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摄食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节 语言发育

语言是以声音、姿势、动作、表情、文字、图画等符号作为代码的用于交流的系统,分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肢体语言。言语是以语音为代码产生语音的行为,是人类主要的交流方式。

语言是人类在充分的语言环境刺激作用下特有的一种高级的神经功能,是表达思想、观念的心理过程。儿童语言发育标志儿童的全面发育。儿童语言掌握的过程也是儿童意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即随语言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同时儿童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又依赖心理发展水平。因此儿童语言发展水平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一致。

语言的信号通过视、听感受器接收,传入中枢分析器(语言感受中枢、言语感受中枢、阅读中枢、书写中枢),语言运动表达中枢产生语言。因此语言的发育必须要求听觉、发音器官、大脑功能正常,三者中任何一个出现异常,都会影响语言的发育。

一、婴儿语言发展

婴儿出生至产生第一个有真正意义的词语需要较长的语言准备阶段称为“前语言阶段”,是婴儿学会发音和获得最初的语言和词汇的阶段。不同种族的婴儿前语言阶段规律相同,即与母语无关。多数婴儿在10~14 月龄说出第一个词语。语言发展包括语音、语法、语义、词汇、句子等方面。

从最初的哭声分化出单音节音,然后是双音节音和多音节音,最后是有意义的语言(即词语)。将婴儿语言发生分三个阶段:

1.单音节阶段(0~4 月龄)

2 月龄婴儿是单音节发音,为元音或双元音;3~4 月龄婴儿始发辅音,能元音和辅音结合发音,如“ha”“kou”等,还可有个别双音节。4 月龄婴儿可以区分语音和咿呀发音,5 月龄左右的婴儿已可用不同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情绪。

2.多音节阶段(4~10 月龄)

语音进一步发展,增加大量双音节和多音节,其中有些类似成人语音中的音节。婴儿逐渐发出双音节复合音,如“mama”“dada”,但无明确含义。

3.学会萌语阶段(11~13 月龄)

能正确模仿成人的语言,模仿音色、音调与成人相近,并能与某些特定事物联系,产生最初的真正词语。

语义和最初词汇掌握与母语有关。语音与词义的联系储存于记忆,当听觉中枢与发音运动中枢间建立起联系通路婴儿可有意发音,即出现最初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口头语言。如7~8月龄婴儿多次感知某种物体或动作的经历,并同时听到成人说出相关名词和动词,逐渐把事物或动作与发音建立联系,以后听到相关词的发音引起反应。如听到“灯”,就可抬头看灯,听到说“再见”就挥手,即词的发音逐渐成为代表物体或动作的信号。10~11 月龄的婴儿语言的发展逐步过渡到对词内容产生反应。婴儿不再对相似的音调发生反应,开始对词的意义发生反应,逐渐“懂得”词的含义,即词开始成为语言信号。

二、幼儿语言发展

语言发展是先理解后表达,先名词、动词、后代名词、形容词、介词、助词。

1.语言理解阶段(1~1.5 岁)

幼儿以发展语言理解能力为主,即学习语句的特点是对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主动用语言交流能力发展不足。1 岁儿童可理解约20 个词汇,并用手势和声音回应成人语言。如多数1 岁儿童能听懂简单指令,如“再见”“不”等。10~14 月龄婴儿说第一个词,是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开始。婴幼儿开始用象征性手势,如摇头表示“不”。最早1 岁左右儿童发生无真正意义的词语或语句“乱语”。约1.5 岁后幼儿词汇量增加,说话积极性提高。

2.主动语言发展阶段(1.5~3 岁)

儿童词汇量增长迅速,主动言语表达能力发展快,语言结构日趋复杂。儿童发育里程碑详见表1-9。

(1)单词句:

1.5 岁前主要用一两个词表达意思。特点:单音重复,如“妈妈”“球球”“灯灯”等;一词多义,如“车车”可表示“车来了”,或表示“我要车子”,或者“车子掉了”等;以音代物,如叫小狗为“汪汪”;词的内容限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且多为名词。

(2)多词句:

1.5 岁后儿童词汇量显著增加,范围逐渐扩大,开始出现多词句。2~3 岁儿童表达词汇呈指数增加,3 岁时平均掌握1 000 个词汇。

(3)简单句和复合句:

2.5~3 岁儿童已用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包括简单句和某些复合句。2 岁儿童开始构造两个词的“电报语”,通常只涉及自己需求或表达当时发生的事件。2岁以后可以表达不同时间范畴的事情。2.5~3 岁,复合句明显增加,基本能够表达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所有事情。3 岁儿童基本掌握简单语法,以句子的方式进行表达,经历从简单句向复杂句的发展过程。会话性言语始发展,开始与人聊天,但主要是对话言语,回答简单的提问较多,也有时自己提问。

(4)概括性语言:

2.5~3 岁儿童词汇的概括性增加,不仅代表个别具体事物,还可代表一类事物。语言对行为的调节作用也发展起来,儿童能够按照成人指令调节自己的行为。

表1-9 儿童语言发育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