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篇 财政与货币的关系
财政与货币的关系是国家治理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货币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虚拟数字货币、从足值货币到非足值货币、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历史演变,货币与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也在相互选择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演进。站在国家治理的角度看,财政是货币和金融的基础,这是因为财政拥有征税权,征税权衍生国家信用,国家信用衍生主权信用货币;财政收支是货币发行和回笼的重要隐含机制,财政发行国债,国债作为无风险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基础资产,国债收益率是金融市场定价的重要基准;财政也是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最后的承担者。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国际范围获得铸币税,需要国债等高质量的人民币资产。财政的基础作用在国家治理和金融市场中日益凸显,但以“功能财政”为基础的财政政策仍处于宏观调控的层面,和货币政策定位于同一个层次上,主要解决短期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作为事实和结果而存在的。要想真正发挥财政的基础性作用,须以“风险财政”为立足点,在制度层面实现财政和金融的深度嵌入,遏制“风险循环累积”引致的公共风险。财政和金融既是防范化解公共风险的制度安排,在其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二者也是引发公共风险的重要源头。政府债务危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股市危机等在全球反复出现,都与财政金融制度的不适应性直接相关。构建具有动态适应性的财政金融制度,是防范化解公共风险、促进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条件。显然,这需要从财政与货币的关系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