设计方案提交给客户。结果对方十分满意,与公司签约成交。

小林在介绍方案时,什么“超前审美理念”呀,什么“绝对后现代主义”呀,一头雾水的周经理怎能接受他的意见呢?王主任的话语通俗、易懂、简洁,强调它的“创新精神”和“绿色消费理念”,讲清了它的特色;又以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为例,通过类比的方法,肯定了在设计材质上创新的可行性。他的这些话,深入浅出,说得有理有据,入情入理,自然能消除周经理心里的疑虑,达到说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