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生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在仁善堂的生活(一)

白繁把背篓放在庭院的角落里,捞起袖子,加入到洗衣服的活当中,衣物大多是更小的孩童的,看大小,约七岁大,还有床单、被套,和管事的衣服等。

柳雪用桶从井里打水,又将桶里的水倒在盆上,泡了一会后,把衣服拿到捣衣砧,用棒槌不停地敲打,后清洗一道水,就完成了。

柳雪看到白繁看着自己,笑着道:“洗衣服用不起皂角,少有的皂角是用来洗澡和洗头的。”

白繁看了一遍怎么洗,便如法炮制。四人终于在晚饭前洗好了。

以防晚上下雨,四人又将晾晒的衣物移到屋檐下,把井边的东西拿回洗净房放好。

蒋棋和杨明重,把劈好的柴搬到柴房去。

晚饭是在一个大厅里,长桌长凳,李叔在大厅中间,负责打菜和分馍馍。

大厅的右边是女孩用饭的地方,左边是男孩用饭的地方,靠近大厅中间的则是幼小孩童用饭的地方,杨奶奶看顾孩童吃饭,不允许争抢的事发生。

白繁跟在王絮后面,拿着一个大木碗,排着队,等候。

“今晚有鸡肉屯土豆白菜,白繁姐,你闻到了吗,好香,以后我要多绣帕子,卖出去了,就又有肉吃了。”

“我也好久没吃肉了,每天都想有肉吃。”白繁看着桌上的大盆菜咽了咽口水。

每人一块鸡肉,三块土豆,半勺菜,一碗野菜粥,一个黑馍馍。

白繁和王絮拿好饭菜,往右走去;柳雪和王欣旁边已经有人了,只好往其他位置去。

饭后把碗筷放到篓子里,由今日专门洗碗的组洗。

白繁没有换洗的衣服,杨管事回来后拿走她的文书登记后,给她分了两套内外的换洗衣物,两张帕子,一个木盆。

并告知第一天来的,必须连续洗三天澡,后面是七天洗一次。

女孩的洗净房共三间,一间用来放东西,一间用来洗澡,一间用来洗贴身衣物的。

白繁领着干净的衣服往洗净房去,柳雪和王欣去热水房拎热水。

王絮心有戚戚的说着“白繁姐,你不知道,三个月前,我和我姐刚来,女孩子多,钱管事看第一个女孩子洗不干净,就动手给大家洗,好多女孩子都哭了,太痛了。”

“那等会我也使劲搓洗,不会让钱管事说的。”白繁进去,放好衣物。

柳雪和王欣拎的桶就进来了。白繁看着三双大眼睛盯着自己看:“柳雪姐和两个妹妹都出去,我保证自己可以洗干净,不会让大家被钱管事骂的。”

柳雪看着白繁抗拒的样子,便道:“那你自己来,我们在庭院里等着你。”

白繁看着三人退了出去,关好门,松了一口气。先倒一桶热水进澡盆里,再从旁边的水缸里舀了三瓢水加进去,拿了皂角开始洗。

洗好澡又把衣物洗干净后,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

吹灭了火烛,落锁,拿着自己的盆出去。

王絮拿着白繁的背篓,坐在石凳上打哈欠,柳雪和王欣借着灯笼发出的光亮,打着络子。

“洗好了,走吧。”

王絮看着白繁包着头发的布,新奇道:“白繁姐这样包着洗好的湿发,水就不容易滴下来了,还不冷。”

“下次王絮也可以这样试着包看,背篓我来背吧。”

白繁和三人走在巷子里,身边时不时就有人三三两两的经过,不过女孩和男孩是不同方向的,男孩往巷口方向走,女孩往巷尾的方向走。

过了六道门,到第七道门,柳雪推开门进去,先是一个小院,院里有晾衣杆,屋檐也弄了晾衣杆,然后是堂屋和左右两耳房,小院的右边是厢房外加一个茅房,左边是厢房和厨房。

柳雪带着三人去堂屋,于管事在火烛下看着书,看到新来的人,多看了一眼,便从柜子里拿住册子。

“新来的女孩,叫什么名字。先说好了进了院里不可再出去,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能出去,听明白了吗。”

“管事,听明白了,我叫白繁。”于管事在册子上写下白繁的名字,在今日的日志上给三人记好了今日几点回来的时间;就让三人回屋。

柳雪三人住左厢房,现在加上了白繁。进来是一张大床,桌子有三个包袱,墙角里放着三个盆,盆里有帕子。

白繁把背篓放到门后,拿起盆里的湿衣服挂到屋檐下。王欣拿起烛台,用火折子点燃,放到桌上。

四人到水缸旁舀水到盆里洗漱,桌上的烛光微微晃动,柳雪和王欣拿出针线,绣着帕子。王絮躺下,没一会就睡着了。

白繁擦了擦头发,还有点润,但是在太困了,就将就睡了。

天微微亮,于管事便来敲门“今天是你们挑水,快点起来,晚了就没早饭了。”

“于管事,这就起了。”柳雪应声到。

白繁难得睡个安稳觉,伸了伸懒腰,穿好衣服,理好被子,也给自己梳了麻花辫,王絮、王欣也陆续起来。

巷尾有两口井,再往外走五十米有条河,两岸上是个小市集。

巷子里也有人拎着木桶来往,白繁拎着装了三分之二水的木桶,有些吃力的往回走。

柳雪的力气大些,三个回合下来,就柳雪喘气没那么急。

一刻钟后,一缸的水挑满了。四人才回屋拿了盆和帕子出来洗漱。

到仁善堂,早饭是野菜粥,吃完后。

张管事带着二十六组、二十八组、二十九组,共十八人往城外的西林去。

白繁背着竹篓,拿着镰刀,跟在后面。街道两旁的商铺没有丝毫受到战火的影响,开门迎客,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各种吆喝声淹没在其中。

到城门口,依旧登记了,规定好返回的时辰才给放行。

城郊外,田地里耕作的,挑着柴的,扛着草的,各自忙活各自的。

张管事远望着农忙的百姓,又看着近处的孩子们,又不自主的想起新君王说的话。

蚂蚁可撼动大象,不要小瞧每天只为求温饱的百姓。

百姓和懵懂的孩子一样,都是未经雕琢的玉。

“孩子们,你们看到现在劳作的大人们,都是在做自己的田地里耕作的,是梁王从各大商贾和世家手上买来的,给百姓分了田地,让他们不在居无定所,有所依靠;赋税也是一减再减,让百姓吃饱饭,所以我们要更加爱戴我们的君王。”

“那梁王可真好,以前在大吴国,爹娘从大户人家的庄子租地来种,还要给很多的粮食,我都吃不饱。”白繁看着队伍里最高的男孩说着话,脸上满是感激和崇拜。

王絮拉了拉白繁的衣袖,悄声道:“梁王很好的,杨管事每月十五这一天都会和我们说梁王为百姓做的事,很多管事都是识文断字的。梁王不管出生,只要你品德良好和有才干,都可以在府衙登记,领了活就有钱和有粮。广贴告示,这才有了仁善堂。”

白繁边听边点头:“王絮,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因为我记性很好的,每个管事说的话,我都能记个七八成,而且管事最喜欢这样的孩子。”王絮有些自得的说。

“你真厉害,再和我说说其他的。”路上随着王絮说的话,时间慢慢的流走,但对梁国有了更多的认识。

梁王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手里有五大将,出身草莽的陈虎秋,出身商贾的陶翼海,出生世家的吕霄、沈轸、魏霜华。最厉害的谋士如今统领百官,出身耕读之家的文懿范。

目前梁国形势稳定且呈上升趋势,这是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了,就决定暂居梁国,后续再慢慢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