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三件事自信——成功路上的加油站(1)
有许多人之所以总是失败,不是他不可能成功,而是在于他(或她)根本不相信自己会成功。年轻的你在追求成功的时候,有许多因素是无法控制的,但起码有一件由你主宰、最终会给你带来无穷力量的东西——你的自信!
1.推销自己不仅靠舌头
保罗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新闻记者。他在6岁时以难民身份抵达美国,开始在学校里因不会说英语而深感痛苦。他受到同学讥嘲时不是大打出手,便是转身逃避,结果养成了他所说的“难民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诸如此类的想法:“不要破坏现状”、“到了人家这里就该知足”以及“这种东西轮不到你”等等。
后来他在一次夏令营活动时,生命有了转折点。“他们要我担任营里最有地位的职务——岸边指导员,因为我具备必要的资格,”保罗说,“这时,我照例听到一个内心的声音提醒自己:这种东西轮不到你赢。你不是第一流的人。可是,出乎意料之外,就像灯光忽然亮了似的,我一下子变得恍然大悟。现在应该轮到我了。于是,我便答应担任那个职位。”
保罗不能肯定他当时怎么会恍然大悟。可是那一刻的确改变了他的一生,使他摆脱了心理羁绊,而变成“在我的世界里的真正自己”。
好的念头不会自动地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我们之所以能够发展,是因为我们决心要发展,是因为我们积极应付我们的遭遇。
成功的人都知道,坚定不移涉及到抉择,而抉择则涉及风险,敢不敢冒风险,就看你有没有信心。
一位58岁的农产品推销员奥维尔·瑞登巴克以不同品种的玉米做实验,设法制造出一种松脆的爆玉米花。他终于培育出理想的品种,可是没有人肯买,因为成本较高。
“我知道只要人们一尝到这种爆玉米花,就一定会买。”他对合伙人说。
“如果你这么有把握,为什么不自己去销售?”合伙人回答道。
万一他失败了,他可能会损失很多钱。在他这个年龄,他真想冒这个险吗?他雇用了一家营销公司,为他的爆米花设计名字和形象。不久,奥维尔·瑞登巴克就在全美国各地销售他的“美食家爆玉米花”了。今天,它是全世界最畅销的爆玉米花,这完全是他甘愿冒险的成果,他拿了自己的所有一切去作赌注,换取他想要的东西。
“我想,我之所以干劲十足,主要是因为有人说我不能成功,”现年84岁的瑞登巴克说,“那反而使我决心要证明他们错了。”
心灵处方:
“心”是什么,是成功者的自信。
那为什么一些自信的人不能成功呢?因为他们除了盲目自信之外更表现出自大。
2.你是千里马,但你还得叫
黑海涛如今是奥地利皇家歌剧院的首席歌唱家。然而海涛的成功却有一段故事。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那一次,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机会难得,当时许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这位歌王听一听自己子女的歌唱。帕瓦罗蒂耐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有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歌者就是从陕北山区来的学生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面见帕瓦罗蒂的背景,于是他要凭借歌声推荐自己。
听到窗外的歌声,帕瓦罗蒂说:“这个学生的声音像我。”接着他又说:“这个学生叫什么名字?我要见他!并收他做我的学生!”后来,帕瓦罗蒂亲自张罗黑海涛出国深造事宜(但终因意大利方面的原因而未拿到签证)。1998年,意大利举行世界声乐大赛,正在奥地利学习的黑海涛写信给帕瓦罗蒂。于是,帕氏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终于使海涛成行,并在那次大赛上获得名次。
这个奇迹告诉我们,你是千里马,但是你还得叫。
如果没有黑海涛那一嗓子《今夜无人入睡》,此刻他大约会在一个中学当音乐老师。
伯乐相马是我们一个国粹式的典故。那故事说,看遍了槽上拴的马,正当伯乐失望地就要走开时,这时在马厩的一角,一匹瘦骨嶙峋的马突然清亮地嘶鸣起来。
“听声音我就知道是一匹良马,虽然它是那么瘦,那么卑微,主人用拉车的标准衡量,故而嫌弃它。其实,它的抱负不在车辇与槽头呀!”伯乐说着,走过去,抱住这匹可怜的马。是那不同凡响的一声,成就了它千里马的命运。
如今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人们有理由努力地扩张自己,表现自己。当人人都能做到最好,都把自己的潜能开掘到极致的时候,也正是我们这个社会大繁荣的时候。
心灵处方:
契诃夫在一百年前说,大狗叫,小狗也叫,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上帝就赋予它叫的权力。
“叫”就是让这个世界认识自己价值的简捷途径。
3.把“自卑”这家伙扔得越远越好
自卑者面对生活缺乏勇气,不能与强人的外力相抗衡,致使自己在痛苦的陷阱中挣扎。有谁愿意成为一个自卑的人呢?大概没有。所有在实际生活中说自己为某事而自卑的朋友,都认为自卑不是好东西:他们渴望着把“自卑”像一棵腐烂的枯草一样从内心深处拔出来,扔得远远的,从此挺胸抬头,脸上闪烁着自信的微笑。
自己瞧自己不顺眼,自己总觉得自己矮人一头,这就是自卑。当然这“不顺眼”、“矮一头”都是以别人为参照物的:“我皮肤黑”,是和别人比而显得“黑”;“我个矮”,矮是相对于高而言的;“我眼睛小”,世界上有许多大眼睛的人,才衬托出了“小”。这些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实实在在摆在那里,让你藏不了躲不了否不了忘不了,于是你有了自卑的理由。你可怜自己又恨自己,于是耗费大量的心理能量和时间精力,企图去改变那些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但却常常成效甚微。
杰克曾经也是个自卑的人。但自从他开始从事心理咨询这个工作以来,他变得越来越自信了,这一点可以从参加会议时他坐的位置来证实——过去,他总是坐在旮旯时,即便对某些问题有看法也不轻易发言。而现在他经常坐在前面,即使对会议主持人也敢发表不同看法。这种变化,当然是得益于心理咨询,在为别人排解心理困扰的同时,杰克获得了观察、了解、认识人的许多新角度和方法,从而也更深刻地了解了自己和周围的人。
有个小女孩的事情有点好笑,但它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自卑原来那是自找的!
有个女孩儿为了自己耳朵上的一个小眼儿非常自卑,于是便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医生问地眼儿有多大,别人能看出来吗?她说她梳着长发,把耳朵盖上了,眼儿也只是个小眼儿,能穿过耳环,不过不在戴耳环的位置上。
医生又问她:“有什么要紧吗?”
“哦,我比别人少了块肉呀,我为此特别苦恼和自卑!”
现实生活中像她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种人诉说他们因为某种缺陷或短处而特别自卑。把这些缺陷或短处集中起来,几乎无所不包:什么胖啦、矮啦、皮肤黑啦、汗毛重啦,什么嘴巴大,眼睛小、头发黄、胳膊细啦,什么脸上长了青春痘、说话有口音、不会吃西餐、家里没有钱啦,统统都是自卑的理由,而“耳朵上的一个小眼儿”大概是其中之最了。
这个“耳朵上的小眼”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不满意弗洛伊德式的研究,认为他们只关注病态的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他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尺度越放越低,对人的指望越来越小。”马斯洛如是说。马斯洛着重研究了那些“自我实现的人”,在这个基础上使心理治疗成为开发人的潜能、改善人的生活质量的一个新途径。
当我们把目光从自卑的人身上转到那些自信的人身上时,便会有新的发观:上帝并不是对他们宠爱有加,让他们全都完美无瑕。如果用“耳朵上的小眼儿”这样的尺度去衡量,他们身上的种种缺陷也可怕得很呢。拿破仑的矮小,林肯的丑陋,罗斯福的瘫痪,邱吉尔的臃肿,哪一条不比“耳朵上的小眼”更令人痛不欲生?可他们却拥用辉煌的一生!如果说他们都是伟人,我们凡人只能仰视,就让我们再来平视一下周围的同事、朋友,你可以毫不费力地就在那些成大事者身上找出种种缺陷,可你看他们照样活得坦然自在。自信使他们眉头舒展,腰背挺直,甚至连皮肤都熠熠生光!
有人说,自信的人才可爱,此话颇有道理。一个自信的男人,会使女人获得安全感;一个自信的女人,会使男人感到温暖安详;而自卑的人,不由自主地会在别人面前,甚至是自己喜欢的人面前显出一种不自在,他总在担心别人会怎么看自己。这种不自在会微妙地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使双方经常“误读”对方的信息,造成隔膜与冲突;而自信的人,与人交往时坦诚自然,能更多地流露出自己的本色,能更有效地与人沟通和交流,也就更容易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为自己赢得友谊和爱情。
心灵处方:
自卑的人并不是自己想自卑,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内心安全感——他们总是特别“善于”发现自己的缺陷、短处和生活中不利于自己的方面,然后把它们放到放大镜下去看,结果是吓坏了自己——既然自己是如此糟糕,怎么能去和别人比,和别人竞争呢?
4.别被自己打败
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在成为总统之前,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演员,但他立志要当总统,并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为总统。
从22岁到54岁,里根一直在文艺圈中,对于从政完全是陌生的,更没有什么经验可谈,这可以说是个拦路虎。但当机会到来时,共和党内的保守派和一些富豪们竭力怂恿他竞选加州州长时,里根毅然决定放弃大半辈子赖以为生的原职业,坚决地投入到从政生涯中。最终里根成为美国第40任总统。
反之,消极的、破坏性的心态则将毁掉所有的成大事者的可能性,如果继续下去,它最后终将破坏你的健康。
这里有一份惊人的资料,在所有病人当中,将近75%的病人患有“忧郁症”。
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会引起自己无谓的烦恼。
用清楚易懂的话来说,“忧郁症患者”就是指,一个人由于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压力摧毁了自信,于是便相信他自己正患上某种想象中的疾病。
“忧郁症”是所有不正常症状的开端。
拿破仑·希尔讲述这样一个生活例子:N先生的妻子得了肺炎,当希尔赶到他家中时,他见到希尔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我妻子死了,我将不相信有上帝存在。”
他请希尔来,是因为医生已经对他说,她活不了了。
她把丈夫和两个儿子叫到床边,向他们道别。
希尔赶到之后,发现N在前厅中啜泣,两个儿子则在尽量安慰他。
希尔走进她房间时,她已经呼吸困难,护士告诉希尔说,她的情绪很低落。
希尔很快就发现,这位N太太请他过来,原来是要拜托他在她死后,照顾她的两个儿子。
这时候,希尔对她说:“你绝对不能放弃希望,你不会死的,你一向都是一位强壮而健康的妇人,我不相信上帝会要你去世,而把你的儿子托付给我或任何人。”
希尔这样向她谈了很久,并作了一次祈祷,祈祷她早日康复,而不是进入天国。
希尔告诉她,要对上帝有信心,以全部的意志及力量来对抗每一种死亡思想。
然后,希尔离开了N的家。
临行前,希尔说:“教堂礼拜结束后,我会再来看你,到时候,我将会发现,你比现在好得多了。”
那天下午,希尔又去拜访,N面带微笑迎接希尔。他说希尔早上一离开之后,他太太就把他和儿子们叫进房里,说道:“希尔博士说,我不会死,我将会康复,我现在真的好多了。”
最后,N太太完全康复了。这就是自信的力量,这就是自信创造的奇迹。每个人必须笃信自己是有用之材,否则,枉在世上活一遭。
心灵处方:
别人是无论如何也打败不了你的,打败你的恰恰是你自己,无数的杰出人物都说过的一句话就是:“我只需要战胜自己!”你要想成大事,就必须确切地相信自己是有用之材。
5.保持自我本色才有独特魅力
爱迪斯·阿尔雷德是一个极为敏感羞怯且胖乎乎的女孩,她的母亲非常古板,认为她把衣服穿得太漂亮是一种愚蠢,而且衣服太合身容易撑破,不如做得宽大一点。正因为如此,阿尔雷德从不参加任何聚会,也没有什么值得开心的事。上学后,她也不参加同学们的任何活动,甚至运动项目也不加入。原因是,她总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长大后,她嫁了一位比她大几岁的先生,但她还是没有任何改变。她丈夫的家是一个稳重而自信的家庭。她想要像他们那样,但就是做不到。她努力模仿他们,也总是不能如愿。他丈夫也几次尝试帮她突破自己,却总是适得其反,她越来越紧张易怒,害怕见到任何朋友,甚至一听到门铃声都会惊谎!后来她是彻底地失败了。她害怕丈夫有一天会发现真相,所以每次在公共场合,她都尽量显得开心,甚至装得过了头。最后她竟然想到自杀。
但她终于没有自杀,而是很好地活了下来。
那么是什么事改变了这位几乎自杀的妇人呢?只是一句偶然的话。
有一天,她的婆婆和她谈到她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她说:“不论遇到什么事,我都坚持让他们保持自我本色……”“保持自我本色!”这几个字像一道灵光闪过阿尔雷德的脑际,她发现所有的不幸都起源于她把自己套入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模式中去了。
一夜之间她变了!她开始保持自我本色。她首先研究自己的个性,认清自己,并找出自己的优点。她开始学会怎样配色与选择衣服样式,以穿出自己的品味。她也开始主动交结朋友,并加入一个团体——虽然只是一个小团体。当他们请她主持某项活动时,她刚开始很害怕。但是通过每次上台,她都得到了更多的勇气。尽管这是一段相当漫长的过程———但现在她比过去快乐很多。
保持自我本色这一问题,“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了。”詹姆士·戈登·基尔凯医生指出,“这是全人类的问题。”很多精神、神经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其隐藏的病因往往是他们不能保持自我。安吉罗·派屈写过13本书,还在报上发表了几千篇有关儿童训练的文章,他曾说过:“一个人最糟的是不能成为自己,并且在身体与心灵中保持自我。”
可是这种模仿他人的现象在好莱坞就相当严重。好莱坞著名导演山姆·伍德曾说过,最令他头痛的事,是帮助年轻演员克服这个问题:保持自我。他们每个人都想成为二流的拉娜·特勒斯或三流的克拉克·盖博,“观众已经尝过那种味道了,”山姆·伍德不停地告诫他们,“他们现在需要点新鲜的。”
山姆·伍德在导演《别人,希普斯先生》和《战地钟声》等名片前,好多年都在从事房地产,因此他培养了自己的一种销售员的个性。他认为,商界中的一些规则在电影界也完全适用。完全模仿别人绝对会一事无成。“经验告诉我,”山姆·伍德说,“尽量不用那些模仿他人的演员,这是最保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