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文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浅论弘扬中华文明的重大意义(2)

中华文明是在中华大地上成长起来的本土文化,尽管也在随时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中的先进成分,但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更新,已经成为中国人行动和心灵的支点,是我们民族自信心的基石。正如杨雪《凝望历史》文中所说:“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总会重新被激活,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化腐朽为神奇,而变动的社会现实又总是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增添新的养分,使其具有时代的气息。世界上还有哪种文化比中国的文化更有生命力,更博大精深?”(《人民日报》2001年7月17日第十版)因此,弘扬中华文明不仅是维护本土文化、抵制外来不良影响的需要,而且也是中华文明自身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此外,弘扬中华文明还有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全球化使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联合国还把2001年确定为“不同文明对话年”。中华文明在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撰写的《文明对话:世界的共同追求》一文中提到:“最近一位美国朋友写道:李约瑟揭示了一个历史上最大的迷惘:当代世界人类文明是由中国历史文明和欧洲文明综合而成。没有中国的造船技术、指南针和其他发明创造,欧洲17世纪以来的各种发明创造和产业革命都根本不可能发生,也不会有英国的骑士时代。”(《人民日报》2001年9月21日第七版)因而,中国在文明对话、文化交流中应起到重要的作用。2001年9月举行的第三届“柏林亚洲太平洋周”,我国作为主宾国,以丰富多彩的节目成功地举办了在国外规模最大的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包括上海昆剧团的《琵琶行》,中央实验话剧院的话剧,内蒙古合唱团和广东现代舞蹈团的演出,陕西的社火表演、皮影戏,山东的青州石刻佛像展、淄博花灯,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展等,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和广泛的好评。这也是展现我国艺术瑰宝的魁力,弘扬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重要活动,体现了我们对中华文明优越性的自信,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关怀。

第二,弘扬中华文明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加强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物质财富的高速增长,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产生了追逐物质利益,淡化人格精神的倾向。反映到素质教育中,就是科学技术素质的培养备受青睐,而人文道德素质的提高受到冷落。然而,没有正确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文化技能的学习将缺乏强大的内在动力;没有人文科学精神作支撑,人们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就难免迷失方向,走弯路,犯错误。报载,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笨狗熊”的说法能否成立,在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泼在了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了3只黑熊、l只马来熊和1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严重伤害。刘海洋在数理化方面的学习能力一直为人瞩目,曾代表清华大学赢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但是,他却对爱护动物,珍惜生命这一基本的道德准则缺乏起码的认识。(《硫酸泼熊事件引发的社会思考》,《文摘报》2002年3月3日第二版)这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证。因此,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在科技飞速进步、市场经济发展、网络时代到来、各种思潮激荡的今天,特别要大力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2001年10月中共中央还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着重提出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这也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全民素质的重大举措。

提高人文素质,离不开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和对中华文明的学习。江泽民同志1999年4月25日在祝贺白寿彝教授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的《贺信》中指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全党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特别是要在青少年中普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以使他们学习掌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力量。”(《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给白寿彝同志的贺信》,《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3期)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我国真正兴盛发达,其最强大的内在动力是爱国主义,而爱国主义就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传统,每一位爱国志士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着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斗争的献身精神。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是一部外侵内腐、多灾多难的历史,但也是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的历史。从鸦片战争起,经过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华民族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涌现出无数伟大的爱国民族英雄。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独立和祖国的统一。今天,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就一定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

三、深刻的思想意义

弘扬中华文明还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这是因为,弘扬中华文明就要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感受前人的聪明才智,学习前人的优良品德和创造精神,这无疑将起到开发人的心智、启迪人的思维、给人以历史智慧的作用。

例如,弘扬中华文明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历史的道路尽管十分曲折,但总是向前发展的。正如李大创《史学要论》中所说:“历史的进路,纵然有时一盛一衰一衰一盛的作螺旋状的运动,但此亦是循环着前进的,上升的,不是循环着停滞的,亦不是循环着逆返的、退落的,这样子给我们以一个进步的历史观。我们既认定世界是进步的,历史是进步的,我们在此进步的世界中、历史中,即不应该悲观,不应该拜古,只应该欢天喜地的在这只容一趟过的大路上向前行走。前途有我们的光明,将来有我们的黄金世界。”(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1980年据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校印本)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灾难,但我们没有亡国,而且越来越富强。这是因为我们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始终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只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一定能够冲破黑暗,迎来光明。与此相关,当人生遇到挫折时,只要是因坚持真理而受到打击,就要坚定信念,挺过难关,真理终将战胜谬误。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马寅初先生经过调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于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和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的经济理论。但从此他被免去了北京大学校长等职务,遭到了长达20多年的错误批判。可是马老坚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不屈服,不悲观,以髦耋之年,坚持到了云开雾散,“新人口论”和综合平衡的经济理论被社会肯定的新时期。1979年9月,中共中央批准了北京大学党委《关于为马寅初先生平反的决定》,恢复了他的名誉和职务。

马寅初先生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能够保持正常的心态,并且长命百岁,有所作为,是因为他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这一点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汉书?司马迁传》)而司马迁自己更是忍受屈辱,发愤著史,成就事业的典范。司马迁出生于史学世家,自幼钻研文史,成年壮游天下,学识十分渊博。其父司马谈计划效法孔子《春秋》,写一部记载春秋以来历史的著作,但目的未能实现,临终嘱托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后,秉承父志,饱读“石室金匮”的国家藏书,开始了著述大业。但就在此时,祸从天降,司马迁由于为寡不敌众被迫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腐刑。但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忍辱负重,发愤著述,以毕生精力最终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成就了千秋不朽的伟业。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智慧,对于正确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都具有巨大的借鉴作用。正如瞿林东教授在谈到中国史学时所说:“从比较具体的层面看,不论是关于自然的认识如天文、地理、生产活动等,还是关于社会的认识如民为邦本、治国安民、法制、教化、移风易俗等,都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智慧。历史智慧是同现代科学知识、认识水平、实践能力相对待而言的;但是,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割断二者之间的联系,正如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割断历史一样,而任何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都不能不受到历史智慧的启迪。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历史智慧之光在未来的社会里仍将放射出灿烂的光华。”(《传统史学与未来社会》,《文史知识》1999年第11期)

总之,弘扬中华文明意义重大,全国人民,特别是学术理论界,都应把弘扬中华文明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为之做出应有的贡献。

(原载《阴山学刊》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