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生意来找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转折点:建立属于自己的天地(1)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李嘉诚

年轻人只要向正确方向走,总有一条成功的配方。

不只是商人,一个国家亦是无信不立。如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到承诺,在做出每一个承诺之前,必须经过详细地审查和考虑。一经承诺下来,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贯彻到底。

深信事在人为,人生之路在于不断探索,而不是乞灵于迷信。

只要勤奋,肯去求知,肯去创新,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对朋友讲义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成就,生活无忧。

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知,求创新,加强能力,在稳健基础下力求进展,居安思危,无论你发展得多好,你时刻都要作好准备。

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学习,把握时机。

长江取名基于长江不择细流的道理,因为你要有这样豁达的胸襟,然后才可以容纳细流。没有小的支流,又怎能成长江?

最有意义的跨越——从打工到创业

当我作为一个打工仔,在开展业务受到局限时,我就想到要自己拥有一家工厂。几年来,我一直有一个理想,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我可以不接受任何人的束缚。一切生意、一切经营方针和经营理念都由我自己来指导和决策。我要真真正正实现自我,发挥我的能力,我要为实现我的理想和愿望重新奋斗。

———李嘉诚

人生最难是如何迈出第一步,因为不知向何处去,又不知怎样行动。这就是“零起点”的痛苦。但反过来讲,“零起点”又是最具人生意义的,它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方向。成功人士往往在机遇到来的时候,能表现出准确的判断力,坚定信念和果断决策,从而跃上机遇的快车,成就人生的转折,走向辉煌。

解放战争后期,大批内地难民从陆路、水路纷纷涌入香港,使香港人口陡然剧增,到1951年已突破200万。这无疑给香港带来了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和市场容量。另外,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备受打击,一些设在内地沿海城市的洋行也陆陆续续撤回香港。一时香港成为一个重要的转口贸易港口。此外港府一系列新政策的实施,也使香港逐渐转变成一个以塑胶、金融、地产、航运、仓储为主的加工贸易型港口。

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李嘉诚从塑胶裤带公司辞职,选择了塑胶业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世上360行,李嘉诚为什么单单选择了塑胶业呢?李嘉诚是基于三点考虑的:第一、他在先前的塑胶厂积累了丰富的全盘经营塑胶厂的经验,这完全可以作为他创业的本钱;第二,塑胶产品属新型产业,全部原料是进口,既可本地销售,也可海外出口,发展潜力巨大;第三,塑胶制品易加工、投资少、见效快,正适合他这样的小业主经营。

不管是打工,还是自己创业,都有必要对自己从事的行业前景有个清醒的认识,分析各种客观因素。一般情况下,当一个行业刚兴起的时候,往往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意味着要有一个艰辛的经营过程。李嘉诚明察秋毫,看到了这一点,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有经验,其次要有充足的资金。经验李嘉诚已经具备了,他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问题。从塑胶厂推销员一直到业务经理,李嘉诚每赚一笔钱除了还债,还要维持全家人生活,尽管他省吃俭用,但还是没攒下多少钱。

由于李嘉诚平日和人相处时,总是诚实可信,又讲义气,所以很多亲朋好友在他需要钱的时候都愿意解囊相助,再加上母亲替他积蓄的一点钱,凑足5万港元的创业资金也不是一件难事。李嘉诚在回忆自己创业时总是说:“我之所以能创业,是因为母亲勤俭节省的结果,首先得感谢母亲,其次要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也许正是由于对母亲的感恩之心,他才不断鞭策自己干出更大的成就,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李嘉诚既然下定决心做,就一定要做好,所以,他特别希望给自日后的长江塑胶厂,发展势头也会像长江一样,由小到大。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未来的长江集团,也应为中国人引以自豪。”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李嘉诚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1950年夏天,长江塑胶厂在筲箕湾成立。厂房是李嘉诚从港岛到九龙,跑了一个多月,才在港岛东北角筲箕湾勉强租借到的一处廉价房。当中原因自不必说,一是由于大陆难民的涌入,香港房价一路飚升,工业用户就更不用说了;二是因为李嘉诚的现有资金有限,所以他只能租价格便宜的厂房。筲箕湾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当然不是办工厂的好地方,但李嘉诚深知目前的艰难处境,暂时只能先租这房了,等以后羽翼丰满再迁到市区吧!

破旧的窗户,残缺的玻璃,漏洞的房顶,李嘉诚不得不拿出一笔钱来重新修缮。厂房里的压塑机亦是破旧不堪,是欧美淘汰的第一代塑胶设备,效率低下,毛病百出,落后得不能再落后了。唯一给厂里增添亮点的,就是门口那块崭新的长江塑胶厂的厂牌。

李嘉诚脚踏实地,不动声色地靠着勤能补拙的“行街仔”的老作风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默默努力着。塑胶厂招聘的第一批工人大多数是农民,厂里唯一的过胶师傅就是李嘉诚。他身先士卒带领工人从机器安装、维修到出产品,长期奋斗在生产第一线,起早贪黑,不分昼夜,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以上。除了这些,李嘉诚还要记帐、推销、规划市场、设计模型,业余还要自修。后来他干脆在工厂附近租了一间旧阁楼,这里既可办公,又可做仓库。那时的李嘉诚可谓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

每逢星期天上午,李嘉诚都会回家看望母亲和弟妹,中午又急如伍。

就是在如此残缺陈旧的厂房里,李嘉诚和他的工人们一道开始了艰辛的经营历程。身为长江的当家人,李嘉诚并没有对这一残破的摊子丧失信心,反而踌躇满志、乐观阔达。有谁会想到,若干年后,这个曾经蹲着吃饭的穷困不堪的小小山寨厂的厂主,竟成为了香港塑胶界的领军人物。

空前的危机

一个企业的开始意味着一个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

——李嘉诚

经过创业前期的苦心经营,长江塑胶厂逐渐步入佳境。随着一批批产品的顺利投放市场,订单像纸片一样纷纷落在了李嘉诚的手里。为了扩大规模,李嘉诚开始大量招聘工人、会计、推销员。工人稍加培训即可上岗,然后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地进行生产,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然而,正当李嘉诚春风得意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工厂的塑胶产品质量差,一家客户要求退货。这时,李嘉诚手中仍有一把订单,客户还急着催货,这让他骑虎难下,如果延期交货,还要罚款。

工厂使用的本来就是一些濒临淘汰的旧机器,再加上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操作工人,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谈何容易!能做到现在这地步,就算不错了。

从推销员反馈回来的消息称,客户拒收产品,要求赔偿损失。这让李嘉诚如坐针毡。客户是中间商,产品经他们批发给零售商,或出口海外,现在塑胶厂家不断增多,竟争日趋激烈,粗劣产品自然在市场中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银行在得知长江的境遇后,也派人来催货款,弄得李嘉诚如热锅上的蚂蚁,痛苦不堪。他们每一个人对李嘉诚来说都是上帝,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掌握着长江的生死存亡。

由于开工不足,李嘉诚决定裁减员工来缓减危机,但被裁员工家属又不依不饶,天天上门哭闹,甚至有的赖着不走。留下的员工也是忧心忡忡,人人自危。此时,李嘉诚温和的脾气也难免有些暴躁,时常训斥员工,整个长江塑胶厂陷入了空前的危机。

危机之中的李嘉诚真正体会到了做老板的难处。做为企业的掌舵人,他有责任承担一切,企业之主好比船长,决策就是航道,李嘉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初创时的失误,以及对未知风险考虑的周全,才酿成今日的后果。这次巨大的风波,无疑给意气风发的李嘉诚上了沉痛的一课。

痛定思痛的李嘉诚,突然间想起了母亲曾给他讲的一个故事:从前,一座古寺的老方丈为了选择继承人,把两个徒弟叫到身边,分别交给他们一袋稻谷,并嘱咐他俩秋收时再来见他。等到谷熟时,大徒弟挑着沉甸甸的一担稻谷来见师父,二徒弟却两手空空。师父问为什么,二徒弟惭愧地说,自己没管好稻田,种子没发芽。但出人意料的是师父竟然把住持之位传给了空手报道的二徒弟。原来,师父当初给他们的谷子都是煮过的。

从母亲的故事中李嘉诚悟出了当中的玄机——诚信是做人处世之本,是战胜一切的不二法门。随后,李嘉诚回到厂里,召集全体员工开会,会上他发表了一番激情昂扬、发人肺腑的讲话。他承认由于自己的经营失误,不仅损害了公司形象,还连累了公司员工,并向那些被辞员带上钱分别拜访了银行、原料商和客户。李嘉诚首先诚恳地向他们道歉,请求原谅,然后付给他们少数欠款和损失费;其次承诺等工厂效益好了就如数赔偿他们的所有损失,并立下字据,向顾客许诺今后一定不再犯此类错误,坚守对顾客质量保证的承诺。最后,希望他们能帮助他拯救长江。

那些人被李嘉诚的诚意深深感动了,大多数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让步。其中有一个经理还承认自己先前不应该向他催款,称李嘉诚是最可信赖的朋友,并愿意为长江摆脱困境献计献策。经过李嘉诚及时的斡旋和亲友的资相助,长江重新获得了订单,购进了原料,更换了设备,转危为安。被裁员工又回来上班了,还补发了他们离厂时间的工资,大家无不欢欣鼓舞。这艘差点儿因“触礁”而沉没的长江号航船躲过了这场劫难。

有此经历的李嘉诚也成熟了许多,他给自己立下一条座右铭:“稳健中寻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

经过这次濒临倒闭的危机后,长江塑胶厂生机焕发,订单如雪片飞来,工厂通宵达旦生产,营业额呈几何级数增长。李嘉诚的信誉有口皆碑,银行不断放宽对他的贷款限额;原料商许可他赊购原料;客户乐意接受他的产品,派送大笔订单给他。

在重要的关头,是诚实和道德使李嘉诚战胜困难并取得了胜利。在回忆起这段时光时,李嘉诚说:“做生意要以诚待人,不能投机取巧。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找我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诚实守信,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做生意的三种方式

做生意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创新,二是改进,三是跟风。创新吃的就是“一招鲜”,虽然不易,一旦使出来,却费力少而收获大;改进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虽不易造成轰动,后劲却很足;跟风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这样做起来较容易,风险也较小,但跟吃人的残羹冷饭差不多,收获有限。

——李嘉诚

20世纪50年代中期,香港工业化形成热潮,港产工业品源源不断打入国际市场,越来越引起国际商界的重视。在港九市区边沿及新界,山寨式工厂如葡萄串布满新工业区。其中光塑胶加工及玩具厂就有三百多家,这时候的长江塑胶厂充其量只是其中经营状况良好的塑料厂之一。在产品方面,长江出口的塑胶玩具,和同业相差无几,仅仅在款式上稍有所变化,很是缺乏特色,而且款式上的变化也只是按照代理经销商的订单要求设计改型的。除了同业,谁又会关注一个长江塑胶厂呢?

事实也是如此,香港的塑胶制品在国际市场卖得很“火”,主要是因为香港的产品价格低,而不是款式新,这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难道港产货就不能以质优款新而称雄国际市场吗?

居安思危,得荣思辱。上一次茶楼中的危机正是在李嘉诚感觉春风毕还要自修功课。临睡之前,还会舒展一下疲惫的身体,斜靠在床头翻翻杂志。他购买和订阅的杂志都是经济类的,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一天深夜,李嘉诚在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时,目光被一则简短的消息吸引住了。消息的大意是意大利一家公司已开发出利用塑胶原料制成的塑胶花,即将投入大批生产,并打算推向欧美市场。一直苦苦寻找突破口的李嘉诚,如迷途的夜行人看到亮光一样,兴奋不已。

欧美的家庭,室内户外都要装饰花卉。这些植物花卉,经常要浇水、施肥、剪修、除草。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许多家庭主妇变成职业妇女,对这些家庭来说,不再有闲情逸致花费时间去侍弄花卉。并且,植物花卉花期有限,每季都要更换花卉品种,实在麻烦得很。塑胶花正好弥补这些缺陷。现代人以趋赶时髦为荣,塑胶花的面市,将会引发塑胶市场的一次革命,前景极为乐观。

1957年春天,李嘉诚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登上飞往意大利的航班。下飞机后,李嘉诚没有被风光旖旎、古色古香、浪漫时尚的意大利所吸引,此时他的心里只有对新技术的渴求,只有争奇斗妍、美丽迷人的塑胶花。李嘉诚首先找了一家小旅社住下,然后就马不停蹄地去寻访那家在世界上开风气之先的塑胶公司。经过两天的奔波,他风尘仆仆地来到该公司门口,但结果却让他很失望。

因为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的保守与戒备,他只有名正言顺购买技术专利才可引入使用。然而,长江塑胶厂是小本经营,怎么付得起昂贵的专利费呢?再说,厂家也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的,只有它占足市场,赚满自己的口袋,才会考虑出手给别人。

的大门。他告诉接待者,自己准备在香港推销该公司的塑胶花。公司职员彬彬有礼地带李嘉诚进入了产品陈列室,那里琳琅满目的塑胶花使李嘉诚大开眼界,他恨不能多长几双眼睛。李嘉诚一面拿着花束在手中端详,一面向接待者仔细询问有关塑胶花的知识。

这位满脑子都是问题的“港商”差不多在公司磨了一整天,最后才购买了几种款式和颜色的塑胶花,打算先带回香港试销。但他想到,仅有样品的基本常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投入生产,必须得了解塑胶花的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和调色配方技术,对此,李嘉诚依然一无所知。

李嘉诚首先想到去当地图书馆查找这方面的资料,然而在图书馆所见的专业资料,他在香港也看到过,根本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李嘉诚心急如焚,坐立不安。他千里迢迢从香港赶来却不能如愿以偿,怎能就此甘心。难道就真的要拿着买回的这些塑胶花样品回去做摆设吗?天无绝人之路。这天,李嘉诚正一筹莫展地在旅馆里翻着报纸,突然发现这家公司的下属工厂招聘工人的广告,他报了名并被成功录取。上班第一天,李嘉诚就被派往车间做打杂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