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虚岁与周岁
在我国古代,人们计算年龄的方法通常和我们现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那个时候一般是用虚岁来计算年龄的。按照中国古人的观念,当妈妈怀上宝宝的时候就已经是新生命的开始了,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这段时间也要计算在年龄里。所以,在经过十月怀胎之后,婴儿一出生就已经一岁了。而且年龄的递增也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过了生日才算是长了一岁,而是新年开始时就算长了一岁。按照古人的计算方法,一个在农历十二月出生的宝宝,刚出生时,他就已经一岁了,而过完农历春节,他就变成两岁了。但是按照今天的算法,这个宝宝的年龄其实只有两个月。

不过,在古代也不见得是像现在这样,以 1 月或者正月来作为一年的开端,某些年代是以 10 月为开端,某些年代是以 9 月为开端的。所以,严格追究古人的年龄,会发现很多问题。
孔子和孟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位圣人,其中孔子是公元前 551 年出生的,公元前 479 年去世;孟子是公元前 372 年出生,公元前 289 年去世。所以,孔子的年龄按周岁计算是 72 岁,按虚岁计算是 73 岁,而孟子的年龄按周岁计算是 83 岁,按虚岁计算年龄是84 岁。对于按照虚岁计算年龄的古人来说,孔子的死亡年龄是 73 岁,孟子的死亡年龄是 84 岁。因为我国古人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所以认为他们的死亡年龄很不吉利,也就是说,“73”和“84”这两个年龄数字很不吉利,古人就把这两个年龄叫作“坎”。他们觉得连圣人都容易在这两个年龄去世,更何况一般老百姓呢?


“古代人的年龄都是以虚岁来计算的”,其实这句话是不准确的。古人在计算年龄时,采用虚岁和周岁计算的情况都有,在某些时代还会同时采用这两种计算方法。比如,三国和魏晋时期的人物,有的采用虚岁计龄,有的采用周岁计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