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还是朋友
“瞧你这阵仗,究竟是去登门拜访,还是抄家灭族?”
高且归挑开车帘,望着外面上百随行的锦衣卫,说话带着刺。
听了这话,应无忧把眼睛从手上的题本挪开,却是答非所问的道:“司礼监以东厂掌控锦衣卫抗衡外廷,效果显著,但也让锦衣卫理情奏报的能耐废了大半。是以,我打算增设督捕司代锦衣卫专理刑狱。明目嘛,就立在刑部下面,不过实际归皇权直辖。人手以各地典史、推官为核心,再抽调锦衣卫补充。以后,督捕司对内,锦衣卫对外。你觉得怎么样?”
高且归放下车帘,道:“还捎带手削弱了东厂和司礼监是吧?看来你这燕京镇守太监不打算依照高宗建文朝立下的旧制,任满以后去当那司礼监掌印了。”
“司礼监掌印……”应无忧重复了一遍,看似颇为感慨的道:“手握朱笔,决断天下。曾经我做梦都想爬到那个位置上,可如今看来,亦不过一家奴尔。”
“怎么?你要翻身做主人?”
高且归继续着自打重逢后就从来没停过的嘲讽,可应无忧却只是一如既往的笑笑,似乎并不放在心上。
“应公公,到兵部了。”
马车停了下来,等应无忧在车内应了一声,车夫才掀开车帘,殷勤的扶着应无忧踩着垫脚凳走了下来。而扶下应无忧后,那车夫重新回来准备去扶高且归。
看着那豹头扎须的面容上所挤出的讨好笑容,高且归却是轻叹一声,道:“建昌侯安至如此啊?您可是万贵妃的弟弟,堂堂皇亲国戚,正三品的锦衣卫指挥使,却在一阉竖跟前视自己为一马前卒?”
“高爷您此言差矣,应公公对我万通恩重如山,非九死不可报也~”
万通激动的破了音,抱拳的双手也止不住的颤抖着。
瞧万通那鹌鹑似的模样,高且归摇了摇头,没有难为他,抬手让其将自己扶下车架。
随行的大多数人都被应无忧留在了兵部衙门的大门外,包括万通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他只带了高且归和数名身背包袱的锦衣卫入内。
有锦衣卫跟着,守卫兵部的军士自是不敢阻拦,一行人可谓畅通无阻的来到兵部大堂前。
可应无忧刚一迈步,便见一位穿着青袍鸬鹚补子的官员拍案而起,斥道:“何人敢擅闯兵部重地!”
应无忧却看都没看他一眼,而是径直来到赵汝城面前,笑到:“赵大炮,见了老朋友怎么连个招呼都不打?”
赵汝城冷哼一声,连起身都不肯,只是偏过头,道:“你这阉狗休要攀附,莫以为你当了燕京镇守太监老夫便怕了你。”
赵汝城年过五旬,自称老夫倒是没什么问题。
而应无忧被辱骂,却也不见恼怒,反而笑呵呵的道:“我是来办事的,不是来吓唬人的,所以我不需要你怕,只需要你听话。”
“想让老夫当你的应声虫?你这阉狗痴心妄想!”赵汝城勃然大怒,叫骂着抄起书案上的砚台就砸向应无忧。
应无忧潇洒的闪身躲过,连一滴墨汁都没有沾到身上,反倒是赵汝城本人被甩了一身,显得有些滑稽。
“我若是为了铲除异己,你当应声虫逃不脱千秋万代的骂名。可若是利国利民呢?当一次应声虫又有何妨!”
应无忧说话间运足真气,声震四方,显得那般大义凛然。
赵汝城此刻才恍然,自打见了应无忧,他连对方有什么事都没问就已然骂将开来,不由间有些老泛红。毕竟,他虽脾气火爆,却也不是那般不讲理的人。
应无忧见赵汝城下不来台,也不肯给他递个台阶。想来,面对赵汝城那般辱骂,也是并非如同表面上那般淡然。
但赵汝城终究算是个好官,沉默良久后还是放下了面子,主动对着应无忧行了一礼,道:“请说!”
口气依旧很冲,但好歹算是说了个“请”字。
见赵汝城低头,应无忧笑笑,道:“我此次受命而来,只为四字——摊丁入亩。”
随着这四个字出口,整个燕京兵部大堂内陷入诡异的沉默。但不消片刻,便如水滴溅入油锅,轰然炸开。
实在是“摊丁入亩”这四个字过于简单直白,只怕就算不识字的老农也能明白个中含义。即,将大明原本依照人口所收丁税转而依照田地缴纳。
那么谁名下的田地最多呢?
不是地主,也不是商人,更加不可能是在土地里刨食的农夫。
而是燕京兵部大堂内众人这般……朝廷权贵。
“收声!”
赵汝城高喝一声,凭借威望强行压住了大堂内的议论纷纷。接着,他从堂上走下来,来到应无忧身前,几乎咬牙切齿的道:“你不怕死!”
应无忧不慌不忙的从怀中取出一方锦帕,擦掉赵汝城因激动而喷到自己脸上的口水,淡然一笑,道:“自接了这燕京镇守太监的位置,我便没打算活着离开此地。”
赵汝城死死盯着应无忧,如雄鹰搏兔,锋芒四溢。
应无忧则泰然处之,甚至微笑以对,无忧无惧。
良久……
“好!”赵汝城高声话罢,重新走到堂上,对着一众兵部官员,道:“自今日起,燕京兵部全力配合镇守府摊丁入亩之策,不得有误!”说完,不等众人答话,便转头对应无忧道:“欲行此策,老夫愿为榜样,你便先从老夫改起。老夫家中若有人胆敢阻挠,你可就地擒拿。负隅顽抗者,直接格杀,不必知会老夫。”说完,直接一拍书案上的印匣,道:“兵部大印在此,若遇事情紧急,你自可取用,后果老夫一力承担!”说完,赵汝城再次从堂上走下,毫不客气的攥住应无忧衣领,道:“应无忧!老夫已将身家性命交付于你,你若不能贯行此策,将来就算下了九幽黄泉,老夫也要抱着你一同往那油锅里炸上一炸!反之……”
赵汝城放开了应无忧的衣领,后退两步,对其深深的行了一礼,道:“不管成与不成,老夫愿与你同生共死。”
“呵呵。”应无忧见此,笑道:“赵大炮,够朋友。”
始终一言未发,但全程目睹的高且归不由在胸中暗叹。
一死报君恩,百死报社稷。
或许,这就是赵汝城这等读书人的风骨吧。
“不可!”
突兀的声音乍然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