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如何让对方接受自己
要想使对方轻易接受自己,先获得别人的好感是最重要的前提。一旦让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以后所做的努力都会取得加倍的效果。
从心里喜欢和对方交朋友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人际交往中,喜欢和厌恶,接近与疏远,这些情绪都是相互的。面对陌生人,几乎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去接纳和喜欢,所以,被别人接纳和喜欢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己也要喜欢、承认和支持别人。一般来说,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喜欢他们;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愿意接近他们;疏远、厌恶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疏远、厌恶他们。所以如果想得到对方的肯定和喜欢,我们首先要发自内心地喜欢和对方交往。
也许有些人总是抱着“如果他不喜欢我,我也没有必要喜欢他”的态度与人接触,他们总是等待别人先对自己表达好感和善意。但是,如果对方也抱着同样的想法,那又该怎样开始这一段交往?
明明是相同的一句话,从自己的口中说出和从其他人口中说出,给对方带来的舒适感就会大大不同。归根结底,都是内心的好感在作祟。而建立起这种好感的前提,就是我们要以十倍的热情加十倍的爱心去努力喜欢别人。因为每个人都必须与周围的人建立多种多样的关系,与此同时,他们希望别人能够欣赏和喜欢自己。我们先从心里面去喜欢别人,言行举止符合了对方希望被欣赏和喜欢的心态,就能逐渐把自己变成被对方喜欢的人。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首先让被测者写下他欣赏的人的名字,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之后让被测者也把认为欣赏自己的人的名字写出来,排列在之前所写名字的左边。实验的结果是,被测者自己欣赏的人和认为欣赏自己的人,两者的排列顺序基本相同。
这个实验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存在的这种交互式喜欢的心理:在你对周围的人表示善意的同时,这些人也在善意地对待你。
只有先表示出自己喜欢的态度,别人才会感受到你的情绪,进而给予回应,甚至还会回报更多。很少有人会对肯定自己价值的人做出拒绝的举动。但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外表的修饰装扮和行动上的引人注意或者语言上的拼命自我宣传,结果很多时候都是徒劳无功,到处碰壁。
对于那些刚刚接触到的陌生人,如果我们能做到从心里面喜欢和对方交往,并且真诚地去面对他,那么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我们所打动,可能双方很快就会成为好朋友。
利用相似点增加吸引力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就是人们对和自己相似的人容易看着顺眼,从而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很容易就和对方成为朋友。
相似的人,在一些共同喜爱的活动中,接触与交往的机会比较多,从而能够发现彼此态度一致,情意相投,志趣相合,相互沟通比较容易,误会和冲突比较少,能够友好相处。和这样的人交往能正确反应自己的能力、感情和信仰,并容易得到支持和鼓励,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就比较强。即使本来并不太熟悉,也会比较容易消除陌生感。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琴声优美动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自己琴声的人。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路上遇到了钟子期。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钟子期能听出琴声表达的是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钟子期能听出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俞伯牙不禁惊喜万分,感觉自己遇到了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两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并且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可是到了第二年中秋,俞伯牙来到约定的地方,才得知钟子期已经去世了。钟子期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把琴在墓前摔了个粉碎,决定为了报答知音,以后都不再弹琴。
钟子期和俞伯牙之所以能够一见面就成为知己,并建立了超乎寻常的友情,就是因为他们有个相似的特点,即对音乐无与伦比的热爱和高超的鉴赏力。这个相似点使得钟子期一下子就获得了俞伯牙的好感,并在俞伯牙的心目中变得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相似点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态度、信念、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相近年龄、同一性别、相似学历和有过共同经历的人都相对比较容易相处,而行为动机、立场观点、处世态度、追求目标一致的人更容易相互扶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人生观、宗教信仰、对社会时事看法比较一致的人,更容易谈得来,感情融洽。因为人们与和自己持有相似观点的人交往时,能够得到对方的肯定,彼此之间发生争辩的机会就较少。
可见,人们对和自己相似的人接受程度比较高。我们要想与对方更快地建立起情感联系,就要尽量向相似点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