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零售企业商品基础知识(2)

6.鞋类,掌握制作的主材料特点、鞋号、型号、产品等级、保养方法。

7.名牌鞋,侧重掌握质量品质(外观质量、同双鞋各部位误差、针码密度、原材料质量、物理特征)的优势。

8.箱包类,掌握制作的主材料、皮料的特点、分类、用途、款式、清洁方法、保养方法。

9.有密码锁的箱包,掌握使用方法及开启、设置密码锁的方法。

10.掌握皮革的储存方法。

九、文化类商品知识

1.掌握文化用品的分类、主要品牌、价格、材料、功能、保养方法。

2.高档笔,掌握品牌、组成材料、特点。

3.电子产品(电脑记事本、计算机),掌握品牌、特点、产地并能进行基本的操作。

4.光学产品(望远镜、照相机),掌握品牌、特点、用途、保养方法并能进行基本的操作。

5.精品,理解作品内涵及表现力、掌握材料、保养方法。

第三(节)零商品分类规范

一、零售企业商品分类规范

1.按商品的耐用性划分

(1)耐用品

耐用品是可以长期使用的物品,一般单价也较高,如家用电器、家具用品。消费者购买耐用品时,因为耐用品具有使用时间长和单价高的特点,会比较商品价格、外形、性能、售后服务等因素,而作选择性消费。

(2)消耗品

消耗品是经过一次或几次使用就消耗掉的商品,表现为单价低和消耗量大、购买频率高等特点,如家庭中使用的清洁用品、食品、装饰用品,消耗品对消费者而言主要看重的是价格、购买便利性和品牌等因素。

2.按商品的属性划分

(1)资本品

资本品是可以被继续加工或转卖的商品。零售业态中大部分商品都是直接出售给消费者消费掉的,但其中一些业态,如采用会员制的麦德龙商店、山姆会员店所经营的商品,多数是出售给小商店、小公司、机关团体等的,用于继续加工或再出售的。

(2)消费品

消费品是从工厂出来以后,在流通渠道中经零售商出售给消费者,直接被顾客消耗掉的商品。在零售业中,大部分零售商经营的都是消费品。

3.按需要程度划分

(1)便利品

便利品的特点是消费者经常购买、价值低、选择多,但按便利品在购买过程中决策的做出,又可以对便利品进行更细的划分。

日用品: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购买次数频繁,单价不高、挑选性不大,对品牌敏感度不高的商品。

应急品:事先并无购买计划,因遭到意外而临时决定购买的商品,如突然下雨而购买雨伞,到游泳池、海边临时决定购买泳衣泳裤等。

冲动购买品:事前并无购买计划,因受到卖场的视觉、听觉、味觉刺激而临时决定购买的商品,如对促销员介绍的新产品的功能产生兴趣,而临时产生购买冲动,做出决定购买。

(2)选购品

选购品一般是耐用品和挑选性商品,如家电、家具、服装等。在购买中,消费者需要花较多时间比较、观察,同时表现出使用时间长、单价较高、购买次数少等特征。

(3)特殊品

特殊品是具有特定用途、性能的商品。如工艺品、文物、字画、金银珠宝等,这些商品能满足消费者的一种特殊需求,如偏爱、追求、保值增值,消费者购买次数较少,但商品的单价往往都很高,属于特种零售业中的特殊商品。

二、商品构成与商品目录

1.商品构成

商品构成是指零售企业在一定经营范围内,按一定标志将所经营商品划分为若干类别和项目,并确定各类别和项目在总构成中的比重。在零售商店中,商品工构成在经营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配置合理的商品结构,可以将零售商的卖场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为零售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反之,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低下,投资回报低。

(1)确定商品构成的基本需求

适应顾客需求

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同一地区的消费者,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消费偏好,了解和准确地把握所在商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并以此来确定零售商所经营商品的结构,是经营成功的第一步。

适应地区特点和经营条件

中国的国土辽阔,东西部之间消费水平差异大,南北方之间又表现为气候所带来的消费习惯不同。对连锁经营零售商而言,必须将这些差异和不同作为确定经营商品结构的依据,灵活处置差异带来的不同,准确判定所在社区、城市、商圈的消费习惯。

(2)影响商品构成的主要因素

对于零售店经营商品的结构,从宏观上看它不是由零售商自己所决定的,它受到来自社会经济环境、国家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条件、国家制定的分配政策以及消费者消费偏好、习惯等影响,从这个角度看,零售商所做的,仅是顺应这种宏观的影响,来满足消费者的具体消费需求。把这些影响细分,可以看出影响因素主要有:

宏观因素

宏观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商品生产对零售商的商品结构的影响。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当商品生产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呈同步发展时,零售商的商品结构范围大、品种多、数量足,欧洲和北美的零售市场很长时间都呈现商品经营结构良好的状态,而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以及苏联在解体后很长一段时期,都表现出零售商的商品经营结构不合理的状态。

区域因素

区域因素对商品结构的影响表现为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即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消费观念上表现出对消费商品数量、质量及服务上的新要求,不再满足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对新产品、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开始接受,且其需求快速地增长,特别是居民收入呈现上升趋势的地区,其区位因素的影响表现得尤为明显。

竞争因素

附近地区竞争商店的商品结构的变化,会带来直接的影响。竞争商店扩大经营商品品种,会将潜在的消费者,甚至核心圈内的消费者吸引过去,造成顾客流失。因此,对竞争商店的商品结构改变,零售商必须相应地作出经营商品的调整,或促销及服务的改变,来应对这种变化。

(3)商品构成的分类与内容

按照某零售商品在卖场全部商品中所占的比重、所产生的贡献不同,可以再划分为:

主要商品:主要商品是指在销售额和贡献利润中占主要部分的商品。这部分商品,是零售商在经营中必须关注的部分,是经营的重点。但可以称为主力商品的,并没有行业的标准,它可以是零售商的新型商品、独家经营商品,或是控制了流通渠道的商品,或是有独创性、促销成功的商品,或是产品线具有深度或广度的商品。

相关商品:相关商品是指主力商品的补充和陪衬,与主力商品具有很强关联性的商品。它既可陪衬出主力商品的优点,也可以给消费者创造比较和选择的机会。它在促进主力商品销售的同时,自身也在创造销售额和贡献利润。

附属商品:附属商品与主力商品无密切的关系,它是零售商所经营商品结构的点缀和陪衬,满足的是消费者零星的、偶尔的需求,一般消费数量不大,贡献的利润值很低,仅仅是发挥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功能。

(4)商品结构的比例及调整

零售商应根据商店所在地(社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设计安排所经营的商品结构,并随时通过POS系统对销售商品进行排名,了解商品结构的销售现状,并调整以前设定的商品结构,让商店的商品结构经常保持在最佳的搭配比例上,并以此促使商店产生良好的经营效益。

主力、关联、附属商品的比例应遵循20/80原则:一般商店主力商品销售,利润比重为70%~80%;关联和附属商品、利润比重为20%~30%。

这一原则,对于一般百货商店、专卖店、专业店是适用的,但并不适合超市、便利店等业态,而对于经营高档次商品的百货商店,同样不太适合。因而,对于一般百货商店而言,应按经营商品的价格安排经营商品的结构。

对于高档次的百货商店,经营商品单价高、利润大,消费者属于高收人人士,在安排商品结构时,宜安排高档商品占60%~70%,中档商品占30%~40%,低档商品一般不经营。

对于中档次百货店,面临消费者以中等收入者为主,兼顾高收入和低收人人士,宜安排高档次商品20%,中档次商品30%,低档次商品50%。

低档次商店,面向低收入消费者,任何高档次商品一般无人消费,故商品结构宜安排中档次商品30%,低档次商品70%。

2.商品目录

商品目录是零售企业根据对自身商店的定位,结合所在区域消费者特点,经详细制定的经营商品的一个经营目标。把要达到的经营目标用书面的形式规定下来,成为日常运营活动中的指导方针,可以减少经营管理中的随意性,让经营过程在既定的目标范围内运行。对零售商所制定的商品目录,按照工作重点和整体范围可分为:

(1)经营商品目录

经营商品目录是指零售企业经营全部商品的范围。经营商品目录一般就是商品目录的同义词,是零售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全部经营商品的目录,是经营商品的最大范围,但它没有区分一般商品和主力商品。

(2)必备商品目录

必备商品目录是指必须经常备有的、保证可供出售的商品目录。列入必备商品目录的商品是零售企业管理的重点、重心,目录中的商品是不可脱销的,必须随时保证有商品可供消费者购买,它应该是零售商的主力商品、拳头商品、创利商品。

经营商品目录与必备商品目录并不矛盾,它们是全面和重点的关系,并且,随着消费潮流的改变、产品的改变,这种目录的范围也需要不断调整和修订。

第四(节)商品品牌与生命周期

一、商品品牌

1.厂商品牌

(1)在零售流通渠道中,绝大部分商品都是由专业生产制造商生产,并使用由生产商注册的商标,对这些商品称之为厂商品牌或制造商品牌。

(2)从零售业的发展来看,厂商品牌的历史几乎就是零售商品流通的历史。零售商采购和经营厂商品牌,可以获得消费者很高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可以产生很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所以,零售商别无选择地经销厂商品牌。当然,厂商品牌的差异性是很明显的,经销各档次品牌的利益差别也很大,而当很多竞争厂商都提供相似的产品线给零售商时,零售商选择时应考虑的问题有:厂商品牌的影响力、价格水平、顾客忠诚度等。

2.自有品牌

(1)自有品牌是相对于传统的生产制造商的厂商品牌而言的,是零售企业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消费者对于某类商品的需求信息而开发出来的新品牌。零售企业在功能、价格、造型等方面提出设计要求,自设生产基地或选择合适的生产企业进行加工生产,最终该产品用自己的注册商标,并在本商店销售该品牌。零售商自有品牌的生产有两种情况:一是商家向生产厂家提出产品的性能、规格、质量、包装等要求,商品收购后以自己的品牌上架销售;二是商店自行注册商标和安排生产。近年来国际大型零售企业普遍采用自有品牌的经营战略,来应对零售业的激烈竞争。

(2)发展自有品牌商品是目前世界商业发展的大趋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零售终端要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必须与众不同,在销售、服务方面凸显自己的特色。零售商对于消费者的需要最有发言权,通过零售商的POS系统可以清楚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及偏好,针对需求开发的自有品牌商品因为适销对路,不会积压库存,挤占资金,有利于商家进一步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

(3)事实上,很多国际大型零售公司正是凭借其强大的销售能力来销售自有品牌商品的,因为自有品牌的商品仅在内部销售周转,不需要一般商品的广告费用,加上连锁门店的规模效益,本身具有渠道传播的功能,大大降低了其实际成本。精明的商家都知道创建销售自有品牌的重要性:既提升商店的形象,又能以自有品牌的价格优势提高门店的利润水平。

三、商品生命周期划分

1.引入期

在引入期内,零售商店对一个十分有限的目标市场进行预测,包括高收入者和具有革新精神的消费者。这一时期的产品或服务可能只有一种基本的样式,并由供应商来选择销售渠道或终端,零售商一般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时候的产品定价策略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是高定价的撇脂策略,要么是低定价的快速渗透战略,前者的供应商看重利润,后者则看重市场。这时候的销售特征是供应商和消费者都少。

2.成长期

当创新消费者购买新产品或服务并将它推荐给朋友的时候,销售额迅速攀升,产品生命周期进入成长期。成长期的目标市场扩张到包括中等收入的消费者,他们的创新精神比一般人稍微多一些。新产品可能出现各种改形变异,产品线向宽度方面膨胀,经营该产品的零售商数量增加。虽然这时候新产品还未使用价格折扣的营销手段,但是零售商的服务更加灵活了,经营新产品的零售商更多了,消费者有了比较的机会,有了选择的余地,而最主要的是这种产品已经被广大的消费者认同。

3.成熟期

在成熟期内,销售额达到最高水平。目标市场的最大份额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低等、中等和高收入消费者在广泛的产品供给中各取所需。各种类型的零售企业以不同方式经营该产品或服务,分别使用各自的营销手段开展对有限消费者资源的争夺,有用低价格手段的,有用服务吸引消费者的,有强调产品品牌知名度及性能的,产品更加成熟,产品线更加广阔。成熟期是竞争最激烈的时期。

4.衰退期

根据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或服务进入衰退期,往往由两个因素引起:目标市场收缩和价格削减影响了利润空间。在衰退期,目标市场变为低收入和滞后消费者。一些零售商削减品种;另一些零售商因为利润和形象的原因撤销了该产品或服务。衰退期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新产品以更加快的速度进入市场,从性能、价格上更加吸引人,因而,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过去几十年缩短为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