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史记故事:名臣篇(了不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美绘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华夏第一相管仲

管仲(zhòng)是春秋时期齐国人,曾为齐国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被后人尊称为“管子”,被誉为“华夏第一相”。

华夏

中国的古称,泛指中华民族。

说到管仲,最有名的就是“管鲍(bào)之交”了,讲的是管仲与好友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是特别要好的朋友。鲍叔牙追随齐国公子小白,而管仲追随公子纠,后来小白即位成为齐国的国君,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公子纠被杀,管仲也受到牵连被齐桓公囚(qiú)禁起来。

齐桓公即位后打算任命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说:“我的治国才干比不过管仲,如果您想成就一番霸业,应该任用管仲为相。”

管鲍之交

原指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后来形容朋友之间交情深厚、彼此信任的关系。

管仲后来回忆说:“我年轻时候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钱的时候,我总是多拿点儿。鲍叔牙知道我家困难,并不认为我贪财;后来我们生意失败,鲍叔牙也不认为我愚(yú)笨,而是觉得时运有好有坏罢了。

“我当兵时几次在战争间隙(xì)跑回家,鲍叔牙也不认为我是胆小避战,他知道我家里还有老母亲需要照顾;后来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失败,我被囚禁遭受屈辱,没有为他而死,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没有廉(lián)耻,他知道我只以功业未建为耻,并不在乎这些小节。生我养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但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之后,自己则处于管仲的下位,接受管仲的管理。天下人在称赞管仲的才能时,也都称赞鲍叔牙的慧眼识人和主动让贤的胸襟(jīn)。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并尊称他为“仲父”。齐桓公问管仲如何称霸天下。管仲回答说:“大王,争霸不能急于一时,要先把国家变得富强;要想国家富强,最重要的是要得民心;要想得民心,最重要的是让百姓富足。百姓富足了国家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理。”

在管仲的协助下,齐桓公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开发盐铁业,发展渔业。慢慢地,齐国国库充盈,百姓富足。

慧眼

佛教指能认识到过去和未来的眼力,今泛指敏锐的眼力。

让贤

把职位让给有才干的人。

管仲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兵不血刃(rèn)地制约其他国家。

一次,齐桓公问管仲:“我想攻打楚国,有什么好办法吗?”管仲叫齐桓公派人去楚国高价购买活鹿。一时间,楚国上下都去抓鹿换钱。而这个时候,管仲则派人悄悄地购买囤积了大量粮食。这时管仲对齐桓公说:“现在我们可以攻打楚国了。”齐桓公很疑惑,管仲解释说:“楚国人因为抓鹿耽误了农时,粮食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种出来。楚国粮少肯定想买粮食,因为买不到粮食,国内粮价必会大涨。到时候我们只需要封锁边境,楚国必会元气大伤。”

兵不血刃

指兵器上没有沾上血。比喻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鲁国也中了管仲的圈套。管仲让齐桓公带头穿一种衣料,很多贵族纷纷效仿,这种衣料成为流行款。面对这个利益诱惑,鲁国几乎全国上下都去制造衣料而不去耕种。这时齐国高价从鲁国买粮,鲁国囤(tún)积的粮食更少了,全国都陷入饥荒,大批鲁国人逃往齐国,鲁国也慢慢没(mò)落了,无法再威胁到齐国。

管仲一心辅佐齐桓公,为齐国呕(ǒu)心沥血,使得齐国成为春秋时期中原的第一个霸主国。

呕心沥血

形容费尽心思,耗尽心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