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课程:企业财税风险防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企业虚假注资案例解读

作为案例,企业存在的问题肯定不仅仅是虚假注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的案例解读是针对企业存在的所有问题的解读,以期给读者展示尽可能多的企业问题。

案例1——A公司存在的财税问题与治理

案例导读:国有企业除了一般企业所共有的问题外——比如玩弄注册资金、盲目投资、盲目担保、隐晦的关联交易、账外账和会计核算不规范等,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个特殊的问题,即达标问题——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这一特定问题牵扯出很多或明或暗,或实或虚的“成绩单”,值得我们关注。本案例以某一个国有企业为原型,针对其在会计诚信、会计核算、投资等方面存在的财税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案例分析

A公司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属于二级独立法人,经营进出口贸易,年营业额5亿元,年实现利润800万元。公司有员工40人,设有业务部、财务部、行政部等部门。其中,财务部有5名财务人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资抽逃问题

A公司下属的另一家子公司做运输代理业务,为了业务需要在全国设立了好几家三级公司,该代理行业有注册资本的最低要求,几家子公司的注册资金加起来就要上千万,由于没有那么多钱,该公司就采用注资、抽资再注资的方式,循环用一家的注册资本金注册了5家子公司。后来其中一家子公司由于经营不善,亏损严重,产生了大量的债务。由于实际资金不到位,法院判决该公司的上级投资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此事件导致上级公司也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

2.会计诚信问题

A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要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但由于种种内外部、主客观的原因,有些指标不能完成。如果业绩不好,不但领导不满意,还会直接影响升迁、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单位领导就授意指使会计人员伪造变更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3.投资项目管理问题

为了扩大出口,稳定货源,A公司与其他人合资兴建了一间工厂。但该投资项目前期没有认真调研,对工厂的规模产量及效益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就盲目上马,结果一年多下来,经营不尽如人意,亏损严重。同时公司的财务管理也没有跟上,没有按月要求上报报表,直到年终决算时才发现这个问题,为了避免损失的近一步扩大,公司只好把股权转让出去。

4.关联方交易问题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A公司为了虚增收入、转移利润等目的,与有关联的企业进行了大量的关联交易。

5.盲目对外担保问题

A公司个别领导风险意识淡薄,因为人情面子,大笔一挥就给别的企业贷款作了担保。导致被担保企业还不上借款,担保企业被强制划款替人偿还债务的事情屡屡发生。

6.拆借资金问题

企业发展迅猛,业务发展了,资金需求也会随之增加,但由于一些企业从银行贷款还比较困难,就和A公司产生了企业间相互拆借资金行为。企业间相互拆借资金无疑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到期资金不能及时回笼,会严重影响该公司的正常经营运作。

7.“账外账”问题

A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有时会收取现金而不入账,有时体外循环资金产生利润,有时虚列费用套取现金,种种不法行为使该公司产生了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

8.偷税漏税问题

A公司所得税税负相对来说比较高,为了少交税,该公司经常采用少记收入、虚列费用、随意做账和转移资产等方式偷税漏税。

9.会计核算不一致问题

A公司在核销库存时随意变动方法,一会用先进先出法,一会又用平均库存法,造成核算口径不一致,利润情况不真实。

10.银行未达账问题

A公司由于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人员失职,造成不能及时认真清理银行未达账,有的未达账项甚至是1~2年前的,时间久了无法核对,形成了呆账或死账。

(二)专家点拨

A公司存在的问题很多,且很多问题属于积重难返。我们针对每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方法或建议。

(1)针对问题1——注资抽逃问题,要从两点入手予以解决:一是企业经营者特别是决策层要加强法律意识,要认识到虚假注资和抽逃资金都是不合法行为,最终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也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损失。二是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对公司的风险进行适时的提醒。

(2)针对问题2——会计诚信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抓:一是对于指标的完成情况应该建立适时的监控制度,随时汇报进度,对于完成情况不理想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二是鼓励会计人员对上述行为予以抵制和揭发,同时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在法律的精神下提出可行的应对方案,遏制造假问题。

(3)针对问题3——投资项目管理问题,应当至少从两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项目投资要做好前、中、后期的调研、分析管理工作,对风险进行量化控制。二是从财务角度来加强对投资企业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4)针对问题4——关联方交易问题,应要求财务人员对关联交易的财务数据及时进行披露,在合并财务报表时将有关数据剔除,最大限度地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5)针对问题5——盲目对外担保问题,要加强领导的风险意识,成立专门的决策小组对被担保的企业进行信用调查、分析及判断,防止盲目担保。

(6)针对问题6——拆借资金问题,需要国家给予一些企业一定的资金支持,让真正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得到扶持,使之良性发展,回馈社会。

(7)针对问题7——“账外账”问题,建议财务人员首先不要参与,并且知道后要制止,要用合法的途径将账外账、小金库纳入账内管理,如采用清产核资等方式,以避免腐败和贪污犯罪行为的发生。

(8)针对问题8——偷税漏税问题,应当至少从两方面加以解决。一是税务部门应加强稽核力度,如要求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所得税专项审计。二是加强宣传,让企业树立纳税意识,同时适时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9)针对问题9——会计核算不一致问题,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使企业的账务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10)针对问题10——银行未达账项问题,财务人员应该加强责任心,公司内部也应加强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使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解决。

除以上所列问题,A公司还存在诸如现金白条抵库问题、往来账管理问题、原始单据无效问题、库存商品账面和实际不符问题、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会计电算化问题以及会计工作交接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反映了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不到位的现状,企业应切实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案例2——HG化工有限公司存在的财税问题及对策

案例导读:我国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是乡镇企业出身。中国特色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然而由于各地的地方政策不同,企业的起步不一样,使很多问题——比如注册问题、增值税税负较高、对销售人员的管理不力等,在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都暴露出来。本案例对某化工有限公司进行剖析,探讨了该企业比较突出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管理、规范运营、注重考核等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方案。

(一)案例分析

HG化工有限公司原是一家由某乡政府为主办单位的乡镇企业,于1994年在某郊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注册类型为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100万美元,主要生产油田钻井用的土壤黏合剂,此种产品已在市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销往多个油田,在国内同种产品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由于其连年亏损,乡政府无兴趣对该公司继续进行管理,公司于2008年实行了产权转让,聘请了一家资产评估机构对公司的全部资产进行了评估,由现任经理将企业产权买断。此公司自成立至今存在的会计及相关问题如下。

1.注册环节存在的问题

HG公司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类型为外商投资企业,中方是某乡政府,外方是香港的一位自然人。其中中方出资50万美元——以厂房及机器设备投资;外方出资50万美元——货币投资。而据了解企业内情的人介绍,外方出资是假,实际上是想以合资企业为名而获得外商投资企业的“两免三减”的税收优惠及其他一些优惠政策。之所以能够注册成功,其中固然有人的因素,但形式上的合法性也不能忽视。根据有关规定,外商出资时只能以外币出资,所以公司创办人利用各方面的关系,终于联系到了当地的一个香港亲戚,由香港亲戚汇入公司成立时的账户50万美元,并寄来各种证明,在成立后一年内,公司将此笔资金分若干次偿还。

2.销售人员的管理问题

HG公司的产品在各大油田虽说有一定的市场,但由于其产品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并且市场上也有很多的替代品,要保住目前的市场份额,开发新的市场,需要一批开拓进取、敢于冒险的销售人员。公司对销售人员采取了灵活的管理制度,每销售一吨产品公司给予业务活动经费500元,完成销售的数量根据销货合同上的订货量而不是回款的数量,业务活动经费有激励业务员和给予购货方有关人员回扣两方面的作用。

各大油田都是国有企业,呆账形成的可能性不大,个别国有企业员工特有的官僚作风往往导致哪家给的回扣多,哪家的产品就成为这些国有企业的供货商。而该公司的业务人员由于实行业务经费包干制,所以他们往往在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之间进行权衡。其间有一个业务员,有着和油田打交道的丰富经验并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所以他的销量在销售人员中是最高的。2003年底他提出辞职,接任他的人员在清理当地市场时,才发现他销的许多货都不知去向,更别说收回货款了,但公司对此却束手无策,只得看着几百万元的货款不见踪影,付之东流。

(二)专家点拨

(1)针对问题1——注册环节存在的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解决:一是要把好公司成立“关口”,在企业注册登记时,工商部门应认真核实,不要只流于形式而为日后留下隐患。二是要减少税收的不公平,出台政策减轻企业税负;企业自己也要在合法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节税筹划。

(2)针对问题2——销售人员的管理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解决。

①建立一套针对销售人员的“经费补贴、业务量挂钩、薪酬”三方位的体系。考核的指标主要是业务的实际回款数。

②适时地对当地市场进行清理考察,对比销售人员的业绩。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这个企业存在的远不止是注册、增值税抵扣和销售三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再从销售的角度谈谈看法。

在供方市场,销售岗位往往被看做最重要的岗位之一,所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业务员管理制度是一个公司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这个公司对于业务员的管理太过宽松,没有健全的监督体系来制约这种制度,最后导致几百万元的损失。要解决这个问题,防止此类问题以后再次发生,一是要建立对业务员的考核制度,在市场开拓期可以按销售量的多少作为考核的依据,而在市场成熟后,就应该以回款额的多少作为考核的依据;二是要实行业务员轮岗制度,防止业务员长期在一个地区形成自己的势力优势,一旦离职而使公司利益蒙受损失;财务部门要专设人员按业务员建立销货台账,详细记录每一单货物的流向,及时跟踪货款的收回情况并每月定期和销售部门核对台账,保证财务和销售数据的统一。

案例3——DY公司存在的财税问题及其建议

案例导读:企业从组建开始,财税问题就一直萦绕其中。企业组建阶段存在虚假注册、抽逃注册资金等问题;进入发展阶段,问题又集中在人、财、物的管理方面,比如人员的工资如何发放、交易的发票怎么收发、现金流怎么掌控以及税收和年检怎么对待等。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每个环节也都有很多的“猫腻”。本案例对一家建筑公司的上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特别分析了建筑行业突出的现金管理、发票处理、工资发放等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一)案例分析

20世纪90年代后期北京的建筑开始大量模仿欧美,建筑与家具铁艺开始流行,DY公司的两个合伙人2001年开始租了400平方米的场地开始自己做企业,承接相关业务,第一年的合同金额约50万元,前两年的合同金额在150万元至200万元之间,加工场地达2000多平方米,工人30人。目前DY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铁艺及不锈钢的楼梯扶手、阳台护栏、空调防护罩、大门、围栏及部分铁艺家具定做等。DY公司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注册问题

DY公司的注册资金为50万元,注册地在北京某郊区。这样他们有两个便利条件可以用,首先DY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出生在此地,办事方便;其次该郊区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引入企业,为了维持注册企业的数量,在监管上就有一定的柔性。

事实上,企业注册地的选择有一定的技巧,以北京为例,北京每个区县的政策不同,各个开发区和各乡镇的政策也有区别。城八区要比远郊区县政策紧,监管要严,返税比例小。当然各地根据企业大小、性质不同,免税原则也不同。现在一些科技企业进科技园区注册,一些中、大型企业到北京郊区如顺义、通州、平谷、房山等区县进行注册,一些生产型的小型企业在北京大兴、通州、海淀、石景山和朝阳的各乡镇进行注册。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争取政府的政策税收的支持以便企业更好地发展或生存。当然对那些每月包税的企业就无所谓了。

DY公司采取的措施就是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进行注册登记,这种解决办法肯定有风险。DY公司初步设想两套后续方案:一是两年内增资到注册资金100万元,这样公司可以接100万元左右分包项目,企业生存空间就会大很多;二是两年内另寻投资方向,实实在在地重新注册一个公司再做。同时保证没有除此之外的其他违法违规事宜。

2.发票问题

发票问题是DY公司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虽然公司的客户主要是建筑公司,但也有个人、事业单位、家具企业。这些客户希望公司给他们开具的发票各有不同,大致分三种情况:第一类是建筑企业,他们希望开建安发票,这样他们可以少缴税,建筑业的税率为3%,且分包企业拿出建安发票,总包可以拿此发票到税务部门要求减免他们此发票额的建安税,这是建筑企业合理的纳税方式,如果分包开不出建安发票,那么总包就得多缴这部分税;第二类是家具企业,他们希望开增值税票,这样他们也可以少缴税;第三类是个人和事业等单位,他们无所谓,只要有发票能入账就行。

3.资金问题

DY公司要正常和快速发展必须解决贷款问题。这个问题是社会大环境和企业的经营方向决定的。目前建筑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建设方经常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这样施工方就必须垫资施工,那么作为分包方的DY公司也不能正常从总包那拿到施工进度款,DY公司只能借钱施工,每年这样的合同额占总合同的80%左右。DY公司常用四种办法来解决资金问题:一是少发工人工资,年底结算,当然工人急需也可以向公司转借;二是延期付材料款;三是在社会上通过关系高息借贷;四是银行贷款。DY公司采取的办法都有一定风险。少发工人工资年底结算,有可能被告上劳动局。延期付材料款,可能造成下次拿不到材料或者材料价格偏高。社会上借贷,时间可能不及时,容易引发纠纷。银行贷款的风险是办理贷款的手续不完全真实容易引发经济犯罪。

4.工资问题

这是一个不严重但比较麻烦的问题,DY公司的生产工人每人每天的基本工资在20~50元之间,原则上每月不给工人发放工资,工人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到公司借钱,但借钱总额不超过累积工资,因为公司负责解决工人每天的吃、住,一般每人每月借300元左右就够用了。加班费按奖金年发或离职时发放,加班费包含两种:①每天加班1~3小时算半天;②某件工作比较紧(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0天),那么就给工人核定一个工时天数,提前完成的天数乘以日工资就是工人这几天的加班费。这是建筑业的行规导致的,建筑企业的施工工人基本上都是以天计算工资,国家的预算定额就是以天计算的,同时工人的不稳定性也是按天计算工资的重要原因。

DY公司的工资按人数多时做,加班费以效益奖方式发放,就避免交个人所得税,节假日以倒休的方式做,多领的工资做小金库。这样做的风险就是一旦有劳动争议,就会很麻烦。

5.预算问题

这是DY公司的一个缺陷,公司年底时从不做第二年的预算。他们认为第二年的业务额和成本不好测算,做了也白做,目前DY公司不准备采取任何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不采取措施可能对流动资金准备不足,导致有些合同不敢签。

6.现金问题

现金是DY公司的生存根本,公司的资金中有约50%是通过现金流转。因为它的回扣、工资、费用、合伙人使用资金、合作项目、小的材料费以及合作项目的运转全部靠现金。DY公司获得现金的方式一般有两种:①以工资、办公费用、差旅费方式从银行提现;②与现金流的公司合作,该公司从事家庭组合衣柜业务,由于它的客户都是个人家庭,客户的付款方式全是现金,这样DY公司从那里拿现金,对方用DY公司的支票买原材料。这些做法都存在风险,总是以工资、办公、差旅费名义从银行提现,银行会产生怀疑,最后会加以控制。不入账就会形成企业小金库,和另外公司的合作涉嫌套现。

7.账目、报税、年检等问题

先说账目。这是小企业的一个通病,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做账,平时记流水账,月底请财务人员或财务公司代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减少公司人员费用。DY公司是和一个有财务背景的人合作,互相帮忙。这样做的账,出问题概率较高。

税多多少少要偷逃一些,基层的税务部门也心知肚明,这种小企业没有税收优惠,在偷逃税款方面难免有动机。基层税务部门认为只要企业缴税就行,否则,查得紧,企业走了会影响税源。目前DY公司以开出去的发票额交税,不发生特殊事件不会有风险。

年检比较简单,因为企业小,经营内容少,没有明显的违法违规事宜,就不会出问题。DY公司的做法是,工商部门摊派的费用全接受,年检时就不会出问题。在基层这种做法还不会有太大风险。

(二)专家点拨

(1)针对问题1——注册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解决。

①国家在制定各行业和规模的企业注册资金时,应该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在具有可行性的情况下下达政策指标。

②企业要评估目前所处的风险,做好企业长期的投资发展计划。

③各地方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积极引导正确的投资方向,不能将完成指标作为放宽原则的借口。

(2)针对问题2——发票问题,建议DY公司还是给各客户开具税率为5%的普通发票,建安发票是没有资格领取的。领取增值税发票有点得不偿失,有可能多缴税,按DY公司的情况能作为增值税抵扣的部分不到合同总价的一半,同时必须保证毛利在30%以上企业才能生存,因为建筑业的5%质保金一般要不回来,同时公关费约5%,不可预见费用5%~10%,以及税金5%,这样才能保证赢利5%~10%。这样做也有不小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业务可能减少,因为在开不出对方要求的发票时,只有报价比别人低才有可能签成合同。其实,对于建筑类合同最好能和建设方直接签订合同,对于要增值税票的项目最好只做来料加工。

(3)针对问题3——资金问题,从三个方面加以解决。

①适当调整业务方向,签订资金周转较快的合同,比如多和一些装饰公司合作,风险高、垫资长的合同尽量放弃,适当拓宽业务面。

②把年初贷款改为年底贷款,这样贷款的手续完全可以真实。

③多和小银行合作,比如农村信用社,小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指标偏多,这样容易贷款。

(4)针对问题4——工资问题,建议把每月正常上班时间的日工资合计作为月基本工资,周六、周日的日工资作为月奖金,加班费作为年效益奖,月奖金与年效益奖年底统一发放,或者工人离开公司时结清,工人数按实际计算。这样既解决了每月少发给工人的合理理由,同时也能避免劳动争议和个人所得税问题。

(5)针对问题5——预算问题,建议从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来解决。

①建立推行公司的预算管理,最好在每年的九月底、十月初做出第二年的预算,这样对公司准备资金比较便利。每年11月、12月公司都会签一个30万~50万元的合同,公司可以利用这个合同贷款,提前准备出第二年的资金缺口,这样有利于公司的业务发展,免得到时缺少奖金,缩手缩脚。

②做好大单业务的预算。DY公司业务有2/3都是跟踪1年以上才能谈成的,而且业务都是在建筑收尾阶段,一般大点的建筑或建筑群都要2年以上才能完成,所以有条件测算合同额和执行时间,并且也能适当估算出可能要垫付的资金。对于小单业务的预算可以放松,鉴于成本效益原则,即使有点小问题,从材料和人工方面就能解决。

(6)针对问题6——现金问题,建议从三个方面加以解决。

①从银行正常提现,这样完全可以满足公司的运行和合伙人的个人使用。

②现金流的业务不入账,直接进入公司个人账户。

③同做家庭组合衣柜的进行正常的借贷往来,以支票的形式借出去,以现金的方式还回来。

(7)针对问题7——账目、报税、年检等问题,建议从聘请会计人员和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加以解决。

①请一位兼职会计,平时在电话里或网上交流,月底做一天账,这样就能解决基层监管部门的问题。

②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逐渐规范财务流程,逐步建立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

本案例剖析了DY公司实际存在的问题,从企业注册、发票、资金、工资、预算、现金以及账目、报税、年检8个方面进行归类,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问题的建议比较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参考价值。

延伸阅读1——如何做好发票管理工作

发票在目前还取消不了,很多企业在使用和管理发票方面又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们专题讨论发票如何管理。

1.认识发票

(1)发票基本知识。发票是指一切单位和个人在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业务活动时,对外收付款项或发生资金转移时所提供给对方的各种凭证。

发票的基本联次为三联,第一联为存根联,开票方留存备查;第二联为发票联,收执方作为付款或收款原始凭证;第三联为记账联,开票方作为记账原始凭证。由于发票种类很多,基本联次的顺序会略有不同。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为四联,一些特殊发票为多联次。

纳税人因非应税行为而收付款项时,应使用国税部门监制的统一收款收据,如资金往来发票等。对应税行为的收付款项行为必须填开发票。

(2)我国发票的种类。我国的发票有两大系统:一是企业使用的发票,由税务部门负责监制。由于税务局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所以企业使用的发票就由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共同负责监制。国家税务局监制的发票属于国税系统的发票,如增值税发票等;地方税务局监制的发票属于地税系统的发票,如服务业发票等。二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的发票,由财政部门负责监制,如北京市财政局监制的北京市统一银钱收据等。

普通发票按行业划分有工业发票、商业批发发票、商业零售发票、加工业发票、收购发票、服务业发票、广告业发票、建筑业发票等;另有一些特殊行业专用发票,如保税区保税货物销售、机动车销售、旧车销售、机动车维修、粮食销售及木材销售等。年应税销售额商业50万元以下、工业3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应使用定额发票,定额发票共有小额、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5000元、10000元这11种面额的版本,配套使用定额发票清单,纳税人可根据业务需要选择使用。

一些大型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在税务机关的监制下,印制本企业使用的发票,如某某商场商业零售发票等。

2.怎样购买发票

纳税人购买发票,须经过税务机关批准,到指定的税务部门购买,购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纳税人领取专用发票时,持下列证件、资料到所属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办理:①税务登记证副本;②发票卡;③报查表、旧发票;④一般纳税人年审资格证;⑤办税人员上岗证、例会签到卡;⑥首次购买发票需持审批表。

(2)领购普通发票。纳税人领购普通发票时,需持下列证件、资料到所属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办理:①税务登记证副本;②发票卡;③报查表;④首次购买发票需持审批表。

(3)代开专用发票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时,持下列证件、资料到所属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办理:①代开资格审批表;②代开审批表;③代开报告书;④已入库的完税证或缴款书。

税务机关对发票的管理一般采用限量供给的方法。每当上次领购的发票使用完毕后,应当携带用完的发票以及上述证件资料到税务机关进行检验,验票合格后,就可以购买等量的发票,即验旧供新。因此,要想顺利地领购发票,必须保证发票填开无误。

若是首次领取发票,还需要作好购买前的准备工作。以普通发票为例,在办理完税务登记后,就应该办理领取发票的手续。由发票负责人(领票人)准备好2~3张一寸照片,携带税务登记副本、发票负责人身份证到所在地税务机关(县区级)发票科,办理普通发票领购簿、办税员证、发票卡,领取普通发票购买审批表。之后,就可以到办税服务厅购买发票。如果单位的业务属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就应当到国税局领取发票;如果单位的业务属营业税征收范围,应到地税局领取发票。

3.如何保管发票

购买发票后,用票单位和个人要按规定建立发票保管制度,专人保管、专库(柜)存放,不得丢失或擅自销毁发票存根联及发票登记簿,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及发票登记簿应保存五年,保存期满,报主管国税机关审批和查验后销毁;遇有发票被盗、丢失发票、损(撕)毁发票等情况,要查明原因向主管国税机关书面报告,申请挂失作废并接受处理。

如果没有按税法规定正确领购、使用、保存、开具和取得发票的,会受到一定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会被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4.怎样鉴别发票真假和检查发票

(1)普通发票真伪鉴别方法。发票监制章是识别发票真伪的重要法定标志。全国统一启用的新版发票“发票监制章”,其形状为椭圆形,上环刻制“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字样,下环刻制“某某税务局监制”字样,中间刻制国税、地税机关所在地的省、市全称或简称,字体为正楷,印色为大红色,紫外线灯下,呈橘黄色,荧光反应,套印在发票联的票头正中央。也可从发票联采用的“SW”字样防伪专用纸等方面进行识别,用发票防伪鉴别仪器,识别防伪油墨是否是统一的防伪油墨。

(2)增值税专用发票真伪鉴别方法。鉴别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真伪,首先应了解其防伪措施,然后采取特定的审查方法来鉴别其真伪。对照光线审查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和抵扣联,看是否使用国家税务总局统一规定带有水印图案的防伪专用纸印制。用紫外线灯鉴别荧光防伪标志“SW”。

(3)对照审查发票法。对照审查法将用票单位发票的实际使用情况与《发票购领簿》及发票领用存的情况核对,审查私印发票、丢失发票、转借发票、虚开发票、代开发票、使用作废发票和超经营范围填开发票等问题。

(4)票面逻辑推理法。根据发票各个栏目所列的内容之间、发票与用票单位有关经济业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审核,从中发现问题。发票所列各项内容之间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规律性,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就说明发票存在问题。如增值税专用发票中购销双方的名称与税务登记号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根据销售货物或劳务的名称可以确定适用税率。根据计量单价、数量、单位、金额、税率和税额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推断金额和税额的计算有无错误等。发票与企业的购销业务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购销业务与企业存货数量及货币资金(包括债权、债务)的增减变化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利用这一逻辑关系就可以审查发票使用有无问题。取得发票的金额与存货增加额、费用增加额、货币资金减少额、流动负债增加额呈同步变化趋势;填开发票的金额与存货减少额、货币资金或应收债权增加额呈同步变化趋势。如果企业取得和填开的发票与购销业务之间的关系违背了上述规律,在数量、金额上的逻辑关系不符,就有可能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审查核实。

案例4——两个公司存在的财税问题及其建议

案例导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可是做企业,就得“亲兄弟明算账”。两个企业主体,共用人力和财务资源,只有高超的管理水平才能保证正常运作。要是管理混乱,那么两个企业总有一天会“鸡犬不宁”。本案例对一家建材公司和一家工程公司进行案例分析,披露两公司合作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抽逃注册资金、代收款、违规操作和融资困难等,并综合介绍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案例分析

GD建材有限公司和GD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是由3个股东于2003年在东莞注册成立,注册资金均为100万元人民币的私营企业。两家公司股东考虑成本问题,在同一写字楼经营办公。建材公司主要经营干砂浆、陶瓷;防水公司主要承接防水工程。公司成立初期,经国税办事人员推荐,两家公司财务工作都交由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出纳由同一个人负责。后来出于成本考虑,两家公司现在由同一个会计和出纳担任,对国税局的财务报表则由兼职的资深会计师编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册资金抽逃问题

GD建材公司除去写字楼投入的办公设备费用和装修费用,在银行的存款账户上还有一大笔钱,由于业务性质决定了该公司不必投入太多资金用于购买固定资产,也不必花费太多资金用于存货。该公司一般收到客户的订单及定金后才向厂家订货,在收取客户的货款后再向厂家结账,所以银行账户资金十分充足。几个股东商议决定将公司银行存款账户上暂不使用的资金50万元提走,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股东们的私人开支。至今这些账一直挂在应收款的账户,明细是各股东借款的账目,类似这样的注册资金抽逃现象,在很多的私营企业里都出现过。该公司应该有资产购入和费用支出,抽走的资金应作为购买资产的支出和费用的支出,这样就可以避免背上抽逃注册资金的罪名,要知道,抽逃资金是要被罚款的,最低10000元。

2.代其他公司收款问题

建材公司在刚成立初期,前几个月由于忙于筹备工作没有收入,在申报时为零收入,因此国税相关人员要求该公司写书面报告说明经营情况。为了避免零收入使国税局质疑,在提交报告的当月,该公司代一家建筑公司施工队收取一张28万元的转账支票,并转入了基本账户。在做账时将这笔收入做成为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并缴纳了税金。此后该公司还替其他公司收了几笔款,并以同样的账务处理方法处理了这些收款。

这样的做法不宜常出现,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该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半年后国税局按照该公司上半年的收入情况实行定额纳税,这样每月要求该公司缴纳的税金要比实际的营业收入要高,增加了企业成本。

3.两家企业成本划分不清问题

由于GD两家企业都在同一个地方办公,在划分租金、水电及共享人员工资时,两家企业没有明确区分开来,而是大概摊分。两家公司的经营成本失真,造成账务管理混乱。两家公司作为独立的实体,在任何费用上都要划分清楚,应把相关的费用按一定的原则协商好,尽快理顺费用的划分。

4.兼职会计的违规操作问题

该公司由于其业务性质,有一次在月底结算时,发现有200桶防水材料销售但送货时并未开具发票给客户,公司委托记账人员以二联式发票开立结清,但记账者却擅作主张,以三联式发票开立给委托其记账的其他客户,作为进货凭证,帮助其他客户逃漏营业税及营利事业所得税,但因利用这些不实交易发票申报营业税扣抵及虚列成本费用,而被追缴税款并处罚款。

此种漏税方式已引起国税局的注意,针对委托同一记账人记账的商家,必须自行检视以往申报的成本费用,如有类似上述不实凭证,应尽快依规定补税及补报,以免受罚。就GD公司而言,根本不能将空白的发票交给代为记账的人员开具,因为营业税的税率为5%,同时对漏开发票的处罚为所漏税额的1~10倍,金额有时会很大,开发票的委托处理的税务风险太高,不能将开具发票的业务委托处理。

5.融资困难问题

该公司由于经营的需要要向银行申请贷款,遭银行拒绝,理由是该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连续两年账面亏损,且净值为负。由于兼职记账者往往并不了解公司真正的营运状况及财务收支情形,为了方便账务处理,平时对于收支等会计事项皆以现金收付记载入账,忽略了大部分财务收支账户(如银行存款、应收票据、账款等科目),不但使财务报表与实际不符,而且可能违反商业会计法的规定。此外,如报表不实,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也可能招致质疑而遭拒绝。

(二)专家点拨

该企业存在的上述5个问题,也是很多中小企业共有的毛病,我们建议如下。

(1)企业最好能定期提供代为记账业单位的部分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存货等明细资料,使财务报表大致接近事实,不至于造成账上没有存货要借购料贷款、账上没有应收票据要借款融资的离谱状况。

(2)绝不能为了节税目的而将每年的利润都做成亏损,如果有连续三年亏损或负债超过资产导致净值为负的情形,可能会造成银行拒贷。但是,小企业最好还是自主记账,同时透过健全的会计制度产生可供管理使用的有用信息,同时可以利用会计控制以避免舞弊。

延伸阅读2——小企业如何进行纳税筹划

本案例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解决方案比较简洁。我们补充几点。

(1)近年来由于国内工商业发展迅速,加上企业发展形态的多元化与复杂化,致使面对政府各种税务法规的机会增加。因此企业的老板们除了需要了解一般会计常识外,更应注意对相关法规的学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以免因不熟悉账簿凭证、税务申报、交易记载等处理方式而违反法规规定,受到相关政府机构的处罚。

(2)虽然自主记账最保险,但是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也有委托记账、处理报税及账务的现象。在这期间,必须谨慎地与记账人相处,以避免企业暴露在税务风险及财务风险之中。

(3)节税与避税的方法有很多,不管你是否从事财务管理工作,首先是要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再进行纳税筹划,进行合理的节税与避税。

鉴于个别小企业存在偷逃税款行为,我们结合本案例存在的问题,专题讨论小企业如何进行纳税筹划。

我们认为,小型企业要利用企业组织形式规避企业所得税。

从组织形式来看,企业可以划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大多数企业都以公司的组织形式进行经营,目的是为了更广泛地筹集资本,分散经营风险,承担有限的债务责任。但是,从纳税的角度来说,特别是对小型企业来说,这很不划算。因为公司的个人股东从公司税后的分红也要纳税,这就是我们以前提到的典型的“重复纳税”。

建议那些规模不大、经营风险小的企业,比如个体工商业户,以及特别要求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应该选择独资或合伙的企业组织形式来从事经营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补充道:《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所称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可以看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只按个人的实际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或者说,独资企业及合伙企业不存在典型的“重复纳税”问题。

案例5——企业财税造假四个突出问题及其建议

案例导读:通过实践总结,我国中小企业财税造假具有四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注册资金问题、发票问题、“回扣”问题和“账外账”问题。这些现象的产生是由社会、国家、企业三个方面造成的。社会舆论问题、国家政策及监管问题、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促成了各方利益的一场拉锯赛。本案例主要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分别对这四个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具有普遍性的解决方案。

(一)案例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财税造假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

1.注册资金问题

(1)B有限责任公司当时注册资本金为300万元,后来计划将本公司经营规模扩大,便想办法对公司进行变更增资,同时,更换法定代表人W为Y。于是,B公司与A公司进行了注资谈判,A公司从其存款银行的4407存款账户,付出人民币400万元,汇给B公司的银行1026存款账户。B公司则以1026存款账户和交存入资资金报告单,顺利通过了验资,拿到了C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执照。注册资本金由300万元增加到700万元。取得新的法人登记营业执照之后,会计主管人员很快从公司银行存款账户的1026账户付出资金400万元(利息另计),转存公司银行存款账户的1888账户“待用”。C公司仅隔一月有余,便将“待用”账户启用,以还A公司“业务往来”款名义,从1888存款账户支出资金400万元,转汇给A公司3303存款账户。至此,利用A公司的资金走一趟“环城公路”,又物归原主。

(2)某公司在2年前设立登记,注册资本金20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以电子商品实物资产投资180万元。另两位股东以货币资金投资20万元。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实物资产投资已不复存在。究其原因,实物资产投资180万元早已被抽走。

2.发票问题

K公司主要从事涂料的生产和施工业务。税务部门对K公司被调用的所有账簿、凭证、报表及产品送货单等涉税资料的仔细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存在三大匿报销售收入的疑点:一是在“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明细账中有不少客户单位以前年度的预收款长期不结转;二是有部分产品在送货单上有发货单据,但在公司销售收入中没有体现;三是从凭证中发现有些地区、业务单位有差旅费、管理费和工资等费用支出,却查不到形成销售的记录。剖析三大疑点,成了对该公司进行稽查的重点所在。

据大量细致地分月统计并经公司确认,K公司2000年10月至2001年11月共隐匿价税合计15.47万元产品销售收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利用产品送货单进行产品零星销售,不开具发票,进行偷税,此为其手段之一。

K公司曾于某年的2月7日开具了号码为0631101的货物销售发票,发票联金额为9.5万元,但购货人的发票金额是2800元,两者大相径庭。通过发票联、货款支付情况的取证和与项目经理的交谈证实,K公司确实为自来水检测站项目提供过涂料及施工业务,价款9.5万元,票款已两清,货款用现金支付,由此,抽芯发票真相大白。通过抽芯发票手段匿报销售,进行偷税,此为其手段之二。

税务部门根据“其他应付款”科目下,应付某单位3万元的余额为线索,发现该单位的账面上明确记载着K公司曾在1999年年底为该单位提供过涂料带施工业务,并附有业务合同,涂料施工业务于1999年年底完工,销货款已经全部结清,价税合计95442元,该公司开具了2份过期的收款收据、1份非正规收款收据,据以结账。而对该公司的账面检查中未发现有此项业务的记录。通过不开正规发票,隐匿收入进行偷税,此为其手段之三。

通过税务部门开展外调取证工作,共查获抽芯发票9份,发票联金额为49.84万元,存根联金额却为2.76万元;以不正规的收款收据替代正规发票3份,金额9.54万元;以不开发票、长期挂账不作销售为95.63万元;开具送货单后不再开具发票、不计入销售为15.47万元。税务部门最终查实、认定该公司自1998年3月成立至2001年12月止,共匿报销售额价税合计167.72万元,偷逃增值税为13.20万元。

该公司自1998年3月开业至今,采取抽芯发票、非正规发票、销货不开发票等方法进行偷税,手段多样,性质恶劣,匿报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48.89%,偷税比例高达56.5%,而且,偷税行为保持着连续性,最终得到税务部门的严厉处罚。

3.回扣问题

Y君曾经长期混迹于IT销售市场,并在一些IT企业出任很高的职务,对于回扣活动有着深刻的观察与理解。据Y君说,他亲手送出去的回扣就有好几百万。在很多项目中,回扣的油水很大,有的根本不能用“油水”来形容,得用“油田”。“油田”一般存在于一些大型设备购买、金融业的系统集成、企业大规模采购和长期广告合同中。极端情况是,有的人日常工资才1000元,回扣一次拿几百万,这就是“油田”。

4.“账外账”问题

某市地税局涉税违法案件举报中心收到群众举报信件,说“某化工有限公司采用销售不开票,进行偷税,私设小金库”。稽查局人员召开分析会,查阅该公司的申报资料,大家一致认为该公司申报资料与实际经营情况不符且其账外账较为隐蔽。

稽查人员来到企业后,根据举报线索,迅速在供销员王某处查获账本及部分收支凭证等资料,与举报内容基本相符。稽查人员随即也发现了两套账外账。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几个涉案人员承认该公司的一套账外账是厂里小账,另一套是厂里下设的一个车间与他人合伙后设置的小账。根据有关规定,该企业应补缴的税款、滞纳金及罚款高达30余万元。

该公司可谓处心积虑,利用现金交易和销售不开发票等手段,隐瞒销售收入,从而达到偷税目的。

(二)专家点拨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我们给出以下处理建议。

1.关于注册资金问题的建议

(1)严肃投资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制度。加强银行监管体系的监督作用,对账户往来进行跟踪记录。

(2)国家各级行政管理监督部门理应改进措施,对不同类型公司采取不同的跟踪监督办法,以随时掌握其注册资金变动情况,严厉打击抽逃出资行为。

2.关于发票问题的建议

(1)加大清缴欠税力度,严格执行欠税公告制度、欠税报告制度、离境清税制度和阻止出境报备制度。采取以票控欠、以欠抵退和日常催缴监控等有效措施,促使企业及时足额缴清税款。同时强化欠税责任考核制度,大力压缩陈年欠税,控制新欠税。

(2)规范福利企业的税收。联合民政、地税等部门对福利企业进行专项清理,强化对福利企业的规范管理。

(3)规范管理税务登记的办理,实行规范化税收征管。

(4)加大税收秩序日常整治力度。加强中小企业税收管理和各类税务发票管理,开展“四小票”专项清理,堵塞税收漏洞。

(5)联合公安、地税等部门开展打击虚开货物运输发票等涉税犯罪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偷、抗、骗税及增值税专用发票涉税案件。同时认真落实各项专项检查,发现并纠正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依法纳税的意识和能力。

(6)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对税收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并通过发放税收政策资料,接受纳税人咨询,举办税法和税收政策讲座,以及开展“网送税法”活动等,提高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

3.关于回扣问题的建议

企业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成本,就相当于提高了一个百分点的利润,因而通过降低采购成本、杜绝采购腐败来提高企业利润,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1)考核为先。在考核中,跨国公司交替运用两套指标体系,即业务指标体系和个人素质指标体系。采购成本可以细化为购买费用、运输成本、废弃成本、订货成本、期限成本和仓储成本等。把这些指标一一量化,并同上一个半年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所得到的综合评价,就是业务绩效。应该说,这些指标都是硬的,很难加以伪饰。在评估完成之后,公司会把员工划分成若干等级,或给以晋升、奖励,或维持现状,或给以警告、辞退。

对个人素质的评价相对就会灵活一些,因为它不仅包括现有的能力评价,还要包括进步的幅度和潜力。主要内容可能包括谈判技巧、沟通技巧、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等。这些能力评价都与业绩的评价联系在一起,主要是针对业绩中表现不尽如人意的环节,如何进一步提高个人能力。在绩效评估结束之后,安排的是职业规划设计。职业规划设计包含下一个半年的主要业务指标和为完成这些指标所需要的行动计划。

(2)建立一套严格完善的管理、监控、奖惩机制,增加采购人员拿回扣的风险成本。编写诸如《业务开展手册》、《采购人员手册》等制度和政策说明,采购人员人手一份。这些手册并不是单纯地宣告公司对于腐败行为的处理规定,还应具体地运用案例和情境告诉采购人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有些公司规定,只有存在回请机会的前提下,才可以出席供应商的宴会;在出差的发票上必须注明费用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规模较小的公司由总经理本人定期抽查采购价格,与来自其他非供货商的价格相比较,从中可分析出是否存在问题。规模较大的公司则建立正式的监察系统,对一些大宗物资或价值较大物资的采购进行监视。监督系统的职能是全面监控采购工作,包括对采购产品价格信息的收集,对采购合同的签订和执行的监督,对采购物品入库和出库的监督及对采购结果的评价。对于一些重要的采购活动,可安排“啄木鸟”进行监督。“啄木鸟”就是不暴露其监察身份,像普通员工一样地参与采购工作过程,将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点暗中记录下来。

(3)开放采购渠道。公司要定期招标,做到货比三家,择优择廉选购。在招标中,有的供应商未能中标,可由监察部门定期与其联系或请来座谈,责成供应部门定期向供应商发出公开信,要求供应商对产品的质量、价格经常与公司联系通气,以此打破供应渠道的封闭性,了解对方的供货质量和价格情况,再与已中标的供应商的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进行综合比较,以确定招标结果是否合理。

(4)提高采购人员的工资。应选派最优秀的人才承担采购任务,并从利益分配上对其予以激励。在制订内部分配方案时,可适当向采购人员倾斜其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奖金等,可适当提高一个幅度,以便使其体会到公司的关心和照顾,安守本分地为公司工作。

(5)轮换采购人员。一般来说,公司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机构调整,可借机构调整之机,对采购员进行调整,避免“轻车熟路”、“老朋友好办事”的现象出现。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对于企业的敏感性岗位应当经常进行轮换才能避免出现大问题。经常对采购人员进行轮换,有以下几点好处:①推销员知道采购人员要经常轮换,从而无法建立长期的关系,将使得他大大减少付出回扣的积极性;②采购员经常轮换使得他不容易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关系;③对采购员进行轮换的同时必然要对他的前一段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考核,也使得采购员拿回扣风险更大。

4.关于“账外账”问题的建议

加强检查工作,可供选择的方法如下。

(1)账面查疑法。查账时要注意两种倾向的账目:一种是记录混乱,账证不符,账实不符,加总账有误,记录不完整,收支凭证内容不合法,手续不健全,甚至有涂改、挖补、伪造的凭证等。可运用核对法,进行账实核对、明细账与总账核对,看“小金库”是否存在。另一种是记载过于规范的账目,账面上毫无违纪,甚至连一笔招待费都没有。有的是笔迹笔画一致的誊抄账。这类账可能是假账,假账背后就有“账外账”或“小金库”问题。

账面查疑还要注意账面上违反常规的奇异问题,包括奇异的数字金额,奇异的时间、地点,奇异的收支事项等。例如,账面上有司机工资支出而没有车辆购置费、维修费、油料费,没有生产经营项目的单位出现了生产经营费用,甚至有些单位无建筑项目而发生建筑材料购置等,这些奇异问题的背后可能就隐藏着“小金库”。

(2)层层剖析法。仅从被查单位账目上难以发现“小金库”,一定要对有疑点的收支项目分类排队,采用抽样延伸的方法,从可疑科目到其下属单位、被管理单位、被收费罚款单位以及发生业务较多的单位,层层剖析,使被查单位存在的收入不入账、虚列支出、虚拨款项等问题原形毕露。

(3)突击盘库法。在被查单位无准备情况下,用突击方式盘点其全部金库,并与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及总账核对。若发现库存现金与账面余额不符,应当查明原因。若库存现金数大于账面余额,又不能说明正当来源,就是账外“小金库”。若库存现金数小于账面余额,查询去向不明,则可能为贪污或挪用。此外,还要注意检查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现金支票、支票存根及发生时间编号、银行存款折、记事本等。发现疑点应进一步追查收付款凭证,支票手续是否健全,内容是否合规合法,时间编号是否顺序相连。若在这些环节上发现了账外资金的证据,则说明可能存在“小金库”。

(4)处置及出租资产追踪法。单位处置淘汰的办公用具、家具、设备、交通通信工具及其他废料、残次品、包装物、副产品、低值易耗品、更新替换下的固定资产处理残值、出租闲置的固定资产等收入往往易被忽视,或因疏于管理流入个人腰包,或因单位故意作弊,收入不入账,充填“小金库”。因此,对这类资产应作为检查的主要内容,从购进使用追踪到处置、出租,一追到底。发现收入不入账,就说明存在“小金库”或贪污问题。

(5)票据抽查法。单位的收支票据凭证应全部记账,有存根联、发票联,有的还有出、入库联,并按顺序编号。抽查票据时若发现收入不入账,各联数额不一致,大头小尾,缺页少号等问题,就可能有隐瞒收入、设“小金库”或虚报冒领等问题。

(6)银行对账法。要求被查单位提供基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等。结合银行存款项、银行对账单,进行查询核对。若发现银行存款项与实际存款数额有差异时,应进一步追查原因。实际存款数大于账面余额又不能说明正当理由的,就可能是“小金库”。此外,查询时,还应特别注意以单位财务人员、法定代表人的名义或奇异的代名代号的存款,若其收支频繁,数额较大,也可能是公款私存的“小金库”。

(7)成本分析法。成本被称做是企业调整利润的“蓄水池”,隐瞒收入的“避风港”,为谋取本单位利益,截留收入,填充“小金库”资金,其手段之一就是多摊乱挤成本。因此应进行成本分析,检查企业是否严格按规定核算产品成本、正确计算收入,看其是否存在用收入填充“小金库”或舞弊贪污等问题。分析采购成本时,要注意其在原、辅材料采购中,有无舍近求远、舍优求劣、高价购劣、多支付运杂费和包装费等问题;分析生产成本时,重点是检查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是否一致,计算是否正确,原辅材料费、燃料动力费、工资福利费和企业管理费等支出是否合法合理,各期配比是否大体一致,如某项费用某一时期出奇的高,则应查明原因;分析销售成本时,除检查销售费用开支外,还要检查销售折扣、折让是否真实合法,销售退货是否验收入库和进行账务处理。

(8)产量推算法。有的生产性企业以少报产量、做假账等手法,隐瞒收入、偷漏税、设立“小金库”。对于这类企业可根据其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开工时间、原材料耗量、电力动力消耗量以及管理费用消耗量等指标,比照同类企业和被查企业不同年度的生产情况,综合推算其产量。正常情况下,这些指标的配比应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若被查企业账面反映的产量与实际推算产量差异较大,指标配比异常,就说明该企业可能存在少报产量隐瞒收入、偷漏税、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应进一步查证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