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英雄史诗诗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世纪80年代末,本人在撰写拙著《蒙古诗歌美学论纲》中“英雄主义诗歌”部分时,曾经时不时生出新的想法和思路。当时想说的话很多,但是因为受到原文文体的限制,遗憾地放弃了很多内容。正是从那时起,我萌生了在蒙古人民的英雄史诗诗学方面撰文著书的想法。

我在这里所说的“诗学”(Poetics),不只是指关于诗歌的研究,而且是依照西方艺术理论传统,采用了其广义用法,就是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为源头的西方艺术史中的文学理论的总称,包含文学的性质、内容形式、目的功能、种类、创作理论等诸多内容。

英雄史诗被誉为蒙古民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自然是可以从语言历史、宗教、哲学、民俗等多个方面、多个层面去研究的。学界也一直在这么做。然而,英雄史诗终归是文学作品,这正是我将其归结为“蒙古民族语言艺术的经典样本”的原因所在。

蒙古英雄史诗诗学相关理论的归纳总结只有在英雄史诗的丰富资料及其文本研究的基础上方能实现。我在分析资料时,在顾其全局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择取了保留其原本形态的古代经典文本(最初的记录和出版物)以及史诗艺人口头作品的科学记录。可惜的是仍有一些重要的史诗作品没有读到。卡尔梅克学者阿·科奇科夫整理的《江格尔》(两卷,共二十五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文化大革命”以前,因政治、学术的“左翼”氛围以及搜集整理者的专业能力的欠缺等原因,一些资料也存在学术价值较低的情况。

当然,在撰写《蒙古英雄史诗诗学》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只在于如何搜集资料,更在于如何阐释资料。我谨以书中的八章作为对资料的理论化阐释的“德吉(精华)”,献给各位专家学者。

巴·布林贝赫