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中国商人的“驭人术”——“上下同欲者胜”(2)
善用威和恩
古语道: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威不能滥用,否则就成了秦始皇,暴政必被推翻,员工弃你而去。恩不能随便给予,太廉价的恩情就没了吸引力,失去了它本该有的价值。所以,要善用。
《孙子兵法》也有一句话: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在管理上,就是恩威并举,既要有严格的制度,又能间以人情的变通,这是中国管理之道的精髓之处。
有些老板强调军事化管理,严厉至极,毫无人情。比如有的公司针对上下班做出的规定:迟到5分钟罚五十,10分钟罚一百,半小时罚两百,乃至1小时扣月薪。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就这么对待打工者。他们对违纪员工的惩罚措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搞得员工人心惶惶,亦步亦趋,大气不敢喘,却又同床异梦,离心离德,背地里怨声载道。这样的企业,成功者很多,但更多的却是失败者。
还有的公司则过于人性化,迟到早退都不罚,上班时间任你选,灵活到了放羊的程度,渐渐养成了员工散漫和轻佻的工作风气。这样做,可谓是把“恩”发挥到了极点,全靠员工的自我约束力,但真能搞好的企业也并不多见。
我们说,善用威和恩,绳子该紧的紧,该松的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因地制宜,因时而宜,才是管理王道。高明的管理者,很明白此中奥妙。不同的制度,针对不同的人,应该如何发挥作用。不同的行业,应该制定什么样的管理规则,也是不可一概而论。
西游记里面,唐僧当上取经团队的领导之后,面对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管理孙悟空。一个业务能力一般的干部,来领导一个业务能力比自己强得多的属下,确实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如何让能力超群但又六亲不认的孙悟空为自己卖命?然而,利用古老中国的管理智慧,唐僧在经历了师徒分裂闹别扭等几次小小的挫折之后,竟然成功地驾驭了这个顽劣的猴子。
总结唐僧的驭“猴”之术,不外乎就是四个字:恩威并施。
从恩上讲,经过观音菩萨的做局,唐僧将压了五百年的孙悟空从五行山下救了出来,有再造之恩。受人如此大恩,有如再生之德,当然要用全身的真本事来回报,如果还想到去争夺团队的领导权,或者动不动撂挑子不干,肯定要受到道德良心的谴责。孙悟空当然明白这一点。唐僧之所以成为三个徒弟的领导,最重要的基础便是自己对他们哥仨有着救命再造之大恩。
不过,对于一个领导者,只得到下属的敬爱还不足够。有恩当然要报,但如果他万一不想报恩,时常给你制造点麻烦,作为能力不足的领导者,你能奈他何?刚刚开始领导孙悟空的时候,唐僧凭借的只是再造之恩,并没有对孙悟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能力,最后导致师徒之间的不欢而散。幸好观音菩萨及时送来了提升唐僧领导力的紧箍咒,时不时念一念咒语,让你抱着脑袋满地打滚,知道点厉害。
恩威并举,又使用得当,如此一来,即使当年可以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也只能乖乖地跟着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西去取经了。
在中国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要向一个大家长一样,既要对员工好,让他们“敬爱”你,也要对属下凶,让他们“惧怕”你,两者缺一不可。
这是一个三元体系,恩,威,再加一个“无为”。除了恩与威,无为之术在中间充当了一个释放员工创造力的角色,这也符合易经“天地人”三才的管理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管理的本质是协调人,然后才是调配资金。人是事业的决定者,资金只是一种执行物质。我们很多人误以为老板最应该盯住的是钱,其实不是。老板只需要盯住公司的经理人就可以了,这是管理的层级体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分工和位置。其中,恩与威分别掌控人心的两面。人除了看得见的躯体,还有看不见的人心。人心没有归附,就不要谈什么管理,管了也不服。
所以中国人向来看重以德服人,无论是威还是恩,都是要让员工的人心归附,这是管理的终极目标。企业管理只有刚柔相济,恩威并举,方可使员工心悦而诚服。
1.文武之道,没有固定的模式。无论是威还是恩,管理者都要发自内心地认识到人的本意。所以,尊重是管理的基础,尊重是践行的标准。
2.恩威并举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时要分清大仁和小义。“对低效者的宽容,就是对整个团队的不负责。”这句话没有错,但效率并不能成为判定人才优劣的唯一标准。
3.对管理者来说,最好的判断标准,还是人心。
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降人才
任人唯贤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需要有大气度。毕竟人都有自己的私好,难免被个人好恶左右判断。所以,谁能广揽人才,最大化地利用别人的智慧,谁就能在淘金路上占据主动。
孔子有一位朋友要出任某地的行政长官了,临行前跑来问孔子:“你是一位智者,你说我这个地方行政长官该怎么当呢?”孔子说:“管理一个地方很容易,也很不容易,我只能告诉你九个字: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举贤才,就是不拘一格地选拔和任用人才。这个标准既是宽泛的,又是不分血统的,既不任人唯亲,又不会举贤避亲,并且学会放权,让人才为自己更好地经营事业,同时自己又可以获得解脱,有更多的时间去充电,处理幕后的事情。
《战国策》中记载说,燕国的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才,为己所用,但人们都觉得他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燕昭王始终寻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闷闷不乐。
后来有个叫郭隗的人,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国王愿意出两千金子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还没买到。又过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王派人拿着金子去购买时,马已经死了。于是派出去买马的人就花五百两金子,把死马带了回来。国王很生气:“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给我?”
国王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金子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说到这里,郭隗开始步入正题:“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您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听到消息以后,必然会千里迢迢地赶到燕国,投奔于您。”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他为师,为他建造了专门的宅子,举办了十分隆重的仪式。没过多久,就发生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就人才济济,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变成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强国。
在这些人才的辅佐下,燕昭王兴兵报仇,把齐国打得只剩下了两座小城,成就了一时的霸业。
管理之道,关键在于用人。用人要找合适的好人才,给予他们合理的位置,让他们充分地发挥。
人才是事业的根本,不会用人的老板,再大的雄心壮志,也是空中楼阁,无法变成现实。只有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才能在商场上战无不胜。
对于中国公司来说,用人还要避免任人唯亲。很多中国公司都是家族企业,老大是董事长,老二是总经理,老三又掌管人事部,再加上七姑八大姨,一姓一族之人全面把持大权,这样做的后果是实难性的,家族利益与企业的利益难以统一,小集团的个体得失就会居于整个公司的利益之上。如果不经常引入外部的新鲜血液,事业就很可能毁于一旦。
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王安公司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是当时美国计算机领域的强手,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它的员工超过了三万人,营业额高达30亿美元,实力可与电脑巨人IBM分庭抗礼。
但是,就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创始人王安没有选择公认的最佳人选来做接班人,而是任命他缺乏管理能力的儿子王列做了公司的总裁。他的心理就是,只有把亲手创立的产业交给儿子打理,自己才百分之百地放心。可就在王列接手公司的第一年,就亏损了接近5亿美元,公司股票价格在3年中下跌了90%,经营每况愈下,只好于1992年申请破产。
中国的联想公司就做得非常好。柳传志有一句名言:“做人要正。”他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并且在公司做了一条很重要的规定:“不能有亲有疏。”规定领导的子女不能进入公司,插手任何工作。由于这个管理规则,柳传志的儿子也是计算机专业,在电脑设计和研究方面十分有能力,可就是无法进入联想公司。
柳传志的考虑是,如果员工的子女都进了公司,再相互结婚,彼此联合,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和小团体,将来想管也管不了。这就像一场慢病,表面上看似没有疾患,实则暗自积累,等到积重难返,只需轻轻一推,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可能就会瞬间土崩瓦解。
我们都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任人唯贤,找到合适的人才,对于一家公司的事业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现实中,虽然我们不可能像燕昭王一样筑起黄金台来吸引人才,但却可以凭借开阔的胸怀和开明的制度,筑起“招贤台”。
人才是效率,也是财富。对管理者来说,没有比人才更珍贵的宝贝。管理就是一门对人才进行保护和协调的科学。
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靠一己之力打拼的年代早已经过去了,一个好汉三个帮,切忌不要走入家族企业的误区。
1.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可以给员工一个公平的上升环境,这是最好的激励制度。
2.人才可以靠钱来吸引,但却无法靠钱来留住,要打造和培养一个创业的好环境。
3.要了解员工的需求,留下关键的人才,并能让所有的员工都满意。
4.要学会慧眼识人,放宽选材标准,成为眼光独道的伯乐。
建立谏言通道
有人做过计算,李世民一生大概享受了10年左右的批评,几乎每天都有大臣找他“单挑”,就一项国策不同的意见针锋相对地辩论。换一个昏君,估计也懒得与臣子辩,唤侍卫推出去就把脑袋砍了。但李世民虚心接受臣下的进谏,通过这种交流甚至激烈的辩论,从中得出最好的决定,利国利民。
作为决策人的角色,每一个决定都对团队或组织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为了将决策的失误降到最低,就必须给予属下畅通的建议通道,虚心接受员工的意见。
齐宣王和孟子谈话,问孟子:“我怎样识别哪些人没有才干而不任用他们呢?”孟子说:“国君任用人才,如果不得已,将会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远的超过关系近的,对此当然要慎重。对于一个人,左右侍臣都说他好,还不行;大夫们都说他好,也还不行;全国的人都说他好,这才去考察他,见他确实好,这才任用他。左右侍臣都说不行,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不行,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不行,这才去调查他,见他确实不行,这才罢免他。左右侍臣都说可杀,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可杀,也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可杀,这才去查明真相,见他确实可杀,这才可以杀掉他。所以说,是全国的人杀掉他的,这才,才可算是百姓的父母。”
孟子反对枉杀,反对胡乱任用人才,更反对闭塞言路的国君。有些公司老总,一旦坐到这个位置上,就以为自己如何了不得,不把同事看在眼里,谁说的话顺耳就听谁的。谁要说的不中听,就想办法把他搞定。不去接触更多的人,不打开言路,不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在一片阿谀奉承中做着权高位重的美梦。
有的老板也是一样,无论下面的人做什么,先看对不对自己的眼色,符不符合自己的心思。不顺眼的就百般刁难,顺眼的犯了错误也是一笑而过。时间长了,大家摸清其中的原委,自然是顺眼的事情多,看不顺的事情少。如此管理,最终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
这样的人,梦醒时,也是自己失败到极点、成为孤家寡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