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二件事目标——没有航灯,巨轮也会沉没(2)
美国电影演员理查德·伯顿通过切身体验发现,制定一个目标是多么重要!他是一个享有声誉的演员,事业上颇有成就。可有一次他表演失败了,便一时想不开,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想以此来解除烦恼,结果是借酒消愁愁更愁,不仅损害了自己的身体,而且还影响到自己的艺术生命。
伯顿的好几个朋友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其中一位是电影演员皮特·奥图尔。当时,奥图尔的私人医生向他严厉地指出在他面前摆着两条路:要么去戒酒,要么去殡仪馆。经过一番斗争,奥图尔最后戒了酒。
伯顿在其主演的影片《部族的人》获得极大成功后,也决心要戒酒。他逐渐感到,由于酒喝得太多,他甚至连台词都记不住了。他说:“我很想见见与我合作过的那些演员,我知道他们都是好样的,可我现在连一个单独的镜头都回忆不起来了。”
这一痛苦经历促使他产生了要改变自己生活的强烈愿望。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具体目标,即严格地节制——过一种与酒告别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对自己所期望的进行了明确的描述。甚至对与喝酒的朋友在一起相处会损失什么也着实考虑了一番。他明白,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他必须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他也相信,只要确定了某个具体目标,他就能实现它。
伯顿为自己制订了一个理疗计划,每天游泳,散步,平常禁止喝酒。
经过两年时间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达到了目标,他又重新组建了一个家庭,过着美满幸福的新生活。他兴奋地说:“我的工作能力完全恢复了。我发现自己比酗酒以前更加敏捷,精力更充沛,脑子转得也更快了。”
伯顿成功了。你也应该培养自己的某些强烈的期望,并把它们转变成你生活中的具体目标。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暗示”的方法,即运用潜意识将你的明确目标深刻印在心中。拿破仑借助此法,使自己从出身低微的科西嘉穷人,最后成为法国的君主。林肯也借助于同样的方法跨越了鸿沟,从而走出肯塔基山区的一栋小木屋,成为美国总统。
潜意识也许可以被比作一块磁铁,当它被赋予功用,在与任何明确目标发生联系之后,它就会吸引住达成这项目标所必备的条件。在每一片草叶以及每一棵树木身上,你都可看到这项原则的证据。橡树的种子从泥土及空气中汲取必要的物质,使它得以长成一棵大像树。
一个人若是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实现这项明确目标的明确计划,不管他如何努力工作,都像是一艘失去方向的航船。辛勤的工作和一颗善良的心,尚不足以使一个人获得成就,因为,如果一个人并未在心中确定所希望的明确目标,那么,他的辛勤工作和巡游毛毛虫的爬行又有何异呢?
心灵处方:
一个人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将来想要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除非你对未来有理想,否则做不出什么大事来。
目标是对于所期望成就的事业的真正决心,目标比幻想好得多,因为它可以实现。
8.把意识放在寻求解决办法上
在赛车训练学校的课堂上,教练老师说道:“在赛车时你最需要当心的一件事,就是当车轮打滑时要怎么办。”(这用在人生中倒是个不错的引喻,有时我们还真不免会碰上无法掌握的状况)。他接着说道:“碰到这种情形很简单,那就是把目光放在你想去的方向,可别像大多数人那样一心只想车子别撞上栏杆。”你一定听过这样的事,某人一路上顺顺当当地快速开着自己的跑车,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车子突然失去了控制。在高速公路上,差不多要好几英里才会有一个电话亭,可是这些失控的车子往往就偏偏撞上去。究其原因,乃是当车子失控时,驾驶人都力图避开碰上什么,结果越是盯着不想撞上去的,就越是会撞去。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行动方向乃是朝着我们的意识所摆放的位置。
当老师说完上述道理后,就对罗宾说:“现在我们要进行车轮打滑的反应训练,我这里有一台电脑,当一按其中这个按钮,有一边车轮就会腾空,造成车子失控而乱滑。这时候你可别盯着路旁栏杆,而要盯着希望车子驶去的方向。”
“没问题,”罗宾满怀自信地说道:“我听清楚了你所说的。”
头一次驾着车出场,罗宾一路上尖叫个不停。随之,老师就按了那个按钮,而车子便突然打滑并失控,你可知道罗宾的眼睛是盯着何处吗?一点没错,就是路旁的栏杆!眼看着车子就要撞上去。罗宾心里害怕得要命,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师迅即把他的头扳向左侧,逼着他看向应当要去的方向。虽然车子还是不时打滑,而罗宾也一直担心会撞上栏杆,可就是硬被老师逼着只看车子应当去的方向。最后,罗宾终于把意识摆对方向,而方向盘也能顺势转向。当训练结束时,罗宾停好了车子,重重地吐了口气。
美国成功学大师罗宾指出:当生活中发生了什么问题,要把意识放在寻求解决办法上,也就是朝向所要的结果上,可千万别把意识放在让你害怕的方向上。
心灵处方:
对处理事情只有一种方法的人,必陷困境,因为别无选择。
对处理事情有两个办法的人也容易陷入困境,因为他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给自己。
有第三个方法的人,通常会找第四、五个,甚至更多的方法。
有选择就是有能力!
9.“榜样的力量”确实伟大
许多成功人士都曾受到各种人的激励。有历史上的伟大领袖,也有在某个特定领域做出过杰出成就的人,甚至有小说和神话中的人物。鼓舞人心的榜样能向你展示什么是可能的,并给你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动机、力量和希望的源泉。
许多人通过读书找到了自己最初的榜样,有时这些书中人物会成为他们一生的楷模。主持人奥普拉·温弗里的事迹就是这种激励作用的典型例子。奥普拉在童年时代就阅读了男女英雄们的事迹,并将这些故事里的榜样深深铭记在心。后来她说是这些英雄人物为她提供了一扇“开放之门”,给了她希望,而且让她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潜力。
阿诺德·施瓦辛格在健美杂志上发现了自己的榜样——里格·帕克。在健美界,里格是当时最强壮的人,阿诺德梦想着自己也能拥有像里格那样发达的肌肉。阿诺德尽可能地学习了里格的所有东西,包括他的训练手段、饮食和生活方式。阿诺德知道里格的事情越多,模仿得也就越多,也就越认识到自己也能像里格那样成为健美明星。
另有一些人通过录像或录音带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如帕姆·兰托斯和她的鼓励磁带。而对于史蒂芬·坎内尔来说,他的榜样就是他自己的父亲。
榜样无处不在,形式多种多样。
作家和演说家的克里斯托弗·海格提指出:你可以建立一个你自己的“榜样资料库”。首先选择3到4个能够真正激发你的人。也许他们的梦想和你自己的梦想极其相似,也许他们遇到的障碍也是你最惧怕和担心出现的。尽可能多地学习他们怎样在艰难状况下保持前进的步伐,以及他们是怎样战胜艰难险阻才实现他们的梦想的。找一些这些人的照片,把它们挂在你常常静静地自我反省的地方。如果你没有这样一个地方,那就将照片挂在你的办公室里或其他你能经常看到它们的地方。
心灵处方:
利用榜样的力量与追星族不同,追星族是在一味的崇拜别人中丧失了自己,而利用“榜样的力量”的人是在崇拜别人中寻求自己。
10.目标细化推动你前行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胜时,他只说了“凭智慧战胜对手”这么一句话,当时许多人认为这纯属偶然,山田本一在故弄玄虚。
两年后,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再次夺冠。记者又请他谈经验,性情木然的山田本一还是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
许多人对此迷惑不解。
10年后,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解开了这个谜,他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画下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终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成这么八个小目标轻松完成了。最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公里外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许多人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并不是因为困难大,而是成大事者距离较远,正是这种心理上的因素导致了失败,把长距离分解成若干个距离段,逐一跨越它,就会轻松许多,而目标具体化可以让你清楚当前该做什么,怎样能做得更好。
有人说,我将来长大要做一个伟人,这个目标太不具体了。就像我们小时候写作文,题目是将来长大做什么?有的同学就说:“我长大了要做总统。”这个目标就有点太不具体了,太笼统了。目标必须具体,比如你想把英文学好,那么你就订一目标,每天一定要背10个单词、一篇文章,要求自己在一年之内能看懂英文书报,由于你定的目标很具体,并能按部就班去做,目标就容易达到。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人分成两组,让他们去跳高,两组大概个子都差不多,先是一起跳了6尺,然后把他们分成两组。对一组说:“你们能跳过6尺5寸。”而对一组只说:“你们能跳得更高”然后让他们分别去跳。结果第一组由于有6尺5寸这样的一个具体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跳得高,而第二组没有具体的目标所以他们只跳过5尺多一点,不是所有的人都跳过了6尺5寸。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第一组有一个具体目标。
山田是一位拥有出色业绩的推销员,可是他一直都希望能跻身于最高业绩的行列中。但是一开始这只不过是他的一个愿望,从没真正去争取过。直到三年后的一天,他想起了一句话:“如果让愿望更加明确,就会有实现的一天。”
于是,他当晚就开始设定自己希望的总业绩,然后再逐渐增加,这里提高5%,那里提高10%,结果顾客却增加了20%,甚至更高,这激发了山田的热情。从此他不论什么状况,任何交易,都会设立一个明确的数字作为目标,并在一二个月内完成。
“我觉得,目标越是明确越感到自己对达成目标有股强烈的自信与决心。”山田说。他的计划里包括“我想得到的地位、我想得到的收入、我想具有的能力”,然后,他把所有的访问都准备得充分完善,相关的业界知识加之多方面的努力积累,终于在第一年的年终,使自己的业绩创造了空前的记录,以后的年头效果更佳。
心灵处方:
如果一生从来只是想想而已,不曾付诸行动,当然所有的愿望都落空了;如果明确地设立了目标,以及为了切实实现目标而设定具体的数字和期限后,你才真正感觉到,强大的推动力正在鞭策自己去达成它。
11.不屈的斗志靠你的精神
在漫长的有生之年,我们会选择真诚与磊落——对反正总是要到来的生命终点,时刻保持一份坦然。这样的危机感,这样的“身后意识”,对于生命来说,沉重还是轻松?
早出晚归,响应“联合指挥部”的号召,兴致勃勃地“转战”在一个个批斗会场。
那天早晨,有个一字不识的老人叫住了急匆匆又要出门的青年,忧心忡忡地对他说:“男娃是该什么事风光就干什么。可除了风光,还得想想自己干的事亏心不亏心。出门前你问3回:干下这事了,10年之后怕不怕见人,百年之后怕不怕见鬼?问3回心里不犯嘀咕,就大胆干去。”
这青年就是我的父亲,这老人就是我的奶奶。
我的哲人一般的奶奶!正如她所料,恰恰是10年,所有被颠倒了的是非,又被颠倒过来。在拨乱反正的年代时问心无愧的父亲无数次对我们提起这件事,无数次念叨这句话;我便在心里无数次感激着一字不识的奶奶——她用极朴素的良知,感悟到了“身后”的事情。
藉这份认知,可以少干很多日后追悔莫及的事情。把“身后”二字放在嘴里嚼一嚼,并不比捶胸顿足、大哭一场多费力气。
一部影片有这样一幕:一位老人弥留之际,紧握着女儿的手:“我如果知道死亡会这样突如其来,我一定善待所有的人。”
假如人们能常怀一种对生命的危机感,也许我们会少一些遗憾。你看踢加时赛的足球队员,哪一个不是竭尽全力的拼命冲杀?因为他们非常清楚:一旦闪失,就会“突然死亡”。所以常揣着一份危机感。
心灵处方:
正像歌词中唱的那样:“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人生本来就是在重复着一个个失败,成功……只有从不屈的斗志中你才能感觉到那不是重复,那是在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