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做清谈客
“清谈”一词源于魏晋,原指当时的一些士大夫崇尚虚无,空谈哲理,且谈论之内容并无太多现实意义。在形式上,清谈是以简练而精妙的语言、含蓄而妙趣的风格、轻松而洒脱的方式,表达清新轻松而富有新意的观点,被古人视为“阳春白雪”式的活动。可以想象,两个或几个清谈者席地而坐,一盏烛光、一杯酒水、一炷清香,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佳句频出,任思绪在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间飞扬;谈到投机时,欲言又止、揣度猜测,恍然大悟、相视而笑,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高雅处世、淡泊人生的风流姿态。
当代的清谈者也大有人在,只不过与传统的清谈不同,表现为对现实问题发表空洞的、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缺乏具体的、脚踏实地的社会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碰到一些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人。其言论站位之宏远、用典之精妙、论理之深邃,让人不得不佩服感慨。然而,其言论内容之空虚、道理之空洞、见解之空乏,让人不得不遗憾感叹。换言之,这些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理论素养虽高深而幽邃,但充其量只会来点锦上添花,很难做到雪中送炭,对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天桥把式——光说不练。”现在被用来比喻和讽刺那些只讲空话大话、不务实干事者。当年,天桥艺人靠一张嘴让观众乐在其中,也是一种本事和能耐,仍值得一些活动借鉴。然而,许多社会实践活动要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出实招、做实功、见实效,光说不练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少点夸夸其谈、多点求真务实,在实践中奋斗、在奋斗中实践,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铭记和践行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国家栋梁之材,须让自己的想法、办法、做法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政策要求。对于社会而言,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反对浮夸之风,培育干事创业的氛围环境,让踏实干事成为一种风尚;对于个体而言,要始终坚持勤勉笃行、知行合一,不搞假大虚空,将那些虚无缥缈、异想天开、清谈高论抛于脑后,立足现实、着眼实际,勤奋踏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应有贡献,唯有如此,才能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