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求学问教故事(5)
李白写给韩朝宗的信,就是文学史上有名的《与韩荆州书》。信中除了称赞了一番韩朝宗的为人和学问之外,就是阐述了自己的志愿以及写作方面的情形。信的末尾说:“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这是一句谦虚的话,意思是说,可能我所写的文章是微不足道的玩意儿,不符合大人的口味。
堵子助阵
这则典故讥讽武者之无能。
此典出自《笑林》。
有一个武官出外打仗,就要败退的时候,忽然从天降下一队神兵来帮助他作战,后来又取得了胜利。
武官连忙跪下叩头,询问神的名字,神回答说:“我是堵子神。”
武官说:“小将我有什么功德,敢劳堵子尊神来相救呢?”
神答:“我感激你平时在教场练箭时,从来不曾有一箭射伤我的身体。”
飞鸟惊蛇
“飞鸟惊蛇”这个典故,称赞优美的草书。
此典出自《法书苑》:“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我国的书法,有一种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字体叫草书。草书始于汉代,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来慢慢发展成为“章草”。到汉末,相传有一个叫张芝的书法家去除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等划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成为“今草”,即一般所称的草书。
到了唐代,草书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据载,唐代有一位僧人叫释亚楼,擅长草书,他曾自题一联:“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意思是说,草书要写得活泼生动,犹如鸟儿飞射出林,惊蛇窜入草丛。
甘拜下风
“甘拜下风”的这个典故比喻打心眼里佩服,自认不如对方。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春秋时,晋国因为闹灾荒,国内缺粮,便派使臣到秦国买粮。秦穆公和大臣商议后,决定答应晋国的要求,并派了很多人,把大批的粮食送到了晋国。过了一年,秦国国内闹灾荒,而晋国倒是五谷丰收。这时秦国又派人到晋国买粮。可是,晋惠公不但不肯把粮食卖给秦国,反而想趁着秦国闹灾荒的时机,派兵侵犯秦国。
公元前645年,晋惠公果然派兵攻打秦国。秦国国君秦穆公见晋惠公这样忘恩负义,便亲自带领大军前来迎战。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晋军战败,晋惠公和大将韩简都当了俘虏。晋国的大夫披头散发,拔出帐篷,跟随着晋候。秦穆公看到他们垂头丧气的样子,就对他们说:“你们为何这么凄惨呀?我这次带着你们的国君回到秦国,不会伤害他的。”晋大夫连连作揖,对秦穆公说:“君王踩着后土而顶着皇天,皇天后土都听到了您的话,我们甘拜下风。”
弓人之妻
这篇典故告诫人们,要珍惜一件物品,首先要懂得它的价值。
此典出自韩婴《韩诗外传》。
齐景公命人制造一张弓,这个人做了三年才做成。景公拿着这张弓去射箭,射不穿铠甲的三层铁片。景公非常恼怒,要杀做弓的人。做弓人的妻子去见景公说:“我是蔡国人的女儿,做弓人的妻子。这张弓,是用从泰山向阳坡上找来的桑柘木,骍牛的角,楚国麋的筋,黄河里的鱼皮熬制的胶做成的。这四种材料是从天下精选出来的最好的材料,用这种材料做成的弓不应当只射穿这样少的铠甲片。况且我听说过,奚仲造的车子自己不能跑;莫耶宝剑虽然锋利,自己不能砍断东西,都必须会有人使用它。射箭的方法,手要像攀着树枝,手掌要像握着鸡蛋,四个指头像断了的短棍,右手射出,左手毫无感觉。这就是射箭的方法。”景公把这些方法作为准则再去射箭,竟射穿了七层铠甲片。于是这位蔡国女人的丈夫也马上被放了出来。
公输为鹊
“公输为鹊”这个典故是比喻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即使做得再精巧,也毫无所用。
此典出自《墨子·鲁问》:“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
公输子用竹木做了一只鹊鸟。做成以后,打开开关,鹊鸟展动翅羽,直上九霄,飞了三天,还没落下来。公输子非常得意。
墨子知道后,对公输子说:“您呕心沥血制作这只会飞的木鹊,还没有一个普通匠人做车辖有意义。您看,他们花费很短的时间,使用极少的木料,做成之后插在车轴两端,便可经受五十石的重压。因此说,制作的东西能给人带来好处,才能称为‘巧’;否则,没有实用价值,只能叫‘笨拙’罢了。”
鬼斧神工
“鬼斧神工”形容制作技艺高超、精妙。
此典出自《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之后,大兴土木,建造了很多宫殿楼台;其中有一座名叫“云明台”,特别宏伟。据说,建造这座台时,有两个工匠不用梯子、支架及绳索,能在空中挥斧弄凿,从子夜(午夜)到午时(正午)这么短短的时间,就能全部完工,因而这座台又称“子午台”;当时人们称这两个工匠精巧的手艺和快捷的工作为“鬼斧”,意思是说不是凡人所能做得到的。
西域骞宵国向秦始皇贡献了一个著名的雕刻匠,名叫裔烈,秦始皇命他用玉石雕成各种兽类,每雕成一件,他便在那野兽胸前刻上完工的日期,但所有野兽都没有刻上眼睛。有一天,秦始皇见两只玉虎没有眼睛,便用笔替它们各加上了一只眼睛,谁知过了几天,那对玉虎忽然不见了。到了第二年,西域有个国家进贡了两只白虎,秦始皇发觉白虎胸前都烙有日期,而且都只有一只眼睛,觉得很奇怪,就派人查了一下,和失踪的玉虎雕刻日期正好相同,便叫人把两只白虎的眼睛挖下来,它们竟又变成为玉虎了。人们惊叹于裔烈的技巧,就称之“神工”。
画工传神
这则典故说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强调形神兼备,不但要求画得像,还要画出神情和精神。
此典出自《道山清话》:“昔人有令画工传神,以其不似,命别为之。”
从前,有一个人让画师给他画一张传神的像,这个人觉得画得不像,就叫画师另画一张。后来这个人又觉得画得不像,又叫画师改了三四次画稿。
画师生气地说:“如果画得真像了,那要成个什么样子!”
画虎类犬
“画虎类犬”比喻不切实际地攀求过高的目标,实现不了反闹笑话。
此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东汉时代,被封为伏波将军的马援,有一次写信批评他的侄儿说:“我希望你们在听到有人提到别人的过失时,能够像听到有人说及父母的名字一样集中精力,龙伯高是一个敦厚、谨慎的人,我希望你们能够模仿他的品行:杜季良为人豪侠好义,但我却不愿意你们模仿他。因为如果模仿龙伯高不成,仍可以成为一个谨慎的人,就像一个刻鹄如果没刻好,刻出一只鹜来,仍可以说刻成相类的飞鸟;如果模仿杜季良不成,将会变成一个轻浮的人,就像想画一只老虎,结果却画出一只狗来一样,变成性质根本不同的兽类了。”
鸡鸣狗盗
“鸡鸣狗盗”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一些不正当的小伎俩,也指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此典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平原君收养门客的消息传到秦国。秦昭襄王叹息着对大夫向寿说:“像平原君这么贤明的人,天下罕见!”向寿说:“不过他比起齐国的孟尝君来,还有很大的差距。”秦昭襄王问:“孟尝君是怎么样的人?”向寿说:“孟尝君田文继承他父亲田婴做了薛公(薛,在山东省滕县东南;田婴封于薛,叫薛公,田文继承他父亲,也叫薛公),就大兴土木,修盖房子,招待天下豪杰。凡是前去投奔他的人,他全部都收留。他自己吃、喝、穿戴跟住处,跟大伙儿一样。孟尝君的家当就这么快花完了。门客的饭食,当然也不能再像先前那样丰富了。听说有一天晚上,有个客人见了那种饭菜,心里不高兴。碰巧他看见孟尝君独自一个人在上边吃。他想主人吃的一定是山珍海味。这个人就大发脾气,扔下筷子,愤怒地说:“岂有此理!我干什么到这儿来吃这种东西?”孟尝君连忙拦住他,端着自己的饭菜让他瞧。原来主人吃的东西和他一样,他叹了口气,说:“孟尝君这么真心诚意地待我,我还起疑心,我简直是个小人,还有什么脸在这儿住着呢?”说完,他就拔出宝剑,自杀了。可是平原君呢?放纵着女人欺负瘸子,答应了人家的请求,还舍不得把她治罪。直到门客慢慢地散了,这才去给人家道歉,这不是已经晚了吗?”
秦昭襄王说:“我非常喜欢像孟尝君这样的人,怎样才能把孟尝君请到秦国来呢?”向寿说:“这并不难。要是大王能够打发自己的子弟去齐国做抵押,然后请孟尝君到这儿来,我想齐国是会答应的。等到孟尝君到了这儿,大王拜他为丞相,齐国当然也不好意思不拜咱们的人当齐国的相国。这样,秦国跟齐国联合起来,要打算收服诸侯,事情可就容易得多了。”于是秦昭襄王就打发自己的兄弟泾阳君到齐国去做抵押,请孟尝君到秦国来。
就在这短短的几天里,孟尝君和泾阳君交上了朋友。齐宣王在公元前301年死了,他的独生子即位,就是齐闵王。齐闵王不敢得罪秦国,只好派孟尝君到秦国去。后来有一个大臣对齐闵王说:“大王既然诚心跟秦国结交,何必把泾阳君留着做抵押呢?”于是齐闵王就把泾阳君送走了。
孟尝君带着众门客,一块儿到咸阳去。秦昭襄王亲自迎接他。他见孟尝君威风凛凛,仪表不凡,不禁又多了几分敬仰之情。两个人说了一些彼此敬仰的话。孟尝君奉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袍子,作为见面礼。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当场就高兴地穿上,向宫里的美人们夸耀。
孟尝君和他的那些门客到咸阳之后,就有一批秦国的大臣怕秦王重用他,背地里商量怎样排挤他。秦王打算选个良辰吉日拜孟尝君当丞相。樗里疾首先反对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的人又多,他当了秦国的丞相,一定会先替齐国打算。如果他仗着他丞相的权力暗中谋害秦国,秦国不就危险了吗?”秦昭襄王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樗里疾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很久了,秦国的事,他差不多全都知道了。怎么能放他走呢?干脆杀掉他,以免留下祸患。”秦昭襄王觉得不能杀,可也不能放,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泾阳君为了建立自己的势力,在齐国的时候,跟孟尝君已经交上了朋友。这会儿一听说秦王要谋害他,就替他想办法。他带了两对玉璧送给秦王最宠爱的燕姬,请她想个办法。燕姬拿手托着下巴,装腔作势地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倒是不难,你把这两对玉璧带回去,别的谢礼我不要,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子就够了。”泾阳君把她的话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皱着眉头说:“就只有一件银狐皮袍子,我已经送给秦王了,哪能要回来呢?”当时有个门客说:“三讨不如一偷,我有办法。”于是他就跟管衣库的人做了朋友。
有一天晚上这位门客从狗洞里爬进宫里,找到了衣库去偷那件狐狸皮袍子。他掏出好多钥匙,正要开门的时候,看库的人醒了,咳嗽了一声。那个门客就装狗叫,“汪汪”地叫了两声,看衣库的人就又睡着了。那位门客进了衣库,打开箱子,拿出那件狐狸皮袍子,然后又锁了箱子,关上库房,从狗洞里钻出来。
孟尝君把这件皮袍子送给燕姬。燕姬得了这件宝贝,就甜言蜜语地劝秦王把孟尝君放回去。最后秦王答应了她,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回去。
孟尝君得到了文书,好像“漏网之鱼”,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他担心秦王反悔,派人来追;又担心把守关口的人刁难他,他就更名改姓,打扮成生意人的样儿。
他的门客中有个专门假造文书的人,巧妙地把过关文书上的名字改了。他们到了函谷关,正赶上半夜。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清晨,关口要听到鸡叫的时候才能放人。没办法,他们只好在关里等天亮。
那边樗里疾听说秦王把孟尝君放了,就去朝见秦昭襄王。他说让孟尝君回去,就像“纵虎归山”,将来一定会带来后患。秦昭襄王果然后悔了,立刻派人去追。那追上去的人赶到函谷关,查问守关的人,说:“孟尝君过去了没有?”他说:“没有。”还拿出过关文书让他们瞧,里面果然没有孟尝君的名字。他们才放了心,觉得孟尝君可能还没来到这里。
等了半天,孟尝君还没来,他们有点起疑,就跟守关的人说明了孟尝君的长相,还有他带着的门客的人数、车马的样子。守关的人说:“哦!有,有!他们早就过去了,是第一批过的关。”他们又问:“你什么时候开的城?我们到这儿,天还黑着呢。难道你半夜就把城门开了吗?”守关人说:“城门是鸡叫时才开的,过了半天,东方才发白。我们还纳闷今天太阳怎么出来得这么晚?”他们哪知道孟尝君的门客之中各色各样的人都有。有会学狗叫的,有会学鸡叫的,还有会假造文书的。孟尝君猜想秦王会派人追来,忽然这些门客里有人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起来。接着一声跟着一声地有好几只公鸡叫着。随后关里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于是关上的人就开了城门,验过了孟尝君的过关文书,让他们出了关口。
纪昌学射
“纪昌学射”比喻射技高超。
此典出自《列子·汤问》。
甘蝇是古时候有名的神箭手,他把弓一拉开,野兽就倒在地上,飞鸟就掉了下来。徒弟飞卫跟着甘蝇学射箭,本领更超过了他的老师。有个叫纪昌的又跟飞卫学射箭。飞卫对他说:“你要先练习不眨眼睛,然后才可以谈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面躺在妻子的织布机底下,张大着眼睛,死盯首一上一下的脚踏板。两年之后,即便是锥子的尖头刺到他眼眶里,他的眼睛也不眨一眨了。纪昌把自己练功的经过告诉了飞卫。
飞卫说:“功夫还没到家,必须锻炼视力才行。达到能把小的东西看得大,把模糊的东西看得非常清楚,然后再告诉我。”
纪昌回去用牦牛毛系上一只虱子悬挂在窗户上,面朝南,目不转睛地望着它。十天之间,看见虱子渐渐变大了;三年之后,看那虱子竟有车轮那么大。这时再看其他比虱子大的东西,都好比是山丘。于是就用燕国牛角造的弓,北方蓬梗做的箭,去射那虱子,不偏不倚正穿过虱子的心脏,而悬挂虱子的牛毛并没有射断。他把这情况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得跳起来,拍着胸膛说:“你把射箭的门道真正掌握了!”
空前绝后
“空前绝后”这个典故比喻某件事情或某种艺术成就超绝古今。
此典出自《宣和画谱》:“顾冠于前,张绝于后,而道子乃兼有之。”
晋朝时,有一位大画家叫顾恺之,他学问渊博,绘画闻名于当时。他画人物,从来不点眼睛,有人就问他其中的原因,他说:传神之处,正在这个地方。当时被人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南北朝时的梁国,也有一位大画家名叫张僧繇,这个人擅长画山水人物及佛像,梁武帝时建了很多寺院佛塔,梁武帝都命他作画。据说,有一次他在一个寺庙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没有点眼珠,别人问为什么不点睛,他说:恐怕点了眼珠后这些龙就破壁飞走了,人们再三要求他试一下,他便点了两条,果然两条龙都破壁飞走了,而没有点上眼睛的两条龙依然还在墙壁上。这一传说虽然很荒诞,但说明他作画的功夫是很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