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我们已经摸清了他们的基本意图
与原子弹相比,导弹方面似乎要顺利一些。应该肯定,苏联专家在中国导弹的仿制阶段,给予了很大帮助。1959年初,第一批“P-2”导弹武器系统图纸共500多箱翻译绘制完成,发往全国各地生产厂家,据此生产各种部件。但正如原子弹模型一样,在一些关键技术和环节上,苏联也留了一手。看似进展很快的导弹仿制,实际上也面临着重重障碍。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苏联专家对建设发动机试车台不积极,一直不给发动机试车台的技术资料。没有试车台,发动机生产出来,就没法试车,没法试车,就没法拉去试射,等于一堆废铁。任新民负责发动机这一块,他很着急,三番五次去找苏联专家组组长马蒙诺夫,马蒙诺夫总是找各种借口拖着不办。最后竟说,中国的工厂没有能力生产出合格的试车台,发动机组装好以后,最好的办法,就是运到苏联试车。
除了试车台,还有一种传力元件特种橡胶膜片,资料也不给。任新民去找马蒙诺夫,说,在合同的目录中,这种传力元件特种橡胶膜片,是有的,可是我们查遍了却没发现有关这种膜片的任何资料和图纸,连规格、质量、标准这样的说明都没有。你们没有给我们。
马蒙诺夫点点头:“是的,你们不用查了,是没有。”
任新民说:“可不可以尽快把这一资料寄过来?”
马蒙诺夫摇摇头:“没有必要,这种特种橡胶膜片,虽然很小,但工艺非常复杂,你们的工厂不可能生产出来,即使生产出来,也达不到标准,所以你们没有必要费这个力气。”
任新民不想放弃:“我们有很多工厂,我们可以试试嘛。”
马蒙诺夫说:“你们的精力不要浪费在一两个元件上,这个小东西完全可以从我们那里进口,它并不需要多少钱。”
任新民争辩道:“这不是钱的问题。”
马蒙诺夫不耐烦了:“我们不要在这样的小问题上争论了。”
任新民只好无奈地走了。
事情报到钱学森那里,钱学森请任新民、梁守槃、庄逢甘、屠守锷等专家发表意见。任新民说,膜片这个东西是不大,买也不是不可以,可是将来我们要批量生产导弹呢?哪一天他要是不卖呢?看起来小,放在整个导弹里简直可以忽略不记,和他们吵我都不好意思,可没有,导弹就不是个导弹,是个废铁疙瘩。别看小,和试车台一样,却是个卡脖子的大问题!
钱学森问:“自己搞,多长时间能拿下来?想没想过由谁来搞?”
任新民说:“我带人搞!找他之前我琢磨过,没那么邪乎,其它工作不耽误,给几个年轻人,一个月我拿下来!”
钱学森说:“好,人你自己挑。”
任新民说:“钱院长,我看试车台我们也快点搞吧,大家都知道,P-2导弹在苏联早淘汰了,根本没作为武器列装,我们仿制它,不就是为将来我们发展自己的导弹打个基础,练练手吗?要是连发动机都要拿到苏联去试车,我们的导弹就别想独立了。”
庄逢甘也说:“发动机是心脏,试车台无论如何我们要有自己的,现在没有,将来也必须要有!”
梁守槃说:“搞吧,我愿意参加这个工作。”
钱学森说:“好!也算我一个!”
这些想法由钱学森报给聂荣臻,聂荣臻说:“我同意你们的意见,自己干,再难,也要把这个卡脖子的东西搞起来!”
按照当初的部署,任务代号为“1059”的“P—2导弹”仿制计划,应该在1959年国庆节前进行实弹发射。由于种种原因,也是无法完成了。
1960年1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聂荣臻将中苏经济援助与科学技术协作方面的变化情况,先报告了毛泽东和周恩来,以后又在会上就此作了发言。
聂荣臻发言中讲道:苏联很有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终止与中国的协定。他说:“米格21飞机和导弹的技术资料,苏联都卡住不给了。看来,靠苏联援助肯定靠不住了。苏联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加上对中国不放心,所以在国防新技术方面加紧限制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明显。我们已经摸清了他们的基本意图,就是在尖端武器装备的科学研究上,使中国与它保持相当的距离,只同意我们仿制苏联即将停产甚至已经停产了的装备。总之,他们是想长期使中国停留在仿制阶段,处于依附地位。”
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