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慢性浅表性胃炎(1)
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本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病变部位常以胃窦明显,多为弥漫性。按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层的深浅将本病分为轻、中、重三度:凡浸润黏膜浅层1/3者为轻度,涉及中1/3者为中度,超过黏膜层2/3者为重度。经治疗多能痊愈。若失于治疗,则可进一步发展,固有腺体因炎症破坏而减少,可以转化为萎缩性胃炎。
有哪些症状
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同的患者临床表现各有差异,有的患者可无症状和特征,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隐痛、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及嗳气等,且症状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
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疼痛,约占85%。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有的患者空腹舒适,饭后不适),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常因进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状加重,少数与气候变化有关。这种上腹部疼痛用解痉剂及抗酸剂不易缓解。
腹胀,常因胃内潴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嗳气,约占50%的患者有此症状,患者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反复出血也是的常见表现。出血原因为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黏膜急性炎症改变。
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缺乏典型的阳性体征。体格检查时可有上腹部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应做哪些检查
胃液分析:应用五肽泌素法测定胃液,酸度一般为正常,也可为低酸,少数呈高酸。
X线检查:气钡双重对比下胃肠道造影对本病的诊断价值不大,常无特异性表现。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结合在直视下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可靠方法。直视下可见胃黏膜,尤其以胃窦、胃角部呈现红白相间,亦可见轻度糜烂及散在出血点。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当伴有急性活动性炎症时可见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值得指出的是,症状的轻重与病理变化的严重程度之间无明显关系,而与病变的活动性及胃运动功能有关。
老中医处方
方1
[组方]煅瓦楞子30克,丹参15克,香附14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
[加减]脾胃虚寒,加桂枝10克,黄芪15克,高良姜8克。
[主治]。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2
[组方]炙黄芪15~20克,炙甘草12~20克,败酱草20~30克,白芍10~15克,当归10克,党参10~15克,元胡10~15克,香橼10克,白花蛇舌草20~30克。
[加减]
嘈杂者,加山药、玉竹。
泛酸者,加吴茱萸、公丁香、乌贼骨。
脾胃阳虚者,加炮姜、制附子、益智仁。
脾胃阴虚者,加麦冬、石斛、天花粉。
胃黏膜出血者,加蒲黄炭、地榆炭、大青叶。
胃黏膜糜烂者,加蒲黄、青黛、血竭、锡类散。
胃黏膜疣状隆起或息肉样变者,加三棱、昆布、薏苡仁、木瓜。
幽门功能失调者,加苏木、枳壳、莪术。
胆汁反流者,加半夏、木瓜、蒲公英、公丁香、代赭石。
伴有溃疡者,加白及、乳香。
气滞者,加甘松、香附、川楝子。
[主治]浅表性胃炎。
[用法]水煎2次,对匀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3
[组方]丹参30克,白芍30克,半枝莲30克,黄芪15克,生地黄10克,荜茇5克,甘草5克,干姜3克,水蛭3克,血竭2克,米醋5滴。
[主治]浅表性胃炎。
[用法]水蛭、血竭研末分2次冲服,余药水煎,饭前服2次,每日1剂,25剂为1个疗程。
方4
[组方]熟附子(先煎)20克,人参(另煎)15克,炒白术20克,干姜15克,木香15克,砂仁15克,青皮15克,草豆蔻15克,炙甘草15克。
[主治],胃脘胀满,食后痛重,喜温喜按,感凉加重,时而嗳气,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亦可用于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慢性胰腺炎属于脾胃虚寒者。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间隔5天再服。间隔期服附子理中丸,早晚各1丸。
方5
[组方]党参15克,蒲公英15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佛手10克,厚朴12克,枳壳9克,元胡9克,陈皮9克,黄连3克,炙甘草5克。
[主治]。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6
[组方]太子参10克,苍术9克,白术9克,茯苓15克,炙甘草3克,清半夏9克,陈皮9克,木香6克,砂仁6克,豆蔻仁6克,厚朴6克,佛手片9克,香橼皮9克,川芎6克,丹参15克。
[加减]
舌红,口干,便结,加玉竹、石斛、生白芍、火麻仁,去苍术。
苔厚腻,口黏,便溏,加藿香、佩兰、薏苡仁、煅诃子。
兼食滞嗳气,腹胀,加神曲、山楂、麦芽、大腹皮。
[主治]浅表性胃炎,症见纳食减少,食后胸脘胀闷疼痛,或呃逆,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方7
[组方]黄芪30克,蒲公英20克,百合20克,乌药10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丹参20克,焦三仙30克。
[主治],上腹部疼痛,腹胀,食欲不振,嗳气,胃脘烧灼感,舌苔薄黄或薄腻,舌质偏红,脉弦细。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8
[组方]制乳香12克,制没药12克,红花6克,白及末15克,鹿角霜10克,白蜜20毫升。
[主治],饭后胃脘饱胀不适,疼痛不止,嗳气,食欲减退,舌淡,苔白,脉细。
[用法]乳香、没药、红花、鹿角霜以水400毫升,文火煎取150毫升,夜晚临睡时对入白及末、白蜜,温顿服。
[说明]本方止痛效果明显,对于病程较长、疼痛不止的尤为适宜。
方9
[组方]丹参15克,百合15克,檀香10克,砂仁10克,乌药10克,防风10克,川楝子6克,元胡10克,煅瓦楞子15克,乌贼骨15克,炒白术15克,炒白芍15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郁李仁10克。
[主治],胃脘疼痛日久,腹胀拒按,食少,便秘,舌紫暗,苔薄白,脉弦细。尚可用于治疗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而大便色黑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2剂为1个疗程。
方10
[组方]陈皮6克,苏梗6克,炙甘草6克,香附10克,丹参10克,徐长卿10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
[主治]伴有中度肠化生,上腹隐痛,进食油腻、生冷之物腹胀、腹痛加剧,口中淡腻,饮食无味,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日10克,晚间临睡前沸水冲服,2个月为1个疗程。
方11
[组方]党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香附15克,麦芽15克,乌贼骨15克,高良姜6克,木香6克,砂仁6克,山药30克,竹茹3克。
[主治],胃脘胀满疼痛,饥饿尤甚,嗳气吞酸,饮食喜热,大便溏薄,消瘦纳呆,倦怠乏力,舌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无力。
[用法]水煎,分3次饭前服,每日1剂,30剂为1个疗程。
方12
[组方]苍术40克,厚朴30克,陈皮30克,枳实30克,木香30克,槟榔30克,藿香30克,焦山楂30克,鸡内金30克,白芍30克,肉桂30克,元胡30克,炒莱菔子30克,焦神曲30克,红参30克,代赭石30克,香附30克,酒炒大黄20克,砂仁20克,柴胡20克,甘草20克。
[主治],胃脘部胀痛多年,恶心呕吐,嗳气后自觉舒服,时有泛酸,舌苔薄白,脉紧。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日早晚空腹温开水冲服10克,10天为1个疗程。
方13
[组方]柴胡10克,枳壳10克,川楝子10克,青皮10克,元胡10克,高良姜8克,香附12克,麦芽12克,郁金9克,甘草4克,栀子9克,炒莱菔子10克。
[主治],胃脘隐痛,不思饮食,嗳气,善太息,两胁胀痛,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紧。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7剂为1个疗程。
方14
[组方]半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丹参10克,焦三仙1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5克,大枣5枚。
[主治],胃脘胀痛,时有针刺样疼痛,饥饿时尤甚,口干口苦,欲饮热水,纳差,肠鸣,大便时干时稀,困乏无力,舌苔黄腻,脉濡。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说明]若用药后诸症消除,胃镜复查正常,可用香砂养胃丸调养。
方15
[组方]党参30克,黄芪30克,枳壳30克,白术20克,紫河车2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木香(后下)10克,黄连10克,陈皮6克,炙甘草6克,升麻6克,柴胡10克,瓜蒌12克。
[主治]合并胃下垂,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平卧则减,头晕纳差,肢软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方16
[组方]白术20克,白芍15克,草豆蔻15克,柴胡10克,半夏10克,瓜蒌10克,黄连10克。
[加减]
呕恶者,加竹茹10克。
痛甚者,加元胡10克。
泛酸者,加煅瓦楞子20克。
[主治],上腹部疼痛,呕恶痰涎,嗳气泛酸,纳差,体质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濡弱。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