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化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家徒四壁

清晨,程岩被一阵鸡鸣声惊醒。

他睁开眼,茅草屋顶的缝隙间透进几缕阳光,灰尘在光束中缓缓浮动。他愣了一会儿,才想起自己已经不在现代了。

“贞观三年……”他低声自语,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

皮肤光滑,没有胡茬,这具身体比他原本的要年轻许多,大约二十岁出头的样子。他掀开粗布被子,起身下床,赤脚踩在夯实的泥地上,凉意从脚底传来。

屋外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随后门被轻轻推开。

“兄长醒了?”

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程岩转头看去,只见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女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粥。她穿着粗布衣裙,头发简单地挽起,面容清秀,一双杏眼明亮有神。

“妹妹?”程岩试探性地开口。

少女愣了一下,随即担忧地走近:“兄长可是还头晕?我是阿宁啊。”

程岩这才从原主的记忆里翻出她的身份——程宁,他的亲妹妹,父母去世后,兄妹俩相依为命,靠着祖上留下的几亩薄田和一间老宅勉强过活。

“没事,只是睡迷糊了。”程岩接过粥碗,低头喝了一口。

粥很稀,几乎能照出人影,米粒少得可怜,更多的是野菜和豆子。他皱了皱眉,抬头问道:“家里……粮食不够了?”

程宁抿了抿唇,低声道:“前些日子缴了秋粮,剩下的米不多了,刘嬷嬷说省着点吃,还能撑到月底。”

程岩心头一沉。

看来这个家,比他想象的还要穷。

吃完早饭,程岩决定先熟悉一下这个家。

院子不大,夯土围墙已经有些斑驳,角落里种着几株葱蒜,还有一小片菜地,种着些萝卜和白菜。院子中央有一口水井,井口磨损严重,显然用了很多年。

“兄长,你的鞋。”程宁小跑过来,手里捧着一双布鞋。

程岩低头看了看自己光着的脚,有些尴尬地穿上。鞋子很旧,鞋底已经磨得有些薄,但还算合脚。

“家里……就我们两个人?”他试探性地问。

程宁摇摇头:“还有刘嬷嬷和刘叔,他们住在后院的小屋里。”

正说着,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挑着两桶水从院外走进来。他皮肤黝黑,肌肉结实,一看就是常年干活的庄稼汉。见到程岩,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少爷醒了?身子可好些了?”

“刘叔?”程岩猜测道。

“是嘞!”刘叔放下水桶,擦了擦汗,“少爷病了这一场,可把小姐急坏了。”

程岩点点头,目光落在水桶上。水质清澈,但桶底沉淀着少许泥沙。他蹲下身,用手指蘸了一点,放在鼻尖闻了闻——没有异味,但杂质不少。

“这水……是从哪儿打的?”

“村口的老井。”刘叔答道,“咱家这口井水少,不够用,我每天得去村口挑两趟。”

程岩若有所思。

水质问题在现代不算什么,但在古代,不干净的饮水很容易导致疾病。他得想办法改善一下。

正想着,一条大黄狗从后院窜了出来,欢快地摇着尾巴,凑到程岩腿边嗅了嗅。

“大黄,别闹。”程宁轻斥一声,大黄狗立刻乖乖坐下,吐着舌头看向程岩。

“它认得我?”程岩有些意外。

程宁笑了:“大黄从小跟着咱们,怎么会不认得兄长?”

程岩蹲下身,摸了摸大黄的头。狗子立刻亲热地蹭了蹭他的手心,尾巴摇得更欢了。

看来这狗很通人性,是个看家护院的好帮手。

中午,刘嬷嬷煮了一锅野菜汤,里面零星飘着几片腊肉。

程岩看着碗里的清汤寡水,忍不住问道:“家里……还有多少钱?”

刘嬷嬷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几枚铜钱,还有一小块碎银子。

“就这些了。”她愁眉苦脸道,“少爷前些日子生病,请郎中花了不少钱,剩下的……怕是连这个月的盐都买不起了。”

程岩数了数铜钱,总共不到五十文。

按照唐朝的物价,一斗米(约6公斤)要五文钱左右,这点钱,确实撑不了多久。

“兄长别担心。”程宁轻声安慰,“我可以多做些绣活,拿去集市上卖。”

程岩摇头:“不行,你不能太劳累。”

他看向刘嬷嬷:“家里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吗?”

刘嬷嬷犹豫了一下,低声道:“老爷生前留下几本书,还有些笔墨……但那是少爷读书用的,不能卖啊。”

程岩苦笑。

看来这个家,真的是一穷二白。

他站起身,在院子里踱了几步,目光扫过破旧的房屋、贫瘠的菜地、还有那口出水量不大的水井。

突然,他的视线停在了墙角的一堆灰白色石块上。

“那是……石灰石?”他快步走过去,捡起一块仔细查看。

石头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确实是石灰石没错。

“少爷小心,那石头硌手。”刘叔提醒道。

程岩却眼睛一亮:“这些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后山挖的。”刘叔挠挠头,“前些日子修围墙剩下的,还没来得及扔。”

程岩心跳加速。

石灰石在现代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用来烧制石灰、水泥,甚至制作玻璃。而在唐朝,石灰虽然也有应用,但工艺粗糙,价格却不低。

如果能提炼出高纯度的石灰……

他猛地转身,看向刘叔:“刘叔,你力气大,能帮我个忙吗?”

刘叔拍拍胸膛:“少爷尽管吩咐!”

“帮我垒一个简易的窑。”程岩指着院子角落,“不用太大,能烧石头就行。”

刘叔一脸茫然:“烧石头?少爷要干啥?”

程岩嘴角微扬:“赚钱。”

接下来的几天,程岩带着刘叔和刘嬷嬷的儿子——刘大壮,在后院忙活起来。

刘大壮二十出头,身材魁梧,力气极大,一个人能扛起两百斤的石头。他话不多,但干活实在,程岩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从不抱怨。

三人用泥土和石块垒了一个简易的窑炉,又砍了些木柴备用。程岩让刘叔去后山多挖些石灰石回来,自己则研究起了烧制工艺。

“兄长,你在做什么?”程宁好奇地凑过来,手里捧着一碗凉茶。

程岩接过茶碗,喝了一口,笑道:“我在想办法把石头变成钱。”

程宁眨了眨眼:“石头……也能卖钱?”

“普通的石头不能,但烧过的石头可以。”程岩耐心解释,“烧出来的东西叫石灰,可以用来刷墙、消毒,甚至改良土壤。”

程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眼神里满是崇拜:“兄长懂得真多。”

程岩揉了揉她的头发,心里有些感慨。

这个妹妹乖巧懂事,却因为家贫,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改善家里的条件。

窑炉建好的第二天,程岩开始第一次烧制。

他将石灰石敲碎,和刘大壮一起把石块堆进窑里,然后点燃木柴,慢慢升温。

“火不能太大,否则石头会炸裂。”程岩一边添柴,一边解释,“温度要控制在……”

他突然顿住。

唐朝没有温度计,他只能凭经验判断。

“总之,烧到石头变红,但没有裂开为止。”

刘大壮点点头,认真地盯着火候。

烧制持续了大半天,直到傍晚,程岩才熄了火,让窑炉自然冷却。

第二天一早,他迫不及待地打开窑炉,里面的石灰石已经变成了白色的生石灰块。

“成功了!”程岩欣喜地拿起一块,石灰还有些烫手,但质地已经变得酥松。

刘叔和刘大壮面面相觑:“这……真能卖钱?”

程岩自信地笑了:“不仅能卖,还能卖个好价钱。”

三天后,程岩带着一小袋磨好的石灰粉,去了县城的集市。

他找了一个摊位,摆上石灰粉,又用木牌写了几个字:“净水、消毒、刷墙——上等石灰”。

很快,就有人被吸引过来。

“小郎君,你这石灰怎么卖?”一个穿着体面的中年男人问道。

程岩微笑道:“二十文一斤。”

“这么贵?”对方皱眉,“别家才十五文。”

程岩不慌不忙地取出一碗浑浊的水,撒了一小撮石灰粉进去,轻轻搅拌。

“我这石灰纯度极高,不仅能刷墙,还能净水。”他指着碗里渐渐沉淀的清水,“普通石灰可没这效果。”

那人看得一愣一愣的,最终掏钱买了一斤:“若真有用,我下次还来买。”

一上午的时间,程岩带来的十斤石灰粉全部卖光,净赚两百文。

回家的路上,他买了半斗米、一块腊肉,还给程宁扯了一块花布。

推开家门时,程宁正在院子里喂鸡,见他回来,惊喜地迎上来:“兄长回来了!”

程岩笑着把东西递给她:“给,做件新衣裳。”

程宁接过花布,眼眶一下子红了:“兄长……这太贵重了……”

“傻丫头,以后咱们家会越来越好。”程岩揉了揉她的头发,转头对刘嬷嬷道,“今晚做顿好的,大家辛苦了。”

刘嬷嬷看着米和肉,激动得直抹眼泪:“少爷有出息了,老爷夫人在天之灵,也能安心了……”

大黄狗似乎也感受到了喜悦,围着程岩直打转,尾巴摇得像风车。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桌前,碗里终于不再是清汤寡水,而是香喷喷的米饭和腊肉炒野菜。

程岩看着妹妹满足的笑脸,看着刘嬷嬷夫妇欣慰的神情,看着刘大壮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这个家虽然穷,但很温暖。

而他,一定会让这份温暖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