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
通过对目前各种版本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文件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发现,各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研究与开发,其核心都是解决好“为什么要建立PMBOK®文件?”“哪些知识应包括在PMBOK®文件中?”“如何将这些知识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这三个关键问题,这实质上也就是在明确建立PMBOK®的“目的”的基础上,解决好知识体系的“范畴”和“结构”问题。中国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与开发也不例外。
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hines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C-PMBOK),自1993年其概念被提出以来,历经了知识体系结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知识体系文件开发(C-PMBOK2001)、C-PMBOK2001试行与修订四个阶段,现正式发布C-PMBOK2006。
1.3.1 C-PMBOK2006的编写目的
编写C-PMBOK2006的主要目的是形成我国项目管理学科的基础性文件,构建项目管理学科体系框架,为我国项目管理学科建设与专业教育提供依据,为我国项目管理的实践应用提供指南;同时也兼顾了作为IPMA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体系(IPMP)知识考核依据和标准的需要。
从上述目的出发,C-PMBOK2006的编写遵循以下几条主要原则。
(1)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突出中国特色。目前国际上已有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版本,在编写C-PMBOK2006的过程中充分研究了这些知识体系的编写思路及内容,可以说C-PMBOK2006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的。C-PMBOK2006编委会充分认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PMBOK对项目管理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PMI-PMBOK的重大贡献包括:
1)提出“项目是一次性任务”这一广义的项目概念,使项目管理成为一次性任务的通用管理方法体系,奠定了项目管理作为一门与“运作管理”并列的管理学科的基础。
2)提炼了项目管理九大领域的44个基本管理过程,揭示了项目管理内在的规律性,是项目管理成为一门科学的有力支撑。
3)定义了项目管理区别于运作管理的五个过程组(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
基于此,PMI-PMBOK已得到国际项目管理界的广泛认可,成为国际项目管理领域事实上的标准。因此,为保证与国际接轨,C-PMBOK2006直接引用了一些PMI-PMBOK的管理过程模块。
C-PMBOK2006编写突出了中国特色。尽管国际项目管理专家们在努力探求全球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问题,但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除了具有自然属性之外,还具有社会属性。因此,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C-PMBOK,应突出反映和适应中国自己的社会和文化特色,用中国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和习惯来组织和阐述这些知识内容等。
(2)在强调体系化的同时注重其开放性。C-PMBOK2006在体系结构上力求完整性,最大限度地覆盖项目管理所特有的知识及项目管理中经常用到的一般管理知识;同时又应具备开放性,以适应项目管理学科发展以及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使得C-PMBOK在保持体系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易于维护,模块化思路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体现。
(3)在内容上注重知识的权威性和表述的规范化。
(4)充分反映项目管理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
1.3.2 C-PMBOK2006的知识范畴
从图1-4所示的学科基本结构可以看出,学科的内容是知识,但一个学科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识,以及哪些知识属于该学科需要人为地界定。人们通常用“学科的知识范畴”来界定某学科相关知识的范围及其与其他学科的边界,而用“知识体系的范畴”来定义该学科具体的知识范围与内容。
正如图1-3中所显示的,项目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学科,与项目相关的应用领域也密不可分,因此目前国际项目管理界普遍认为,项目管理学科的知识范畴涉及如图1-7所示的三个主要大部分,即项目管理所特有的知识(或称普遍接受的项目管理知识)、一般管理知识及应用领域的知识。从图1-7中可以明显地看到,项目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在内容上有所交叉,这也符合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通常,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可能包括一些已被其他学科所包含但仍为本学科领域专业人员普遍接受的知识领域。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既不是另一学科知识体系的翻版,也不是一些其他学科知识体系内容的简单组合。也就是说,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在内容上可以有所重叠,但它必须拥有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独特的知识内容。显然,项目管理所特有的知识是项目管理学科的核心知识。
图1-7 项目管理学科的知识范畴示意图
就其概念而言,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应包括项目管理学科领域相关的全部知识。但由于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又涉及不同的应用领域中各具特色的项目,加之学科和专业本身不断发展的特性,要建立一个“完全”的PMBOK文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如图1-8所示,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2006)的知识范畴限定为以“普遍接受的项目管理知识”为主体,同时还包括部分项目管理中经常用到的“一般管理知识”,以方便C-PMBOK2006文件的使用。
图1-8 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2006)的知识范畴示意图
1.3.3 C-PMBOK2006的体系框架
面向构建中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目标,基于体系化与模块化的要求,提出了如图1-9所示的C-PMBOK2006体系框架和模块化结构,定义了图1-10所示的C-PMBOK2006知识模块及其关系图。
图1-9 C-PMBOK2006体系框架示意图
图1-10 C-PMBOK2006知识模块及其关系图
如图1-9所示的C-PMBOK2006体系框架总体上可称为“两层次多线索的模块化结构”,其中,模块化结构是指将项目管理知识组织成一系列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C-PMBOK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知识模块;两个层次是指临时性项目组织和长期性组织两个组织层次;多条线索是指按知识本身的性质、按项目生命周期阶段和按项目管理职能领域等多条线索来组织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知识模块。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的变化管理方法论,它源于管理项目,走向项目化管理。因而其内容可依据其管理对象的不同,分为面向临时性项目组织和面向长期性组织两个不同组织层次的项目管理知识。为方便后面的表述,称前者为“项目的管理”(MOP),后者为“项目化管理”(MBP)。
对面向临时性项目组织的项目管理知识的组织,C-PMBOK2006呈现了三条线索,C-PMBOK的模块化结构为按多种线索组织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提供了可能性。
(1)按知识本身的性质。知识按其性质可分为基本概念、基本过程、方法与工具等,图1-9所示的体系结构自上而下呈现了按知识性质这一线索组织C-PMBOK2006知识模块的逻辑:项目管理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项目与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项目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和项目管理的九大领域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项目管理的基本过程,方法与工具部分则包括了项目管理常用的方法和工具。
(2)按项目生命周期阶段。项目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概念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及结束阶段。按项目生命周期阶段这一线索进行知识模块的组织呈现了项目自始至终其主要管理活动在时序上的逻辑。C-PMBOK2006以项目生命周期为主线组织知识模块,旨在突出项目管理的核心过程,有利于把握项目管理的核心过程和重要内容。
(3)按项目管理职能领域。项目管理九大领域是基于项目管理职能分工的背景而提出的,是目前国际项目管理界普遍接受的一种项目管理知识组织逻辑。C-PMBOK2006之所以同时采用“项目管理领域”这一线索来组织知识模块,是出于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方面是建立C-PMBOK2006知识模块与国际上普遍接受的项目管理领域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是作为项目生命周期主线的一种补充,将一些跨生命周期阶段的知识内容按项目管理职能领域进行有序组织,既保证了C-PMBOK2006在体系上的完整性,又保证了其知识模块在组织上的逻辑性。但C-PMBOK2006在项目管理职能领域的定义及内容上与国际上普遍认可的项目管理九大领域有所差别,C-PMBOK2006用“信息管理”取代了国际上的“沟通管理”,将沟通管理中人际沟通的内容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国际上“集成管理”领域的基础上定义了“综合管理”领域,除集成管理的内容外,还包括一些跨生命周期阶段和职能领域的内容。在各项目管理领域的内容方面,除以国际上定义的过程性知识模块为主体外,还增加了一些主题性知识模块,如项目经理【7.5.5】、冲突管理【7.9.4】等。
对面向长期性组织的项目化管理知识的组织,C-PMBOK2006从一种面向对象的变化管理方法论的高度,构建了长期性组织项目化管理的体系结构,从项目化管理的理念(思想)、方法、组织、机制与流程五个方面组织相关的知识内容。
基于模块化思路和上述的体系结构,C-PMBOK2006知识模块及其关系图如图1-10所示。C-PMBOK2006采用模块化结构,意味着既要强调知识模块的相对独立性,又要体现知识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保证其系统性。为此,C-PMBOK2006引入“基础模块”和“概述模块”的概念,基础模块是指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描述具体知识的模块,而概述模块则是旨在反映一些基础模块之间关系的知识模块。C-PMBOK2006共定义了115个知识模块,其中基础模块95个,概述模块20个(图1-10中标识的1.,3.,4.,5.,6.,7.1~7.9,8.,9.1~9.5均属概述模块)。
1.3.4 C-PMBOK2006的主要特点
与当前国际项目管理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几种PMBOK®版本相比较,C-PMBOK2006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突出的特点:
(1)以构建项目管理学科体系框架为导向。C-PMBOK2006是作为中国项目管理学科的基础性文件来开发的,明确了项目管理学科的定位,界定了项目管理学科的知识范畴,构建了项目管理学科的体系框架。这是国际项目管理界第一个以构建项目管理学科体系框架为直接驱动目标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虽然如图1-4所示,知识体系是一个学科的基础,但国际上现存各种版本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以为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体系提供规范的知识体系为直接动因的,包括C-PMBOK2001。这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以为专业资质认证体系服务为目标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以满足专业实践的需求为导向的,通常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形成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通俗地说是“自下而上”的;而以为构建项目管理学科体系基础性文件为目标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明确学科研究的对象,凝炼出学科的指导思想,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通俗地说是在“自下而上”的基础上“自上而下”的。
(2)采用了“模块化结构”,便于知识的按需组合和知识的更新。模块化结构是C-PMBOK的一大特点,为多线索组织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提供了可能性。通过C-PMBOK模块的组合能将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不同层次的知识模块可满足对知识不同详细程度的要求;同时,知识模块的相对独立性,使知识模块的增加、删除、更新变得容易,也便于知识的按需组合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模块化结构也是C-PMBOK开放性的保证。
(3)拓展了项目管理的外延,长期性组织的项目化管理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和项目管理的发展,项目管理越来越多地为企业之类的长期性组织中各种各样的任务管理所采用,项目化管理(MBP)即通过项目管理实施长期性组织的战略,成为长期性组织管理的发展方向。项目管理的外延不断扩大,从面向一次性任务的管理,即所谓“项目的管理”(MOP),拓展到面向长期性组织的“项目化管理”(MBP),项目管理上升为一种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的变化管理方法论,其内容涉及临时性项目组织和长期性组织两个层次的管理。
(4)提出了长期性组织项目化管理(MBP)的体系框架与主要内容。项目化管理(MBP)作为变化环境中长期性组织的一种有效管理方式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C-PMBOK2006从变化环境中长期性组织管理方法论的高度,提出了项目化管理的体系结构与主要内容。
(5)以项目生命周期为主线组织项目管理知识模块,体现了项目管理作为实际应用性学科的特点。项目的生命周期反映了项目自始至终的一步一步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以项目生命周期为主线组织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指导项目管理实践,体现了项目管理作为实用性学科的特点。
(6)加强了项目概念阶段的内容,适应管理重心前移的发展要求。正确的决策是项目成功的前提,C-PMBOK2006加强了项目选择与决策的相关内容,一方面是适应管理重心前移的要求,提高项目成功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我国项目管理发展历史继承性的关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所定义的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项目的前期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