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以听书人为中心展开
西游记最初受众是听书的,就像当今刷抖音一样,你喜欢听什么,就给你讲什么,什么反封建,讽刺官场小说,反正作者不相信。
可以将这些说书人理解为大数据分析中心,几个说书的凑在一起会聊什么呢?我像大概率会分析哪些话题听众会更加喜欢,那类话题我们就多说不就可以了,大数据自动就推送这些内容给你,与当今的短视频其实本质上一样,你喜欢听什么,人家就讲什么?
让你开心让你爽,与西游记真的取经有什么关系,只要最后取经成功即可,至于过程,人家还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大方向对了,过程就没有人关心,让你爽就行。
证据(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猪八戒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说一开始仇人关系,后来是朋友关系,个人感觉都是多虑了,哪怕就是后来的朱紫国,孙悟空照样戏耍猪八戒去揭皇榜。
那呆子猛抬头,把嘴一掬,唬得那几个校尉,踉踉,跌倒在地。他却转身要走,又被面前几个胆大的扯住道:“你揭了招医的皇榜,还不进朝医治我万岁去,却待何往?”那呆子慌慌张张道:“你儿子便揭了皇榜!你孙子便会医治!”校尉道:“你怀中揣的是甚?”呆子却才低头看时,真个有一张字纸。展开一看,咬着牙骂道:“那猢狲害杀我也!”
可以这样孙悟空与猪八戒一路上都是打打闹闹,什么时候关系好,什么时候关系不好,都取决与听书人是否开心,这就是说书人吸引听众的一种手段。
就像央视西游记续集中,加入很多爱情故事,什么黑河公主爱上唐僧,尽管原著中没有黑河公主这个角色,还有孔雀公主也要爱上唐僧,原著中也没有孔雀公主,是个美女都要爱上唐僧,没有美女就是创造美女也要爱上唐僧。
还有续集中的打戏,真的是量大管饱,打戏设计得很是精彩。
说白了针对观众胃口的,不要过度解读。
古时候说书的,爱情故事怎么可能会公开说,哪怕就是女儿国那一集内容,也是点到为止,骗了女王然后溜了,然后就没有然后。
武打嘛,你说一个说书人,在舞台上他与谁打架呢?根本行不通,那么只能在内容,也就是让孙悟空与猪八戒斗斗了,这就是真相,完全取决于吴承恩的个人与听众的爱好而已。
另外关于孙悟空与猪八戒究竟哪个更加厉害?单单就武力值来说,无疑是孙悟空更加厉害,抛开某些阴谋论,非要用一些什么猪八戒比孙悟空更加厉害,这些说法纯粹就是为了吸引眼球,其实一点营养都没有,不过是拿一个特殊案例来否定全面的偏激观点而已。
虽然说孙悟空武力值更加高,唐僧还是比较喜欢猪八戒,无论是在西游记中还是在生活中,猪八戒这样的人,可能人缘比孙悟空更加受到欢迎。
这说明在生活中无疑用两种眼光来大量这个世界。在吃不饱饭的时候,相信每个人都会选择孙悟空做朋友,一旦温饱与安全问题解决的时候,可能绝大多数会选择猪八戒做朋友,不能说哪个观点更加正确,只能说这是人性所致而已。
证据(二)西天路上遇到猪八戒与沙和尚时,为什么都要干上一架?
明明观音菩萨早就内定好了得取经人,只要遇到猪八戒与沙和尚时做一下自我介绍,看电视剧都知道,贫僧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取经这句话都快听烂了,怎么可能还会干起来呢,收降猪八戒时还需要变成女人,才把猪八戒给收服了。
在沙和尚那里,孙悟空与猪八戒两个人打人家沙和尚,人家沙和尚只要一个猛子扎到水里,老孙与老猪都一点办法,只能望河兴叹,事实证明,懂得隐藏自己这是保存实力的最好方法,都说人家沙和尚没本事,你看老孙与老猪两个人都没有把人家沙和尚给搞定。
西游记阴谋论会说,这是故意的,就是为了先干一架,然后排座次,以后在取经路上,应该听谁的,那么孙悟空最后一跃到了南海找观音菩萨来收服沙和尚又是怎么回事,难道孙悟空愿意往自己头上扣屎盘子,没本事就是没本事,当然如果不愿意往深处想也是可以的,毕竟我们老百姓早就说过,无巧不成书,如果收服沙和尚,就像顺手牵羊般简单,洋洋洒洒一百回,几百万字的西游记怎么会形成呢?
吴承恩就是想让孙悟空与沙和尚干一架,仅此而已。你难道想去和吴承恩去干一架?
2.2.1两性
要说清这个话题,首先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敏感的话题,那就是男女是否平等。从政治正确角度来看,无疑是男女平等,但是在说书人那里,所谓的政治正确瞬间会被打回原型。
都说男女平等?你看现在实现了吗?男女平等那完全就是神话故事,哦,不对,神话故事那就是西游记啊,西游记中男女平等了吗?
取经队伍四个都是男人,没有女人,不过观音菩萨是个女的,不过她要听如来的指挥,天庭之中虽然有王母,但是其出场不多,只能从妖怪里面来找了,男女妖怪基本上都差不多,但是又找到一个另外规律,男妖怪那是千奇百怪,一个赛一个的丑,女妖精那是千姿百态,一个赛一个的美,男女千古不变的规律在西游记中也是得到了体现。
猪八戒在原文中也是说了,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这个世界上男人就是用来征服这个世界的,衡量他的实力就是武力值,没有容貌焦虑。
而女性则不一样,有时候通过征服男性来征服世界。这个观点可能现代人不一定会接收,讲究的是人人平等,那么好吧,那我们就把西游记中的个把女妖怪换成奇形怪状,比方把猪八戒说成是女的,作者就不信还有会欣赏得来,人的潜意识是不会骗人的。
哪怕就是水浒传这样全部都是讲男人的故事之中,也要插入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还有潘巧云等故事,起码是相对能够吸引人眼球的故事。这些都是可以理解为以听书人为中心,毕竟有什么话题能够比男女关系更加吸引人的呢?
在男女关系这个问题,谁也不要装高大上,西游记是给听书人的,不可能将人物描述得那么伟大,反正作者不信。
哪怕就是唐僧也是如此,以不近女色为例,唐僧偶尔犯规一次,你说用什么办法来检验,女性有处女膜来验证,男性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呢?
但是我们还是相信唐僧是高僧,绝对没有破戒,哪怕就是猴精的孙悟空也是相信唐僧没有破坏元阳。为什么女儿国与蝎子精过后,唐僧与孙悟空就开始吵架了,经过两次女子勾引,其实孙悟空内心也产生动摇了,这个高僧到底有没有睡了妖精,孙悟空内心产生怀疑,要不也不会后面出现真假美猴王,这说明孙悟空已经产生动摇。
但后来孙悟空后来又选择非常相信唐僧,难道真的相信人品,反正即使不相信阴谋论的作者也是不相信的,在女色面前,且没有人监督的情况,即使高僧难道就会那么老实?
作者认为是唐僧身边护法在起作用,原著中说了,
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各各轮流值日听候,
也就是唐僧身边一直有观音菩萨的人在监视呢?你说边上有那么多的人监视着,在看着你,你还有心情做那事情吗?你不会做,那么唐僧难道就会有心情来做吗?
再以大家最为关心的女性身体为例,蜘蛛精中的风流穴到底是指哪里?相信很多人会认为那应该是应该省略的地方,但是已经入了千古名著中,哪里有人会舍得删除呢?
所以在央视电视剧中直接将之改成了肚脐眼。这种暧昧,摸棱两可的说法,对于古时听书人来说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这也是吸引听众的一种手法。所以研究西游记,一定要从听书人的角度来分析,整体大框架只要没有问题即可,其他就是听众喜欢听什么,说书的人就说什么可以了。
当然要考虑到社会影响问题,不能太直白的,那可能会被封号,古时候可能会被关了几年你就老实了。凡是能过够流传至今,而且是人们主动去翻阅的书籍,一定会有相应的合理成分在里面,时间是老百姓免费雇佣的最优秀的杀手。
还有玉兔精也是如此,玉兔精为什么非要下凡?有人说她想吃唐僧肉,个人不这么认为,首先要了解玉兔精在天庭中的职业,在月宫专门捣药,好像是蛤蟆丸,人家是蛤蟆功,月亮里面是蛤蟆药,蛤蟆不知道招谁惹谁,既要给人类灭害虫,又要做保镖,还要为神仙延年益寿。因为据说这个蛤蟆丸是长生不老药。作为制作者的玉兔,作者就不相信,她不能乘机偷吃几粒,有谁知道呢?
真正天高皇帝远,月亮背面至今人类都很难接触到,躲在月亮背后偷偷尝两粒即可,就能长生不老了,何必再来吃唐僧肉,可见玉兔精才是唐僧的真正崇拜者,是发至肺腑的想和唐僧称为夫妻,其他的妖精才是想吃唐僧肉。据说与孙悟空大战是精着身子打架的,书中如此描述,说书人那可是现场可以随时发挥的。
此外要想吸引听众,与生活之中自然要能够反着来,才能够产生笑点,男女关系上,无疑就是怕老婆能够产生笑点,男女之间笑话收集最多大概就是怕老婆这一类。
以为真的是怕老婆吗?其实与《猫与老鼠》动画片差不多,我们试着想想看,猫和老鼠角色调换一下,你还笑得出来。笑得出来,本书所论述的阴阳之道,你肯定领悟不了。
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小品中情节,怕老婆是经常拿出来调侃,赵本山小品中有很多怕老婆的情节,《今晚80后脱口秀》中王自健经常拿怕老婆来说事,后来真的被自己老婆给打了,还说自己出了抑郁症,尽管他的老婆不承认,看过那个节目的人可能知道,有人在节目之中说,王自健怕老婆没有什么意思,就他那个老婆我们谁见了不怕啊,这句话当时也是爆笑全场。“怕老婆”话题就是幽默,至于什么技巧已经不重要了。
再来看西游记怕老婆的案例共有几个?这里的怕是真正的怕,而不是宠溺,比方奎木狼对百花羞公主那是宠爱,而不是怕老婆,生气起来是说打就打,牛魔王对待玉面公主,那是被包养的二爷,别看他对玉面公主百依百顺,其实连宠爱都说不上,那么真正怕老婆只有两个。
一个金毛狮子吼,对待金圣宫娘娘那真的是百依百顺,可惜没有那个福分,手都摸不到,连孙悟空都拿他开心,偷到他的紫金铃之后,说自己紫金铃,我的雌来你的雄,最后连妖王不得不说到,
“怪哉!怪哉!世情变了!这铃儿想是惧内,雄见了雌,所以不出来了。”
自己惧内还说紫金铃铛也惧内,笑死人了。
还有一个案例,凤仙郡郡主,堂堂地方长官,竟然怕老婆,文中说,
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献供斋天,在于本衙之内,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无知,推倒供桌,泼了素馔,果是唤狗来吃了。
与老婆吵了一架,掀翻了桌子,也没有打老婆,宁可得罪玉皇大帝,也不愿意得罪老婆,你说这得有多怕老婆呢
生活之中男追女为主,但西游记中也有女追男,甚至直接成为上门女婿,这可能也是吸引听众的一种手段,
西游记中的有几个男人曾经做过二爷的?
第一个,猪八戒在成为取经队伍一员之前,在高老庄做女婿,而在这之前,他还在曾经福陵山云栈洞一段时间。
福陵山云栈洞原主人叫卯二姐,也有点地方叫做卵二姐,西游记是古时候说书的,将卯二姐说成卵二姐,一定会哄堂大笑。
在这个上面考究实在没有价值,就像当今搞笑电影里面,用某种男性器官来叫女孩子的名字,自然会令人捧腹。无论是叫卯二姐,还是叫卵二姐,都是有房子的人,占据一座山,家里有矿,猪八戒作为一个穷屌丝,最后被卵二姐看中,舒舒服服当了一年上门女婿,一年后卵二姐死了,猪八戒继承全部家业,逆袭成功;
第二个,牛魔王,他本身实力并不弱,有老婆罗刹女铁扇公主,有一个三百多岁的儿子,车子也有,叫做辟水金睛兽,家里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吃饭家伙,芭蕉扇,靠这个可以讹诈火焰山方圆数百里的老百姓,家里可以说吃穿不愁,可能是实力太强。
但他竟然被刚死了父亲,急需找个靠山的富家小姐玉面狐狸看中,可以说是强强联合,不但养着牛魔王,还给并不缺衣少食的铁扇公主送这送那。
你说人家牛魔王这本事,硬本身硬得你没话说,这软本事也是让你服软的不行。
最后从情节推理上来说,这种故事情节必须要能够出得来,与人物形象等等应该是没有关系,说白了就是为了吸引听众胃口。
比方说,四圣试禅心那一集,孙悟空看出是四个菩萨变得,为什么没有告诉其他三人?有人就据此推理出,后来唐僧恨上了孙悟空,后面在白骨精那里猪八戒老是挑唆唐僧念紧箍咒,个人感觉那纯粹是想多了,可以想想看,假如孙悟空那个时候真的把真相给说了出来,下面的那么多搞笑情节怎么开展呢?
那些听书人还会听得下去吗?可是听书人就是喜欢这些内容啊?不要讲那么多的大道理,你总不能穿越过去给那些听书人看一些岛国动作片,了解人性才能知道情节会怎么发展,当然也可通过情节来了解中国人性。
没有那么多的阴谋论,我想吴承恩应该不会那么空,那么多说书人也不会那么空,说白了就是谁更能吸引观众,逻辑就是如此简单。没有贬佛尊道,也没有贬道尊佛,只不过依据人性喜好自然发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